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试热点追踪20——7月16日面试真题+网络餐馆+孩子上学+三八节+小戏骨成人戏+职称改革+随手拍违章+高铁调价+敲诈勒索改判

2017-07-16 华图教育 王洪光

2017年7月16日上午内蒙古省考面试题:

1、党员要做到不欺骗党和国家、不欺骗人民、不欺骗本心。要心念:党、民、心,谈谈你的理解。

2、老基层党员,说政策落实不到位,“软落实”,对此你怎么看?

2017年7月16日下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题:1、全面从严治党,谈谈对领导干部个人相关事项报告制度的认识。

2、谈谈对精准扶贫中造假的看法。


121、网络餐馆如何看管

【热点概述】

外卖店无证经营、一证多店,美容院无资质也敢打肉毒素,网上代购遭遇假货……随着消费日趋多元化,其中的消费陷阱也越来越隐蔽。今年我们锁定新消费领域,从即日起连续推出3 15消费维权系列报道,涵盖外卖餐饮、微整形美容、互联网汽车、线上消费等多个行业。外卖网络餐饮服务平台上的部分商家恐难符合新规之要求,他们或只送外卖不接受堂食,或用虚假图片掩饰厨房不良的卫生状况,或公示的资质造假,无证经营。

【相关评论】

@深圳特区报 从无照经营到面不改色地套用人家的证照,看来,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网上餐馆也在“升级换代”。但这种行为,已不仅属无照经营,还涉嫌欺诈行为。实际上,对这类无照经营、阴阳证照现象,外卖平台不是查不出来,而是存在审查不严、落实不力等问题。如上海食药监局的监督员随手打开一款外卖平台APP,就发现有的餐馆许可证在浦东,服务地点却在人民广场。

【模拟题】

3·15节目中披露网络订餐平台乱象:多店共用同一证照、多家外卖资质造假、无证商家借证上线外卖平台等等。竟然出现了“幽灵餐馆”,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现象类

【答题要点】

1. “幽灵餐馆”为何能够存在?

2. “幽灵餐馆”出现带来的影响

3. 如何管理“幽灵餐馆”

【出题人】李 凤

【参考解析】

身处当下快速发展和网络化生存时代,几乎所有的上班族都有过线上订餐的经历。不少年轻人更是天天、甚至顿顿靠外卖果腹。但殊不知,网络订餐乱象却让他们浑然不觉。

然而,出于对民众健康及公共安全的保护,有关部门和平台对此乱象却不能“浑然不觉”,且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这次丰台有关方面对辖区内若干无证经营外卖商家的查处,就十分给力。希望能保持这样的势头,严管常态化,一刻也不要松懈。

毕竟,对于那些“多店一证”、“‘借’证开店”、“多店一址”且隐秘难寻,只有一个脏乱不堪小作坊而并无堂食,甚至压根就无任何资质的不良、不法商户,食客们是绝难甄别、也没那么多闲工夫去悉心考察的。

就像报道中,那位初入职场的白领,自以为总结出了一套“法则”:一定要选“品牌”商家,一定要选“推荐”中排名靠前的店铺。但事实上这些都不靠谱,不良商家造个“品牌”或者“借”个品牌,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仅仅依赖政府职能部门的执法监督,势必乏力。要知道,现在网络订餐这个行业规模太大,仅仅依赖传统的执法措施,恐怕再庞大的执法队伍也管不过来。

网络订餐其实包括平台预定、线下供餐、线下送餐三个环节,最难管理的就是线下供餐这支“游击队”。而正如俗话所说“一物降一物”,线下商家缺了预定、配送平台是玩不转的。监管部门何不将着力点用在线上,管好平台,借力打力,围魏救赵?

已于3月9日完成意见征集的《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的,应有实体店铺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等。这些方面的硬指标如何把握,说实话关键在订餐平台。平台松一松,肯定鱼龙混杂。

所以,监管部门抓住、抓好订餐平台这个“七寸”,才是促使网络订餐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拓展阅读】

网络订餐平台惊现的“幽灵餐馆”、假冒营业执照等问题可以通过立法解决吗?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昨天对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修订草案)》进行分组审议,草案单设网络食品经营一节,针对时下网络订餐平台的种种乱象,拟通过立法进行严格规范。

目前的修订草案明确,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履行下列管理责任:明确入网食品经营者的准入标准和食品安全责任;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通过与监管部门的许可信息进行比对、现场核查等方式,对入网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件进行审查;对平台上的食品经营行为及信息进行检查;公示入网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信用状况;及时制止入网食品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并向其所在地的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22、孩子放学早,父母下班晚

【热点概述】

江苏省南京市民朱女士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她和丈夫这样分工:丈夫上班地点较远,每天早晨先把孩子送到学校;而下午放学时,单位离得较近的朱女士去接。“因为要提前接孩子,我已经是单位请假早退的老油子 了。”朱女士坦言,平时很少有完全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等到他们长大一些,上了中学,就可以轻松点了。”她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如果实在抽不出时间接送孩子,不少父母会向老一辈求援。4月5日下午,快到放学时间,北京市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门口逐渐被家长围拢起来,其中不少是“银发族”。63岁的欧阳苑华也站在校门口,来接一年级的小外孙。“说心里话,我更喜欢湖南老家的天气,还有吃的、玩的,我就是心疼女儿太辛苦了,过来帮他们一把。”在她看来,学校下午三四点钟放学还是太早了,孩子的父母一般还没有下班。这个时间点甚至对一些老年人来说也很尴尬,“牌友们都不愿意和我们这些接孩子的老人一起玩。为什么?大家正在兴头上,你要去接孩子,时间长了,他们当然不带你玩。”欧阳苑华无奈地说。

【相关评论】

@中国吉安网下午三点半,孩子放学了;下午五点半,家长才下班。这个尴尬的“时间差”,让家长们疲于奔命。要么总是请假早退,要么干脆辞职,而许多家庭则选择请“银发族”早送晚接。

放学了,谁能来接我?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让各方为难。这道“三点半难题”究竟有多尴尬,其他国家是否同样存在,社会、学校和家庭如何合力破题?本版今起解码“三点半难题”怎么破,关注发生在身边的这桩烦心事。

【模拟题】

有年轻父母“每天到下午三四点钟,即使有重要活动也坐不住了,因为他们想着赶紧去接孩子”。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现象类

【答题要点】

1.提前下课其根源是啥?

2.提前下课带来的坏处

3.提出对策,如何解除“孩子无人接”现象

【出题人】李 凤

【参考解析】

给孩子们减负,不是简单地早放学,然后,把问题推给家长和社会。我们回顾教育减负理念的初衷,可以发现,其本质是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但我们在实际执行中,则是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做法——早放学。这样确实很有效果,而且,也避免了学校乱收费的各种指责和嫌疑。

如果,我们搞教育减负,实际效果却是“学校减了负,家长增了负,孩子没减负”,恐怕也有违教育改革的初衷。

很多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理念上,没转过弯来。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方面是以减负为名给社会增加了负担,另一方面,则是学校体育发展不力,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堪忧。

据报道,教育部《体质调研》相关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曾经多年连续下降,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也曾全面下滑。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如果转变观念,我们真正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就可以找到最优解决方案。比如,完全可以把孩子们在学校下午三点半以后的时间,交给各种体育、音乐、美术的兴趣班。

现在,我们要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要推广校园足球等等,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想搞这些义务教育课程之外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孩子们却早早地放学走了。即便学校和老师想教、想搞得有特色,主管部门一道禁止乱收费的禁令,也打消了学校和老师们的积极性。

而且,公立学校、幼儿园放学过早,也是公共资源的一笔浪费。很多家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是要把孩子接回来,再交给社会托管机构或者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往往良莠不齐,很多机构的师资与硬件,都无法和学校相比。

所以,首先应该建立合理的机制,允许公立学校等对课后的托管、兴趣班适当收费。另外,教育或体育部门适当增加一些投入。这样可以一举多得,而且符合经济学边际效应最大化的原则。

值得肯定的是,针对课后服务问题,有三条解决方案:一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给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适当补助;二是学校和家长建立谈判机制,适当收取一些费用;三是不要把这段时间又变成上课时间,防止将课后服务变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如果,这三条能够执行到位,孩子放学之后的托管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而解决的关键,还是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

【拓展阅读】

近日,上海市出台了“放学后免费看护”的规定,从本学期起,上海所有家庭确有困难的公办小学的学生,可在学校、社区或者少年宫里享受免费的“放学后看护”服务。这解决了孩子放学后,家长下班前这段时间内孩子的去处,市民们为此举点“赞”无数。

123、“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属于每一个女性。

【热点概述】

两会又逢妇女节。委员驻地里,中央国有企业的“女掌门”,自信从容;负责驻地安检的“警花”,干练清丽;为“抓到新闻活鱼”奔波的女记者,用敬业书写美丽……广大女性同胞奋斗的身影,构成了一道亮丽的“两会风景线”。

采访时,有人引用了这样一句话来说明女性的伟大:“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哲人之言,诚不我欺。她们不仅在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哺育了我们,更是在成长之路上一路相随、长情陪伴,成为我们精神成长的源泉、心灵归属的港湾。“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这样的话,不仅是对母爱的礼赞,更是对女性撑起“半边天”的由衷致敬

【相关评论】

@《人民网》女性在很多方面依然遭遇着不平等。剩女这些带有性别歧视的表达,也在一定程度上映照出社会的偏见,以及女性在成长路上需要付出更多额外的努力。几天前,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傅莹就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男士在招聘中拒绝了一个条件非常好的女孩子,因为单位人少,如果来一个育龄女职员,回头连着生两个孩子,单位的工作效益肯定要受影响。“社会生活本身就是这么矛盾。”这样的话,透着几分无奈,但也折射出一个问题:当观念的水位逐渐上升,还需要解决现实的无奈,也只有让现实不再骨感,理想才能丰满起来,性别歧视才能真正销声匿迹。

走出女性的“花木兰”困境,告别性别歧视,并不只是某一个群体的责任。正如全国妇联原副主席甄砚所言,这个责任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分担。很多时候,仅仅靠强制性的反对性别歧视,作用或许并不明显,因为规避惩罚的办法可以很多,现实中并不乏相关案例。但是,如果对招聘女性员工的企业予以一些支持,打消企业顾虑,办好每一个托儿所、幼儿园,减少妈妈们的担心,乃至鼓励用人单位对女性实行适度的弹性工作制,女性面临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而这,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模拟题】

哲人有言,“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观点类

【答题要点】

1.女性的重要性

2.女性在生活中的所受到的歧视

3.尊重女性

【出题人】 李 凤

【参考解析】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在草木初萌、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107个国际劳动妇女节。从世界第一份妇女权利宣言诞生到“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设立,从联合国成立妇女地位委员会到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许多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已成现实。置身中国,妇女不仅能顶半边天,也让整个社会更有温度。议政建言的最高殿堂,女代表、女委员们尽心履职,堪称两会一道流动的风景;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现场,大家集聚众智、凝聚众力,以“性别预算”维护男女平等。中国女性比以往享有更充分的权益,也倍加珍视自己的权利。

没有妇女,就没有人类与社会。回首人类文明进步的征程,女性的身影从未缺席;放眼今天,女性的优势、魅力日益彰显。时隔12年重登奥运之巅的中国女排,“一说起青蒿素眼睛就发亮”的科学家屠呦呦,勇敢进驻浩瀚太空的航天员刘洋,被誉为“学术女神”的年轻博导颜宁……无论是科研一线还是竞技赛场,到处都活跃着来自女性的创造,到处都洋溢着源自玫瑰的芬芳。当越来越多的女性以实绩赢得尊重,我们的社会正悄然步入“她时代”。

然而,要让姐妹们都沐浴在幸福安宁的阳光里,并非易事。现实中,招聘会上隐形的歧视怎样消解?职场中看不见的“天花板”如何破除?二孩妈妈的生活烦恼向谁倾诉?凡此种种都启示人们,妇女节不仅仅是某一群体的节日,还应成为全社会自我审视的一面镜子。推动平等理念从形式向实质递进,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才能为“她时代”筑牢完善的制度根基,进而更加充分地激发“她智慧”“她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国家的每一分进步,都需要亿万女性一起来推动。全社会共同努力,让广大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将个体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历史大势之中,亿万妇女必能在时代舞台上赢得更出彩的人生。

【拓展阅读】

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由来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9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联合国的倡议导致为实现男女平等建立了国家法律框架,并且提高了公众对于迫切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妇女地位的认识。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一次抗议,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12小时工作制和低薪。游行者被警察围攻并赶散,两年以后,又是在三月,这些妇女组织了第一个工会。

1908年3月8日,150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与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五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做为国内的妇女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世界,帝国主义企图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17个国家的代表,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扩军备战,保卫世界和平;同时还讨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8小时工作制和妇女选举权问题。领导这次会议的著名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从此以后,“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1917年,俄国妇女号召在2月23日罢工以要求"面包和和平",抗议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食物短缺.这天依据俄国使用的儒略历是当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折合成欧洲广范使用的格里高历是3月8日.

1911年的3月8日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124、职称制度改革

【热点概述】

著名作家能够妙笔生花,却因英语和计算机考试过不了关,连续十多年迈不过副高门槛;“口碑”医生可以妙手回春,却因没有时间发论文,而在职称评定中居于人后……近些年,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正折射出我国职称评定中存在的尴尬与困境。

【相关评论】

@《新浪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国网》 :职称制度改革关键是评聘分开,资格与身份不与任何待遇和福利挂钩会更好些。改变计划经济时代老干部的身份管理为市场经济下的合同聘用、岗位管理,更有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

【模拟题】

专业技术人员评职称难,职称改革备受关注,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案要点】

1. 认识到以往职称制度的诸多弊端;

2. 清晰阐述职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3. 为职称制度改革提出对策。

【出题人】刘思飏

【参考解析】

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职称制度曾在专业技术人才激励、选拔和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的一些弊端近年来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让专业技术人才叫苦不迭,也让职称制度变了味、走了形。现行的职称制度计划经济色彩浓厚,其存在的行政干预严重、评审过程僵化、评审标准一刀切等问题,已成为很多专业技术人员成长出彩的“绊脚石”。

要健全制度体系,在横向上完善职称系列,在纵向上补齐层级设置。完善评价标准,坚持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把品德放在首位,注重职业操守,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突出对工作实绩的考核,特别是在论文、外语、计算机水平要求上不搞“一刀切”,向基层一线倾斜,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同时,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坚持以用为本,做好与人才培养制度和用人制度的有效衔接。改进管理服务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按照“于法周全、于事简便”的原则,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条件和程序,更好地为人才服务。

尚贤者,政之本也。对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中央态度十分明确,《意见》的要求部署也非常具体,各地应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加速推进落实,让改革举措早日落地,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助推器,让职称同人才相称、与时代同步。不拘一格凭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让专业人才轻装上阵,为祖国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拓展阅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意见》要求,力争3年内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5年内争取完成所有系列职称制度改革任务。

职称评审要化繁为简,按照“于法周全、于事简便”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评价条件和程序,减少交叉评价和“多头”评价,让专业技术人才少跑腿、少填表、少准备资料,减轻人才“被评价”的负担。

 

125、随手拍违章侵犯隐私权

【热点概述】

江西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近日出台规定,鼓励市民“随手拍违章”。按照规定,市民在生活中发现交通违法行为,可以通过在线填写车辆号牌、违法时间、违法地点等信息进行有奖举报,最低奖励20元,最高10000元。该规定引发了一些网友和律师的质疑。

【相关评论】

@《新华网》警方鼓励市民“随手拍违章”,并给出最高达到万元的重奖,此举并非无可挑剔而无需任何改进。

【模拟题】

江西南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近日出台规定,鼓励市民“随手拍违章”,有人认为此举侵犯了人们的隐私权。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案要点】

1.  对随手拍违章进行明确表态;

2.  深刻剖析问题

3.  提出有效对策

【参考解析】

江西南昌市公安局鼓励市民“随手拍违章”,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减少违章行为的绝佳方法,也有人认为这项举措侵犯了人们的隐私。我认为,公民权利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保障公民权利也不是一种抽象的行为,判断一项公共政策或措施是否涉嫌侵犯公民权利,应当结合法律规定与公共政策或措施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而不能仅凭简单的概念轻率认定。

警方鼓励市民将“随手拍违章”信息举报到交管部门专门系统,作为交管部门处理交通违法的参考资料,但没有鼓励市民将这些信息直接发到网上,或通过其他形式予以公开。因此,当事人违章的信息(包括当事人肖像)不会被公之于众,不会造成其肖像权、名誉权受损。其次,“偷拍他人隐私”涉嫌违反《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但“偷拍”的内容如果不是他人的隐私,就不一定构成违法。市民“随手拍”所“偷拍”的内容,是妨碍和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的交通违章行为,显然不能算是当事人的个人隐私。

警方鼓励市民“随手拍违章”,此举虽不会侵犯到个人隐私,但并非无可挑剔而无需任何改进。比如,应充分提示市民“随手拍”时注意自身安全,避免“随手拍”行为本身妨碍公共交通安全;还要注意避免与违章当事人发生直接冲突,避免引发纠纷妨碍公共交通安全。在民众监督之下,我们定会营造出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

【拓展阅读】

隐私就自己个人私事,个人信息等个人生活领域内的事情不为他人知悉,禁止他人干涉的权利。《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讲民事权益范围中包括了隐私。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它们公开。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126、小戏骨演成人戏

【热点背景】

“小戏骨”这个品牌正加速扩张,继儿童版《白蛇传》一炮而红之后,少儿版《西游记》、《花木兰》、《还珠格格》等也将陆续推出。一时之间,儿童的演技似乎被捧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关评论】

@《新京报网》戏曲讲求程式化,这些程式集中了前人的智慧。小孩子记忆力好,还不到10岁的儿童很快就能模仿得像模像样,并因此得到大人夸奖。但是这不代表他们真的能体悟到成人的情感与经验。就目前“小戏骨”排出来的剧目来看,基本都是小孩扮大人,演的都是成人戏。出于娱乐目的这挺有趣,但不应该被大范围提倡。

【模拟题】

“小戏骨”模仿能力强,小孩开演成人戏,受到热捧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

【答案要点】

1.  对“小戏骨”演成人戏的现象做出明确表态;

2.  剖析原因

3.  提出对策

【参考解析】

近日,“小戏骨”品牌加速扩张,小戏骨卖力演出,小娃娃们的每一滴眼泪、每一次蹙眉,都是结结实实在打一些成人演员的脸,是对现在天价的“抠像明星”、“面瘫红人”的强有力讽刺。然而,就目前“小戏骨”排出来的剧目来看,基本都是小孩扮大人,演的都是成人戏。出于娱乐目的这挺有趣,但不应该被大范围提倡。

程式化的模仿,过度用力的夸张表情、扭曲五官,都会过犹不及。许多童星还没等到长大就会被淘汰,因为他们显得不太自然,不够清新脱俗。再“演技爆表”的童星,但哪怕内心戏再成熟、丰富,更适合演出的还是孩子的角色,而不是模仿成人。卖萌、学大人,都不会真正培养出戏骨来。依托俗套与模仿,小孩子能很快获得大人的夸赞。但是再往下走,那些东西就成了束缚。

孩子的成长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地发展,每个阶段都应拥有该阶段的文化和快乐,童稚太早消失将会对其不利,应让少年儿童保持应有的童真。为此,社会、家长、学校三个方面应一起努力,引导和帮助孩子朝着科学及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学校和家长应通过引导剔除侵入孩子中的社会阴暗面和不良风气,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通过具体的讲解,让孩子知道成长不仅意味着自由,更重要的是责任心、宽容和关爱,提高他们团结友爱和协作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庭是孩子们重要的生活空间,作为家长,要尽量避免让儿童接触过于成人的节目,加强与孩子在流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沟通,与他们共同讨论社会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身边发生的社会现象。

儿童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多注意其成长过程中的自然过渡。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时候,应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让其摆脱束缚,健康成长。

【拓展阅读】

信息的多元化、资讯手段的先进,使现在孩子的知识面很广,见识的东西也很多,审美、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都较以前的孩子更早成熟。但是,他们的辨别能力还未跟得上,面对各种信息不知如何筛选,更不知道如何拒绝成人世界中某些观念和言行。由此在孩子的成长中,成人社会诸多负面的东西,便无时无刻不在侵袭着孩子纯洁的心灵,冲击着少年儿童的童真,加速儿童的“成人化”进程。

成人化可以让孩子提前了解正直、善良、勇敢以及一些不能体会到的精神,但同时也让他们更早接触成人世界的复杂性,如自私、不友善、不诚信等。虽然他们不理解,但完全可以模仿,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比如过分老成圆滑、一味追求金钱堆积的交际等。

 

 

127、高铁调价

     【热点概述】 

      4月,中国高铁迎来第一次跨省调价,东南沿海高铁的车票价格从4月21日起不再实行“一刀切”。以往高铁票价,无论时间段,只要旅程和席别一样,只有D字头和G字头两种标准。今后,东南沿海高铁车票价格将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呈现差异化,有涨有降。

 【相关评论】

@《中国青年报》:高铁的发展,必须市场化,且越早越好。如果有那么一天,动车票价的上下浮动不再是“‘铁总’又要调价”了,而是地方、地段、区域及不同属性的铁路公司根据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自发调价,那么我们就完全有理由相信,吐槽的声音会越来越少,最终归于平静。

【模拟题】

买车票不仅要考虑时刻表,还得参考价格表,高铁调价,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答题要点】

1.对高铁调价进行表态

2.说明原因

【出题人】巩彦廷

【参考解析】

我认为当前高铁涨价是有一定道理的。高铁已经从七八年前国人眼中的奢侈品,变为出行主要选择,在这种情况下高铁涨价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从短期看,价格调节有利于客流与运力的再平衡,提升铁路企业的运输效率。通过提价将短途客流从长途客车中剥离,解决供需错配问题,显然有其合理性。

从长期看,运价灵活可以提高铁路对市场的敏感度,加快铁路总公司融入市场的步伐。另一方面,价格改革可以使铁路行业的收入预期与经营环境有所改善,提高铁路行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从而让高铁的运营开发模式更多元,让行业资源配置更有效率与活力,最终造福百姓出行。

当然,和所有行业的改革一样,价格改革可以一马当先,却难以包打天下。过去,中国铁路多是依靠强调社会责任、自我透支以实现运输目标,这种方式已然难以为继。现在,铁路走向市场,就得打出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组合拳,除了价格改革,还需要更多的改革实招、妙招相配套,才能实现亲民、便民、利民的终极目标。希望这调价的一小步,成就中国高铁驶入提质增效良性轨道的一大步。

【拓展阅读】

 这次高铁调价,还释放出了一个信号:中国高铁正在探索更加贴近市场的路线。当然,要贴近市场,仅靠铁总一家肯定不够,还得引入竞争。专家认为,运价灵活,一方面可以提高铁路对市场的敏感度,加快铁路总公司融入市场的步伐,另一方面可以使铁路行业的收入预期与经营环境有所改善,提高铁路行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从而活水养鱼。

   ——《人民时评》

128、国家审批信息共享

  【热点概述】 

一次买房得开3次单身证明,一个名字纠错要盖6个章走两遍流程……如此“跑断腿”的办证之痛,将有诊治方案。近日,中央编办(国务院审改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从今年上半年起,公民、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行政审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类基本信息,将逐步实现全国共享。到2020年,我们有望通过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和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审批基本信息的归集和共享。

   【相关评论】

@《中国新闻网》: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三期叠加”的特殊阶段,迫切需要通过大数据应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创业创新。加快在国家层面对大数据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既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应对新挑战、迎接新机遇的重要举措。

    【模拟题】

    到2020年,我们有望通过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和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审批基本信息的归集和共享。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答题要点】

1.对高铁调价进行表态

2.说明原因

【出题人】巩彦廷

【参考解析】

 随着作风建设和“放管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群众到政府部门办事,在观感上有改善,但服务效率和质量仍然存在问题,这种情况被称为“脸好看,事难办”。这里面有权力寻租、作风问题的影响,但信息共享、部门协作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消除公共服务中的信息孤岛现象,成为接下来必须啃掉的“硬骨头”。

  在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掌握着约80%的信息数据,但囿于管理体制、利益藩篱等限制,这些数据都静静地躺在各个部门的数据库中,等待办事群众的来回奔波把它们唤醒。曾有媒体报道,一对夫妻在卖房子办理过户手续时,被告知丈夫身份证上的名字和房产资料上不一致,需要纠错。可就在几个月前他们才刚完成纠错手续,为何错误还在?原来,他们在省级相关住房管理中心纠正了错误,但市房管局的电子信息却没能同步修改,还得重新办理。信息共享程度对审批事项办理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破除数据壁垒绝非易事,必须在政务信息共享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建设一个覆盖全国、涵盖社会基本信息且能满足基本公共服务的统一平台,并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从四类基本信息开始的全国共享一旦实现,不仅能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压缩寻租空间,让群众少跑腿,还将让一个重要的政务信息共享规则变得顺理成章,即凡共享平台可以获取的信息,原则上不得要求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重复提交。这一规则断了随意重复采集数据的“后路”,能最大限度减少审批过程中的无谓折腾。

  在破解群众办事难的征途上,实打实的制度建设和与时俱进的服务理念,是同等重要的事情。毕竟,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它也不可能穷尽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遭遇的具体问题。只有从审查惯性转换到服务思维,才能真正展现公共服务的亲和力。近期,江苏省工商局推出“容缺受理”办法,如果企业办理登记注册事项时缺少个别非要件性材料,仍然可以办理而不必往返多次,只要进行信用承诺登记即可,这为干事创业者打开了方便之门。

解决重复审批的问题,不让群众为一纸证明来回奔波,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寻求以更好的治理能力、更主动的姿态服务群众,不仅有利于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也有利于建设一个高效的社会。

【拓展阅读】

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精简或调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也是深受人民群众期待和欢迎,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

长久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作风时有存在,推脱、扯皮、冷漠的工作态度也让群众深恶痛绝。为了办一件事情,百姓很可能要复印几十份相关证件、材料。一旦稍有疏忽少了一页复印件,免不了要吃闭门羹,做“折返跑”。更有甚者,一些单位或部门将审批权指定转移给其下属的单位或行业协会,通过这些组织强行收取费用,部门审批乱收费现象表面上消除了,实则由明变暗。

   ——《人民时评》

 

129、多读书、少读屏

  【热点概述】 

  世界读书日前夕,一项阅读调查显示,在半数成年国民更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时,近一成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1/3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屏”阅读,已与传统的“平”阅读平分秋色。

    【相关评论】

@《光明日报》: 在“世界读书日”前后,开展多种宣传活动,通过延长营业时间等方式,吸引广大群众购书、读书。数据显示,在当年活动期间,各大书城销售额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长显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模拟题】

几年前,就有人惊呼,我们已经进入读屏时代,青少年成为被电子屏夺走的一代;更有人简单将读屏与碎片化的浅阅读画上等号,呼吁多读书、少读屏。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答题要点】

1.当前阅读市场现状

2.如何阅读

【出题人】巩彦廷

【参考解析】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有人在纸质书中嗅到了书香,感受到了阅读审美;也有人将视野浓缩于方寸之间,在手指翻飞的滑屏中获取信息,同样找到了阅读的乐趣。在互联网时代,却非要固守黄卷青灯不可,未免显得有些迂腐。

    对于那些互联网原住民来说,他们选择读屏,拥抱更简捷的阅读方式,实则属于阅读本能。而一些人爱读纸质书报刊,也多与阅读习惯有关。双方不妨少一些“洁癖”,多一些接纳。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无论读屏还是读书,要义在读。与其纠结于读屏与读书之间的轩轾,不如反身自问:今天我阅读了吗?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读书也好,读屏也罢,惟有热爱阅读,精神才能挺立,深切理解“再卑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把阅读当成生活方式,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心怀都是一道河水,多阅读多吸收,方能心灵丰沛,奔流向前。

  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堪称最丰盛的时代。然而,与过去单一的选择相比,如今“过剩”的选择机会,也让人困惑与惶恐。在五花八门的新书中,什么书才是好书?在纷繁芜杂的信息海洋中,哪些消息才是有效的?有作家说,在信息海啸中,读书要会做减法,要学会找“小岛”、找“海床”、找“支点”、找“自己”。诚哉斯言!当前,“读书好”已是社会共识,但得承认,“好读书”和“读好书”仍是需要努力的目标。更堪忧的是,为数不多的阅读时间,往往被营养价值不大的无效信息所裹挟,被缺乏深度的平庸书籍所填塞。于是,我们变得无所不知,却无一精通;我们看似很忙,实则很盲;我们没有遇见更好的自己,而是失去了自我。这愈发证明:读屏时代,更需价值坚守。

  阅读,是一个人的体验;而全民阅读,则与政策导向有关。当下,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阅读促进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政府开展全民阅读促进工作所需资金纳入本级预算。相信未来,政府在全民阅读中将扮演更重要角色,比如在政策制定、机构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有大手笔。

蒲松龄尝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把阅读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人一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全民阅读的品质,这样的国家一定拥有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拓展阅读】

新媒体的兴盛,不仅是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契机,也是把报纸办得更好的良机,它要求报纸进行一次深层变革。倘若因循守旧,就只会坐视契机、良机成危机。在推进媒体融合中矢志创新、锐意进取,在形态上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在分工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在内容上共同追求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就能化合出更优的传播形态、创造出更好的内容产品。

   ——《人民时评》

 

130、“敲诈勒索”案的改判

   【热点概述】 

   近日一起“敲诈勒索”案的改判,牵动人心。7年前,郭某因女儿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而维权,最终却以敲诈勒索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因拒不认罪,服刑期间也未获减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以原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改判郭某无罪。

    【相关评论】

@《宁夏日报》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聂立泽说:“通过本案的纠错,我们看到了实现个案公正的目标正在落实,看到了人权刑事司法保障的逐步完善,也看到了我国法治的不断进步。”

【模拟题】

   近日一起“敲诈勒索”案的改判,牵动人心。7年前,郭某因女儿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而维权,最终却以敲诈勒索罪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因拒不认罪,服刑期间也未获减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以原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改判郭某无罪。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答题要点】

1.对该事件进行表态

2.该事件反应出群众维权边界不明的问题

3.如何厘清法律边界

【出题人】巩彦廷

  【参考解析】

  我认可这一改判,不只是对一个父亲维护“结石宝宝”权益的朴素同情,更是因为通过司法裁判,将会给消费者主张权利传递信心,有助于营造更优化的法治环境。因维护消费权益而被判敲诈勒索罪的,郭某并非第一人。几乎所有同类案件都有一个大体近似的核心情节:当事人以“威胁向媒体曝光”的方式,向生产厂家索要高额乃至天价赔偿,结果反而面临敲诈勒索的指控。不仅受害者本人很难意识到依法维权的边界在哪里,旁观者也搞不清。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民维护消费权益的积极性。

    消费者的疑窦不无道理。在司法实践中,消费维权与敲诈勒索之间的“明暗交界线”一直存在,以致同案异判的情况并不鲜见。尽管生产商、销售者、服务者过错在先,但由于现实中维权渠道不通畅,原本受害的消费者也可能采取一些不适当的手段,而看上去“漫天要价”的行为似乎也印证了敲诈勒索的动机存在。正因如此,有时候法院倾向于适用敲诈勒索罪来遏止这种过度维权行为。

  尽管消费者过度维权导致敲诈勒索在法律上是可能成立的,但我们也应设身处地考虑消费者所处的困难境地:现实中,消费者能获得的司法救济有限,目前最给力的外援还是舆论监督,以至于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成为消费者的“盛宴”;而当一些消费者走投无路以“向媒体爆料”相要挟来索赔,有可能被认定为敲诈勒索时,这将大大压缩消费维权的议价空间,同时降低对不法厂商的震慑力度。

  这样说当然不是鼓励消费者走上极端化维权之路,只是说,立足于消费者总体弱势的大背景,让维权者的底气足一点,总体上讲不是坏事。不能简单粗疏地认定天价索赔就是敲诈勒索,而是要有充分的耐心,听得到维权索赔后面真实的心声。反过来说,消费者和商家的强势与弱势,也非绝对。如果消费者通过要挟索要天价赔偿的风气被助长起来,厂商也会处于弱势一方,不胜其扰甚至产生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这不仅会导致经济生活失序,也无益于消费环境的整体改善。归根结底,无论谁道理在握,都不能滥用权利。

  “法律的生命从来不是逻辑,而是经验。”消费者维权过度,大多是生命权或健康权受到了威胁,这往往很难确定一个合理的赔偿价格。更何况,对于超过当前社会一般公众普遍认知太多、显然不合理的赔偿要求,法院可以不予支持。因此,对这样的民事维权行为,应该保持刑法的谦抑原则,不应轻易跨过刑、民的边界。正如广东省高院再审意见中指出的:本案尚不能认定郭某的行为性质超出民事纠纷的范畴。这意味着,尽管消费者过度维权确实存有滑向敲诈勒索的可能,但可以当作民事纠纷处理的案件,没必要也不应该升格为搅动人心的刑事案件。

法治的美德,在于分寸感。只有坚持违法必究与防止矫枉过正并举,才能让司法判决掷地有声、定分止争,才能在法理、情理、伦理的统一中守护公序良俗、实现社会善治。

   【拓展阅读】

卢梭曾有一句经典名言: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里。守住司法公正的生命线,把每一个案件都作为依法办事的考场,把每一个政法工作过程和结果都视为普法教育的课堂,让老百姓感受到正义就在身边,那么,法律才能被真正信仰,法治中国才会成为越来越真实的图景。

   ——《人民时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