查看原文
其他

笔记 | “儿童为什么要过夜生活?”

明月村的夏老师 新的练习簿
2024-08-29

混龄是社会的真实模样

回到玉林大半年,几乎每隔两三天就会在玉东园观察小广场的孩子在玩什么,怎么玩。不出所料,我在小广场上看到的基本都是婴幼儿。偶尔遇到过的几个学龄儿童,都是来坝子里学跳绳的。

学龄儿童都去哪里了?或者,学龄儿童晚饭后都在做什么?

单是玉东园的随机采样,或不足信,过去的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还陆续为三个家庭阶段性的提供过家教服务,通过陪伴这三个家庭的孩子在各自小区的广场玩耍和观察他们各自小区高频出现的儿童,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绝大多数学龄儿童晚饭后都在家写作业、上网课、玩数码产品。

被家庭和学校打着“家校合作”的旗帜联手进行真空育儿的一代,每个上学日都是从家去学校再回家,长达六年或九年时间都在百分制下与同龄人在小圈子里竞争性社交,户外活动时间非常少,自由玩耍时间几乎为零,自主社交机会几乎为零,对身边的真实社会和自然变化认知也几乎为零。

所以,这一代“出生即巅峰”的孩子,看似生活优渥,实则是被剥夺。

缺乏在家和学校之外的第三空间,缺乏与家庭成员和老师之外的成年人接触的机会,缺乏与不同年龄的人之间自主交往的环境与机会,甚至还缺乏买菜做饭洗碗拖地这些基本的家务能力培养,如果父母本身对这些问题缺乏认知或是能力不足而疏于指导,孩子们又怎么学习在社会上生存的必备技能呢?

去年底我在“青少年复元”团队参与过一部分工作,通过与编辑部同仁交流,得知一些较为确切的数据,真真是,一叶知秋,但,不敢,也不愿联想。

城市化快速演进中形成的居住形态和消费主义快餐化的生活方式以及家校协作无缝衔接的教养方式,是造成青少年抑郁高发的几个主要原因,而青少年抑郁高发,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今年暑假,设计“儿童夜生活”这个项目,并在玉东社区和童年秘密档案馆合作,就是想回应上述问题。

作为成年人,我们的责任是创造适宜儿童能力发展的环境,这一点,是我和玉东社区两位书记以及档案馆几名工作人员的共识。

童年秘密档案馆的前身,是玉东社区的种子博物馆,前几年,我就在那个空间和玉东社区的一些家长见过面,交流过社区互助育儿的话题。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我的孩子还小,乡下的建筑还没有竣工,不能有更多时间在成都对这些家长进行陪伴和辅导。

重回玉林之后,我仍然希望能在玉东成立一个妈妈团,鼓励家长们带孩子们多在社区里漫步,发现身边的自然,探索可持续发展。

暑假,我的孩子来了成都,参加“儿童夜生活”,正好可以帮助他更好的适应和熟悉玉林,而且他已经快要九岁了,渴望在与更多不同的人的交往和相处中去认识自己和探索世界。

由此,我又一次,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从自己做起,开始新的社区营造行动研究。

因为社区和档案馆都没有经费支持,我便发挥自己在写作上的特长,将“儿童夜生活”设计成自然教育和阅读写作相结合的学习项目,以观察与表达的能力提升为名,去获得家长在时间和金钱上的分配。

我能以公益性的低收费来开展实验,除了学术的兴趣和愿意为所在的社区奉献之外,还因为做了这件事,我自己和我的孩子也能从这个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的过程中受益 —— 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义,先利己,再利人,不要把做好事变成负担,也不要为做好事而做好事。

在此特别感谢所有为孩子报名的家长。

报名成功后,孩子会自己找一个夜间生物作为游戏中的身份,以这个夜间生物的身份,通过和大家一起玩的过程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思考这个生态位和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然后构想属于自己的理想社区。

对于平均年龄十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挑战的任务。

不过,无论挑战多么艰巨,有队友就能成功一半,所有人在同一个目标的指导下贡献智慧群策群力,成功更有保证。

组队后,孩子们在小区的广场上玩耍,在街道上游走,以社区里的自然、空间、街道和人物为观察对象进行讨论。每一期活动持续四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加了,自主社交的能力增强了,在一起自由玩耍的目的达到了。

孩子们开开心心的在一起,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游戏去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制定新的规则,原本陌生的个体,也随着一个个具体的事项的完成而逐渐融为一个团队,人与人之间的分享、互助、合作,实现了。

从夜间生物的生态关系,思考作为人类要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儿童夜生活”不仅给这些孩子的暑假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让孩子们(和这些家庭)把目光收回到自己的附近,还在这些孩子的心中埋下了一粒“所学为何?”的种子。

试想,如果每个社区都有这样的空间、机构和家长,创设出这样的环境,在社区内的儿童之家或类似空间,开辟出一个家和学校之外的第三空间,让孩子们拥有家门口的“儿童夜生活”,我们还要担心青少年抑郁吗?

在《活得通透》里向中村恒子奶奶提问的心理医生奥田弘美讲过一句话:“除了教育,父母还应该花时间教授孩子人际交往的秘诀和在社会上生存必备的技能。我遇到过很多患者,不管他们的学历多高,如果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一旦踏入社会就容易患上抑郁症,或者出现适应障碍。”

现在“儿童友好”这个概念很火,但我想真正的儿童友好,可能是让儿童有机会看到真实的社会是如何运转,发现其中的合理与不合理,然后去思考自己该如何适应和改善,而不是一味以保护(恕我直言,保护其实就是操控)之名,将他们局限在家庭与校园,甚至让家庭成为校园的延伸。

如果我们真的关心地区的未来,就要重视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只有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环境和内容,让孩子们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将来,这些孩子才有可能关心和参与建设自己生活的地方。

所以,相比起问“儿童为什么要过夜生活”,或者我们更应该问“为什么要让孩子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超’社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的练习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