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岩: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布局数字建筑产业新商业模式|中国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
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布局数字建筑产业新商业模式
作者|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朱岩
· 建筑产业的数字化战略具有全局性,要定位于围绕每个核心企业的产业生态进行重构,其关键点是如何激活数据要素
· 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在数据要素基础上重塑行业规则、打造新商业模式
· 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是如何建立与数字生产力匹配的数字生产关系
建筑产业的数字化战略具有全局性,要定位于围绕每个核心企业的产业生态进行重构,其关键点是如何激活数据要素
一
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核心企业有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是数字产业生态的发起者、也是数字化发展模式的缔造者。二
制定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关键是如何激活数据要素,并构建数据、土地、资本、技术、人才五要素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在过去三十年里,建筑产业在信息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面临的数字化转型虽然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但从理念上又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信息化工作。数字化转型必须要跳出单一企业的范畴,在产业生态中考虑如何激活数据要素,把数据变成建筑产业新的资产,并让其在产业生态中流动起来、创造价值。
数据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要和其他四个传统要素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思考数据自身如何在建筑生态内资源化、资产化,并围绕数据资产如何建立新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也要思考数据与其他要素的融合模式:数据+土地,如何实现虚实结合的土地数字化开发新模式;数据+资本,如何实现建筑数据和各种创意资产的资本化;数据+科技,如何开发跨学科的建筑数字技术、数据科技;数据+人才,如何培养数字建筑领域需要的大量数字化转型人才。
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在数据要素基础上重塑行业规则、打造新商业模式
一
虚实结合的未来建筑需求,会推动建筑产业的商业模式从项目式逐渐向运营式、平台型转变。随着中国全面进入数字社会,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概念已经逐渐普及并为市场所接受。尤其是中国新基建的深入实施,使得数字空间的构建技术变得越来越容易、成本上越来越低廉。在建筑领域,一个建筑工程所交付的已经不再只是物理空间具有特定功能的实体产品,而必须是在数字、物理空间中同时存在的数字孪生型产品。这种虚实结合的需求,为未来建筑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比如,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打造虚实结合的数字城市,把现实中的商业楼宇映射到数字空间,数字空间的新运营模式一方面创造新价值,另一方面也为现实中的商业带来新的销售机会。满足这些新需求的建筑工程数据模型,已经超出了围绕施工和运维的 BIM 范畴,将为建筑产业带来大量新发展机会。
二
建筑产业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产业信用体系重塑是当前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入手点。数据服务模式创新阶段。理顺了产业生态内的数据后,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还是来自如何把这些数据和需求端对接。有了产业生态内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安全可靠的大量数据,就会产生数据消费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首先,在设计端会出现各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设计手段,BIM、CIM 的范围将会进一步延展,并产生大量的可以上市交易的数据资产。其次,在采购环节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集中采购平台,并推动材料供应企业提供支持物联网服务的产品。最后,在施工端也会应用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培育一批相关技术服务企业。核心企业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创新平台的建立,鼓励更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参与到数字服务创新中来,不断丰富平台数字产品,提高数字服务能力,创造更多基于数据要素的新价值。
虚实运营模式建立阶段。从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人类社会一定会走向现实社会与数字社会相结合的阶段。人类生存空间的数字化拓展,也必然会带来建筑工程的数字化拓展。建筑企业将会是两个空间的连接者,也会是两个空间共同基础的构造者。连接构造的基础就是前两个阶段所建立的数据体系、信用体系、创新体系和多样化的数字产品体系。所以,产业生态交付给客户的是虚实两套交付物,客户的数字需求将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并由此产生对虚实交付物的长期运营的需要。在这一阶段,企业要努力探索虚实结合的运营模式,初期要以实为主、从简入手,根据客户需求逐步丰富数字空间运营服务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的数据服务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并开始让数据资产逐渐走向资本化。
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是如何建立与数字生产力匹配的数字生产关系
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数字文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也在不断地演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匹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般而言,生产力的发展往往领先于生产关系,所以人类社会要不断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寻找适合新生产力的新生产关系。建筑产业目前的生产关系大多是在工业时代所形成的层级化、职能化的生产关系,这已经不能适应数字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数字生产力的发展。
一
数字化生产关系必须要努力实现全产业生态、全企业各部门间的数据透明。二
数字化生产关系必须要努力建设一个全产业生态、企业全员参与的信用体系。三
数字化生产关系不同于层级制,更强调生产关系的每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对等,并基于此来释放每个个体最大的创造力。人类经过几千年的进化,逐渐走到了现阶段尊重每个个体的文明社会。数字生产关系不同于工业时代的层级化、职能化生产关系,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是对等的。从经济视角来看,利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保证每个参与方的对等性,有助于最大限度释放每个参与方的创造力,从而为整个产业生态创造最持久、最大化的价值。一旦新生产关系能够让每个个体都能对等地参与到经济生活中,个体的创造力将不再受传统岗位的限制,从而激发个体充分发挥大脑潜能,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并释放出巨大的“智慧人口红利”。
在数字时代,建筑产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数据要素的注入,建筑产业的发展模式必然要发生改变。就像是手机行业出现了颠覆式的 iPhone,汽车产业要出现颠覆式的 iCar,建筑工程也必然要走向 iHouse、iBridge 等新模式。所以建筑产业必须要采用全局式、系统化思维模式,紧紧抓住产业数字化的政策优势,激活数据要素在建筑产业的潜在价值,发挥建筑产业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围绕数字时代客户的新需求,从数字空间、实体空间两方面提供数字时代的建筑工程产品,并在两个空间的运营中找到新的商业模式。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商业领域,布局数字建筑需要突破原有的生产关系,变革组织模式,建立数字化生产关系,释放数字生产力在建筑工程产业的巨大创造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2 年“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中国建筑产业正处于数字化变革的历史关键期,融入数据要素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将大规模开始,希望每一个中国建筑工程产业生态中的企业都能够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布局数字建筑生态,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最大力量!
相关推荐
🔗
黄奇帆:双循环下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思考|中国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
审核、责编|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