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秦朔说,30岁前要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最后他却拥有了…

2017-12-01 by 真叫卢俊

“我要在30岁前,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这是秦朔在他复旦毕业晚会上做的临别感言。


如今,秦朔不仅拥有了“一张安静的书桌”,还拥有了“秦朔书院”,这是继秦朔“下海”内容创业推出“秦朔朋友圈”之后的第二个内容品牌。


1990年,说完毕业感言的秦朔放弃了保送研究生的机会,从上海去了广州,因为他的女友在南方,也是因为他认为新闻需要实践。而那一年,研究生基本停招,文科仅北大、复旦各招了20名研究生。


吴晓波说,“那年分配很差,河南籍的他找不到好的单位”。辗转一番后,秦朔在时任《南风窗》编辑部主任的师兄谭启泰的帮助下,得以在广州安身立命,担任《南风窗》的记者、编辑。

 


《南风窗》的秦朔时代



吴晓波在他的文章中这样描述1990年的《南风窗》:“当时的《南风窗》,是一本创刊仅5年的,由26个人,二十几平米的办公空间,3个组共同组成的小月刊。而这本小月刊,更被不少人称为‘青年民工的心灵鸡汤’。”


“刚去的时候这个单位只有26个人,我是第一个大学生,第一个外地人。每天晚上下班的时候,楼里面都没有人了,就只有我一个人睡在一张行军床上,而且那个时候是月刊杂志,大量的时间都非常的空闲,觉得落差很大。”秦朔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说道。



觉得无事可干的秦朔准备出国。当年他的领导,看到秦朔这样的状态便点拨了他几句:“你做这样的一个工作,最终意义是为了你自己,尽管你对现在有很多的抱怨和不满。就好比你现在跑步,觉得跑道上全都是障碍,所以跑得很慢,于是你说你不想要跑了,你去休息了。问题是,当那些障碍有一天消除了,这个时候你还能不能跑?可能这个时候你的肌肉已经不行了,你因为这样的抱怨去休息了。”


1991年伊始,秦朔在《南风窗》的附近找到两个图书馆,下了班之后去“泡”图书馆,直到图书馆关门。在此后的2年时间内,秦朔硬是“泡”成了图书馆的读书标兵。


1992年的夏天,秦朔在广州图书馆3楼偶尔拿了一个名为《文化工业:21世纪的挑战》英文的小册子。这是秦朔第一次接触到“文化工业”这个概念,于是他带着这个概念及框架去调研,觉得广州生长着许多“文化工业”、“文化产业”。而彼时中国社会的主要产业依旧集中第一和第二产业。


经过对此的一系列研究,秦朔在1993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大脑风暴--文化工业探寻》,这本书的出版对秦朔未来的职业生涯,起到了决定性的用。“通过这一本书,很多人来找我去做另外的研究,比如说企业的管理、商业文明的研究等。后来很多的机会,都与这一本书有关。”秦朔说。


秦朔是国内最早提出“告别GDP崇拜”和“探求国民幸福总值”的代表之一,他的《中美杂志比较研究》成为国内杂志领域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而他的《GDP先生的讲述》则被编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研究生教材《宏观经济学》作为案例,这些成绩向上溯源,都与他1993年出版的这本书有关。


1997年,28岁的秦朔成为了《南风窗》的总编辑。同年,秦朔把刚出生不久的女儿送回河南老家,交由父母照顾,自己一心一意投入到工作上。



为了把《南风窗》推广到全国各地,秦朔亲自赴往全国各地高校进行演讲和推广。这种亲身上阵的推广方式,一来既节约成本,二来又效果甚佳。


在担任《南风窗》总编辑的时候,秦朔还赴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当时的秦朔,时刻把笔记本放在床头,不舍日夜地把脑海中迸发的灵感记下。


1998年,对于《南风窗》而言是标志性的一年。经过论证,秦朔将《南风窗》定位成政经杂志。从社会性综合性杂志变为政经杂志,《南风窗》当时算得上是“新锐“。秦朔曾无数次说:“读者之所以喜欢《南风窗》,是因为《南风窗》有一种打动人的力量”。


2014年,秦朔去往海关办签证,办事人员是秦朔在《南风窗》的粉丝,认出了他还为其开设了一条绿色通道。

 


最后一个“看门狗”走了



2004年,秦朔撮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以及上海文广集团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份市场化的财经日报《第一财经日报》。秦朔离开了奋斗了十多年的广州,来到上海出任《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随后,秦朔先后担任过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在第一财经电视上主持过财经节目。


在秦朔的引领下,《第一财经日报》发展为一份权威的、全国主流的财经日报,市场面向中国社会最有影响力、消费力和决策力的“三最”人群。


吴晓波曾在文章中说道:“在那时,何力主政《经济观察报》、沈颢和刘洲伟主政《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刘东华和牛文文主政《中国企业家》、胡舒立主政《财经》、李佩钰主政《中国经营报》,加上陈彤的新浪和张力奋的FT中文网,在财经报道领域名将云集,群星璀璨,大抵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活跃和光芒万丈的时刻。”


在不久前秦朔与他同学吴晓波的一场直播“卧谈”中,他们聊了对彼此的评价、聊了企业家朋友王石、马云、马化腾,聊了中国商界,就像回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


秦朔和吴晓波在喜马拉雅直播间“卧谈”


熟悉秦朔的人都会用“胸中有情怀的文人”形容他。秦朔是国内少有的坚持在写作一线的总编辑,《第一财经日报》头版的社论专栏《一财日日谈》,就是秦朔担任主笔,从2012年初开始,秦朔一直在写,直到离职。


频繁的开会和交流,让在管理岗位上长达18年的秦朔开始反思总编辑的意义,理想中的“安静的书桌”仿佛离他越来越远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快速成长,2012年后,国内传统媒体压力越来越大,广告业绩不断下滑,经营压力、转型问题、数据业务、专业社群等一大堆问题,骤然降临在秦朔头上。秦朔坦言,无论是往哪方面转型,都并非是他所擅长的。


“无论往哪方面转型,我都不擅长,这个时候继续领导第一财经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有很强烈的意愿想做跟内容相关的东西。”秦朔解释离开传统媒体的客观原因。


2015年6月,阿里巴巴大手笔斥资12亿人民币入股第一财经。就在此际,秦朔宣布离开第一财经。


秦朔说:“想沉淀沉淀,回到那张属于自己的安静书桌前。”此时,一财为中国最大的财经媒体之一,旗下囊括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员工最多时达1400多名。


吴晓波将秦朔的离开称作“媒体业最后一个 ‘看门狗’也走了”,“秦朔的离去,在某种程度上便意味着一个传媒黄金时代的终结”。

 


“那张安静的书桌”



辞职后的秦朔成为了上海那拉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公司暂时租借在上海张江高新科技园区喜马拉雅FM的办公室内。办公室里只有一张书桌、一个小茶几、几把沙发椅。彼时,新公司的职员,除了他的妻子和4名全职员工外,就是几个实习生。这与一财时期的情形大相径庭,秦朔笑着说现在自己能使唤的只有自己的妻子,“老婆你还不能多叫、叫多了烦”,这种落差让他有种“跌下来”的感觉。


2015年10月16日,《用希望连接生命与生命》一文宣告“秦朔朋友圈”正式上线。2016年秦朔在爱奇艺和喜马拉雅FM的脱口秀节目上线,他坚持以专业理性的态度,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的热点,记录中国时刻,推动商业文明。其大量作品在业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比如《反思中国富豪十大错》、宝万之争、深圳与上海、房价系列等等,他也采访报道了近百位企业家和双创代表。



秦朔在“秦朔朋友圈”一周年时接受了《新榜》的采访,他说:“去年开始做‘秦朔朋友圈’的时候觉得,应该会势如破竹,一年做50万粉丝应该没问题。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其实是充满了挑战,而且微信公众平台从下半年开始流量下降的很厉害,是当初没想到的。”


尽管流量并未达到当初的预期,但秦朔觉得,“秦朔朋友圈”在质量和价值创造方面的成绩还是令他欣慰。不少文章在特定的阶层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力,尤其是企业家群体中。


除了推出“秦朔朋友圈”,秦朔在离开《第一财经》时还强调将专注在学术,投身于商业文明的研究,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事情。


于是,秦朔的第二个内容创业品牌“秦朔书院”也已在7月7日于喜马拉雅FM上线,书院的首个付费课程《中美商业文明史》开讲。



在300多期节目中,覆盖美国双创400年(1607至今)和中国双创40年(1978-2018)的商业精华。


课程中,美国400年的“双创”历程,则从1607年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点开始,一直到今天雄踞世界公司市值排行榜前列的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和脸谱,为此要阅读的参考著作就有200多本。预计到2018年春节讲完。


在《美国商业文明史【第一季】》第一期关于“洛克菲勒”的解说中,秦朔提到了多方对洛克菲勒的评价,有三点十分有意思。其中,洛克菲勒的反对者亨利·德马雷斯特·劳埃德在出版的《财富与国民》中写道,“自由能够产生财富,财富却能够毁灭自由”。洛克菲勒白手起家直至财富累积,正是充分利用了美国自由市场机制,但他上下其手用了诸多垄断的办法,将自由毁灭,很多人无法与其公平竞争。



此外,在垄断与自由的博弈过程中,政府的定位十分重要,特别是如何在自由与垄断之间保持平衡,对市场起引导作用。以洛克菲勒为例,19世纪美国政府对洛克菲勒这些垄断大亨做了严格的审查乃至于拆分,但在这些年中,也有一些人认为,所谓的自由经济如果指的是非常分散的竞争、血流成河的价格战,这样的自由经济也有很大的问题,因此一定程度上行业的整合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另外,在研究洛克菲勒的过程中,秦朔发现,“赚钱需要多大本领,花钱也需要多大本领”这对于当下中国企业家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


在观察中国企业家时,秦朔发现当下马云、马化腾等企业家皆如当年的洛克菲勒、卡内基赶上了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工业大发展的契机,而马云等企业家则赶上的是中国互联网大发展的时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横跨了多个时代,且到目前为止这些创业者们均活跃在一线,尚未进入到享受财富、传承财富的阶段。因此中国双创40年被秦朔看做是“人类历史上双创精神最为活跃的、创业者最为澎湃的时代”,因为过去的40年是几代人在压抑的背景下有了机遇,突然爆发,这种强烈的动能造就了这个时代。


在《中美商业文明传奇》的发刊词中,秦朔说,自2015年决定离开奋斗了25年的一线新闻战线,便决定转向以人为核心的商业文明研究。


秦朔认为,商业文明是用商业的方式对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力量和人的福祉的实现。它具有创新性、绵延性和正外部性。从企业角度看,商业文明就是创新之结晶,行为之准则,合作之秩序,文化之传承,这四者是商业文明的内在支柱。


秦朔在发刊词中强调,商业的精神并不仅仅是金钱,而是一种责任,要依赖和平的交换来获利,要依赖持续的理性的组织来获利,依赖对变化的不断的适应及创新来获利,要摒弃政治上寻租的机会,利用非理性投机的机会,利用诈骗来获取一时之利,这是他所认同的商业价值观。他坚信,诚信、契约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比单纯法律条文的规定更为重要,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商业价值观。


那么,一个企业如何成为文明型的、能推动社会进步的公司?有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用正当的方式获利;

  • 第二阶段是用创新的方法创造剩余,在资源配置、生产关系方面革新,激发新的生产力;

  • 第三阶段是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产生较大的正外部性;

  • 第四阶段是成为社会进步的阶梯,回馈社会。企业如果坚持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能够弥补对社会成本的占用,以此体现其商业责任。


秦朔说,商业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进步,是用和平交换的方法把人类的欲望导入到一个文明轨道。而中国今天面临的商业文明困顿,既有中国的特殊性,如过于急功近利,惟利是图,也有全球的普遍性,就是金钱原则无节制的扩张。因此,中国商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注定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自我超越过程。

 

上述观点部分选自付费课程《秦朔书院:美国商业文明史》


福利时间

12月1日-12月4日

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

全场5折

立即扫码领取课程5折券

更有123元新人红包等你领!

↓↓↓↓↓↓



如果还有时间,可以随机点击蓝色字体看看

看到啥都是缘分

每天五分钟

地产圈不能写但可以说的秘密

二手房9大法则   |  避开中介7大坑

 奇葩户型  |  南京南京

买房建议  |  买房问答   |  买房故事  |  地产变革

租赁用地  |  吃土买房   |  口水地产  |  万科王石

 池子里的钱  |  地产已死  |  低调的绿地

90后买房观 | 油腻的地产人

重庆地产  |  地产5年后  | 马云爸爸

还在么顺驰  |  贾跃亭  |  娱乐圈房事

如果你是曾经看过真叫卢俊的地产观的朋友们,可以搜索并重新关注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这里有他和他的地产观。

如果方便的花麻烦也和别人说下,真叫卢俊现在在这里,感谢感谢另外推荐大家一个频道,卢俊吐血制作的一个栏目口水地产,核心诉求就是把一些不能写的东西用说的方式进行呈现,一周更新五次,连续更新一年,买了不吃亏,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