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木|我们的文化病

2017-02-02 西木 一只烟斗

在宅了7天以后,昨天,我终于决定进一趟城。

 

在等朋友吃饭的间隙,我逛了一圈饭店周遭的景致。这是一条仿古街,两边的建筑被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装饰起来,看起来非常不伦不类。

 

我走进了一座叫“儒学馆”的建筑,这里是展示孔子生平和儒家学术以及向市民弘扬“四美三德”的一个博物馆。建筑很新,明显是新造的,大概是为了附会对面的孔庙。

 

可是,逛了一圈,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展示的内容很单薄,除了介绍孔子和儒学的一些资料外,就是几尊不伦不类的塑像,展示的是几个所谓的成语故事。而且展示也显得没什么规律,一圈下来,我似乎没有获取任何什么有用的信息。

 

这似乎是国内博物馆的通病,外表看着很美,但没什么内里。记得我有一次在韩国参观一个博物馆,建筑很不起眼,但展示的内容却很丰富,也很有条理,看下来后,就对韩国的整个文化有了很清晰的印象。

 

就像有钱的土豪喜欢装文化一般,我们现在的许多城市也患上了这种“文化病”。现在,你到任何一个城市去,估计都能看到一条跟我说的类似的仿古街。

 

现在的城市管理者,好像很习惯复制成功的例子,当丽江的仿古建筑群在当年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后,这个国家的城市,几乎都建起了类似的仿古建筑。但你只要去过几条之后,你就会发现,这些街道的布局是多么的相近,崭新的白墙黑瓦,琳琅满目的商店、拉大片、到处都有的土特产,甚至连“武大郎”烧饼都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如今,许多城市都浸染在这种“复古”的文化病中。他们争夺古代名人出生地的名号,翻新一些有商业价值的古代名人的故居,恢复城市中早已不存在的古街道,甚至还花费巨资修建一些只存在于书本中的古城。

 

前几年,阳谷县就打造了一个“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的项目,它复原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而它的兄弟县,临清县则提出了打造“西门庆旅游项目”,重修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等,甚至会建起西门庆及其妻妾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的宅院,上演民间艺术“西门庆初会潘金莲”、“武大捉奸”等。

 

所以,明眼人都看得出,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挽救已经奄奄一息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为了更多地增加城市的旅游景点,吸引各地的游客,增加城市的财政收入而已。说到底还是为了政绩。

 

文化只是幌子,财政才是目的。有一次开会,遇见我家乡的一个宣传部长,在闲聊中,他告诉,区里会在未来几年投资几个亿,在我家旁边修建以前曾有过的“莲花寺”。我问他,这个寺的原址上已经没有一点遗迹了,干吗还要去修它?他笑了笑对我说,莲花寺挺有噱头的,历史悠久,据说匾额还是唐伯虎提的字,而且弘一法师也在这里修行过,如果修建起来,把宣传搞上去,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你看,他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这座寺庙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或者对于佛教的弘扬方面有什么价值,而是怎么利用它来搞旅游,带动经济。当然,作为官员,搞经济理所当然,这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也是对他们的主要考核。但这种一切以经济为目的的想法和做法,对文化保护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我前几年去福州的三坊七巷参观时就发现,外面的一条仿古街被修缮的异常光鲜和热闹,而与此一墙之隔的许多历史人物的故居却处于长年失修的状态。我曾有幸参观了还未开放的沈葆桢的故居,虽然门口竖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字牌,但里面确实残垣断壁,已经有好几进的房间坍塌。据沈葆桢的后人介绍,他们已经向当地政府多次申请修缮,可得到的回复是没有钱。

 

到底是因为没钱不修,还是因为怕修了以后无利可图?对比一下外面那开满商店的仿古街,大概就能不言自明了吧?

 

“我们现在已经是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曾经有人这样说。我们游荡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无法找到属于符合现在中国的文化特性。我们常常声称有着5000年的灿烂文明,却无法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一家拥有200年历史延续的老字号商店。

 

历史的简单性和生活的复杂性,造成了我们的理解困境。而这种简单性更使得我们对过往的热情迅速衰减,陷入到一种可怕的历史虚无中。可是,历史终归是历史,它不是现实,在一个选择性尊重历史的国家,它甚至与现实无关。

 

如今,中国生产的商品充斥了西方人的超市、商场和储物间,全世界都在谈论中国,都在惊讶于中国的速度,但我们却无法输出文化和价值,在西方人眼里,我们就像一个粗鄙无知的暴发户。

 

我们在鼓吹抵制文化侵入的同时,却开始了一种无力的文化建构。我们搬出了那个曾经被斥为“罪人”的两千多年前的读书人,在世界各地开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院,向当地的人传授汉语;而这个国家的僧人也频繁地出国表演,是为了弘扬中国的武术文化。

 

另一方面,在国内,一场持续的规模宏大的文化破坏活动却在进行,我们的教育竭力地排斥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城市建设追求的是最新、最高、最好的发展模式,我们拆毁古城,推到古城墙,掩埋古井,摧毁古墓,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却无法容下一个具有文化象征的建筑的存在。

 

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下进行的,但最终却成了一场赤裸裸的文化掠夺,那些被认为没有商业价值的老建筑,被冷漠地置于推土机的铁臂下,轰然倒塌;而一些能够吸引游客,带来收益的老建筑,无一例外地被翻修一新,甚至不惜破坏它的真实性。

 

正如我上面讲到的,真实的历史古迹因为破败而被无情地拆毁,代之以空有其表,却充满了商业味道的仿古建筑。我们的城市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一种虚妄的“文化保护”中,那些以文化为名的建设,恰恰成了扼杀文化的凶手。

 

现实总是显得荒诞而无奈,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价值失衡、道德缺失的国家,现实甚至有些冷漠,你已经无法用正常的逻辑对发生在这个国家的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经济的机器几乎吞噬了所有的一切。它不仅瓦解了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力量,也透支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被狂热的“财富梦”绑架。这个国家的人,在房子、医疗和教育的高昂成本下,成了新时代的“奴役”。

 

在这种奴役中,我们感受到了国人渴望财富而不惜一切的强烈欲望。而在这种欲望的催促下,我们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的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