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西木|“凤姐”为什么那么红?

2017-01-12 西木 一只烟斗

罗玉凤,“凤姐”真的很红。这两天,我的朋友圈几乎被她的那篇《求祝福,求鼓励》的文章刷屏,甚至连一些平日里行事颇为一板一眼的人也转发评论了。

 

在这篇文章,凤姐再一次用平实而真实的语调,讲述了她那充满屈辱、挫折和不幸,同时又带有传奇、励志的经历。最后,她请求广大网友给她祝福和鼓励,她想拿到美国的绿卡,然后告诉所有人:只要不认命,没有飞不上枝头赛凤凰的麻雀,哪怕最开始低贱到尘埃里。

 

她的红不仅仅体现在文章的广泛传播,还在于文后那令人咋舌的打赏人数,以及数百条充满鼓励、祝福的留言。人们似乎沉浸于她所传描述的那种带有悲情的励志故事中无法自拔,又或者为在其中看到了自我人生颠覆的可能性而激动。

 

无论如何,“凤姐”再一次成功地攫取了人们的关注,就像当年她利用人们的娱乐小丑的猎奇心,这次她无疑又抓住了人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那些曾经嘲笑过她、鄙视过她的人,如今或许又开始同情她,认可她,甚至仰慕她。

 

人们总是轻易地就付出自己的情感。当年如此,现在也如此。在这当中,凤姐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当年她利用自己的“无耻”,成功地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将自己推向了“名人”的舞台。尔后,又通过一系列地“丑化”营销,将自己打造成了“网红”。

 

可是,正当人们还沉浸在调侃和嘲笑她的乐趣中时,她却已经利用“网红”的原始资本,成功赴美生活,跳脱出原有的阶级属性。在那些曾嘲笑她是“俗不可耐”的女子的自以为是的人们脸上,狠狠地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如今,许多人似乎已经忘了对她的“伤害”。但事实上,对于这段经历,凤姐却从来没有释怀。她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讲到过这段不堪的往事,也对此表达过自己的愤懑。比如,她在一篇名叫《请放过那个小女孩》的文章中就写道:

至今我也不明白当初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骂我,我想,我是大专学历,在家乐福做收银员。这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的形象。而我在电视台说过的那些话,让那些“正义”又“强大”的人觉得我这样一个小人物不应该说那样的话,我这样的小人物就应该活的卑微,活的小心翼翼,和他们一样;所以当我显得不符合小人物的身份时,他们就受不了了,他们要用“正义的声音”来让自惭形愧,要来教育我。

 

只是,健忘的人,已经不再能从中读出自己当年的“无知”和刻薄。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成功逆袭后的凤姐对过往经历的一种“忆苦思甜”。无疑,站在这个角度来看,凤姐的话,很好地击中了那些渴望逆袭的“屌丝”们的脆弱的心,他们在此看到了“不服输”的勇气和力量。

  

遥想当年,在绝大多数国民眼里,凤姐还是一个粗鄙、庸俗、浅薄无知的农村“小丑”。如今,她华丽转身,已经是一个令众人仰慕、钦羡的“屌丝逆袭”的典范。她凭借自己犀利的言辞和文章回归大众。人们对她既充满了歉意又不吝赞美:

凤姐,很抱歉我曾经是那些毫不留情的嘲讽挖苦你的一员,我对你表示真挚的歉意。那时候的我根本不知道评价一个人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只是简单的看到了,于是就相信了。后来我才发现你其实是个很内秀的人,有才华,有思想,而且还愿意坚持奋斗,这些都是很多嘲笑你的人所做不到的。

 

这显然是多数网友的心路历程,他们在公号里看到这位记录生活与思想的罗玉凤与“极品”“奇葩”的凤姐相去甚远。三观正、文笔好、语言犀利、内容接地气、令人产生同感……所有夸赞都基于一种认知形象上的颠覆。

 

颠覆固有印象的认识无疑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发读者的关注热情。再加上她又能非常精准地抓住文章的受众群体:那些和罗玉凤出身相似的农村青年占了很大部分。比如就有网友留言:

对于你的文章我向来都是从头到尾看完,因为现在很多那些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所谓的专家只会说那些假大空套废的话,只有你才说出了我们这些社会草根小人物的辛酸。最后再次向你表示歉意。

 

社会的快速固化,让许多草根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改变现状,他们需要远方的榜样和精神鸡汤,凤姐的出现,无疑给了他们这样的希望。他们在凤姐的身上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

 

大概也正是由于这“草根的辛酸”,为罗玉凤集结了这样一批固定粉丝群。罗玉凤农村出身最终成功赴美的经历是他们所神往的。

 

所以,凤姐的鸡汤为他们定制,而他们也愿意为凤姐的文章买单。从文章下面的留言以及朋友圈的传播这些文章的人来看,这批“凤仙花”无疑是中坚力量。

 

我粗粗浏览了下她的早期文章,这些文章中除了跟热点的文章外,绝大部分文章都是与她的个人生活经验紧密相关。而也只有这些讲述个人经历的文章才有较高的阅读量,高阅读量的背后是对自身生活经历的消费。

 

苦难永远都是值得去关注和同情的,而成功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希望“逆袭”的心,才成就了凤姐的“辉煌”回归。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