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种族之战?文化之战?经典之战? ——从丽塔•达夫与海伦•文德勒的论战说起

2017-04-21 王卓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导语


2011年11月,美国诗坛一场规模空前的论战烽烟骤起。论战双方是美国首位非裔桂冠女诗人丽塔·达夫和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海伦·文德勒。论战的起因是丽塔·达夫主编的企鹅版《20世纪美国诗歌选集》的出版。这两位美国文坛的重量级人物以及双方的支持者们借助报刊、杂志、网络等平台把这一论战吵得沸沸扬扬。然而,在这热闹异常的表层之下,三个关键词频繁出现:种族、文化和经典。这三个关键词表明,这场论战是一场美国特有的多维度的文化之战,是种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世界主义共存于美国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深层之中,并不断交织和交锋的外化。



作者简介:王卓,女,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英语诗歌诗学、美国族裔文学研究。本文摘于《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DOI:10.14134/j.cnki.cn33-1337/c.2017.02.001

王卓. 种族之战?文化之战?经典之战?——从丽塔·达夫与海伦·文德勒的论战说起[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7(2): 5-16.



2011年11月,美国诗坛一场规模空前的论战烽烟骤起。论战双方是美国首位非裔桂冠女诗人丽塔•达夫和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海伦•文德勒。论战的起因是达夫主编的企鹅版《20世纪美国诗歌选集》的出版。这两位美国文坛的重量级人物以及双方的支持者们借助报刊、杂志、网络等平台把这一论战吵得沸沸扬扬。


在这热闹异常的表层下暗流涌动,三个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不断地提醒我们,这是一场严肃的,关涉美国诗歌,乃至美国文学走向,并最终将超越美学范畴的论战。第一个关键词就是种族。论战双方的族裔身份引人关注。达夫是美国非裔诗人,而文德勒是白人评论家。这就不难理解这场原本是两个人之间的“战争”为何会演变为对两个种族之间关系的思考,成为两个族裔阵营的战争,同时也使得族裔文学和主流文学的关系问题成为该场论战的焦点之一。第二个关键词是文化。这场论战的本质牵涉到论战双方的文化立场,对美国历史上的文化运动的态度以及族裔文化身份建构等问题。第三个关键词是经典。这次论战涉及到多个当代美国文学,尤其是当代美国诗歌现状和未来的焦点,特别是关于美国诗歌的经典、经典化和经典扩容等问题。本文以此次论战为起点,思考并解读该论战的多维度、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需特别指出的是,笔者通过对这场喧嚣的论战双方观点的爬梳发现,不但达夫和文德勒之间存在着诸多误解,国内外学界对达夫和文德勒以及她们的观点和立场也存在着诸多误读。这些误读从本质上说牵涉到的正是美国当代族裔、文化和经典之争的最核心问题。


可以说,归根结底,达夫与文德勒这场两个女人的战争是一场美国特有的多维度的文化之战,是种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世界主义共存于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深层之中,并不断交织和交锋的外化。在种族主义依旧以各种尽管隐蔽,却顽固的方式存在的美国,如达夫一样的族裔作家的种族身份恐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依旧会是最为敏感的文化和政治身份,而如达夫和文德勒之间的论战也依旧会以各种形式不时爆发。和此前在美国文坛出现的多次论战一样,这场论战也没有,恐怕也永远不可能决出高下。究其原因正是在于美国当下独特的多种文化意识形态并存的局面。达夫等族裔作家倡导的世界主义也许并非解决一切的灵丹妙药,世界主义者也因为其“无根性”而备受诟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世界主义强调的“对他者文化和价值的共鸣、宽容和尊重”的文化态度是各个不同族群之间最终超越文化和政治差异、分歧和歧视的必经之路。而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文化世界主义”的态度和策略不仅仅关涉文学经典的扩容问题,更关涉“在一个文化多元的世界中如何提升全球正义的条件”。这样看来,这场论战不仅关乎文学本身,更关乎种族平等、文化差异和政治公正等更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当然,这场论战最大的受益者还是美国文化和文学研究者以及美国诗歌的读者。在这场纷争中人们从不同角度审视了美国文化、美国种族和美国经典等问题,并赋予了这些古老的问题以新的诠释和含义。


官微排版 / 金 格     

官微审校 / 杨文欢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以上只是作者部分主要论点,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获取本文pdf全文以窥全豹。欢迎您分享此文给更多人。
©欢迎您关注此公众号并将我们的公众号推荐给更多人,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