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试热点追踪2——发红包防翘课+警察酒店学微笑+跳槽加薪+孝与金钱

2017-06-25 华图教育 王洪光

5.“发红包防翘课”,功利之中有激励

6.警察酒店学微笑,更应该提高服务意识

7.跳槽是加薪的有效途径

8.孝和金钱的关系

5.“发红包防翘课”,功利之中有激励

【热点概述】

“微信抢红包”很多人喜欢玩,老师上课给学生发微信红包,是个稀罕事。这个很潮很好玩的事情发生在江苏扬州某高校,发微信红包的老师是学院实训中心主任焦世奇。因为焦老师的“新招”,他的课学生没有一个翘课,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他的班级,师生关系好到爆表,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很多学生叫他“老大”。

【相关评论】

@北京青年报:认定“发红包能防翘课”,并担忧学生因此功利化,不仅误解了“微信红包”的游戏规则,也误读了如今微妙的师生关系。现状是,不少高校的教师与学生日渐疏离,但是都还有拉近彼此联系的渴望。要打破这种若即若离的局面,无疑需要多一点耐心和技巧。于此,“微信红包”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我们绝不能将之狭隘理解成“用钱改善关系”,而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一面,那就是:要尽一切可能,制造师生间非正式交流的契机,创造师生轻松化相处的场景。

【模拟题】

大学翘课已经成为了当下的“流行趋势”,而应对办法也是结合了当代的时髦因素,发红包防翘课的做法大大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也引起了热议,一部分人认为这样的做法符合学生的喜好值得提倡,另一部分人认为这样的做法蒙上了一份功利的色彩,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时代背景,发红包的兴起已经从简单的娱乐上升到了很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给出认为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的表态。

2.评价第一种观点,认为好好在哪里。

3.评价第二种观点,认为坏坏在哪里。

【出题人】黄玉婷

【参考解析】

     发红包防逃课这样的新型模式是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样的方式符合现在年轻人的认识,而我个人认为这样的事情也是不错的。

首先,发红包还不止于防翘课,像“考试有进步的、上课认真的同学”同样也可以得到红包,从这个意义上说,红包更像是对表现突出者的物质奖励;其次,发红包从不在课堂上进行,既避免了分散学生上课注意力,也不会引发“出勤者有赏”的“一对一”误读。而且,红包的本意是“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其活动要义在于互动、好玩,活跃班级气氛。“老师很新潮,亲和力超强”的叫好声,表明了孩子们对这种管理创意的认可与喜欢;作为微信红包的发放对象主要是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与他们所学的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专业不无关联。红包互动或不失为一种学以致用的实践活动。

其次,一些人认为这样的方式太过于功利,我认为这在高等教育中,学生的价值观都已经成熟的前提下是不存在这样的顾虑的,学生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想法通常都是大家附加上去的,也许学生更看重的就是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而已。

教育的方法不能说停滞不前,也应该不断的丰富模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那么教育才能真正在教育学生的内心,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因为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拓展阅读】

课堂上的知识,学则有红包,不学则无。在职校,课上学的知识每一个都可能化为未来的技能在社会获得十倍百倍的红包。老师的行为让学生知道学习有钱赚。可是他没能更深入地让他们明白,除去了他发的包,他们学习仍能赚钱,只是赚的是看不见感受不到的未来的钱。若教师能有所改进,引导他们发现上课学习得到的不只是的微信红包,还有未来的工作与舒适,这或许不失为一个尝试。毕竟学生自己引起的觉悟更胜于金钱所换来的专注。而这也正是教育的意义所在,教之育之,引之于正道,授之以渔术。

6.警察酒店学微笑,更应该提高服务意识

    【热点概述】

1月8日,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户政、外事、消防办证大厅的20余名民警代表,前往西安市高新区一家五星级酒店学习“微笑服务”,对照自身工作实际现场反省,寻找“专业能力+友善态度”的黄金分割点。此前,该公安分局下辖的韦曲派出所曾被西安电视台《每日聚焦》栏目曝光存在服务态度差问题。 

【相关评论】

@中国青年报徐冰:警方的职责不仅是打击违法犯罪,窗口部门做好服务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职责。五星级酒店的“微笑服务”,不是去一两次就能学来的,人家有一整套严格、细致的企业规范。为了保障规范得到切实执行,各家酒店都有高招,有一点恐怕是不变的:对客户的意见迅速反馈,尽快地把那些达不到标准的行为乃至人,彻底清除。公安派出所不是市场化的酒店,但是相对严格的规范,应该是能够执行的。关键在于想不想真正地将纸面上的规定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人说要从内心里把来办事的群众当亲人,要心中有民。能做到这种程度,当然最好不过了。可如果做不到呢?其实,即便五星级酒店的员工不把顾客当成亲人,也要微笑服务,还要达到相关服务标准,否则就是违反酒店规定,就要受到处罚。真正需要下功夫的是切实执行标准、规范。偶尔做到五星级“微笑服务”估计不难,难的是服务一直能做到五星级,而不是隔几天就掉一颗星。

【模拟题】

警察酒店学微笑的新闻一出,很多人点赞,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需要提升服务意识。

2.但是我们不应该直走形式,更多的应该是从本质改变。

3.如何去做。

【出题人】黄玉婷

【参考解析】

  在面对作风转变上,人们常常希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事实上,作风建设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很难毕其功于一役。这也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原由所在。

  警察酒店学微笑从侧面上看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过去,包括公安部门在内,之所以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从根本上讲,还是没有把自己当成服务者,有的人甚至把自己定位于“官老爷”。公安部门想提供“五星级”服务,想法不错,应该鼓励。但是问题就是,多数人都觉得这是一件炒作的事情,如果后续仅仅只是像新闻一样昙花一现,那么在如何学习都是徒劳,更多的应该是付诸于行动。我认为仅仅只是学习还是不够的。

  一般而言,转变作风离不开两个力量,一是引导的力量,比如加强思想教育,向榜样学习;习总书记一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们要掂量其中的分量,不能只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要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之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今天,全党同志无论职位高低,都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窗口单位民警的服务就是要以老百姓满意为标准。那么从根本上上改变服务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一个是倒逼的力量,比如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惩戒机制。避免现在这样问题不断的反复,相关的约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不管过程是怎么样的,群众看得是结果,所以我们应该保证让群众满意。

不管怎么说,民警学微笑,最起码体现了当地公安部门谦恭的态度,并且有着闻之则改的权力自觉。也正是这样的态度,值得我们期待。不否认,权力存在着作秀的习惯,但我们也没必要轻易否定一切。民警学微笑很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未来或许会有一个大的转变。

    【拓展阅读】

“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任务,也是新时期稳基层、强基础、促发展、构和谐的必然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载体,为职工群众生产、工作、生活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形成上下同心合力、多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创新工作方法正是要求我们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要进一步破除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找准发挥作用的着力点,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方法,牢固树立创新的理念,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创新,带动党组织建设的创新。

7.跳槽是加薪的有效途径

    【热点概述】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名职场人士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6%的受访职场人目前有跳槽打算,65.5%的受访职场人认为跳槽是加薪的有效方法。

【相关评论】

广州日报张涨:有人据此指责,“现在的年轻人忠诚度太低。”但在我看来,职场流动性增强,正是经济不断发展、产业不断升级带来的必然结果。跳槽,一方面对雇员来说是好事。除了有可能获得更高的薪水,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开拓眼界,甚至接触到不同的技术、理念、职能,能快速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对于雇主来说,也得以让实力更加雄厚、前景更加可观的企业重金“砸来”更高水平的人才。只要承认“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就不能否认在劳动力市场,跳槽、流动具有十足的合理性。但调查中非常值得玩味的一点是,仍有72.7%的受访职场人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工作,77.5%的受访职场人希望用人单位制定合理的加薪和晋升制度以留住人才。这一数据,其实告诉了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真相:年轻人内心同样渴望安定,跳槽并非为了跳槽而跳槽,而是为了更高的薪水、更好的发展机遇而跳槽。看到这一点,那些批评员工跳槽的企业,反而应该换位思考,先检讨自己为何不能为员工提供更高的薪水、更好的发展机遇呢?

【模拟题】

你认为通过跳槽可以加薪吗?谈谈你的看法?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当下跳槽的背景。

2.说出自己的观点,不赞同。

3.谈谈自己对工作的认识。

【出题人】黄玉婷

【参考解析】

    适度的人员流动能起到资源的良好配置,以达到人岗相适、充分竞争的目的。不过,若是预期过高、跳槽太频、流动过快,甚至把跳槽作为加薪的手段,那么就可能发力过猛,行之过偏。

    我并不认为跳槽等于加薪,我认为这样轻率的选择通常是对自己认识不清的表现,而能否加薪和跳槽也并没有直观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凸显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个人,一方面是企业。

    对于个人而言,更多浮躁的社会氛围让大家的忠诚度不断降低,更多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责任心,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建设社会的一份子,这个过程我认为应该在宣传教育上不断从根本上改变年轻人的意识,同时还有当前错误的金钱观导致的,唯利是图让大家看不见梦想,没有了前进的目标,仅仅只有赚钱这个概念。

对企业而言,职场讲求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员工忠诚度不高的通病跟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缺乏吸引力有着直接关系。企业文化是除人、财、物之外的第四种重要资源,以日本为例,其企业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跟其注重企业文化的战略定位分不开。很多日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认为,稳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作用发挥。因而,他们在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相反,国内在这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很多企业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因此,我认为加薪和跳槽没有直接关系,只有个人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才是加薪的必然条件,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的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不断地积累和沉淀,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加持。

    【拓展阅读】

    从某种角度来说,跳是不是目的,个人的发展才是目标,我们跳槽求的是发展。在此,我想把跳槽现象称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相比计划经济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然而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好的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发挥正面作用,价格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坏的市场经济,市场机制的作用被不同程度地扭曲,价格信号失灵,主体行为变异,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好的市场经济,将其“利”弘扬到极致,给社会带来最大化的福利。坏的市场经济,将其“弊”推向极端,导致诸如环境恶化、秩序混乱、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等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充分认识市场经济的“利”和“弊”,并扬利抑弊,是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必要条件。跳槽也有相似之处,好的跳槽是人才寻求发展的表现,不明智的跳槽则会让人才后悔莫及。

8.孝和金钱的关系

【热点概述】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江苏苏州一家老人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规定只要子女在两个月内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相关费用时抵用。制度实施以来,子女来护理院看望老人的次数暴涨。

【相关评论】

@中国江西网李珊珊:近日,网友们对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奖孝金”制度可谓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孝顺本来就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推出“奖孝金”制度简直就是多此一举;还有的人认为“奖孝金”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制度的进步,是对孝顺的重新定格。在笔者看来,自古以来,孝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子女最基本的义务。然而,当今社会的快节奏让子女们自顾不暇,更谈不上对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了,而“奖孝金”制度再一次唤醒子女孝顺父母的自觉性,值得提倡。

【模拟题】

孝应该被蒙上利益的色彩吗?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简述一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谈谈这件事的利与弊。

3.如何更好的让孝发扬光大。

【出题人】黄玉婷

【参考解析】

    时下,关于老年人的精神护理成为一项绕不开的话题。老人在护理院吃得再好、过得再好,在精神慰藉方面也是匮乏的,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苏州这家护理院以“奖孝金”激励子女看望老人,钱虽不多,甚至还不够子女一次往返路费,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无不说明子女的孝心已经渐渐被唤醒,希望更多人能够从这一“奖孝金”中体味其意义,共同为老人颐养天年尽一份力。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而“孝”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不想孝敬父母,潜意识地认为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还长着呢,常常感到工作忙、没时间“常回家看看”,尤其是身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平时通过电话问候父母,然后逢年过节给父母寄点钱物以表孝心。殊不知,父母正一天天老去,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而父母每天都在渴盼着子女回家,这一点是用金钱不能取代的。从这点来说,“奖孝金”是唤起孝心的一个很好的提醒,尽孝不能等待,而当“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后悔晚矣。

    毋庸置疑,“小利大诱”只是对“奖孝金”的曲解,而“奖孝金”真实用意在于唤醒人们的孝心、孝义、孝德,提醒人们趁着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陪老人唠唠嗑,使他们感受心理和精神上的慰藉。这种提醒,在社会日益老龄化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奖孝金”也不失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提醒,呼唤全社会都要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断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风气向好向善。那么,让我们行动起来,把“孝”种在心中,珍重亲情,让“孝”在天地间绵亘永恒。

    这样的做法虽然一时能得到改观,但是长时期并不能让孝文化深入人心,并且长期这样的潜移默化就会让大家觉得这样的事情只有钱才能解决,那么一旦这样的奖金拿不出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所以这样的事情治标不治本,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问题,不断的加强宣传教育,并且在基础教育中就要不断的加大这一部分的投入,这样大家才能真正意识到孝的重要性。

【拓展阅读】

 员工在企业工作,而自己的父母每月也能领200到500元不等的“孝工资”,这样的新鲜事不是传说,而是山东滨州一家企业几年来一直坚持的做法。而且,这每月几百元的“孝工资”,与员工工资待遇分开,完全由公司独立承担,也就是说,孝工资是企业额外支付给员工父母的,是一种替员工尽孝道的实实在在的福利。根据《齐鲁晚报》的报道,从2007年面向公司高管,到2010年惠及全体职工,这家企业在孝工资这一块已经支出了5000多万元。 公司的做法,自然受到了新老职工及其父母们的欢迎。然而,事情的复杂之处在于,这样一个让职工家庭得实惠,而且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之举,在公众眼中,却显得有那么一点“动机不纯”,质疑和攻击随即到来,说公司笼络人心者有之,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者有之,甚至质疑公司做法为合理避税者也不在少数……不管企业的初衷多么良善,也架不住飞短流长、人言可畏。当然,企业即便无法完全证伪这些莫须有的“诛心之论”,同员工们的真心拥护和高度认同相比,这些质疑和猜测也实在是不足为虑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