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读书,是我唯一让自己不沮丧的方式

2017-03-08 西木 卖思想maisx

有人让我来谈谈读书的好处,这有点让为难。我虽然读过一些书,但自认为还没有到能对读书本身评头论足的地步。


再说,想想自己的读书路径,也是挺野的,好像也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


我的启蒙读物与凤姐一样,也是《故事会》和《知音》。《故事会》是从我们学校边上的小卖部租的,每本5毛钱,可以看一天。我为了能在一天内看完还回去,常常就上课的时候偷偷看,有一次看得入迷,老师让回答问题都没听到,结果书被没收,罚打扫教室卫生一周。

 

《知音》是从我舅舅家搬来的,他在过完30岁生日时突然去世,家里整理遗物时,准备把他的书和杂志都卖掉,我趁没人的时候,偷偷拿了几本,没事时就反复翻阅,试图找回与他相处的时光。

 

小时候的我确实很坏,经常逃课、打架、干坏事。比如,跑到某个农民的瓜地里去,偷一些西瓜或者甜瓜,然后把余下的都毁掉。又比如,当时我们那边还有供销社,而它的仓库与我们学校就隔了一堵墙,我和几个伙伴常利用逃课的时间,把墙挖开,把里面的东西偷出来,拿去换钱,然后就去打街机。为此,我没少挨我妈的打,我妈也没少给人家赔礼道歉。

 

能做这些事的小孩,在大人和老师的眼里简直就是无可救药的“混世魔王”。但我的初中班主任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我虽然淘气,但是有些灵气,理由是在这么顽皮的情况下,成绩还能在班级前十,他觉得还是可以培养。这些当然是我毕业以后他告诉我的。所以,当时,他就有意识地想把我引到正途上来。

 

有一次,他把我叫到他的宿舍,很认真地对我说了他年轻时的经历,讲了许多读书的好处,以及对我的种种期望,最后他拍拍我的肩膀说,其他老师都不看好你,但我看好你,不要让我失望啊。他说完后,我抬起头,居然看到了他的眼睛有些红,我第一次看到他如此,心里突然觉得有些愧疚和感激。虽然我不明白他这番话的全部意义,但我当时暗下决心,不能让他失望。

 

于是,我就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变得安静,他说,那你就从看书开始。我对他说,我现在对课本上的内容一点兴趣都没有,他说,没关系,他那里有本书,我应该会喜欢的。这本书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果然我被孙少平这个人物的命运吸引住了,也被路遥的苦情励志击中了。

 

此后,我的阅读欲望越来越强烈。在他的指导下,我又读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傅雷家书》等小说。这之后,我确实变得安静多了,功课也有很大的进步。最后,我尽然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高分考入了我们当地的一所重点中学。可以说,这是我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因为这意味着我的半只脚已经跨入了大学的校园,而上大学依旧是当时农村孩子脱掉农民身份的唯一可选择的路径。

 

高中阶段,因为繁重的学业,我的阅读几乎停滞了,但也读完了贾平凹、余华、苏童等人的小说。

 

真正引导我打开阅读面的,是我大学的一位老师。他是那种可能是所有念过大学的人都会遇到过的老师,学问很好,讲课也很受学生欢迎,但就是“郁郁不得志”,跟领导,甚至跟其他老师的相处都不是很好。但我恰恰很欣赏这样的老师,当初甚至有些崇拜,这或许与我自己以前比较叛逆有关吧。于是,我便在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跑到教师休息室去找他,让他给我开书单。

 

第二天,他给了我一份有45页纸的必读书目,至今我还保存着它。不过这份书单上的书目大部分都是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专著,也有一些交叉学科的书目,比如《第三次浪潮》、《大趋势》,《黑寡妇-谣言的示意及传播》,以及《论法的精神》、《自由主义》。

 

我按图索骥地一本一本读下来,几个月过后,我发觉自己实在不喜欢看新闻专业的理论书籍了,却始对历史学产生了兴趣。我把自己想研读历史的想法告诉了他,他邀请我去参观他的书房。当走进书房时,我完全惊呆了,在此之前,除了在图书馆和书店见到这么多书外,还是第一次在一个人家里看到这么多书。

 

他的书房大约20方左右,除了窗子和门以外的所有空间都被书架占据了,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书,地上、桌子上也都是书,实在是壮观。除了专业藏书之外,他的书房里最多的藏书就是历史、政治和社会学方面的书籍了。尤其是历史方面的书籍,几乎囊括了中外所有名家的著作。

 

他跟我说,人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东西,读书也是如此。若我不喜欢新闻专业,那就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去读自己喜欢的书,最好能确定一个领域,是自己今后愿意花时间去研究的,现在我既然喜欢读历史,那么就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吧。他又说,读书虽贵在精,但精之前却须先博,所以他建议我在大学的阶段要广泛去涉猎其他学科,而不仅仅局限于历史学上。

 

于是,我又阅读了政治领域的几乎能读到的名著,比如亚里斯多德的《政治学》,还有像霍布斯的《利维坦》、《自由主义》以及洛克、卢梭等人的作品,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街角社会》等等。这些阅读让我初步建立起了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对于我后来从事文字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出了校园,尽管诸事缠身,每天需要为基本的生计奔波,但我依然保持了一周读完三本书的节奏,这其实是需要很大的毅力的,你得经得住外面缤纷世界的诱惑,尤其是你需要说服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事实上,不管是工作也好,生活也罢,你会发现,这些都不需要你读很多书。

 

但是我坚持下来了,甚至在寒冬腊月,我依然顶住了刺骨的严寒,抱书苦读至深夜。应该说,我当初这样做是没有什么功利之心的,只是秉持了一种信念,坚守了一份执着。

 

当然,从结果来看,当初对读书的这份坚持,是有收获的。

 

事实上,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先贤都谈论过读书的好处。比如,胡适先生就提出过三点必须读书的理由,第一点就是他认为书本里的知识都是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知识遗产,我们接受了这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第二点就是他觉得为读书而读书。第三点就是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共给思想材料,知识是思想材料的来源。

 

当然,我们大部分人读书的立意肯定比不上胡先生那么高远。但我始终相信一点,读书一定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好。比如,某地为了改变警察风格,当地政府就要求每个警察都领几本书回去,要好好看书。据报纸说,这些警察本来都是大老粗,但看了一年的书之后,都变得气质高雅。

 

不管如何,读书,都是一件应该坚持去做,甚至值得一辈子去做的事情。至少于我来说,撇开那些功力的目的,在这个极度扭曲的世界里,读书,是我唯一让自己不沮丧的方式。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还行,就扫码关注我的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