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面从严治党1——思想建设(不小心疏忽补发一下)

2017-08-21 华图教育 王洪光

湖北公务员面试现场直播视频(面试必看)

公务员面试表达100句(果断收藏)

100个时政新名词

公务员面试金句92个——让你的表达脱颖而出

公务员面试中的哲理小故事,让你有话说、效果好

公务员面试金句70个——来源解放军报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公务员申论和面试素材一(诚信篇)

公务员申论和面试素材二(爱国篇)

公务员申论和面试素材三(读书篇)

公务员申论和面试素材四(逆境篇)

公务员申论和面试素材五(为民篇)

每天及时更新各省市面试真题,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微博【华图王洪光】

第一章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在内蒙古区考面试的命题中,第一批次的党群、法检系统考试对于党的建设的相关理论、实践、案例、先进人物等都有较多的考察。

党的建设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部分,要求考生能够对党建工作的系统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搞清楚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搞好党的建设,要注意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为着力点,这样才能实现党组织的健康发展。

第一节思想建设

一、知识点汇编

(一)含义

 党的思想建设,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在思想理论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二)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

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改造和克服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1、“全面从严治党——七个第一”

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我们党不断从严治党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期我们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需要从严治党。在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中不断凸显着从严治党的必要性;从严治党在新时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治党的前提;在新时期从严治党的方法论中,制度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做到“七个第一”。

坚持把核心意识作为第一意识。从党的历史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一次次困难、风险与挑战,取得一个个进步、成就和胜利,靠的就是坚强的领导核心。

坚持把党要管党作为第一责任。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必须全方位、无死角、立体化,把党要管党作为第一责任。

坚持把各级书记作为第一关键。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充分认识自己所处位置和肩负职责的极端重要性,担当起“第一责任”,把好管党治党重大决策和选人用人关,从思想、能力、作风、廉洁等方面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第一保障。抓好制度建设,要做好继承和创新,在严格执行党内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把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工作惯例以及好的作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使党内制度中一些比较宽泛的、原则性的、定性的内容更细化、更量化、更可操作,保证执规执纪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有据可依,真正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坚持把自我约束作为第一防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把纪律当作“高压线”,常怀敬畏之心,真正从思想上、内心上重视起来,通过自我约束,净化心灵,坚守行为的底线。

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经济类型由依附型向内源型转变、经济结构由单一型向传统型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集约-绿色-共享转变“三个转变”。

坚持把忠心为民作为第一导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要永葆党的“为民”本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投入到为人民谋福祉上来。

2、“四个意识”

20161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四个意识”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提出。20167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政治意识强调政治方向,要求坚定信仰不迷失。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统一,加强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增强政治意识,严明政治纪律,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坚持党的纪律不动摇,维护党中央领导核心不含糊,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走样,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大局意识的基本内涵是善于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识大体、顾大局、观大势、谋大事。大局意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识大体、顾大局,必须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讲,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都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大局。

核心意识强调力量聚合,要求集中统一不离散。

增强核心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不断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内在包含讲政治、顾大局、能看齐的要求。在95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始终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看齐意识强调步调一致,要求整齐划一不掉队。

当前,不断增强看齐意识,就要听从党中央的指挥,服从党中央的安排,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持向党中央看齐。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我们党担负的历史使命所要求的,是每位党员干部的责任所在、义务所在。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要求我们把“四个意识”融会贯通,内化为稳定的政治素养,外化为鲜明的政治行为,自觉地把它转化为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为党尽责、为党尽忠的切实行动,抓住核心意识这个根本和关键,坚持围绕核心聚力,聚焦核心集成,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坚持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确立起来的政治箴言。关于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政治方向。

二是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念是成功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根据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现在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情,切不可忘记初衷,不能忘了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

三是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现代政党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称其为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苏联解体时曾说过,苏联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九十多年历史、连续执政七十多年的大党老党轰然倒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谁都可以言所欲言、为所欲为了。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从政治规矩而言,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和总规矩。党的政治纪律方面,核心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都要恪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始终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一是正确认识大局。全局不活,局部受损,最终只能导致满盘皆输,这是事物发展的铁律。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

二是自觉服从大局。大局意识体现的是高瞻远瞩的政治见识和开阔包容的胸襟情怀,能够把握现在、透视未来,跳出一时一事、一地一己的局限,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

三是坚决维护大局。仅仅认识大局、服从大局是不够的,还必须坚决维护大局。就内蒙古而言,广大党员干部维护大局,要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内蒙古有4200公里国境线,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这些决定了我区在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局的国家安全观、社会稳定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形势判断和总体部署上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力量。要维护民族团结。内蒙古作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诞生地,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在党和国家大局中至关重要。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区时“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完善和落实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核心意识,始终做到坚决拥护核心、坚决听从核心、坚决维护核心,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一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始终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是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决定和部署。“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维护党中央权威,绝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

三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特别是通过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看齐意识,始终做到经常看齐、主动看齐、全面看齐,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

一是要明确看齐的标准。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具体包括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各项纪律、基本要求和具体规定,党的章程,各种行政法规等,所有这些内容都是衡量每个党员言行的明确标准,每个党员的言行必须符合这些具体内容的规定。

二是要从严要求自己。在党纪、党规面前,每个党员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时时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纪、党规的要求,特别是在衡量自己言行的具体尺度上要从严掌握,绝不能对自己有半点宽容。从严要求自己正是在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中每个党员应尽的责任。

三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能够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这对于准确地把握正确的看齐标准十分重要。因为是非问题概括起来会较为清晰,但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往往并不简单、直接,只有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同时,理论学习还能在提高人的理论修养基础上使其更加明理,更容易理解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从而在强化看齐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与整体相互协调的自觉性,这是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使思想中的能量转化为实际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

“四个意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化政治意识,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大局意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时刻不要忘记整体利益;强化核心意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抓住重点问题,时刻不要忘记党和人民的需求;强化看齐意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正确方向。

3、“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只有坚持道路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探索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四个走出来”,深刻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体现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道路自信呢?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成果。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使我国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快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成效性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的最根本的内在依据。

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提出并践行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指导我们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篇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理论自信,一是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的科学性。这个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二是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理论的正确性主要取决于它指导实践取得成功的程度和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胜利,并正在继续指引我们取得新的更大胜利。对这一科学理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充满自信。

只有坚持制度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完善。

邓小平同志曾说,“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制度“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一先进的制度体系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之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而形成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和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制度自信,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强大政治动力。二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基础和政治保障。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进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外,还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说,除了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外,还必须坚持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价值的积极认同、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及其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文化自信?一是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因、命脉,这些宝贵文化资源,铸就了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精神支柱。二是因为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是贯穿其中的科学理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引着前进方向、提供着精神动力。离开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会失去精神基石和文化滋养。

4、“两学一做”

     2016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关键少数”并向基层延伸,现就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大意义

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党规是党员思想和行为的具体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发展,是我们党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始终坚持的行动指南。

二、明确基本目标要求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必须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各级党委(党组)要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为主要抓手,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基层党组织要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把“两学一做”作为党员教育的基本内容,长期坚持、形成常态。突出问题导向,建立完善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依靠自身力量修正错误、改进提高;注重以上率下,严格和规范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防止“灯下黑”;强化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明确工作要求,体现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激发基层活力,充分调动党支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创新党内教育和组织生活的有效方法;选树先进典型,宣传践行“两学一做”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树立时代楷模,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坚持常抓不懈,防止和克服紧一阵松一阵、表面化形式化、学习教育与思想工作实际“两张皮”等不良倾向。

三、精心安排学习内容

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执行《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等规定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和基层党组织要按年度作出学习安排,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个人自学计划,每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引导党员做到“四个合格”

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按照“四讲四有”标准,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五、联系思想工作实际经常查找解决问题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坚持学做结合,突出针对性,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把查找解决问题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规定要求。党员要对照党章党规,对照系列讲话,对照先进典型,把自己摆进去,经常自省修身,打扫思想灰尘、进行“党性体检”,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要查找分析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对党是否忠诚老实、大是大非面前是否旗帜鲜明、是否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着力解决党的意识不强、组织观念不强、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

六、坚持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省部级领导干部要把“两学一做”作为锤炼党性的基本功、必修课,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加强政治历练,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日常工作生活全过程、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无论职务高低,都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七、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

党支部是党最基本的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到支部。各领域各行业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运用“三会一课”等制度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八、层层推动工作落实

党委(党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每年要专门研究部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组织部门要作出具体工作安排,加强督促指导。要发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带动效应,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薄弱环节,每年梳理分析工作短板,研究确定若干重点任务,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5、“党员干部发微信也有红线:这八条千万不能碰”

微信是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的传播媒介。党员的微信朋友圈,无疑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它的浏览对象是不特定人或者特定多数人,看起来只是私人空间,其实具有相当的公开性,并非仅有家人和少数经常交往的好友,不属于私人空间。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妄议中央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是通过信息网络、广播或者座谈会等途径公开的。

一、妄议中央大政方针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顺应新的时代背景,适时增加了一些违反政治纪律的新的表现形式。如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要给予党纪处分。

二、转发淫秽图片或视频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党政机关微信工作群是展示、交流、沟通、讨论工作的平台,属于“公共场所”,党员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微信群转发淫秽图片,既破坏了网络环境,危害他人身心健康,又违反了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造成不良影响,要受到党纪处理。

三、散布传播谣言

互联网时代,党员干部尤其要认清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四、违规收受微信红包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都有此类规定,不得“利用工作之便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在公务活动或者工作中接受礼金、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收受任何变着花样的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等各种电子红包,不管数额大小,只要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都会受到纪律的处分。

五、用微信红包进行拉票贿选

平时生活中,微信红包的发放较为普遍。去年底以来,全国各地查处了多起村和社区换届选举期间发放微信红包进行贿选的案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其发放背景、时间节点和目的。既不逢年过节,又无喜庆之事,且在换届选举的特殊时期,其红包打赏背后的拉票用意不言自明。发放此类红包应当慎之又慎!

六、泄露国家和工作单位秘密

在微信上,涉及国家和工作单位机密的内容绝对不能乱发,哪怕一对一发也不妥,信息网络时代都有被记录和泄密的可能。你所发布的所有信息,都有可能成为日后影响你的把柄,稍有不慎就是违纪违法行为。

七、开网店、做微商

开网店、做微商虽然不是经营传统意义上的实体公司或企业,但同样属于从事营利活动,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都有可能成为贪腐的“温床”,属于违规经商办企业的违纪行为。身为党员干部违反规定从事营利活动,这样的行为是明令禁止的,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有规定的。把开网店、做微商纳入违规经商之列进行清理整顿,合情合理合法,通过建章立制,为党员干部们戴上了“紧箍咒”。

八、发布其他不当言论

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规范在微信等网络空间的言论,自觉维护网络宣传阵地,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决不允许自行其是、不负责任地发表各种错误言论。

总之,党员领导干部和普通公民一样,有权利在网络空间发表评论、转载文章。但必须把握好自身的定位,坚定政治立场;在微信上转载文章时,应首先对文章进行甄别,再发布。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要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担当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传播朋友圈里的“正能量”。

6、“三严三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明确了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三严三实具体内容: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

深入把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总体要求。关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总体要求,中央《通知》作了集中阐述,关键是吃透中央精神,把握基本遵循,确保专题教育扎实有效推进。

    第一,突出教育主题。这项专题教育的主题十分鲜明,就是学习“三严三实”、践行“三严三实”。搞好专题教育,就要深入把握“三严三实”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推动领导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进一步强化党性原则,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明确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坚持为民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第二,强化问题导向。“三严三实”是针对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专题教育也要针对问题来展开。要把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贯穿专题教育的全过程,无论是专题党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还是整改落实、立规执纪,都要聚焦问题、对准问题,把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贯彻从严要求。突出严的要求、严的精神,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特点,也是管党治党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更要以严的态度做好工作。这项专题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要求、降格以求,还是要发扬讲认真的精神,贯穿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以严促深入、以严求实效,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做到位。   

    第四,坚持以上率下。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结合实际开展,同时也要求省部级领导干部、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都发挥带头作用、层层作出示范。

    第五,注重讲求实效。开展教育不能空对空,必须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开展专题教育就要紧扣“三个见实效”,真正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比如,围绕整治“四风”,能不能有效防止老问题复发、跟进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推动集中整治向常态治理转变上迈出大的步伐;围绕净化政治生态,能不能在解决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平淡化庸俗化问题、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围绕推动真抓实干,能不能在治理庸政懒政现象、提振干部精气神上收到明显效果。

7、“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的核心理念”

《准则》提出:“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做到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这是培养、选拔和用好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内在要求,是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防止和克服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

公道正派,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基本遵循,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讲到,“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

强调公道正派的干部工作理念,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搞任人唯亲、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搞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使一些投机取巧、丧失党性、败坏党风的人得到重用,一些忠诚老实、踏实干事的人受到冷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决整治干部工作中的积弊,选人用人风气明显好转。但要巩固和发展这种好势头,必须牢固树立公道正派的核心理念,并把这一核心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以公道正派净化用人环境,净化政治生态。

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的核心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必须落实《准则》提出的“公道”“公平”“公正”的要求。公道对待干部,要特别注意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公平评价干部,要特别注意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正使用干部,要特别注意唯贤是举,严明组织人事纪律。

二、经典真题

1.党员干部对微信散布的一些社会负面信息和有损政治形象的言论进行转发或评论,你怎么看?(2016年6月19日内蒙古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2.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精神是我党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将来有什么指导作用?对我们的青年干部有什么作用和意义?(2016年7月3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3. 干部要有创新精神,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要善于创新和改革 ,你怎么看?(2015年7月10日上午内蒙古公务员面试真题)

三、例题讲解

    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精神是我党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将来有什么指导作用?对我们的青年干部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测评要素】

通过这道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观点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审读】

    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共产主义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的信仰。

     2.以苏为鉴,提醒新一代年轻人,要警惕精神上的缺钙。

     3. 国家当前的发展需要大批的青年干部,作为中流砥柱,更要加强思想精神建设,才可能在实际工作中有所作为。

【思维导图】

 

【参考解析】

看到题目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精神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我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的一句很经典的话: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而这一指导思想就是我们精神上的“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年轻党员干部必须为自己精神上不断补“钙”,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念,以其为我们行动的指导思想。[A1]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在我党建设新中国的进程中,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精神为我党的指导思想,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历史也警示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垮了,就会导致红旗变色、江山易主。苏联和东欧国家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党自身信仰的坍塌。在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现在以及将来,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精神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坚定目标,坚定方向,才能为我党发展提供正确的前进道路,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A2] 

年轻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精神,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精神,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为百姓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说到这里,我想人民公仆焦裕禄是年轻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精神的最好诠释。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他带领兰考人民同内涝、风沙、盐碱这“三害”做斗争,谱写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而之所以得到人民的爱戴,正是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所以当代年轻党员干部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精神崇高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看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第一位的就是看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能耐再大也不是党需要的好干部。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精神理想信念,才能让年轻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天职,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A3] 

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精神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我们的年轻党员干部中必然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焦裕禄,为民服务、勤政务实、勇于担当、清正廉洁,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4] 

四、拓展知识汇编

拓展一: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要点:

■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他说,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充分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对此,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均有过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他说,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中国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就是中国人民既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

二、科学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科学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用历史唯物主义眼光、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它看作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其“根”其“魂”一直延绵至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中华文明,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在2000多年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儒家思想与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二是儒家思想与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不断更新的;三是儒家思想与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思想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他提炼出了许多有助于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思想。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进而指出这些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同时,要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突出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储存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使之造福人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源泉。中华传统文化素以道德教化为特色而闻名于世。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揭示了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必须确立反映全国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和平外交战略思想的文化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自觉的一个重要原因,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始终追求和平、和睦、和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国虽大,好战必亡”等和平思想。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他向世界承诺,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这些重要思想表达了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对待传统文化有两种错误的做法:一种是把传统文化说得一团漆黑的文化虚无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文化,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一种历史包袱,是拖累时代前进的惰性力量,是应该彻底抛弃的糟粕。一种是死守旧有文化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改造、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方针,强调“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提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求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为此,需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必须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精华。在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表明了开明开放的态度。一是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维护文明多样性。他指出: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文明的多样性,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不搞自我封闭,更不搞唯我独尊。二是正确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支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中国人民满怀自信地走在人类文明的大道上,去创造新的辉煌!

拓展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反思”的旗号,借“还原历史”、“重写历史”之名,否定党史、歪曲国史,这种历史观无视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无视历史规律,不仅对我国的历史学研究造成危害,而且通过大众传媒对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造成干扰,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上造成困惑,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矛头多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否定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等。事实上孙中山及其一派人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一次。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二、历史虚无主义虚无历史,理论并不高深,方法也不新鲜。用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颠倒历史。历史虚无主义不辨历史的现象与本质。他们“研究”历史,不是在全面、系统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把握历史事实的总和阐述内在联系,梳理历史发展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而是随意剪裁和拼凑史实。

历史虚无主义虽然是一种非主流思潮,但其产生的负能量危害极大。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意识形态领域大刮历史虚无主义之风,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苏联的惨痛教训警示我们:在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形势下,境内外反华势力从未放松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图谋,作为这种图谋内应的历史虚无主义,借助于毁灭民族的历史记忆,动摇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从而达到从根本上否定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改变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分裂、葬送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我们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错误和政治危害,时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坚决抵制和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影响。

坚决排除历史虚无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干扰,要在根本上下功夫。

大力弘扬唯物史观,它是识别和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列宁强调,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列宁选集》第2版第1卷第10页)实践反复证明:迄今为止,还不曾发现有哪一种历史观能同它分庭抗礼,更谈不上取而代之。

坚定党的历史自信,特别是要对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对中国人民在探索和奋斗中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坚信不移。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问题,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只有坚持历史自信,才能坚持道路自信,才能在深入思考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走向未来。

学史用史,以史为鉴,不断从历史中吸取营养和智慧。“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中,始终注意引导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史用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弘扬这个优良传统,把学史用史提到全局高度。2013年上半年,他在纪念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主持中央政治局第7次集体学习、中央军委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等不同场合的讲话中都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和军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拓展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

树不能断根,人不能忘本;断根丢命,忘本失魂。根稳才能叶茂,本固才能茁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时时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固本强基,方能坚定前行的信念,汇聚夺取胜利的力量。

一、固马克思主义信仰之本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国社会发展不竭的精神动力源泉,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历史警示我们,如果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垮了,就会导致红旗变色、江山易主。苏联和东欧国家共产党执政地位丧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党自身信仰的坍塌。

理论是思考的根本,是实践的指导,也是实践的精髓。信仰马克思主义,就要能够正确并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中国发展富强的实践中巩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坚持理论创新,始终是我们党攻坚克难、不断取胜的重要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人生如屋,信念如柱。”201211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内心的定海神针,失之则神不定、心不定、力不定。

三、忠诚于党和人民

所谓忠诚,就是信而跟随并尽心尽力。只有明白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才能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才能自觉地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存。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就一事无成。因此,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这个优势,否则党的一切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招致挫折和失败。”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习近平强调:“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拓展四:“时代楷模——燕振昌”

燕振昌,男,汉族,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人,1942年5月出生,196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2月起先后担任水磨河村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2014年12月12日,因操劳过度突发心肌梗塞,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燕振昌同志44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务实发展,把一个昔日的贫困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水磨河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文明村、省生态示范村,村党组织被授予省五好党组织称号,他先后获得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省农村基层干部标兵等荣誉称号。

燕振昌同志是我省农村党组织书记的榜样,是全省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的自觉践行者。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做到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农村工作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为深入学习宣传燕振昌同志先进事迹,引导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更好地服务人民、干事创业,省委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向燕振昌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他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政治品质。燕振昌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始终把永远听党话、坚定跟党走作为最重要的人生信条,把服务群众、造福乡里作为毕生追求。青年时期,他凭着踏实肯干的精神和工作上的突出表现,担任生产队长3年就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虽然有数次成为国家干部的机会,但他都没有动摇在家乡干事创业的决心。他说:“再大的官也是为人民服务,在农村也能干出个名堂,能为水磨河老少爷们办点实事,就是我的用武之地。”学习燕振昌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学习他勇于开拓、引领发展的担当精神。水磨河村曾经贫困落后,群众温饱难继。燕振昌同志任党支部书记以后,以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为己任,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闯出了一条共同致富的好路子。他说:“政治过硬是硬本领,带头赚钱是真本事。能服务又能致富的村干部,才是真正腰杆儿硬的好干部。”在他的带领下,水磨河村成为许昌市第一个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的村子。2014年,村年产值超过4亿元,投资百万元以上的股份制企业达50多家,吸纳周边富余劳动力近万人。学习燕振昌同志,就要像他那样,真抓实干,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做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党员、好干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燕振昌同志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不变信念,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干实事、解难事、谋福祉上。44年来,他记下了94本工作日记,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握着笔在笔记本上记录当天要做的工作。他常说:“咱不能坐在村里等群众找咱,咱得主动下去,遇到啥事随手就给他们解决了。”他带领群众先后8次改扩建村中小学,建成了长葛市第一个农村全寄宿制中学;着力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用10年时间完成老村改造,修建排水渠,硬化全村大街小巷,建成多功能文化大院、休闲娱乐广场、生态园;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建成全省第一家村级敬老院,实现了全村孤寡老人集中供养;通过6年坚持不懈奔走,为村里解决了吃水问题,配套建设2.56万亩田间灌溉工程。学习燕振昌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时刻把群众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千方百计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

学习他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燕振昌同志始终秉持对公职的敬重、对公权的敬畏、对规矩的坚守。在任期间,他为自己和村“两委”定下了两条不可逾越的规矩,对自己是“五个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烟不沾边;对村民,坚持“四个不干”:村民不同意的不干,收费摊派的不干,搞形式做面子的不干,村民得不到实惠的不干。为让群众对村务清楚明白,对村干部信服,他坚持每年腊月初八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在会上公开村里的收支情况,表决通过村党组织下年度事务预案。他时时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不和稀泥,不搞特殊,带出了一个风清气正的班子、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使水磨河村成为长葛市多年来唯一的“零上访村”。学习燕振昌同志,就要学习他清廉的为政品格,自觉做到严律己、有底线、守法纪,在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抵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做人。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引领,努力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开展向燕振昌同志学习活动,对于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在推进当前各项工作中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向燕振昌同志学习活动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燕振昌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专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其先进事迹照镜子、找差距、明方向,真正把“三严三实”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担当精神、公仆情怀、高尚情操服务人民、凝聚力量,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拓展五:“一学一做”

222日,共青团中央召开全团“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

“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是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全面从严治党的高标准、严要求看齐的重要行动,也是贯彻中央群团改革决策部署,深化共青团改革攻坚,推进从严治团、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的重要抓手,是全团今年的重要政治任务。

一学一做会议强调,要抓好四个关键,落实“一学一做”教育实践各项任务。

一要广泛发动,落实“动员到支部、传达到团员”的要求。要集中抓好“一学一做”动员工作,要将各领域团组织、团员特点结合起来,推动学校、企业、机关、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青年社会组织等各类团组织开展丰富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育实践,确保实践活动到支部、到团员。

二要结合工作、明确任务,确保各环节有序推进。要充分结合本区本单位青年工作的实际,各部门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工作配档表,要有具体的任务清单和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有明确的责任分工。需要马上落实的,要迅速启动;有明确完成时限的,要提前谋划部署;需要长期坚持的,要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教育实践各环节有序衔接、有力推进。

三要强化实践落实,建立严格有效地督导机制。将分类督导和互相督导机制相结合。确保督导工作严格把握问题导向,严督实导,对督导情况形成反馈清单,切实做到把好方向、纠正问题、推动工作。

四要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广泛宣传营造。要把“一学一做”教育实践作为全年宣传工作的重点,及时总结好经验、挖掘好典型,注重把握关键节点形成宣传声势,充分展现教育实践的良好成效。要充分发挥团属媒体的主阵地作用,搭建好实践教育的交流平台,在各级团组织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特别要综合运用好“青年之声”“三微”平台等各类新媒体,发出更多团员教育的好声音,让教育实践直达团员身边。

拓展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于2004年作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各方面大力支持,21世纪的中国展开了一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生动实践。

90多年旗帜高扬,90多年与时俱进。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度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着中国不断走向独立解放、繁荣富强。

从工程实施一开始,中央就明确要求,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研究重点,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形成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队伍。

工程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央宣传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等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承担各项任务,一批思想理论界的领导同志和资深专家组成工程咨询委员会。同时,专门设立了工程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国家社科基金也对工程给予重点资助,工程项目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目前工程基本完成了中央确定的阶段性任务,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

第一,进一步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向世人鲜明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决心和信念。

第二,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理论成果,推出了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推出了《理论热点面对面》等成为理论大众化的品牌读物,制作播出了《复兴之路》、《旗帜》等多部有深度、有影响的电视理论专题片。编写出版了涉及各主要学科领域的30多种重点骨干教材,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第三,创新了理论研究机制,实现了理论工作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基础学科领域和应用学科领域的深度结合,集聚了雄厚的、可持续发展的智力资源。

第四,发现、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政治坚定、功底深厚、勇于创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中央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培训5000多人,全国各地研修班累计培训7万多人。中宣部、教育部举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培训3000多人。

8年来的实践证明,工程在推动理论创新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愧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思想理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这一时期最重大、最基础、最具深远意义的思想理论建设工程。

五、预测模拟题

这些年来,社会中不断流传着这样的言论:太平天国革命绝无进步的历史意义可言,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不断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护法’、‘大革命’……革命在中国不是什么好事情”,它造成“社会动荡,经济停滞”,是脱离实际的……”对此你怎么看?

【测评要素】通过这道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观点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题要点】

1.此现象属于对中国历史的污蔑,是对我国的“道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2.对历史的妄论带来的影响以及发表这样言论的原因

3.如何排除历史虚无主义,树立对我们国家文化和道路的信心

【参考解析】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学术反思”的旗号,借“还原历史”、“重写历史”之名,否定党史、歪曲国史,这种历史观无视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无视历史规律,不仅对我国的历史学研究造成危害,而且通过大众传媒对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造成干扰,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上造成困惑,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

历史虚无主义者之所以发表这样的言论是因为:第一对中国历史理解不够透彻。当工业革命、商品经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动世界发生极为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时,当西方国家迅速崛起,列强纷纷加入瓜分世界行列时,清王朝为保统治阶级利益拒绝任何制度性改良和改革,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发展趋于停滞,中国国力迅速衰退。英法联军、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到处烧杀抢掠,清政府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甘于丧权辱国,任人宰割。这时孙中山及其一派人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一次。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二他们用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颠倒历史。他们“研究”历史,不是在全面、系统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把握历史事实的总和阐述内在联系,梳理历史发展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而是随意剪裁和拼凑史实。

坚决排除历史虚无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干扰,要在根本上下功夫。

大力弘扬唯物史观,它是识别和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列宁强调,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实践反复证明:迄今为止,还不曾发现有哪一种历史观能同它分庭抗礼,更谈不上取而代之。

坚定党的历史自信,特别是要对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对中国人民在探索和奋斗中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坚信不移。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问题,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只有坚持历史自信,才能坚持道路自信,才能在深入思考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走向未来。

学史用史,以史为鉴,不断从历史中吸取营养和智慧。“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中,始终注意引导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学史用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和军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六、本节总结:(思维导图)



名言引入式开头,点题清晰明了,亮点。


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我党的重要意义,从历史角度全面分析,有高度


对于青年干部重要性,以具体的事例,从基层干部说起,习大大名言结尾,内容充实,论证清晰


结尾升华点题,题目完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