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的审美之维建构——审美艺术学维度下的齐美尔距离思想
导语
在齐美尔那里,艺术距离既可以看作是艺术家面对现实的某种艺术反应或艺术心理策略,又可以看作是现代主义艺术的内在特征。齐美尔对艺术距离的讨论主要着眼于两个层面:艺术的外在距离和内在距离。前者强调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后者则注重艺术的内部因素所衍生的距离体验。
作者简介:杨向荣,男,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西方文艺美学与艺术哲学研究。本文摘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DOI:10.14134/j.cnki.cn33-1337/c.2017.02.002
杨向荣.现代艺术的审美之维建构——审美艺术学维度下的齐美尔距离思想[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2):17-23.
在齐美尔那里,艺术距离既可以看作是艺术家面对现实的某种艺术反应或艺术心理策略,又可以看作是现代主义艺术的内在特征。齐美尔对艺术距离的讨论主要着眼于两个层面:艺术的外在距离和内在距离。前者强调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后者则注重艺术的内部因素所衍生的距离。
在齐美尔的理论中,距离体现为“现实-艺术家-艺术品”三者间的动态关系,它呈现为艺术家及其产品与其周遭世界的复杂关系。齐美尔认为,艺术可以营造我们与对象“远”与“近”的不同距离关系。如果说在齐美尔那里,接近意味着个体对现存世界内蕴的挖掘的话,那么疏远则指日常生活直接性的取消,突显艺术本身的审美形式。坚信艺术与现实的距离,进而实现艺术的自我救赎,这是齐美尔对现代艺术审美内涵和社会功能的强调。齐美尔处于传统古典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观念转型阶段,在这个时候,齐美尔能发现现代艺术的自律性特征,这不仅是他对现代艺术的敏锐把握,也是他在文化社会学指引下以艺术对抗日益物化的资本主义文明的救赎策略。齐美尔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的诸多学者,如马尔库塞、阿多诺、本雅明和沃林等人,也正是沿着齐美尔的思考足迹,视艺术自律为现代生存的审美救赎之途。
在齐美尔的文本中,现代艺术距离不仅体现为外在的距离,即艺术与周遭世界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为艺术的内在距离,即艺术自身特性的呈现,而这主要体现为齐美尔对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的讨论和阐释中。齐美尔认为,风格产生于我们与事物间的不同距离,距离不同,艺术风格也就不同。在齐美尔看来,风格就像是遮掩在事物身上的一层轻纱,它使我们无法明确清晰地洞察对象,无法直面对象的丰富性和完满性,而是与对象存在着一段距离。齐美尔发现,主体的审美感受力不同,加上艺术风格的不同,会让主体与对象间产生不同的距离感。不同的人因感受力不同,对艺术风格的认可和体验也就不同,因此,风格源于艺术感受力的不同,它强调的是主体与对象的距离关系。
从齐美尔对艺术风格的阐述来看,不同的艺术风格营造不同距离,同时也使艺术品焕发出不同的审美感受。德国的现代表现主义艺术风格则强调对日常生活的变形,这种变形使日常生活如被蒙上了一层轻纱,让艺术品的本真若隐若现,反而有助于艺术散发出无穷的审美魅力。可以说,齐美尔强调艺术风格的距离,并不是一味强调我们要远离和背离现实,而是希望以一种反向度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更接近现实,能进入日常生活的内在核心。在齐美尔那里,与日常生活保持距离是为了更好地进入日常生活之中,而这也是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阿多诺“艺术否定生活”命题审美悖论之所在。
艺术的内在距离除了体现在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在艺术形式中。形式有着特殊的内涵,也是一个贯穿于齐美尔整个思想的线索性概念。在齐美尔所涉及的哲学、社会学、文化和艺术美学思考中,形式概念贯穿始终。在齐美尔早期的作品中,他主要从形式的角度来展开社会学的研究,并对社会交往中的互动形式相当关注。齐美尔认为,在康德的“审美冷漠”命题中,其中“冷漠”一词的内涵是指遮蔽对象的功用存在,转而关注对象的表面形式。在齐美尔看来,对象从功用价值过渡到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客观化的过程,在主体与关系的遭遇中,如果我们将关注点从对象的功利性质转移到审美性质上,所获得的审美感受将会变得纯净和客观。齐美尔在《康德》中集中研究了康德的形式概念,并以此对现代日常生活展开剖析。虽然齐美尔受康德的影响颇深,但他并没有完全局限于康德,齐美尔突破了康德对形式的形而上的艺术哲学思考范式,将康德的审美自律性形式概念转换成为了一个社会学美学概念,并希望以此来平衡货币文化所导致的日常生活的文化客观化。
在齐美尔的思想中,现代艺术风格和形式创造了不同于古典艺术的独特性,这是现代艺术在观念上与古典艺术的区别,也导致了艺术距离的产生。而齐美尔对表现主义艺术的分析,似乎更想表明,表现主义艺不仅仅存在于对距离的创造上,同时也是距离的消失,因为通过生命精神的相通性接受的主体与作品的关系,而这,也正是齐美尔艺术距离不同于社会距离的独特性所在。
排版 / 金 格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以上只是作者部分主要论点,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获取本文pdf全文以窥全豹。欢迎您分享此文给更多人。
©欢迎您关注此公众号并将我们的公众号推荐给更多人,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