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岩:新基建背景下,AI技术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TUIII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2024-01-07

前言

6 月 11 日晚,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朱岩院长出席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京东数科产业 AI 中心共同主办的产业 AI 公开课第二季·第三期,围绕“新基建来了,AI 机器人准备好了吗”主题,解读新基建在数字经济时代为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AI 技术在新基建发展过程中的重难点。


以下为朱岩院长的主要观点:


1
新基建必然站上新的时代“风口”

新基建作为政府的一项极具远见性的投资行为,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价值远超出它的投资价值,它既有投资带动经济发展的效应,又有布局未来经济的功能,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到达数字化转型重要节点的当下,新基建的投入尤为必要。4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就新基建的概念和内涵做出正式解释,将新基建分为三个方面:

1、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通信网络基础设施(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这部分基础设施是工业互联网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未来我国 GDP 增速的主要来源。
2、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这部分基础设施是“旧瓶装新酒”,为传统基建赋予新的内涵,使其继续创造更多价值。
3、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科教、产业技术创新等基础设施。我国在这方面存在较多短板,所以政府强调政企合作的重要性,希望更多科技类企业能够参与基础性技术的研究,加强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到了重整全局、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京东等科技类企业拥有海量的数据,具有很好的技术创新基础,应当率先建立新的研究机制,将研发创新工作常态化。新基建的建设不仅能解决我国短时间内的发展难题,更是对未来的整体布局。欧美国家在过去对计算机和铁路的率先投入使他们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希望我国也能够通过新基建的率先投入,使中国在未来竞争当中取得优势地位,领先全球。
2
科技类企业应抓住新基建机遇,提升企业竞争力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来看,科技类企业在新基建发展过程中拥有巨大机遇。

在供给层面,科技类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水平,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将已有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在国家倡导新基建的政策背景之下,借助政府对科技类企业的政策引导、财政补贴等利好,做到创新供给,提供更多先进产品和服务。同时,科技类企业也应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产、学、研联动号召,与政府共同推动供给侧创新,创造更多财富价值。
在需求层面,科技类企业应大力激发、不断创新 to C 端的数字需求,在人民原有的衣食住行需求之上增加新的数字消费需求,为未来创造新的消费模式和服务模式,使新消费模式成为我国 GDP 再翻一番的重要推动力。
3
AI 机器人在新基建过程中应找准发展定位

事实上,截止目前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还远远无法和人类大脑的智能相比较,人能解决的问题远比机器人要多。但是,机器人有它的可应用之处,关键在于找准他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定位。现阶段,在 to B 领域里加大人工智能手段的应用具有较大意义,比如将 AI 机器人应用于铁路巡检、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工作。但是,在 to C 领域要慎用 AI 技术和打造所谓的 AI 机器人,这类研发对消费潜力的释放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极其有限,到最后可能只变成商家的一个销售噱头。

我们要坚信,在 AI 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人的价值也会因技术的进步而变得更高。我们应当重视在运用机器人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人的价值,通过机器人的帮助,提高每一个人的劳动生产率,释放更多人口红利,使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助力杠杆,而不是单纯的人类替代品。
4
5G 和 AI 相结合能够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5G 的价值要远超出信息高速公路,5G 的低时延特性使实时的信息传输和控制变为现实,它为我们带来的最大的想象空间在于世界实现万物互联后能够继续创造哪些价值。这不只是技术模型上的难点,更是经济模型上的难点。经济模型的创新需要大量科技类公司与政府合作进行研究,共同突破。AI 技术同样如此,虽然 AI 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它已经具备一些基础的识别算法,可以应用于一些特定场合,解决部分问题。AI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常年累月的数据积累,而 5G 恰恰能够为他加速收集更多的数据,实现更快地积累,使 AI 在 5G 时代变得更“聪明”。在数据要素化背景之下,在创新应用场景当中, 5G 和 AI 互相加持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5
新基建时代,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应重视技术普及与系统研发

机器人即机器和人的结合,生产机器人的目的就是想用机器来模仿人来做事,是出于尊重人类自身能力而创造的产物。在未来,我们的机器人研发企业应注重机器人在 to B 领域中的应用场景,确定机器人研发和使用的主要定位,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模仿人的形状或行为。在拥有对机器人的准确定位和发展认知前提下,还要注重带动全社会对机器人的研究,重视机器人的底层技术研发,加大机器人使用的通俗化、参与度,加深年轻人对机器人的理解度。现在国家加大机器人在中小学阶段的普及教育力度,这种教育是正确的,但是要注意教育的正确导向,注重学生在学习机器人知识后的负反馈。

对于机器人制造企业而言,在硬件方面,应该将我国先进的传感技术推向市场,使传感技术经过历练和打磨变得更加创新、更加先进;在软件方面,应正视我国自主操作系统基础信息较弱的现状,以防国外对我国持有的境外操作系统机器人进行系统操控甚至危害我国利益。所以我们应重视嵌入式芯片和操作系统等软件技术的开发,要尽力地去开源,去摄取。我们希望能够有大量的年轻人加入到机器人软件控制系统的研发工作当中来,年轻人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操作系统定能实现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6

各类企业均有机会参与到新基建浪潮之中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在新基建带来的丰富应用场景中,每个企业的参与机会都是均等的,对于并没有直接关联在新基建发展链条之上的企业而言也是如此。

对于大企业而言,在新基建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万物互联并不是单纯的信息化,它是一种数字化的转型,是利用新基建基础设施所做的创新,是一个整体,一种生态。信息化只是一个企业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自身的发展。而在新基建时代,大企业应该认清现实,意识到产业生态的改变,肩负起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带领整个行业共同探讨并打造基于新基建的应用场景和产业新生态。
对于小企业而言,要积极转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与大企业打造的数字化产业生态相匹配。
从产业生态重构的角度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就是指数字时代的新产业生态,在产业集群中的每一个企业的角色和产品都要被赋予数字化内涵,每一个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共生共存,这就是小微企业在新基建过程中应当抓住的发展机会;从释放数字消费的角度来看,释放数字化消费要尽可能的让市场参与到新基建带来的社会整体经济循环过程当中。国家将新基建时代的社会整体经济循环称为双循环,即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而对企业而言,我们应该做到自身产业生态循环和国家经济循环的另一种双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把握市场和应用场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往期精选



朱岩:数据如何成为要素及其增值方式探讨

黄奇帆: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应对

委员声音 | 陈劲:新基建下的数字中国发展

委员声音 | 院士观点:“新基建”风口下,网络安全是重中之重


供稿|院长办公室
编辑、图片|段文秀
审核、责编|杨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