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笔记 | “玉林菜市有五层”

明月村的夏老师 新的练习簿
2024-08-29

路遇一条大鱼

以玉林菜市前小广场的健身器为终点,这一期成人自然书写工作坊的学员们陆续抵达。

和儿童版的逛菜市&自然书写课程一样,顺序依次是空间、色彩、人物、交易。

宇妹儿、军哥、扫把姐,人已到齐,我们先感受户外空间:小叶榕已经成林,树冠相接为顶,树干粗壮为柱,围起一个连绵的空间,又被打牌的人和围观者以“人墙分割术”形成了多个小空间。

这就是玉林菜市区别于其他菜市的鲜明特点。

每个菜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是当地的一座“生活博物馆”。在《男人的菜市场》的第一部分,作者介绍了他去过的菜市们,他在菜市走读当地风土人情,也通过食物看到地区的历史和发展的差异,我请大家带着这个思路去对菜市进行观察,在菜市里发现玉林并思考各地的菜市如何才能成为本区域的生活博物馆?

观察了最基本的空间制造之后,整队出发 —— “你们可以自由安排观察的路线,分开走或者一起走都行。我在这里等你们,请大家在半小时后归队。”

我不带队的原因,是要给参与者充分的自由,调动起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导师”给定的方向之内去找到那个最感兴趣的点。一旦找到了这个点,这个活动与参与者的结合就有了基础。而且,经验在前,思考在后,当参与者们有了共同的经验,在交流环节的讨论质量会更高。

趁他们自由探索玉林菜市各种奇趣空间的时间,我把自己背对阳光放在广场边上的椅子边上,听邻座两个太婆摆龙门阵,啃着暑假里被遗忘已久的河南大饼,看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发神。

忽然,军哥再次出现。哦,如梦如幻的半小时,已经过去了。

等宇妹儿和扫把姐归队,我们前往社区食堂,计划借食堂的桌子完成讨论,然后一起品尝玉东的“老人餐”,没想到遇上社区食堂不营业,也好,大家顺便在玉东园参观了童年秘密档案馆和“儿童夜生活”,再到巷子里咖啡馆找桌子坐下喝茶、读书、讨论。

“跟着夏老师逛菜市,确实是在玉林重现发现生活。”

夏老师遇到这几名学员,也重新发现了感觉快要司空见惯的玉林菜市。

宇妹儿是记者,喜欢买菜做饭,对玉林菜市的排风系统和地面保洁大加赞赏,聚焦在空间的形成、组织和利用,熟食、蔬菜、肉类、花卉、禽蛋,楼上楼下,整个动线走下来不觉得烦。

扫把姐是老财务,在惊异于来自蒲江的土鸡蛋“产地竟然比异地贵”之后,又感叹玉林菜市的摊贩都是生活美学家,店铺的陈列之美和空间利用之高效都值得每一个人来学习,还羡慕玉林居民拥有菜市这么一个生活化的社交空间,既节省时间,又能合理安排生活。

军哥一个人把整栋建筑跑了个遍,告诉我们玉林菜市一共有五层,地上三层,地下两层,加搭雨棚为卸货,地下茶庄好谈事,楼梯下面可创收,江湖游医不可靠,要排队的商户恒排队,不排队的商户恒不排队……

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经验和视角去观察了同一样事物,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发现,互相看见,互相启发,互相完善,就是小组共学的意义啊。

我真是太幸运了。

幸运的我,是一个认真的我,下课之前,请大家以《台中第五市场》为范文仿写一篇玉林菜市,作为第一节课的家庭作业。

另,幸运的我,还是一个因材施教的我,听扫把姐讲她在书里读到了一种小吃,我们就一起选读了“小吃的启发”中《台南绿豆汤》一篇作为当堂课的结束,我还请扫把姐写一篇关于南川灰水粑的习作,仔细讲讲这种小吃的做法以及和她的家庭的关系。

期待收到大家的作业。

下周六上午十点,和玉林菜市的约会继续。

第二节课的主题是“色彩”,通过食物的色彩去了解食材的前世今生,也在食物的色彩中看到种种关于生活的喜悦与痛惜。

感谢本期工作坊的参与者(宇妹儿、扫把姐、军哥以及因为小孩发烧而请假的Sunny夫妇),如有还想报名加入的朋友可以阅读之前发布的招募:

招募 | (成人版)“自然书写工作坊”计划9月开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的练习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