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委员声音 | 陈劲:创新思维的演练

陈劲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委员、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


编者按:

5月12日晚,作为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原常务副院长、85级混合班院友,中心主任陈劲教授应邀为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混合学习研讨班做题为《创新思维的演练》的报告,就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提升创新思维等话题进行了深度讲解。以下为报告全文,由小编根据演讲内容整理,以飨读者。


讲者 / 陈劲


大家好,我以“创新思维的演练”为题,与大家交流如何去关注科技创新,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提升创新思维,成为杰出的创新者,从而在为国家和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从以下三个方面跟大家交流分享:一是创新的重要性;二是创新思维的三个层面;三是如何成为创新者。



1 创新的重要性



1.1

 创新驱动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创新使人类得以生存。从180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石器到50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火,再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中国的仰韶文化发明的制陶,并逐步发展的瓷器,都说明原古时期的技术创新对人类生存起到很大作用。


创新使人类得以启智。人类发明了文字,公元前200年中国发明造纸术,随后又发明了印刷术。文字、造纸及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智慧起到很大作用,也使人类和其他生命体有了很大的不同。


创新使人类自由迁徙。后来人类又发明了汽车、火车、飞机,使人类活动半径骤然增长,人类迁徙的范围更加宽广。人类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交通工具的进一步创新。


创新使人类生活丰富。电灯、互联网以及生活用品尼龙等,使我们的生活就更加的丰富,尤其是互联网大家都非常熟悉。


创新使人类更加强大。潘校长之前已经为大家很好地阐释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以及2.0发展趋势,再加上当今的生物科技、转基因技术以及能源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都极大地赋能人类发展。


以上这些创新成果都使得人类获得很大的发展。可以说创新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活动,是从事科研活动以及生产活动的重点。在学习和工作过程当中,能够有效参与创新的工作一方面是对自己才能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对人类贡献的体现。今天和大家谈到创新的重要性,就是希望大家可以重视科学技术史的学习。


有一本书叫《从古腾堡到扎克伯格》(From Gutenberg to Zuckerberg),古腾堡发明现代印刷术,扎克伯格用现代互联网和人联网进行人际交互,都是人类意义上所谓的颠覆式的创新,对人类发展非常关键。我们要关注一个词“创新”,还有一个词就是“颠覆式”,大家将来从事科研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相关工作,接触的一个关键词就是“颠覆式创新”。

1.2

 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近年来中国发展的经济动力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早期中国经济发展依靠整个民族的勤劳,产业地位比较低,“以八亿件衬衫换取美国的一架波音飞机”,这是不划算的。之后是依靠强大的资本,但这还不能真正表现中国经济的强大。我们应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利用强大的知识产权,从人口红利到资本红利再凭借创新创业红利成为世界强国,这是非常重要的。要凭借有价值的专利, 能制定关键标准,当然,还要形成重要的理论发现,这些都是个人、单位或者国家创新能力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创新的引领作用,在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这本重要文献里强调,要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学习一下习近平总书记的《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去年我和我的团队也认真地整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思想,中央党校出版社今年将出版的《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教材,是我们团队对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系统总结。科技创新强调科学、技术和创新。我们以前主要强调科研工作,现在要加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成果的转移转化。”其中,“更加注重基础研究”是科学,“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就是狭义的创新,在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当中,每个人应清晰定位自己的功能,是侧重基础理论的探索,还是核心技术的开发,或是成果的转移转化。超前地了解这些概念的特征是非常关键的。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发展,2016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里明确指出2020年要建成创新型国家,2030年(最近调整到2035年左右)中国要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要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每一个竺可桢学院人都应该认真学习我国创新战略的三大要点——自主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并且思考如何进入到创新这个行列。

1.3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两弹一星”到青蒿素,再到王选院士的激光照排和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这些创新都是独有的,为整个国家的文化事业以及农业粮食安全等做出了很大贡献。我国近代的跨海大桥、量子计算、特高压输变电、5G通讯、核电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特别是航天技术都取得了世人瞩目成就,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反思将来可以在哪些行业里面做出应有的贡献。一面是历史,一面是未来,希望我们竺可桢学院的同学可以更好地创造未来。


从一些调查数据来看,全球的创新中国排名不断上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最新排名中中国(大陆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跃升为全球第14位,进入世界前列。说明中国的创新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仍要进一步提升并追赶创新排名,到2050年进入前三名,最好通过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能够在2050年成为世界第一名,真正实现科技创新强国。


我国科学论文发表数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以SCI论文为例,2007年到2017年我国英文科学论文数量已经超过英国、德国。


专利数上升也非常快,最新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在2018年专利申请总量已达到46.4%,足以说明中国创新非常强大。中国的专利申请快速地赶超了美国和日本,由全世界专利大国正逐步转型为专利强国。


但中国的创新仍面临挑战:存在众多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以及颠覆式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我们要重点学习《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MIT Technology Review),这本杂志每年推出颠覆性或者说突破性技术榜单,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中国发展也已经开始思考“从创新链影响产业链”的问题,即创新如何影响产业发展,我们要增强创新能力、要解决技术的难点,更要强调原始能力的积累。从产业界来看,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企业。从波士顿咨询公司2015年到2019年将近15年全球创新50家创新企业排名来看,在前几名的都是美国企业。苹果、谷歌多年来雄踞排行榜前列,阿里巴巴在2018年是全球创新排名第十的企业,到2019年退到22名,华为还排在其后,说明中国企业需要进一步崛起。


可以说,中国的科技创新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另一方面还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要反思一下在创新方面的不足,新加坡的学者黄奕光写了一本书《创造力——为什么西方人比东方人有创造力》,这一研究虽然有一定的偏见性,但也有其借鉴性。我们应当反思为什么人类主要的原始创新都来自于欧美国家,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相对来说原始创新都比较少,这是我们国家、地区和企业各层次的组织下一步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竺可桢学院应做中国精英教育的典范

竺可桢学院是中国精英教育的典范,我希望大家通过学习提升创新能力,将来可以到世界一流大学工作。我们不仅要在诸如麻省理工或者哈佛等高校读博士,还要有在《自然》和《科学》等一流杂志发文的能力,能够留在一流的高校做研究也很关键,工作的地点可以在清华、浙大等诸多一流大学。


希望竺可桢学院的学生可以成为科技领军人才。第一,就是要有足够多的同学能从事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第二,可以成为承担重大工程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由于浙江的商业化环境比较强,因此很多人选择了创业,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选择去做与高科技相关的创新创业,而非传统行业。我们也希望大家成为其他领域,如人文社科领域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的定位。


然而,竺院在人才培养上面临的挑战也比较大,比如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相比,我们人才培养的规格亟待提高,竺院迄今已经有32届毕业生,但是在32届同学里尚没有有实力拿诺贝尔奖的候选人,竺院在培养人才上投入很大精力,大家应有这样的追求。并非说一定要获诺贝尔奖,但应该有追求诺贝尔奖的动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去年我去过瑞典,专门参观了诺贝尔博物馆,该博物馆虽然非常小,但我还是看到了一些理论创新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而到目前为止,我们毕业的院友也未能提出重大的科学理论,没有写出一部影响世界的巨著,作为竺院的原常务副院长我觉得还是有压力的,为此特别希望大家关注高的成才目标,形成高的成就动机,进而最大程度地释放独有的才能,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竺院发扬光大。


如果将来我们从事科学研究,能不能成为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的科学巨人?如果我们做产业,那么能不能超越乔布斯和马斯克,成为引领未来的创新者?能不能做出很多改变世界的新成果,也值得我们竺院学生思考的重点。



2 创新思维的三个层面



如何实现创新是今天讲座的重点,即要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思维是一个较新的话题,虽然在谷歌、百度搜索里可以看到一些相关解释,但目前对创新思维的探索还是比较初步的。


传统的创新思维一般指创造性思维,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还是有区别的。


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涉及因素之多、面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之广成为激发创新思维的难点所在。我建议竺可桢学院的同学在把课程学好的同时,要学一些学习的理论。我到浙江大学学习的第一年特别重要的收获就是看了一本书,叫《学习的学习》,要重视学习的方法论问题,同时我也自学了包括《创造学理论》、《阅读的战略》等书,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同学非常聪明但是没有用这种能力提高自己学习的效果,这是非常可惜的,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等课程和相关书籍的学习。


创新思维比较复杂,最近我提出创新思维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右脑的战略引领思维;二是基于左脑的逻辑寻优思维;三是基于全脑的整合交叉思维。

创新思维的三个方面

来源:陈劲,等,编著.《创新思维》,清华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

2.1

 基于右脑的战略引领思维

2.1.1 大脑的两翼功能


我们要通过战略引领超越欧美,如果没有战略引领态势对于中国创新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首先,大家要重视脑科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罗杰·斯佩曾把人类大脑中间,连接左脑右脑的神经纤维胼胝体(CorPus Callosom)切开进行研究。其研究程序戏剧化,但研究结果举世闻名。罗杰·斯佩发现大脑原来是由两个自司其职的左脑和右脑所组成的,其研究结果除了使他获得诺贝尔心理学与医学奖,也建立了左脑右脑论(SPlit Brain Theory):左脑专司语言、分析、逻辑、集中和理性等精细的思考;右脑控制非语言图象、直觉、空间、想象力等思考能力。


怎样提高想象力是脑训练里特别重要的,右脑功能开发非常关键。右脑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三大功能:一是理解和体验功能。人们不仅通过逻辑思维来进行理解,而且通过想象来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人们可以超越视听能力的局限性,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二是资料库的功能。右脑的记忆容量比左脑大得多,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右脑相当于电脑的存储器,左脑相当于电脑的运算器,思考时,左脑首先要从右脑中提取资料,然后才能进行思维加工。资料不足,往往会给思维造成困难。如果右脑开发不好,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资料,左脑再好,也无法高效率地进行思考。三是创造性想象的功能。人的创造性活动是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大脑右半球通过想象提出假设,大脑左半球则通过逻辑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筛选和整合,如此循环反复而产生创造成果,没有右脑参与,人的创造活动是难以完成的。


希望大家重视脑科学的理论学习,这个是非常关键的。曾经有一个笑话,是说剑桥大学的研究生骑车时,导师都会给他发一顶帽子,希望他骑车时不要摔伤大脑,这说明剑桥是非常重视保护学生的大脑的,这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创新思维活动的过程是复杂多样的,它因创造课题的性质、类型、创造者的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主要分成准备、酝酿、豁朗和验证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收集有关资料,并通过严密的系统思考来处理资料;酝酿阶段,主体经过不断的反复探索,但仍不能解决问题;在豁朗阶段,经过努力或以“顿俗”形式的突破酝酿,获得新的观念、新的想法;验证阶段,验证、修正,直至形成较完美的观念或物质形态的创造性产品。第一和第四阶段,左脑起着主导的作用;第二和第三阶段,右脑则起主导作用。如果右脑不发达,那酝酿就无法形成,有关的资料收集以及相关的验证就毫无价值。了解左右脑功能的特征,理解右脑是思想解放和思维突破的关键,是非常重要的。


2.1.2 右脑训练之一——设计思维


右脑训练很重要的就是设计思维,这个在斯坦福大学非常流行。斯坦福大学做的创新比较有特色,办的公司也非常强大——从惠普到谷歌都是斯坦福创办的创新型企业,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他们非常强调思维训练。斯坦福大学的设计学院非常有名,右脑训练很好的方法就是“design thinking”,斯坦福出版的有关设计思维的书非常多,希望大家在大学时多看一看这类书。美国非常有名的设计公司IDEO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布朗曾说,“现在,纯粹以技术为中心的创新观念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以持续……我们需要的是新的选择——平衡个人和整个社会需求的新产品;应对健康,贫困和教育等全球挑战的新思路;导致重要差异的新策略和使受其影响的每个人参与的目的感。”所以说,必须有设计的思维、创新的思维。


我去斯坦福大学与他们进行交流时收获非常大。什么是设计思维?简单举例,传统的研究者和学生比较擅长左脑思维,比如说“4+4=?”,中国人这方面是非常擅长的,很快就得出结论“等于8”。但是在美国这个训练是没有价值的,他们会询问“8=?+?”。“4+4=?”是左脑训练、逻辑训练;“8=?+?”的答案是无穷的,答案写得多的人创新能力强,这个就是设计创新思维。更强的一个训练中8也是未知的,即“?=?+?”,这对于我们是个挑战,即如何去解答未知的东西。美国著名高校非常注重后面两个训练,而不是前一个,而中国从小学到高等教育都是在训练左脑,这个是非常遗憾的。我在浙大当本科生常务副院长的时候经常去监考,我更关注老师的考卷出得好不好,我们的老师多以是填空和选择这类题作为试题的重要部分,这种考试毫无意义,完全是左脑训练。我希望我们的老师、同学可以做出创造性的工作,可以解答后面两个问题,这是我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的一个体会。


美国很多学者专门研究设计思维的训练。罗杰·马丁指出设计思维围绕三个关键阶段:灵感、构想和实施。没有灵感和想象,实施就毫无效果,设计思维中获得突出的灵感非常关键。Rikke Dam和Teo Siang对设计思维进行了框架设计。

设计思维的框架

资料来源:Rikke Dam和Teo Siang,2019


关于移情,这方面传统科研工作者是比较差的,专注于传统学习的学生比较关注于自己的学习效果,但是很少关心对方的情感。要创新必须提高移情能力,就是要注重右脑思考。左脑思考只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培养出来的人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随着产品、服务和经验的日益复杂化,孤独的创新天才的神话已经被充满热情的跨学科合作者们所取代。”蒂姆•布朗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以前搞创新的人很多都是孤独的天才,就如孤独的狼,孤独的狼是不可能成功的。真正的成功者是充满热情的跨学科合作者。希望竺可桢学院每一个同学可以早日成为充满热情的跨学科合作者。IDEO公司搞创新不仅仅聘请有工程师、市场营销人员,还有人类学家、工业设计师、建筑师甚至心理学家,而中国的科技公司都以工程科技为主,很少有对人类未来和心理的研究者,工程和情感没有组合在一起,这是中国创新的一大不足。


设计性思维是统盘考虑、换位思考,全方位思考新的探索新的能力的合作,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是design thinker的特征。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就比较注重设计的训练,他会将包括建筑设计、产品设计、软件设计、系统设计和所有技术性设计等方面的人才整合在一起,这种大设计的能力对人类发展非常重要。非常希望各位同学能够更多的关注设计能力的训练,通过这种设计能力的训练能够进行很好的构思开发和产品的设计。MIT训练工程师训练工程人才就是CDIO,C就是所谓的构思,D就是设计,IO就是运营和操作。我们只有运营和操作是不够的,需要构思与设计,这个非常关键,大家要关注设计能力的开发。


我们既要学习科学又要学习艺术,这方面也非常重要。在大学期间关注设计这门学科,甚至通过设计去掌握艺术的内容是非常关键的。纯粹理工科的设计,如果没有设计思维,没有艺术的思维,创新就无法做好。简单以北京阳光创意公司做的一个中国农村的设计体验——河西村乡村品牌生态建设方案为例。


河西品牌生态系统图


中国的农村需要大力的发展,农村城镇化是关键。如果没有设计思维的理念可能这个方案就比较简单,就是发展传统的农业,搞养殖业等一系列传统业务。设计思维可以改变中国相对落后的情况,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设计方案不仅是简单解决农村的产业发展,而且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进而形成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品牌发展策略。在中国传统农村引入了三种文化——传统文化、苏北文化和河西文脉,把农业产业发展和工匠产业发展相结合,同时又结合了休闲和养生产业的发展。


把传统的农业改造成更高的发展场景,在设计思维下构建的农村场景,非常的唯美和高端,不仅是构建了一个乡村综合体,而且构建中国第一乡村品牌,掀起了中国乡村品牌建设的新风尚,对重构乡村秩序、重建农民自信心、开启食品安全新模式都做了很大的贡献。有了想象力和高端的设计能力,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准。


所以说,右脑的思维训练非常重要,非常希望各位竺可桢学院的同学高度重视音乐、艺术的学习即美学的学习,还有就是设计思维,右脑训练一直是中国的弱点,希望我们能进一步增强。

2.2

 基于左脑的逻辑寻优思维

逻辑思维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它是作为对认识者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才能达到对具体对 象本质规律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关键,但也不能削弱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因为严谨的思维、严密的推理和严格的限定,构成了逻辑思维的理性框架。逻辑思维的稳定性能够保障创新思维的规范运行及创新思维成果的取得。


西方近代科学为什么发展比较迅速,就是因为中国传统的科学缺乏比较理性的认识,缺乏实证的科学。古代的指南针、造纸术和火药都是技术的形式,是根据经验、知识的积累而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形式。我们应依靠科学的训练拥有理性的学习能力。西方社会很大的程度上重视哲学,他们的哲学实际上是自然哲学,把科学和哲学放在一起学习,非常关键。西方科学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科学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逻辑思维的发展。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形式逻辑,对西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也要重视逻辑的训练和学习。


逻辑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完成推理很重要的是俄罗斯科学家发明的一个方法——解决创造性问题理论“TRIZ”,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去选修TRIZ的理论和方法,对训练逻辑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发明创造的等级划分及知识领域


TRIZ发明者发现真正好的创新,应用的知识更加的广泛,换句话说,就是解读创新程度更高,那知识来源就必须更多。对知识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一些方法、判别的依据帮助我们运用知识,是TRIZ的优势。


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新加坡的TRIZ 研究人员就利用40 条发明创造原理,提出了防止“非典型肺炎”的一系列方法,其中许多措施被新加坡政府采纳,并用于实际工作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次疫情我们也利用TRIZ设计了新的口罩,说明TRIZ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效。欧美企业也非常重视TRIZ的使用,著名的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也是应用TRIZ理论对刹车系统进行设计,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成本。福特汽车也应用TRIZ方法提出了新的理念,解决“推力轴承在大负荷时出现偏移的问题”。

2.3

 基于全脑的整合交叉思维

单纯的运用左脑或右脑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左脑的逻辑性强,但想象性不够;右脑有想象力但无法稳定,所以说整合在一起就是全脑。

全脑思维


我们需要了解创新的模型,创新是左脑、右脑综合协调的过程。左脑负责逻辑分析细节、事实、次序和静态的知识,右脑训练直觉、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创新要将左脑、右脑链接起来,运用全脑思维。竺可桢学院的同学要学习全脑思维,真正实现创新。


有专门针对人的左脑、右脑运转模式的研究,一开始要通过右脑的启动进行新的探索,随后通过左脑进行有效的归纳和训练,最后再回到右脑形成综合的思维。左右脑的平衡交互将成为创新的一个重点。人类脑科学的发展表明也证实了以上关于脑科学研究的结论,就是在2万年之前人类需要发现,在18世纪之后需要发现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平衡,但是在20世纪以后需要更多的是综合能力,左右脑的平衡成为一个关键。建议我们竺院的同学通过综合能力训练,完成左右脑的平衡发展,这个对创新是非常关键的,从而形成“美第奇效应”。


“美第奇效应”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银行世家,曾经出资帮助各种学科、众多领域里锐意创新的人,他们鼎力资助雕塑家、科学家、诗人、哲学家、画家、金融家、建筑家齐聚佛罗伦萨,从而使得这些不同领域的人得以互相了解并相互学习,从而打破不同学科以及不同文化间的壁垒。由此,出现“文艺复兴”的繁荣局面。有本书叫做《天才地理学》,就专门讲为什么很多地方可以产生天才,地理是很重要的。有意思的是创新地理学也把杭州作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好的地方,所以要珍惜在杭州学习的机会。通过地界要实现更多的跨领域、跨学科的人才交流,“美第奇效应”认为创新灵感来自交叉思维。各类文化、各个领域、各门学科,有如流淌的大河,在我们的意识思维当中,集中到一个点上;他们彼此交织,从而使人们熟悉的各种观念或撞击或融会,终于铸成了无数的、挣脱了思维桎梏的创新概念。希望竺可桢学院的同学千万不要偏科,尽量有条件把理科、工科、社科、文科都打通,四个学科打通后创新的空间和潜力就非常大,希望大家有条件地加强四科的整合能力,关注“美第奇效应”。


在创造力发展过程当中,很多的研究表明,比如创造力问题研究的心理学家唐纳德.坎贝尔得出结论:那些彻底从文化传统的约束中 摆脱出来的人,或者那些曾经置身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的人,似乎具有一种能对事物做出一系列可能性的推断优势,进一步导致他们在创新与开创活动方面成绩显著。所以说跨文化学习很重要。美国的创新能力强,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跨文化条件和环境优势,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在教育过程当中,我们要实现“美第奇效应”,要将人的思维提升到较高水平的地步和较高层次的境界,就要超越智商和情商,智商是左脑为主,情商是右脑为主,但是简单地提高智商和情商还不能提高创造能力价值,丹娜·左哈尔在21世纪提出灵商这一新的概念,就是要超越左脑和右脑形成全脑的功能。


灵商,又叫做心灵资本。灵商高的人才可以追求更高的理想,才有更好的价值体验,创造能力会更强,希望大家能够在开发智商和情商的过程当中更多地开发心灵资本,即灵商。有了很高的心灵资本就有很高的开发更深层次潜力的能力,具体来说,心灵资本较高的人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对宇宙的认识、较好的自我控制和社交/精神上的存在。

灵商的组成


左脑思维主要是以智商为主,右脑思维就是情商为主,左脑、右脑整合就可以形成整合式思考就是灵商,这个就需要我们去关注的。

整合性思维


中国有很多的创新运用到整合性思维,比如说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创业伙伴可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把电子商务和支付进行了整合。无论传统的支付和传统的电子商务都不是马云原创的,但是马云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电子商务大平台,又结合其物流形成了智能物流骨干网这一业务模块,又进一步开发了大数据平台和阿里云,包括成立了达摩研究院,都是为传统业务输入了科技的力量。阿里的成功在于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整合以及业务的整合,软件、硬件的整合。传统业务和高科技业务的整合,也形成了杭州比较大的特色就是城市大脑,总书记也专门访问、考察了城市大脑指挥中心,说明杭州在城市大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也看到马云创业优势就是发挥整合的优势。

整合式创新的中国实践:阿里巴巴


未来中国创新过程当中整合的优势是非常大的。中国不做传统意义的工业化,在工业化的基础上要发展信息化,同时下一个中国发展的重点是城市化/城镇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行整合,就足以形成可以超越欧美发展的动能,也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以及将来中国经济领先的优势。将来包括环境保护、健康、科技,以及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国防安全问题和国际事务问题等,进一步整合就有很多的创新空间。建议我们竺院的同学一方面要学习好相关课程,同时还要重视各种国家发展的战略,坚持阅读主要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宣传非常关键。

整合式创新框架:战略视野驱动下的新兴创新范式


整合式创新是我提出了一个框架,可以作为学习的一个参考。左脑训练主要是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因此我们的科学技术工程知识要学好,这是发展的基础;右脑训练主要是直觉思维和非理性思维,因此希望大家能够增强社会科学的学习,包括人文艺术的学习,也包括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希望大家可以关注哲学的学习,包括东西方哲学,希望竺可桢学院的同学有条件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或者是自我的管理下有效地学习哲学知识。学习西方哲学理论之后希望能够积极关注东方哲学,东方哲学表现出的全局观、统筹观和和平观的优势已经超越西方,疫情期间也展现了东方思维的优势。我们既要开发右脑的创意能力也要开发左脑的理性能力,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观。希望大家能够以这样的框架指导自身的学科发展,查漏补缺,力争成为一个知识完备、创新能力更强的学习者或者工作者。



3 成为创新者



浙大高度重视培养拔尖创新的人才,竺可桢学院应该成为培养创新者的重点。其实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重视创新者的培养了,如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就提出要培养专业精通的人才,要开发其乔布斯一样的胆识和抱负,培养其敢于尝试他人之畏忌的能力和勇气,还要培养其如爱迪生一样的毅力、坚持不懈的能力,最后要开发出如比尔盖茨般的企业家精神,要有机智和冒险的能力。国内也在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中国的创新人才培养跟西方是不一样的,一方面我们要有超前的创新思维能力,但首先要有国家、社会责任感,另外就是要具备风险决策和持之以恒的能力。以前我们重视发明者,但是今天提出要成为创新者,发明者和创新者的能力要求有很多的不同,我和我的博士生专门总结了创新者的品格素养,创新者需要有远见、想象力、胆略、综合能力和毅力。要重视创新者的品格素养,特别是如何成为一个懂得尊重、感恩、欣赏,以及拥有乐观向上、卓越奉献能力的人,是我们竺可桢学院学子培养的关键。


1985年我进入到浙江大学学习,从本科理科训练到三年级之后的工科训练即自动化学习,再到研究生的管理训练,后面又从事教育的工作。所以我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努力将理科、工科、社科和文科打通,并努力成为所在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创新发源于西方,但是浙大的许院士经过40多年的努力打造了一支世界领先的创新团队。许先生年近90岁,还非常关心学科的发展,我也是深感许院士求是创新风范,决计要进一步做好创新研究。为此我一直在研究创新的理论,从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到整合式创新一系列的理论提出和验证,希望人类能够早已把握创新的规律,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有效整合创新的理论体系。我和郑刚教授编写的《创新管理》教材的英文版由麦格劳希尔出版社向全球发布。我也主编了主编《创新管理》的英文手册,同时我也创办和编辑了更多的创新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来引领学科的的发展。另外就是要研究创新的新方向,比如说德国比较强调工业4.0,日本比较强调社会5.0,我们不能站在德国和日本基础上做研究,我最近提出地球6.0的概念,符合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这也是我在斯坦福大学罗丹的雕塑下思考的重要问题。30年前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走向未来丛书”,我计划和出版社合作,编辑“引领未来丛书”。从走向未来要引领未来,也是中国将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一个必然的要求。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如何成为创新者,具体有四点:一是胸怀改变世界的心态。在浙江、在杭州有时候我们的视野还不够高,要改变竺院同学“小富即安”的心态。二是要很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今天我将创新这个词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今后的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可以把创新作为主要的发展内容。三是要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四是要提高我们的领导力。重温一下古代文人墨客的一些抱负,如范仲淹所提倡的“先忧后乐”的文化,那种以牺牲短期、局部利益追求,以哲学思考和人文精神为指引,追求社会整体福利的帕累托改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个也是竺可桢学院下一步要提高的要求。希望通过我们的教育,学校的平台和教师的支持,能够逐步培养创新的能力,可以实现改变世界的创新者。将来很重要地是要从传统创新向新的创新转型,要改变以当前为导向走向未来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努力成为规则的打破者和新的空间创造者,完成更多的突破和颠覆式创新,这个就是我们的要求。

美国的发展中就比较注重“面向未来”,如谷歌就比较重视先进的面向未来的创新以获得更大的发展,谷歌X是值得我们持久关注的。我们很早就建议竺可桢学院的发展一定要重视通识教育,大家有条件还是要学好数学、物理相关的逻辑训练,另外就是要加强文学、历史、哲学和美学的学习,这方面浙江大学通识教育的水平还需提升,如果没有足够的教师就需要提高自学能力,提升文学、历史、哲学和美学素养,是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另外就是强化专业知识、交叉培养、科研训练、国际交流,有教育发展和知识结构发展的战略。希望大家可以学习挑战性更大的课程来激发创造能力,有条件的同学在3年级4年级要进行更高更充分的通识教育,另外希望大家有条件进行跨文化和高水平的科研训练。还有就是希望大家给自己提出成长周期20年的要求,一个人成长关键是进入大学的20年之间的学习与创新程度,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在10年内能够获得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但是要再奋斗十年成为所在领域的创新者。


最后希望各位竺可桢学院的同学要提高领导力,欧美的教育者成功的地方就是重视培养领导力,领导力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是综合素质的能力要求,我对提高领导力和培养领导力有几大建议:


第一个就是具有伟大的目标并喜爱旅行;第二个就是不断地向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投资,不仅要非常聪明而且要非常强壮;第三个就是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心理控制能力,希望大家能够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心理调控的知识,包括相关的运动能力;第四个就是对所有人保持尊重和赞美,同时要热爱生活还有足够的幽默感,幽默是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的标志。这几大方面供大家参考。


成为创新者的要求,总结起来就是远大目标、创新能力、知识完善、领导力开发,祝愿竺可桢学院同学在未来过程当中成为更有创造力的人才,为我们国家和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各位同学的参与,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公众号ID:RCTI_THU)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