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禅宗证悟理法辑要》(连载之14)——禅修之效果

2016-09-02 智能气功


Ⅴ  禅修警语提要


大慧禅师指出:

往往利根上智者。得之不费力。遂生容易心。便不修行。多被目前境界夺将去。作主宰不得。日久月深迷而不返。道力不能胜业力。魔得其便。定为魔所摄持。……千万记取。前日之语。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则渐除因次第尽。



第四节  禅修之效果


参禅的效果除彻证自己的心性外,尚有诸多低层面的效用,简单介绍如下:

 

Ⅰ  禅修过程中的祛病案例

 

(选自《禅宗全书》)

(禅修愈病的案例中,关于蒙山异禅师、铁牛持定禅师、龙池幻有禅师、憨山禅师等已见于前文,不复赘述) 


慈舟方念禅师: 

师掩关五台。昼则一食。夜则孤坐。久之自念。差别智不可不明。乃肆游诸方。一切苦行。人所蹙頞者。师皆亲历。后至石城。精厉过分。双目忽盲。师曰。幻身非有。病从何来。将身心一时放下。硬坐七日。双目复明。


Ⅱ  神异案例 

 

(选自《正续指月录》)

 

华林禅师:

 

观察使裴休访之。问曰。还有侍者否。师曰。有一两个。只是不可见客。裴曰。在甚么处。师乃唤大空小空。时二虎自庵后而出。裴睹之惊悸。师语虎曰。有客且去。二虎哮吼而去。裴问曰。师作何行业。感得如斯。师乃良久曰。会么。曰不会。师曰。山僧常念观世音。


 

Ⅲ  坐脱立化

  

(一)述理

 

四祖道信禅师: 

凡舍身之法,先定空空心,使心境寂静,铸想玄寂,令心不移。心性寂定,即断攀缘,窈窈冥冥,凝净心虚,则夷泊恬平,泯然气尽,住清净法身,不受后有。若起心失念,不免受生也。此是前定心境,法应如是。此是作法。法本无法;无法之法,始名为法。法则无作,夫无作之法,真实法也。是以经云:空无作,无愿,无相,则真解脱。以是义故,实法无作。舍身法者,即假想身根,看心境明地,即用神明推策。

 

(二)案例(选录自《正续指月录》)

  

五台山隐峰禅师: 

师冬居衡岳。夏止清凉。唐元和中。荐登五台。路出淮西。属吴元济阻兵。违拒王命。官军与贼军交锋。未决胜负。师曰。吾当去解其患。乃掷锡空中。飞身而过。两军将士仰观。事符预梦。斗心顿息。师既显神异。虑成惑众。遂入五台。于金刚窟前将示灭。先问众曰。诸方迁化。坐去卧去吾尝见之。还有立化也无。曰有。师曰。还有倒立者否。曰未尝见有。师乃倒立而化。亭亭然其衣顺体。时众议舁就茶毗。屹然不动。远近瞻睹惊叹无已。师有妹为尼。时亦在彼。乃拊而咄曰。老兄畴昔不循法律。死更荧惑于人。于是以手推之。偾然而踣。遂就阇维。收舍利建塔。


 


Ⅳ  对待“神通”的正确态度

 

(一)《佛祖纲目》记述西土诸祖皆具神通神变,此不赘述。

 

(二)《楞严经》主张“不做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详录于下:  

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少选之间身能出碍。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复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此名精明流溢形体,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忽于夜半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四体忽然同于草木,火烧、刀斫曾无所觉。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纵割其肉犹如削木。此名尘并排四大性一向入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则受群邪。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无端说法,通达妙义,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销歇;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三)仰山禅师说: 

我今分明向汝说圣边事,且莫将心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不要三明六通。此是圣末边事。如今且要识心达本。但得其本,不愁其末。他时后日,自具去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