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做好天使投资要靠攒人品
点击上方“清友学社”关注我们 ↑
题图: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 邓锋
投资这个行业,惟有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天使投资要想越做越好、越做越开心,最重要的就是要积累人品。”在近日中关村天使投资协会主办的《大咖公开课》上,北极光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围绕“如何做好天使投资”做了精彩分享。他认为,做好天使投资有章可循,有系统性的方法论。以下,与你分享:
1
“天使”的真相
1、做天使开心最重要。
2、天使投资的四大乐趣。
3、天使投资很专业,有钱不一定能做。
与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和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一样,天使投资也可以系统、长远地做。
天使投资有四大乐趣。
首先,做好天使可以赚钱。
我有很多朋友做天使投资赚到的钱,比其他类型的投资多。我自己的经验也是如此,比如我曾经投过的一家公司有200多倍的回报。当年我投给它5万美元,退出时收回1100万美元。
其次,天使投资有“社会效应”,有可能帮助创建出一个伟大的公司。天使投资能为创业企业带来价值、创造价值,能与企业家建立起深度关系,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第三,要想做好天使投资,需要有前瞻性、要能洞见未来。这就要对前沿技术、商业模式保持持续敏感、持续学习,从而能享受不断进步的快乐。
第四,天使投资的最后一重乐趣,是能“印证”自己的判断,有可能见证“未来”慢慢变成现实。摸出一条投资的规律,这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
天使这么好,有资金积累的人是不是都应该跳进来?有钱不一定能做天使投资。
做天使是件很专业的事情,不仅需要能力、资源的积累,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建立自己的方法论。
如果只是想通过天使投资丰富资产类别、平衡风险,那么不如把钱交给专业的人去管。天使投资的失败概率非常高,我们经常说做天使不看重成功概率,看重的是能投出一两家伟大的企业。
2
天使投资方法论
1、 聚焦,才能做到积累和价值提升
2、 前瞻性思维,熟悉的行业更大胆、陌生的行业更谨慎。
3、 做天使,看人最重要
天使投资首先要专注。
早期投资是一个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的过程,“天使”们在被投公司的成长过程中要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分散投资做不到的,因此做天使第一要点就是要“聚焦”。
聚焦才能积累专业知识、人脉、案源,对行业的理解更深,资源更集中,才更有可能“发现”成功的公司。
聚焦才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帮助被投企业提升价值。
其次,天使投资不要追风口,而是要有前瞻性。
好的投资人都不是在风口出现时才去追的,而是追求风口来之前就投资进去,或者用一个投资案例带起一个风口。
做天使,预判未来一到三年的热点比判断现在什么是风口重要。这需要有看聚光灯以外的能力,要有洞见未来的能力。
投资要选择又宽又长的赛道。这样的赛道往往与经济的未来驱动力相关。我认为中国未来会有三大驱动力,消费升级、互联网+和全球性的科技变革。
天使并非什么赛道都能投。生命科学、健康医疗,乃至类似新材料等细分板块并不适合天使投资,它们的共性都是投资周期长、所需资金量巨大。即使要投,也要跟着应用走。
天使们投资的往往是自己熟悉的领域,与过往背景相差不远更好。投熟悉的行业不见得就一定成功,但投不熟悉的行业一定风险更大。“天使”要在熟悉的行业更大胆、在不熟悉的行业更谨慎。
再次,天使投资中“识人”是第一位的。
天使投资的企业都很早期,商业模式、产品都还没成型、并且会持续变化,“对”的人就更为重要,他们会自己去找方向,并且有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投资会非常辛苦。
因为竞争的激烈,在中国创始人必须是一个全能选手;也因为创始人难以替换,“对”的人尤为重要。
“对”的人往往有两种特质:一是成功过、有经验,但有更大的野心;二是有经验、没成功过,但对做事非常饥渴、极度想证明自己。他们都很有责任感,懂得为他人负责。
人又是最难判断的。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投资,经验很重要,比经验重要的是能力,最重要的则是价值观。价值观的判断又包含了责任心、理想、胸怀、视野等多个维度。
3
天使投资之道
1、天使投资要做长期积累,其中攒人品是关键
2、天使投资建立正反馈,才能越做越开心
3、与创业伙伴平等,互信
要做好天使投资,根本之道还在于积累“人品”。
做好天使投资需要积累行业理解,通过积累培养前瞻性思维、洞见未来的能力,也积累人脉和资源,包括行业上下游的资源。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积累人品。投资这个行业,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聚焦和帮忙,是积累人品的重要过程。做天使投资,一定要做价值创造。确实存在天生价值很高的公司,商业模式、团队、技术、创新等能力都很全面,但更普遍的情况是很多公司起跑线差不多、后来差距越来越大。这其中好投资人的“价值创造”会起很重要的作用。
聚焦与持续帮忙会形成正反馈,反过来帮助天使投资越做越好。这首先能提升投资人的自身能力,其次也更有利于建立“案源”网络。天使们投的项目很普遍是由熟人、朋友或可信赖的人推荐的,我们的经验是很多好案子是被投企业介绍的。他们愿意介绍好案子,一定是因为投资人曾经帮助过他们,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做天使投资,要建立和创业者的“良性关系”。首先不要把自己放在创业者的对立面。
双方对估值的不认同就有可能造成对立。在早期阶段,公司的估值没那么重要,投资所占的百分比才重要。因为好的公司再贵,回头看总是便宜的;而坏公司再便宜,结果都是贵的。一家现在值10亿美金的公司,当年估值是1000万还是2000万,对投资人的回报率影响有限。但持股5%和20%的收益差别就巨大。
其次做天使不要做成了“老板”。最可能犯的错误之一是占股太多。
“天使”如果占股过大,企业家有可能就认为这不是他的公司了。也可能因此错失退出的机会。天使投资占比过大,VC会很慎重。在公司A轮或B轮时退出一部分持股,这是天使获取回报的好时机。
第三,做投资不要和创业者抢方向盘。
增加价值的原则是帮忙不添乱。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辆车,企业家是开车的、投资人则是副驾,投资人帮忙做一些企业家做不了的事情,但不要抢夺方向盘。
对投资人的意见全盘接受的,不见得就是好的创业者。创业者对所处行业的理解越深,越能看到更清楚、更综合的情况。一个企业家的成长是在不断撞墙、不断失败中实现的。即便投资人的意见是对的,也要允许创业者去试错。
第四,不要一味防备,要建立信任。
首先要建立信任,没有信任投资人和创业者才会互相提防。要建立信任,则双方价值观要一致。
相对于防备,更好的方法是激发企业家的正能量。假设对方就是个坏人,光靠防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比如要求企业每周汇报业务和财务情况,这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也会让企业无法正常运营,是一种双输的做法。
从根本上讲,天使们要用平视的心态面对企业家、尊重企业家。天使虽然在经历、经验、年龄上可能比创业者丰富,但两者归根结底是“合作伙伴”。投资这个行业,惟有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延伸阅读:北极光邓锋:上亿捐赠只为精英培育
邓锋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
8月底,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给公司CFO(首席财务官)打了个电话,让他把自己持有的兆易创新股票卖掉,执行捐赠手续。
“你确定吗?”对方很惊讶。
“确定。怎么了?”
“你知道(那些)股票现在值多少钱吗?”
有着“清华血统”的芯片业公司兆易创新去年8月18日在上交所上市,发行价格为23.26元。截至今年10月13日收盘,兆易创新股价为131.18元人民币,总市值265.89亿元。
兆易创新的创始人朱一明是邓锋的学弟,2005年,邓锋以天使投资人身份向兆易创新投资5万美元。几年后,兆易创新进入融资阶段,北极光也希望参投。
“当时想投兆易创新的基金很多,竞争激烈,我和一明学弟说如果让北极光投,我就把过去天使投资的收益全部捐给清华。一明听到这话,马上同意让北极光投。”
电话里,CFO告诉邓锋,曾经投资的5万美元如今已增值220倍,价值1000多万美元。
2017年10月13日,邓锋向清华大学捐赠1100万美元
一个多月后,10月13日,邓锋将套现的1100万美元悉数捐给清华大学。
“邓锋学长对清华情深意重,堪称我辈楷模。”当日,朱一明在朋友圈写道:“邓锋把对兆易的天使投资股票捐给清华,实现对我的承诺,也是清华人互助的成绩,也是清华校友故事的传奇。”
以兆易创新一路上扬的走势,“如果再多持一个月,这笔钱将变成2200万美元。”但邓锋更看重这件事本身,“在清华形成(捐赠)气氛。”
他喜欢类似这种“很好玩的故事”。
另一家同样有着“清华血统”的公司由三个清华学弟创立,请邓锋当顾问。邓锋提出条件,要在合同里写明,他本人所持股份将来捐给清华。“它现在还是小公司,但未来能不能值多少亿?它是有这个前景的。”邓锋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于很多清华校友而言,邓锋是“大神一样的存在”。早在2003年,邓锋即向清华大学捐赠1000万元,是首位向清华捐款单笔达千万元的年轻校友。在当时,也是文革后清华大学校友对母校最大一笔捐赠。2007年,他又向清华大学捐赠1000万元。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邓锋再次捐赠3000万元,用于母校的建设。
回馈母校是邓锋的初衷,但他做的远远不只捐款。
邓锋曾把创业公司卖出42亿美元高价,在硅谷创造了中国青年海外创业神话,回国后创办风险投资公司,又获最具影响力投资机构和中国顶级投资人称号。他从企业家和投资人的角度,把商业思维引进公益,单纯捐款已无法提起他的兴趣,他希望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为未来世界培育领袖精英。
《中国慈善家》2017年11月刊封面
回馈清华
2001年12月12日,邓锋和两位清华校友在硅谷创办的公司NetScreen上市,是美国股市在“9·11”事件后第一家上市的公司。几个星期后,邓锋收到USC(南加州大学)校长发来的祝贺信。10年前,他曾在这所顶尖研究型大学学习,获得计算机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我在USC上学时除了我的硕士指导老师以外其他老师都不认识。”邓锋很意外。几天后,南加州大学工程学院院长来访,“说能不能约你吃个饭,就跟我聊,介绍学校发展。”邓锋回忆,“过段时间(学校方面)又送来一张球票,再过几个月,又说,我们这儿有个好项目,你是不是能捐点。”
邓锋很认可美国高校的捐赠模式,“它是有系统的。”
2004年,作为世界领先的网络安全设备供应商之一,NetScreen被瞻博网络(Juniper Networks)以42亿美元高价收购,此举被许多人视作华人企业家在硅谷创业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次年,邓锋归国,在北京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创办北极光创投基金,一边做投资,一边做非营利事业。两件事都是为了实现他所期望的,“帮助他人成功”。
清华大学是邓锋的出发之地,也是他的归属。他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习,视其为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学校,他想要回报。“我有资源,在清华我认识的人应该是最多的,朋友也最多,可以一起做事情。”
2003年,邓锋向清华大学捐赠1000万元,做的第一个项目是成立“信息学院人才引进及研究生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基金”,每年支持100个学生出国参加一流的国际会议,以提高清华学生论文的质量和数量。
这是他曾经碰到过的“难题”。在清华大学读研期间,邓锋曾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写过一篇论文,向某国际会议投稿并获得认可,对方邀请他出国参会。但在当时,学校无法为邓锋提供这趟行程的费用。邓锋深以为憾。
十余年来,这个项目资助了1400多名学生出国,并带给邓锋意外收获。“我没想到的一个好处是,它帮助一些学生进入了学术圈子,在行业里提高了影响力,这一点特别好。”
在每一次的项目总结会上,每个学生代表发言时无一例外都会感谢邓锋给他们提供了机会,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基本上都是这些,我就没有听烦过。”邓锋说,“虽然话都一样,但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你就觉得很开心,而且你看这些学生慢慢成长起来,在各个领域都做得很好。”
有不少人问过他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捐给清华?清华那么有钱,为什么不捐给贫困山区?
“我想说清华最缺的就是钱,为什么?清华不缺国家给的钱,但是那些钱怎么花要受限,清华缺的是可以(自由)花的钱。”邓锋解释,“我们可以按照清华大学更宽阔的理念来做,我觉得是缺这个。所以我跟校长建议要重视融资。缺钱,我们就是缺钱。”
“信息学院人才引进及研究生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基金”还支持信息学院从国外引进优秀师资,在国家配给的工资之外,邓锋补贴一部分教师工资差额,“这些钱都没法从国家的钱里拿,我的钱可以拿来做这些事情。”
让邓锋欣慰的是,自己的捐赠给清华带来示范效应。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赵伟国是邓锋的学弟,邓锋在校期间曾做过他的辅导员。知道邓锋给清华捐款1000万之后,赵伟国跟着也捐了3000万。“当时起到一个最好的效果就是我的学生捐得比我多,现在他捐的总数也比我多,这就是一个氛围。”邓锋说。
许颢颖是清华电子系92级学生,在美国时曾在NetScreen工作过,后来参与创立一个新公司,“这个公司的估值曾经到过两百亿美金,做得非常成功,比我那时候还成功。”邓锋回忆,“突然有一天他跟我说邓锋你回美国的时候咱们聊一聊,我以为他要创业呢,我说好,聊一聊,我鼓励你创业,结果一聊就一件事:你告诉我怎么把钱捐给清华。”
邓锋的头衔是一串长长的名单,清华大学基金会理事、南加州大学亚洲工程学院理事会主席、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院理事会理事、沃顿商学院亚洲理事会理事、哈佛研究生院中国顾问委员会委员—跟美国主流社会和中国各阶层均有深度接触,邓锋觉得,除了捐款,自己有能力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在国外生活多年,邓锋意识到,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最大的原因是教育,归根结底是创新力和领导力的培养,这两种教育在中国都很缺乏。
他开始聚焦于精英教育。
邓锋作为苏世民书院院董,早在2010年便参与了学院筹建,并被聘为学生导师。图为邓锋(中)与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左)、苏世民书院创始院长李稻葵(右)合影。
未来领导者
潘庆中是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副院长,与邓锋相识多年。在他眼里,邓锋是一个典型的清华理工男,做事认真仔细,有情怀。“一是有清华情结,希望为清华做贡献,二是希望能培养现在的学子为未来做些事情。”
这两个情怀在苏世民书院得到最佳体现。
苏世民书院由清华大学和美国黑石集团主席苏世民合作设立,2013年4月,苏世民宣布以个人名义捐赠1亿美元,在全世界选拔具备领导潜质的青年人才,资助其在清华大学攻读硕士项目,致力于培养“未来世界的领导者”。
邓锋作为苏世民书院院董,早在2010年便参与了学院筹建。潘庆中记得,最早和他一起到苏世民家中商议具体事宜的团队,除了时任清华大学的两位校长,便还有邓锋。
2016年9月10日,苏世民书院举行开学典礼,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分别发来贺信。
苏世民书院首批学员110人,从一万多名报名者中挑选而来。今年第二批招生,潘庆中到世界多地著名院校面试,“基本上都知道苏世民书院和清华大学。”
潘庆中觉得,这和邓锋对整个项目设计的考虑有很大关系,“他注重中国和国际的交流,(在此基础上)把理念、培养模式、课程设计都做得非常好,是适合国际未来的潮流的。所以我们招生的时候就很好宣传,很容易被大家认可。”
2015年7月6日,在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2015全球青年领导力论坛上,邓锋(左二)与苏世民书院创始院长李稻葵(左一)、免费午餐以及e农计划发起人邓飞(右二)、美丽中国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潘勋卓(右一),围绕“创新创业与全球青年领导力”这一主题进行了交流。
除了为苏世民书院捐赠500万美元,邓锋也在苏世民书院带学生、开讲座,向学生推荐实习和就业机会,“他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情。”潘庆中说。
作为中美教育合作的一部分,苏世民学者项目已多次被列入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成果清单。潘庆中说,苏世民书院让清华的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校长觉得特别值得。”
同样是对未来领袖的培养,清华大学思源骨干计划,邓锋已经做了十年。
2007年,邓锋和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商量,“清华作为中国的高等学府,推托不掉培养中国未来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责任。未来的领军人物,不光要了解中国,还要了解世界,还要具备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做一个项目。2007年,清华大学思源骨干计划启动,邓锋每年出资70万,资助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和团委书记赴青海、贵州、长三角等地区实践考察,了解基本国情;赴美国、印度、芬兰、俄罗斯等国参观考察,了解国际形势。十年来,思源骨干计划学员达600余人。
“他们都是带着课题去的,比如贫困问题,资源保护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教育问题……去之前每个人都要研究讨论,然后在那里考察调研几个星期到一个月后回来,我们再讨论。”邓锋说,思源骨干计划的成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希望培养他们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和全球视野,培养其独立的、批判的思想,“我主要强调的就是领导力。”
他强调,这些未来进入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是中国最需要的。
清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耿睿如今负责思源骨干计划项目,她每年都向邓锋汇报项目情况,邓锋的很多建议,会用作项目调整。
耿睿记得,早期的思源骨干计划主要是暑期调研,“邓锋学长觉得,这个项目除了培养领导力,还希望能让这些年轻人彼此有更深入的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此后,在暑期调研之外,思源骨干计划慢慢增加了日常培养,支持成员的一些日常调研课题,召开例会,组织沙龙和论坛。
如今这一模式进一步扩大,2016年,团中央成立全国学联主席团领导力培训班,每年集合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40所高校学生会主席参与培训。这个项目,邓锋也参与了资助。
清华大学思源骨干计划邓锋至今已做了十年。他每年出资70万元,资助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和团委书记赴国内外了解国情和国际形势。出发之前,每个学生都要研究讨论自己选定的课题,考察回来后讨论继续进行。
从0到1
从一开始,邓锋便早早为自己的捐款制定了原则,“第一,我捐钱不盖楼,到现在为止我没盖过一个楼,我捐的钱全部要花在人身上;第二,所有的项目从设计到管理,我要参与。”
邓锋觉得,做公益并不是看谁捐了多少钱,“这个太简单了。公益的事是你能够充分利用你的资源,把钱用到最好的地方,以最好的效率。”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丁胜始终觉得,邓锋是一个很难遇到的资助人,“他是特别上心的一个人,他不是很简单地给一些钱或者给一些想法,他为药学院做的事情远远超出一般的支持者。”
清华大学药学院成立于2015年,其前身是2012年成立的药学系,当时隶属于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实行八年制教学,采用3+2+3的培养方案,学生三年本科在清华就读,两年出国学习交流,再回到清华完成三年博士学习。
“两年国外学习费用还是很高的,政府财政支持远远不够,这时候邓锋就挺身而出了。”丁胜说,医学院学生两年留学期间,邓锋参与承担财政拨款之外的一些费用。
让丁胜更为感动的是,邓锋对自己的时间、智慧、资源相当慷慨,“(捐款)对他而言算是比较小的事情,他其实是非常忙的一个人,但他跟清华药学院的交流和跟我的交流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他把他手上的资源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他的一些投资界、企业界,或者从前认识的朋友,凡是对医药感兴趣的,邓锋都介绍给我们,帮助我们建立联系。”
和其他学科不同,药学研究非常看重药物转化,也就是把科研成果转化成能够治病的药物产品,解决实际的疾病。实现药物转化并不简单,它更偏向很实际的工业界技术手段和研发手段,这是学校传统学术实验室一般很少做的事情。
“把科学发现变成药品需要很大投入,在转化阶段有很大的失败风险,政府和学校很少有专门的资金支持,需要有风险投资的机构来支持。做到一定程度,过了风险最高的阶段,成果有一定验证的时候二级市场(药厂)才可能会介入,推动药品上市。”丁胜说。
目前,清华大学药学院正跟美国UCSF(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商讨合作方案,清华在药物转化及运营方面借鉴UCSF的成功经验,同时促进美国一些好的项目在清华孵化、合作。于清华大学药学院而言,涉及到包括硬件设施、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投入。
邓锋为药学院介绍了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昌发展愿意为我们提供昌平科技园的场地,也提供一些资金支持,海外引进人才方面也有一些政策支持。这些帮助确实都有实操性,而且很真实。”丁胜说,比起简单进行捐赠,邓锋用心的投入显得重要多了。
邓锋喜欢做从0到1的事情,但他希望从1到100能够有人一起来做。
“我觉得(项目)要做成可持续,不一定都是我捐钱,能不能带动别的人也一起来捐?如果变成可持续,就不是我一个人做了,这样我就可以把我的钱拿出来干别的事情。”
邓锋在清华做的第一个项目,支持信息学院学生出国参加会议,已经开始引入新的支持者,“从第五年开始,信息学院研究生院出一半的钱,我出一半的钱,第十年开始,所有费用我出三分之一,研究生院出三分之一,从外面找了另外一个人,也出三分之一。”
现在,他开始开拓新的项目,包括作为发起捐赠人的西湖大学、未来科学大奖和美声图书馆。
企业家精神
毛东辉说邓锋是领导型校友,某种程度上,她觉得,在清华校友回馈支持学校教育上,邓锋可能是出力最大的。
毛东辉是清华x-lab(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项目)执行主任,曾任清华大学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在她看来,以前清华更多是定位做管理教育,为企业培养管理人才和领导者,但是在创新创业的教育上很不够。
“一些大学创业大赛往往也是点到为止,让学生写一写商业方案,讲讲创业想法,然后做出评比,奖金一发就结束了,看不到创新的成果出来。”
2013年,x-lab发起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最开始设计为公益性教育平台,没有学校和国家的经费,就需要一些校友企业家的支持。毛东辉找到邓锋,邓锋拿出了200万作为启动资金。
“第一届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办好,当时请邓锋来当评委,站站台,他很乐意就来了,很认真地给学生团队做指导,告诉他们该如何思考自己项目的市场化商业化问题。”自此,每一届比赛邓锋都来当评委。
现在,这个项目设置了同期培训,教学生如何分析市场、准备商业计划方案,告诉学生投资人会如何判断项目、怎么开发产品,如何对接投资人。毛东辉说,学生通过培训学习,再运用到项目中去,从一开始就做好融资方案,设计好股权结构,项目少走了很多弯路,规避了很多以后的风险。
四届下来,项目水平一步步提高,“今年150个项目报名参赛,通过培训学习,最后十强的项目方案就很不错了,一些项目已经到了风险投资直接投的水平。”毛东辉说。
毛东辉回忆,x-lab从成立之初,便定位为公益性教育平台,但一些比赛项目和商业市场直接联系,总会遇到很多类似于“你们为什么不去做一个公司?”或者“我们能不能跟你合作,共同成立一个基金来投清华孵化的项目”这样的诱惑,她说,是邓锋对公益的初心和坚持给了自己很大鼓励。
“他在自己多年的投资创业过程中,非常清晰地看到教育培养人的本质,认为培养人是第一位的,所以尽管我们做的是三创(创新、创意、创业),跟投资密不可分,跟商业回报密不可分,但我们能够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价值所在,坚守自己的信念。”
毛东辉也会邀请邓锋来为学生上课,“他更多强调的是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建立,和对创业的一些教育,不是说赚很多钱,而是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还要有长期付出、奋斗的思想准备。”毛东辉说,做三创教育,对商业的认知特别重要,邓锋帮助学生建立企业家精神的认知,而不是只做一些投资回报、商业利益的事情。“邓锋作为杰出校友,回来给学校传递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带给大家很多思考和理性的判断。”
这些思考和判断,和邓锋的投资理念一脉相承。
2005年,邓锋创立北极光投资公司时,有媒体评价,青年得志的邓锋,在过完开挂般的前半生后,即便投身到刺刀见红的创投圈,也极力保持着克制与体面。
北极光因此被认为是在“最狼性”的时代做了一支“最绅士”的基金。
这不仅体现在,邓锋不刻意追求投资风口,还包括他非常看重被投创业者的道德感。
邓锋的目标是培养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及具有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他希望找到那些具有超越财务回报的理想的创业者,在这些具有领袖潜质的人成为领袖的过程中,作为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中科创达是北极光2011年投资的公司,创始人赵鸿飞被邓锋看好,“他具有领袖潜质,撞过墙,不是完全奔着赚钱去做,而且挺有公益心。”
赵鸿飞称邓锋为“贵人”。在赵鸿飞创业的过程中,邓锋给予了很多指导,后来推荐他上湖畔大学。2015年,中科创达成功上市,邓锋建议赵鸿飞和他一起做公益。“我说你拿出100万来,我也不让你拿多。我说做什么,你就跟着我做什么。”
“邓总在社会责任社会道德感方面,毋庸置疑是我们这些后来者仰视的对象。”赵鸿飞后来捐出100万,和邓锋一起支持全国学联主席团领导力培训班。
“这100万对他来说也不是很多钱,我只是想给他一个影响,你要往这个方向去想,去做,今天的100万可能未来就是一个亿、几个亿,现在要开始往这方面想。”邓锋说。
他很高兴已经有很多新的力量加入进来,他希望以这种方式,影响更多的人一起做公益。
【清友学社】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融科资讯中心C座B1层。我们在这里品茶论道,通过组织投资创业课堂、家长成长课堂、职业发展课堂、国学文化课堂、家庭理财课堂等学习活动,搭建一个精英阶层的终身学习平台。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