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试热点追踪15—民法总则草案+干部个人事项报告

2017-07-11 王洪光 王洪光

每天及时更新各省市面试真题,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微博【华图王洪光】


71、民法总则草案出台

72、干部个人事项报告

73、国外出版社评出造假论文均来自中国

74、协会学会“四风”问题频发

75、冰饮收获万千点赞

76、低头司机

77、厕纸“刷脸”

78、关爱空巢老人

79、空巢青年

80、作风建设

71、民法总则草案出台

【热点概述】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6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18日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民法总则共分基本规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间计算和附则11章、206条。

民法总则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继承我国民事法治经验,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面系统地确定了我国民事活动的基本规定和一般性规则。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下一步将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拟于2018年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阶段审议后,争取于2020年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相关评论】

 中国青年报:立足于21世纪的时代背景,又该如何确定中国民法典的价值精神呢?《民法总则》选择了以“中国”作为自己的底色,注重关照中国当下的经济、社会结构,尊重中国百姓的传统心理,解决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特殊性问题。这种扎根中华本土、接续历史传统、尊重现实国情、彰显民族精神的立法取向,能够促使民法典编纂与民族气质相融、与中国特色相依。

【模拟题】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民法总则》在中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开启民法典编纂的进程;

3.推进我国民事立法体系化进程;

4.完善民事权利体系,强化保护机制;

5.完善了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

【出题人】李鑫

【参考解析】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这在中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一步,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实践,对于当代中国的法治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该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民事立法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完善了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法律规范,保障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民法总则》的颁行正式开启了民法典编纂的进程,确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不仅奠定了民法典分则制度设计的基本格局,而且也为整个民事立法的发展确定了制度基础。

《民法总则》充分彰显了时代精神和时代特征。从民法总则的体系结构来看,其关于民事权利、民事义务的规则设计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许多条文都体现了人文关怀的价值理念。它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民事立法体系化进程,其颁行有效协调了民法和商法的关系,整合了司法解释中的大量规定,体现了强烈的实践性,完善了民事权利体系,强化了民事权利保护机制。

《民法总则》的颁行完善了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民法总则》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完善了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

它一方面宣告,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立法目的,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理念,并确认了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基本原则,要求从事民事活动,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这有利于强化人们诚实守信、崇法尚德,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广泛确认了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各项权益,规定了胎儿利益保护规则、民事行为能力制度、老年监护制度、英烈人格利益保护等,实现对人“从摇篮到坟墓”各个阶段的保护。

《民法总则》贯彻了私法自治理念,保障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并确定了私法自治的边界,保障权利的正当行使。其颁行完善了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制度,为社会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对各项权利的保护,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的法律环境和法治秩序。

 总而言之,《民法总则》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不仅是对战略布局的践行,更体现出国家法治化发展的决心,为法治国家的建设舔砖加瓦。

【拓展阅读】

 2016年3月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法典编纂工作已经启动,从做法上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

 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经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后三次审议,于二〇一七年三月十五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二〇一七年十月一日起实施。

 

72干部个人事项报告

【热点概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认真遵照执行。

填报内容上的新变化可总结为:“一分开、两明确、三增加”。一分开就是“出国”和“出境”作了区分。两明确指的是:明确了有单独产权证书的车库、车位、储藏间等情况需要报告;明确了金融投资方面,主要报告股票、基金、投资型保险三大类。三项增加是:增加了领导干部“子女的配偶”从业情况和经商办企业情况。增加了配偶、子女虽未移居国(境)外,但连续在国(境)外工作生活一年以上的情况。增加了领导干部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在国(境)外的存款和投资情况。年纪稍微大一点,有子女在国外念书、工作的领导同志,一定要注意新增加的这几项内容,稍不注意就会遗漏。 概括而言, 要报告8项“家事”和6项“家产”,共14项内容。

【相关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这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促使领导干部对党忠诚、遵规守纪、诚实守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模拟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明确这是从严治党的具体做法;

2.简述这一做法的意义;

3.说明如何坚持从严治党。

【出题人】李鑫

【参考解析】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这实际上是全面从严治党落实的具体手段。新规对报告对象的范围作适当调整,央企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管理人员,都要如实上报“家事、家产”。同时,新《办法》强调“凡提必核”,即提拔领导干部须核实其申报的个人有关事项。这些内容的增加都是为了在制度层面更为全面地管理干部。

2010年也曾印发实施过《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与之相比,尽管新规报告内容仍然是八项“家事”、六项“家产”,但在一些具体项目上作了进一步明晰和补充完善,对个别项目合并调整。

对比之后可以看出,新规定客观上也回应了社会公众的诉求,进一步加大抽查核实力度,查核方式包括随机抽查和重点查核。而且,新规定对于不实申报及瞒报也有相应的制约。拟提拔或转任的官员为何敢于不实申报乃至瞒报?其中或有出于某种担心而不愿披露正当财产收入的可能,比如数目过大、财产性收入来源过多,或者干脆就是出于官场习惯而采取的选择性申报,但这其中也不排除确实无法讲清来源,甚至涉嫌违规乃至贪腐所得的情形。如果从提拔之初就能够真报、真核,则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无疑就能起到防微杜渐的“滤网”作用,功莫大焉。

而从长远看,官员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威力的真正发挥,还有必要辅以相关的配套制度。首先,必须持续加大监督问责的力度,对已报告的官员要逐一核实,发现问题严肃查处,该党纪问责的党纪问责,该司法问责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而一旦发现问题,则不能仅仅止于降职或两年内不得提拔的处罚。

其次,应该加快推进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和金融实名制度,从社会治理的层面强化对官员及其配偶、子女的资产监管。以“真核”促“真报”,进而倒逼官员干净从政、干净干事。

当然,也要考虑推进官员个人事项公开透明的进程。唯有将官员个人与权力行为有关的事项明明白白置于公众视线之中,方才谈得上约束权力运行、规范权力行使,进而才有可能斩断官员利益输送的灰色链条,真正扎紧制度的笼子,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拓展阅读】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要求。“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根本要求。

 

73、国外出版社评出造假论文均来自中国

【热点概述】

 当地时间4月20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还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

【相关评论】

光明网评论员:此次论文撤稿事件发生后,中国科协指责斯普林格出版方: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这是对西方学术期刊审核流程的错误理解,西方学术期刊审核以个人诚信与自律为基础,因为造假后果严重到无法承担。

中国学术界对舞弊问题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不能总强调一些场外因素,强调一些客观因素,给舞弊找理由。在舞弊发生后,如果不给予最严厉的惩处,就会让舞弊的成本过低,让学术造假层出不穷。希望管理机构和学术组织该举起板子时,果断举起板子。

【模拟题】

 近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107篇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还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学术造假的现象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行,也使得学术界缺乏公信力;

2.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与监管、惩处、学术评价体系、近年来学术浮躁的风气有关;

3.要解决这类问题,就应对症下药。

【出题人】李鑫

【参考解析】

 近日,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一次性撤销了涉嫌造假的107篇文章,论文作者均来自中国。涉及的单位不乏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和重点高校。此次撤稿事件让学术界深感震惊,也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这与我国多年来想要改变的的学术造假事件

 撤稿消息发布前,中国科协立即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进行了接触。据了解,撤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少作者是将论文交给所谓的“第三方机构”,由它们再向学术期刊进行推荐。这些“第三方机构”在推荐过程中未将论文进行同行评审,而是暗度陈仓作假。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论文作者、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都负有责任。但公平地讲,我们不能因为其他问题就拒绝检视自己存在的问题,涉事作者应该对此认真反思、承担应负的责任。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论文连续多次被国际期刊大规模撤稿。认真思考背后的原因,有学术品格的问题,更有体制机制的背景。

 学术造假并不是中国的特有现象,但相比之下,国外对造假者的惩治力度非常大,真正起到了震慑作用:科研人员的造假行为一旦被查实,就会受到严厉惩处,其学术生涯基本终止,不管其名望有多高、潜力有多大。被追捧为有望冲击诺奖的“日本居里夫人”小保方晴子,因论文造假被单位除名,可谓身败名裂;被尊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黄禹锡,学术造假东窗事发后被检察机关起诉,最后锒铛入狱。反观国内,虽然相关部门多次宣示“对学术不端要零容忍”,但通常是雷声比雨点大;对于那些涉嫌造假的“学术牛人”,更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嫌。尽管主管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都设有“学术道德委员会”“科研诚信办公室”等学术监督机构,但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往往是“民不告官不究”,没能达到震慑心怀侥幸者的效果。

 惩处不力,也表现在对造假帮凶——“第三方机构”的处理乏力上。一些利欲熏心的国内外机构打着“语言润色”“咨询服务”的幌子,为那些急于发表学术论文的人代写、代投,甚至伪造同行评审,提供“一条龙服务”。早在几年前,就有学者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的代写论文交易市场庞大、“产值”高达10亿元。对于这些帮忙造假的“第三方机构”,有关部门并非不知情,但受到查处的恐怕只是极少数。

 以论文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论文造假。长期以来,论文成了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硬杠杠”“金标准”,不管是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还是申请课题、评选院士,都要“数论文”。就连以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的临床医生也被套上了发论文的“金箍”,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不同于医疗资源充足、医生时间相对充裕的发达国家,我国的医疗资源紧张,临床医生光看病就忙得身心俱疲,难有充足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撰写论文。这次撤稿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客观而言,扭曲的考评体系也是诱因之一。

 科学研究是揭示真相、发现真理的神圣事业,真实诚信是其基本准则。论文造假的危害不仅在于损害了中国科技界在国际上的声誉,也不仅在于导致低水平研究重复、垃圾论文成堆,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消解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学术规则,侵蚀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可以说,捍卫真实就是捍卫科学的生命,纵容造假就是损害科学的未来。

 中国科协相关人士指出,随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科研评价机制的不断改革完善,为评职称、获奖励而滥发论文的现象正从源头得到治理。当前,我国的科研经费不断增加、科研队伍日益庞大、对科研的需求前所未有,科技界正视问题、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真正解决学术不端行为,我们完全有能力涤荡浮躁之气、建设科技强国。

【拓展阅读】

 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相继卷入学术造假事件。从造假事件的披露来源地学术打假网站来看,国内存在类似事件的高校绝不仅仅只有这些,关于学术腐败、项目造假、论文抄袭等的举报和揭露不胜枚举。

 目前学术环境比较浮躁,一些人在名利的诱惑面前心态失衡,某些监管制度的严重缺失,又为他们打开了方便之门;另外,学校要争排行,一般很难对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审查。

之所以长期以来高校学术不够规范甚至失范,一方面,对于校方来说,处理学术不端事件,可能影响学校形象、影响自身政绩;另一方面,处理学术不端事件,可能牵涉到诸多既得利益,包括申请课题、争取经费;此外,校方明白,不少教师的不端行为,其实是各类不合理的量化指标所逼出来的,包括经费指标、课题指标、论文指标、专利指标,导致大学校园充满浮躁与急功近利。

 其学术造假国家的学术不端行为往往只局限于学术界,但中国学术领域的腐败行为却是与其它领域,特别是政治、经济领域的腐败行为紧密结合。一方面,官本位的体制使得科研、教育机构变成了官场的一部分,研究职务、头衔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例如系主任是处级、校长是局级、院士是副部级等等,名为学者,实为“学官”,因此,官场腐败必然会导致学术腐败,也必然要包庇学术腐败。   

 不管是制度缺失,还是学术浮躁、抑或是教育产业化,都只是产生学术造假的外在原因,究其根源,其实还是大学精神的缺失。因此,治理高校的学术造假,呼唤我们重建和弘扬大学精神,社会期待着高校的学术回归理性和尊严,也期待着大学精神的重塑。   

 种种学术腐败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愈演愈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好人主义”盛行,相关部门惩处不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好人主义”和虚张声势、息事宁人的打假潜规则,无疑是对学术腐败的包庇纵容。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只有更多的打假者仗义执言,才能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使造假者无处遁形,让想造假者悬崖勒马,让诚实有信成为主流价值观。

 

74、协会学会“四风”问题频发

【热点概述】

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的“四风”问题明显减少,个别心存侥幸的党员干部搞“四风”也是偷偷摸摸、转入地下。然而,从通报曝光情况来看,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发放津补贴等以往在党政机关易发多发的“四风”问题,如今在部分协会学会却依然是顽症。

 公款吃喝,作为最“传统”、最典型的“四风”问题之一,在协会学会频频出现。如南京市人防协会组织14人赴新疆公款旅游,福建武平县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自驾单位公车携带亲属办理私事,天津市协会学会商会“四风”专项整治发现违规兼职取酬、滥发津补贴等重点问题线索402件……

【相关评论】

澎湃新闻:全面从严治党没有例外,协会学会不应成为“四风”问题的“庇护所”。把管党治党的大旗高高树起、责任层层压实,协会学会“四风”问题终将得到有效整治。沉积之霾渐次吹散,有助于协会学会更好地回归初心,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模拟题】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狠抓作风建设的大背景下,部分协会学会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沦为“四风”问题的“避风港”,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与行政权力交织不清是“四风”泛滥重要原因;

2.“四风”问题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为群众深恶痛绝,无论所处行业部门,都应杜绝;

3.既要露头就打,也要放管结合、压实责任。

【出题人】李鑫

【参考解析】

 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兼职取酬、滥发津补贴、行业会议泛滥、官味十足……近日,有媒体调查显示,部分协会学会商会“四风”蔓延,不收敛不收手态势未得到遏制。如何防止行业协会学会成为“四风温床”乃至“反腐洼地”,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部分行业协会学会“四风”问题易发多发,表面来看是监督管理不力,实质上还在于长期充当“二政府”角色,即拥有了太多行政权力。

 这些协会学会政会不分、管办一体,与行政部门职权交织不清、利益关联千丝万缕,民间形象地称之为“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中央巡视组发现,有的协会学会充当“红顶中介”,迂回型权钱交易等权力寻租问题突出;有的部委利用主管社会组织的权力为干部谋职牟利。正因为特殊的行政关系,主管部门常常对协会学会种种乱象的监管问责慢半拍、软三分。

 行业协会学会“四风”问题易发多发,监督管理不力也是重要原因。从内部监督看,有的行业协会学会制度不健全,会员大会和理事会没有发挥民主决策作用,在一些重大事项、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有的财务管理混乱,存在账外设账、公款私存、虚报冒领等问题,甚至被搞成本部门的小金库。从外部监督看,上级单位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年检进行程序性监督,而年检本身也主要是审查被检单位的上报材料,很难算是有实质意义的监督检查。

 如此看来,破解协会学会暴露的“四风”问题,除了加强监管、高压严治,加快去行政化改革尤为关键。当前,仍有不少行业协会学会只是政府部门的门面和附属物。对此,一些企业负责人直截了当地指出,协会学会管得多而服务少,“管”又限于人力、能力等因素而止于发文、开会等方式;作风建设不给力,“不听话就卡你”“不买账就刁难你”。只有加快去行政化,褪去“红顶”光环,协会学会才能避免成为“捞钱协会”“发证协会”;理清与政府部门的边界,才能把那些“政府想干不能干,企业想干干不了”的事情做到位,更好激发服务活力和潜力。

 应该说,国家近年来推动协会学会去行政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从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到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任职管理办法试行,再到2016年《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办法(试行)》发布……协会等“脱钩”改革步步为营,开启试点,负责人“脱帽”,公务员禁止兼任,监管跟上不“脱管”,不断淡化行政色彩,逐步向专业性社会组织回归。然而也要看到,一些行政部门推进改革力度不够,协会学会职能剥离过缓、过迟,阻碍了“四风”问题的有效解决。

 协会学会去行政化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脱钩最大的阻力,在于人员臃肿、尾大不掉,如何消化有级别的负责人是个难题。然而,改革若是瞻前顾后、畏葸不前,很可能就会前功尽弃。这场革命,既需要改革者壮士断腕的勇气,也需要被改革者舍小顾大的配合。摒弃单位和个体的小利益,服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逻辑,协会学会才能赢得社会和企业的尊重,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

【拓展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的“四风”问题明显减少,个别心存侥幸的党员干部搞“四风”也是偷偷摸摸、转入地下。然而,从通报曝光情况来看,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发放津补贴等以往在党政机关易发多发的“四风”问题,如今在部分协会学会却依然是顽症。

公款吃喝,作为最“传统”、最典型的“四风”问题之一,在协会学会频频出现。如国家工商总局中国广告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杨洪丰,2015年9月至12月先后3次到某私营企业设立的内部餐饮包厢接受吃请及宴请他人,费用均由该私营企业承担,杨洪丰因此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贵州仁怀市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袁华忠,2015年9月以公务接待的名义签单宴请自己的同学等9人,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些公款吃喝问题中,既有隐形变异躲进内部食堂的,也有明目张胆嘚瑟到群众眼皮子底下的,都体现出不收敛、不收手的明显特征。

公款旅游,仍是一些协会学会党员干部不愿放弃的“福利”。如财政部中国财政学会县级财政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贾杰,2015年8月参加研讨会期间违规参加公款旅游活动,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国家发改委中国价格协会价格监督检查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承铭,十八大以来多次携带妻子出差,并用公款报销其妻费用,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违规发放津补贴,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明令禁止的行为,如今在一些协会学会依然突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违规使用工会经费购买发放购物卡,理事长徐惠琴因未予制止纠正,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贵州松桃县平头乡计生协会以工作补贴等名义,多次违规发放津补贴,共计2.7万元,协会副会长廖海龙2016年7月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纪资金被追缴。

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相比,部分协会学会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更加令人诟病。“政府会议少了,行业会议多了。”据媒体报道,不少企业界人士反映,行业协会会议多到离谱。东部某市一位民营企业家说,“研讨会、交流会、年会,花样很多,不去不好,去了又浪费时间。”国家安监总局下属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3年至2016年,共发文650次、召开全国性会议119次,被中央巡视组及时发现并一针见血指出。

作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协会学会本应发挥专长提供服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但“四风”等乱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协会学会职能作用的发挥,甚至让它们站在行业的对立面。国家发改委就曾认定,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在达成、实施垄断中起主导作用。云南西双版纳旅游协会甚至联合企业抬高房价、票价,限定酒店、景点及用车,还严令对选择其他商家的旅游企业处以罚款。类似的种种问题,严重背离了协会学会服务行业的初衷,更影响中央政策在相关行业领域的贯彻落实,亟待从严整治。

 

75、冰饮收获万千点赞

【热点概述】

 一名环卫工希望购买最便宜的冰饮,店员谎称打5折,售出一份4元钱的大杯冰饮。这温情的一幕落入网友“kimiamber”眼中,他随即发出一条微博,不到4天转发量超过1.3万次,点赞超过1.8万次,评论近4000条。

  微博发出后,很多网友认为这种做法比免费赠送更贴心,上百人在微博跟帖,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点滴善意。。

【相关评论】

 人民日报:一个环卫工口渴了,去路边小店想买杯最便宜的冰饮,店员给了他半价,并给他换了大杯。这样的一个小事,似乎不太圆满:免费不是更能体现出关爱么?

但当事各方不这么看。环卫工人认为自己自食其力,喝得起这杯水,不需要别人施舍;店员认为应该给人应有的尊重,免费反而不好。网友之所以被感动,是半价冰饮里盛满的尊严、尊重与友善。

毫不夸张地说,半价冰饮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应有写照:环卫工人也保持着自食其力的尊严,路边小店店员也心怀一视同仁的尊重和友善。没有渴望不劳而获的沉沦;没有廉价同情的施舍;没有高高在上的伪善。他们重新定义了什么是有尊严地活着,什么是有尊重的交往,什么是恰到好处的关爱。

路边小店发生的这一幕,虽然微末如斯,但“人生大舞台”,给我们留下了生动的形象。“舞台大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的见闻写出一个类似的剧本:辛苦而有尊严地活着,无论高低贵贱的尊重,以至推己及人的友善。

【模拟题】

 成都,一位环卫工人想喝杯冰饮,到饮料店中说“要杯最便宜的”。这时店员姑娘谎称有会员折扣,4元钱给了他一大杯。这事儿落入网友眼中,变成了一条微博;微博不到4天就获得了超过1.8万次的点赞。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这杯冰饮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与关爱,体现了人间真情,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2.之所以获得万千点赞,既有人们对爱心的赞扬,也有对尊重的赞扬;

3.未来也应有更多这样正能量的行为被点赞,激发人们的善意,引导人们的行为。

【出题人】李鑫

【参考解析】

 低价冰饮这一事件在当今社会中日益稀少,它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人间真情,友善的待人方式,这与多年来我们倡导的社会风气相契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又与和谐社会构建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息息相关。

 人们之所以会为这一事件点赞,也是赞扬其中的情感,其中的处理方式。

 首先,点赞赞的是尊重。两元钱的数额是不多,但是这个“会员折扣”的掩饰却很动人。接受者一点儿也不损尊严,甚至毫无察觉。做点好事并不太难,难的是如此贴心和尊重人。我们见过不少“嗟,来食”式的慈善,又要合影,又要感谢信,有时还得“声泪俱下”,受助者得到一些帮助,却被迫成了演员甚至道具。这往往让慈善变了味。

 其次,点赞也赞“为善不欲人知”的方式。《聊斋志异》开篇志目《考城隍》中有一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故事是假的,价值倾向是真的,古人把有意为善、希求好处,叫做贾义市恩,认为把为善做成了生意,格调不高。

 善心易发,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而善行不好做,尤其怎么使善的效果最好,可能还需要好好下一番功夫。店员姑娘“美丽的谎言”是一法,我们要善学其本质:心怀尊重,讲究方式。在张艺谋的获奖电影《老井》里,旺泉想喝口水,巧英却往水里扔了一大把草。看似瞧不起人,巧英后来解释说,天太热了,喝水急了,对身体不好,放把草下去,让他边吹边喝。这个细节,被称为最深情的细节之一,妙在用心而不言。做一点事,胸脯拍得天响,到底是真对人好,还是炫耀自己有爱心呢?所以,要学习友善,就要懂得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考虑。

 当然,说“为善不欲人知”,也并不绝对。北京朝阳区有位退休了的护士长,义务照顾空巢老人几十年。她接受采访,老伴觉得张扬,她说:“我不是为扬名,老都老了,要这虚名做啥?我想让大家都来关心空巢老人!”我们反对的是作秀,是华而不实,是算计,并不反对正常的传播。相应的,通过公众传播的渠道,将这类充满正能量的事件让世人知晓,实际上也能引领社会风气,让更多的人有意识地践行友善的交往方式,这对于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杯小小冰饮,是一件小事,犹如鲁迅的《一件小事》里,车夫撞倒了老人,本可以逃走,却甩下生意坚持救助老人。看似是小事,却是做人的“大道理”,是人人应该关注的大事情。

【拓展阅读】

 友善,指朋友之间的亲近和睦。2012年,中共十八大正式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帮助他人,减少争执矛盾也是友善的一种表现。

76、低头司机

【热点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生活中,人们已须臾离不开手机。开车打个电话、回条微信,似乎司空见惯。然而,就在低头、分神的一瞬,危险就有可能发生。近年来,由分心驾驶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已呈上升之势,“低头司机”俨然成为潜在的道路杀手。治理开车时使用手机的行为,力度不小,但成果寥寥。

据福特汽车委托的一项调查显示,59%的中国驾驶人开车过程中看微信,31%的人玩自拍或拍照,36%的人有刷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危险行为。

【相关评论】

@人民日报海外版:“低头司机”成潜在道路杀手,当然首先要完善法律,加大打击力度。然而现代社会汽车越来越多,驾驶员使用手机的行为难以捕捉,执法取证难度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借助技术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除了法律和技术手段外,自律同样重要。

【模拟题】

如今,不少人在生活中因离不开手机而成了“低头族”,开车时就成了“低头司机”,这无疑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对于“低头司机”请谈谈你的看法。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答题要点】

1.指出“低头司机”的具体表现

2.分析“低头司机”现象产生的原因:处罚力度小、司机缺乏自律等

3.提出解决措施:加大惩处、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自律等

【出题人】程茹娟

【参考解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生活中,人们已经离不开手机。开车打个电话、回条微信,似乎司空见惯。然而,就在低头、分神的一瞬,危险就有可能发生。近年来,由分心驾驶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已呈上升之势,“低头司机”俨然成为潜在的道路杀手。

调查发现,打电话、发微信、查看导航信息等是开车时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为了方便,不少司机还在车内安装了手机支架。甚至有网约车司机“诉苦”:由于要接单、联系乘客、查看路线,不得不随时盯着手机,而自己又不愿为此停车浪费时间。

事实上,对于开车使用手机的行为,相关法律早有规定。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开车使用手机将被处以扣2分、罚款200元的处罚。但是治理开车时使用手机的行为,力度不小,但成果寥寥。

“低头司机”之所以难以杜绝,其重要的原因在于执法难:汽车越来越多,使用手机的行为难以捕捉,执法取证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围剿“低头司机”,靠法律、靠科技,更要靠自律。

首先,要针对开车使用手机的现象特征,强化对驾驶人的培训、考试和处罚,提高驾驶人安全意识。细化对使用手机等驾驶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不良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危害严重程度,制定差异化的罚款和记分标准,对于因使用手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进行严厉惩罚,以儆效尤。

其次,运用科技手段,例如启用高清监控设备以及各种“黑科技”,以抓拍使用手机的违法行为。同时,加大打击力度,通过现场执法检查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让“低头司机”不再“低头”。

最后,对于那些认为开车玩手机“无伤大雅”的车主,莫让血淋淋的现实有一天给以教训。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有关司机驾驶时使用手机的相关行为也会被规范。只有让司机意识到开车时看手机所带来的危害,才能让“低头族”们真正自觉放下手机专心开车。

行车安全关乎你我,我们每个人都要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不仅自己不做开车“低头族”,而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监督身边的人。这样才能帮助开车“低头族”们安全文明行车,抬起头来做人。

【拓展阅读】

开车使用手机属于“分心驾驶”的表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34%的受访者存在分心驾驶的行为。研究表明我们在正常驾驶时,反应的时间通常在0.3秒到1秒之间,而使用手机的时候,我们的反应时间会延迟 3倍左右。并且行车的间距延长,会让道路的通行效率降低,同时间车辆横向控制能力降低。开车打手机会让驾驶人的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比较重要的话,驾驶人的注意力甚至会下降37%。而驾驶人边开车边发短信,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时的23倍。

77、厕纸“刷脸”

【热点概述】

“天坛公厕免费厕纸被过度使用”,今年以来被媒体多次报道,天坛公园为了应对过度用纸的现象,3月在多个公厕安装了“人脸识别厕纸机”,取厕纸必须先“刷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安装了这种“刷脸”厕纸机之后,她所在的公厕每天的卷纸使用量减少了一半以上,现在一天大概只需要10卷左右,不文明行为也少有发生。天坛公园内并不是所有公厕都安装了“刷脸”厕纸机,天坛公园东门附近、回音壁西侧、祈年殿南侧的几处公厕都还是传统的开放式卷纸筒,供游客免费取用。由于没有任何限制,“蹭”纸的行为仍然存在。

【相关评论】

@新华网:当道德呼吁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时,科技的应用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自律精神缺失带来的损失。但是技术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培养公民社会公德意识才是根本。

【模拟题】天坛公园为了应对过度用纸的现象,3月在多个公厕安装了“人脸识别厕纸机”,取厕纸必须先“刷脸”,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答题要点】

1.亮明对此现象的态度

2.指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社会文化使然、国人文明素养低、诚信缺失

3.提出对策:提高国民素质,打造诚信社会

【出题人】程茹娟

【参考解析】

在北京天坛公园的公厕里安装“人脸识别厕纸机”,如厕者必须在机器面前“刷脸”才能取出60厘米至70厘米的厕纸,而且同一人必须间隔9分钟才能再次取纸。如此“黑科技”用在了如厕这件小事上,令人啼笑皆非,但也实属公园的无奈之举。本来天坛公园所有公厕都有免费厕纸,但总被人整卷顺走,有人甚至一天来几次。厕纸虽然不值钱,但架不住有些人持之以恒地拿。此类现象严重损害了社会诚信,值得我们深思。

“刷脸取厕纸”这件事充分说明,当前国人素质还有待提高,缺乏公德意识,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我国诚信缺失的尴尬,本来根据需要自行取用是最快捷便利的,但少数缺乏公德的人迫使公园必须默认所有人都是贼,不得不采取技术手段堵塞漏洞。由于对游客不信任,公园不得不花钱买刷脸厕纸机,一台高科技机器的价格肯定比一卷厕纸高得多。而游客本来可以短短数秒就拿到厕纸,现在却要付出五六倍的时间,损失的时间也很多。诚信缺失抬高了不必要的社会成本,最终导致公园和游客“双输”。除此之外,我国国民普遍缺乏契约意识,相关部门执法不严,因小偷小摸受惩罚的概率低,偷厕纸是成本低的事,也是国人对“厕纸”顺手牵羊不以为意。

“刷脸取厕纸”的确是迫于过去无序用纸的压力而采取的无奈之举,但可喜的是,毕竟现在大中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公共厕所开始配备厕纸了,相比若干年前这就是不小的进步,意味着诚信社会的萌芽已经出现。相信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契约精神会逐渐普及,社会成员终将认识到,免费提供的公共物品代表着一份信任,不辜负这份信任才会创造一个彼此信任、无须设防的幸福社会。

【拓展阅读】

“顺”走景区厕纸折射国民素质有待提高

今年4月1日,一场旨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体验的“厕所革命”在成都拉开序幕,根据目标,所有景区都将在5月1日前配备厕纸和洗手液。半月过去,新设施、新环境、新体验是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记者从人民公园了解到,部分游客浪费和“顺”走手纸的现象,已经成为人民公园遇到的首要尴尬,而园区创下了7天消耗1500卷厕纸的“纪录”。(4月16日 成都商报)

一卷小小的厕纸也就一元左右的价钱,但却成为了公众道德素质的试金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让自己成为人们心中不耻的“盗贼”。本来是一项惠民工程,现在却变了味,成了闹心工程。7天消耗1500卷厕纸的“记录”让人大跌眼镜,由此也折射出了我国国民的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在构建文明社会的道路上还有一大段的路要奋力前行。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面对公共用品时,这一个美德却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总有人会产生这种想法:免费的公共用品,不多用点,不顺走点仿佛就觉得自己吃了莫大的亏。这是一种极端的利己思想在作祟。其实,公共环境的保护依靠的就是人们的公德心。如果是浪费自己的东西,人们也许只会说一句“不会过日子。”但是如果浪费的是公共用品,甚至是恶意浪费的话就会上升到道德的层面。而对于“顺走”公共用品的行为更是对公共秩序的践踏和破坏。公共环境是我们的一个大家园,创建良好的公共秩序是对家园的爱护,同时也能够让人民更好的享受生活。

首先,每个人都要树立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爱护公共环境人人有责。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广告牌等形式,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强对人们的道德素质教育,提升整个国民的素质。责任意识的树立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家庭教育的力量。同时作为父母,更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形象。其实,只要每一个人都贡献一份力量,而不是攀比着索取,要学会奉献,那么我们的公共环境会越来越好。

其次,加强对公共环境的监管,做到奖惩分明。公共环境人流量大,在公共秩序的维护和公共用品的保护上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对于那么破环公共秩序、损害公共用品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打击,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同时,还可以建立起监督举报机制,对于提供举报线索的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全民动员起来,调动起人们保护公共环境的积极性。

最后,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成都的“厕所革命”初衷是为了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要遭遇了瓶颈。但不能因此就放弃这项惠民工程,要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工作方法。比如对于那些顺走卫生纸的人,我们可以将一卷纸都给他,但也要向其讲述这卷卫生纸的价值,除了其低廉的造价外,更重要的是其在人们心目中的诚信价值,让人们感受到心灵上的压力。

成都的“厕所革命”是对人们的一种信任,不要因为人们心中一些小小的贪婪而破坏了这种信任,多拿几卷卫生纸并不会给人们带来财富,但人们却会因此丢失心中的道德与诚信。

78、关爱空巢老人

【热点概述】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其中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尤为突出,有的成了忧郁症、痴呆症患者。因此,关心老年人精神健康刻不容缓。

【相关评论】

@人民网:精神赡养有时比物质赡养更重要,“常回家看看”是给钱、给物代替不了的。许多“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并不是子女给予物质就能解决的,他们需要子女的精神抚慰,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

【模拟题】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了“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答题要点】

1.表明态度

2.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子女不重视、养老保障水平低等

3.提出对策:子女应常回家看看、政府提高保障水平、老人减少对子女依赖等

【出题人】程茹娟

【参考解析】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一些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我们应该设法避免。

之所以会出现此类情况,一方面是由于老人的子女一般为当前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如70、80后等,他们日常工作压力较大,带薪休假制度难以施行,假期难以保证所以难以陪伴老人,另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的政府投入相对较低,养老模式陈旧,导致老人过分依赖子女。因此,必须社会各界共同着手,面对空巢老人的问题。

首先,要加大“精神敬老”的力度。有关机构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而且要将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同时抓。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在研究制定涉及老年人的福利保障政策时,要同时考虑对老年人精神健康层面的关心,制定专门的措施;另一方面,在老年人精神健康保障方面要加大力度,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从整体上掌握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工作。

其次,要创造条件增加子女亲属与老年人的陪护。陪伴是破解老年人抑郁、孤独等问题的有效方式。在迁徙度高、生活节奏快的今天,老年人缺少陪伴的问题突出,子女们不能忽略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要创造机会与老年人交流、相处;同时,也要完善相应的制度设计,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

另外,借助社会力量对老年人进行精神慰藉,也是一种有效途径。随着养老服务市场的全面放开,社会力量越来越多参与养老服务,一些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为老年人精神健康提供服务。对此,有关方面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更多的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精神健康形成长期关照和护理。

【拓展阅读】

如何解决好“空巢老人”的问题?

首先,要尽早建立和健全养老保险制度。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建立完善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提供适当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它是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其次,要让老年人融入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生活,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的作用,并认识老年的价值,愉快安度晚年。

再次,要尽快并认真建立农村养老制度,推广实施社会基本养老不仅在城市,即使在农村也日显其重要与紧迫。未来的我国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还要积极推进社区养老建设,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最后,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根据老年人口的特殊需求推动老龄产业发展。所谓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特色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商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经济活动。

79、空巢青年

【热点概述】

“空巢老人”,这样一个缺乏陪伴的群体总是让人们唏嘘。可是最近另外一个流行起来的词却让人觉得更加悲凉——“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的来源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来自于一家电影公司的宣传人员在做一部电影策划的时候所想到的词语。工作人员在知乎发出关于“空巢青年”的帖子,电影下映后,这个词却被许多报纸杂志引用。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周独居青年越来越多。或主动或被动,独居正在成为青年人一种普遍的生活选择。根据市场研究,全球独居生活人数已经从1996年的1.53亿上升到2011年的2.77亿——15年里上升了55%,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将新增4800万独居家庭。

中国的独居人数也经历了一个持续的上升期,从1990年独居人数占到全国人口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年,独居人数达到了14.6%。上海,则是全国独居比例最高的城市,每4户中就有1户是只有一位家庭成员的,北京的比例则是1/5,但这还仅仅是在籍人口的统计数据。

除了离异、丧偶,以及基数很大的空巢老人之外,在大城市的独居者中有一群年轻人,他们被称为“空巢青年”。

【相关评论】

@人民日报:人不应该因其物质条件被固化为某个群体,换个角度看问题结论或许会大不同。空巢并不可怕,只要心态不空、理想不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敢拼搏敢奋斗,才能在城市闯出自己的一片天。那些愿意放弃原本舒适安逸的生活而选择奋斗打拼的年轻人,或许才是推动社会进步与改革的希望。

【模拟题】近年来,“空巢青年”的话题在网上引起热议,对于“空巢青年”,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

【答题要点】

1.指出“空巢青年”的含义。

2.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年轻人性格独立、社交范围窄、区域资源分配不均等

3.提出对策:青年人要扩大交际圈、正视困难,政府平衡区域发展等

【出题人】程茹娟

【参考解析】

“空巢青年”这个概念,最早是《好奇心日报》2016年8月一项调查提出的,指的是独自来到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独居且独身的年轻人。这个调查试图描摹城市中空巢青年的影像,关注他们怎么穿、怎么吃、怎么住、怎么出行。在这里,空巢青年主要指涉的是独居、不需要与他人交往、便利但又孤独的现代生活,多少带有点自嘲的意味,但其实又自得其乐。

“空巢青年”与“蚁族”“蜗居”等名词的出现一样,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人口迁移而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其中,忍受寂寞是“空巢青年”难以言说的艰辛,居住条件差和缺乏情感寄托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困境,但也有一部分热表示喜欢独立的感觉。此外,大城市的人才流动性强,落户和买房的难度大,搬家、跳槽频繁,也让这些年轻人难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我认为,“空巢”是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因为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前,任何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中空”状态,在历练中积累生存技能、锻炼自理能力。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年轻人在最应该奋斗的年纪没有选择浑浑噩噩度过最宝贵的时光,忍受着孤单、寂寞和失落,却依旧付出汗水和执着,这或许是对英雄主义最好的诠释。

受益于现代发达的科技,“空巢青年”们其实并不“空巢”。网络使离家在外的他们能随时随地和父母联系沟通,维系亲情的温度,与故乡和回忆保持“不断线”。此外,宽松的社会氛围使他们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多元的城市生活和文化开阔了眼界,使他们相信规则和勤奋的力量,保持昂扬向上的进步状态。

虽然“空巢”的原因各式各样,但是作为年轻人,也要主动融入他人和社会,工作之余多参加社会性的组织或公益服务项目,以公民的身份融入我们生活的城市和社会。同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和困境不能随遇而安,主动迎接挑战才能完成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在金钱方面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理财观念,克服“月光”和过度提前消费,财务独立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

空巢并不可怕,只要心态不空、理想不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敢拼搏敢奋斗,就能在城市闯出自己的一片天。那些愿意放弃原本舒适安逸的生活而选择奋斗打拼的年轻人,或许才是推动社会进步与改革的希望。

【拓展阅读】

为“空巢青年”实现中国梦而服务

“空巢青年”的中国梦在实现过程中,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自我发展、自我重塑,“空巢”的标签、“剩女”“光棍”“没能耐”“混不好”等刻板印象和话语给青年发展自我的过程施加过多的个体责任,进而给他们带来心理负担。青年不仅要面临市场竞争的激烈,还要面临家庭、宗族社会关系等支持的减少和社会舆论的不理解,甚至有意无意的嘲讽和歧视。因此,“空巢青年”的心理问题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需要建立相关的机制和政策以帮助青年解决相关的心理疾病。

二是如何将“空巢青年”个体层面的积极进取动力、选择生活方式的能动性和控制力,转化为正向的社会参与并融入社会组织生活中去。独居、独处、“空巢”青年的增多,其实也会带来一些社会效益,比如他们往往热衷于公共社会话题、更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社会组织生活、频繁出入餐厅、咖啡馆等公共空间。很多接受独居观念的女性已经从糟糕的婚姻和琐碎的家庭生活中解放出来,她们不仅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还充满活力地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如何建立相关的社会组织机制和政策以引导青年积极参与社会,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80、作风建设

【热点概述】

   作风建设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反映在党员干部身上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就是党性问题。我们党的党性是人民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集中体现为党的宗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相关评论】

  @《人民网》党的作风是指在党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世界观在党的活动中的表现。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端正党员领导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时候,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的党风建设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党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性,不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模拟题】

对于近阶段开展的作风建设,谈谈你的看法。

【测评要素】

综合分析能力

【答题要点】

1,可以客观阐释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

2,谈作风问题关系与人民及党的关系。

3,对抓好作风建设给出简要的对策。

 

【出题人】李智

【参考解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 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总书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和历史担当,体现了对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完成好“赶考”、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深入思考。

第二,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反映在党员干部身上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就是党性问题。我们党的党性是人民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集中体现为党的宗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第三,抓作风建设必须坚持以上率下守土有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从参观考察沿途不封路,到河北农村踏雪访真贫;从倡导短实新文风新会风,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彰显出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正能量。“懿德茂行,可以励俗。”

  【拓展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特别是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