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老师讲练功故事(4)
时空混化,不学而知
我有一个朋友,他在1979年治一个人的白血病。这个朋友不懂医,不知道用什么药。晚上练功入静了,“给张三治病,用什么治呀……?”脑子出来一个草,这个草认得;又出来一个花朵,这个花认得;一会儿又出来个大树根,这个树根没见过。“叫什么呀?”出来两个字:虎杖。他来问我:“老庞,中药有虎杖没有?”我说“有,解毒的,治疮。”“对了,我练功的时候想治癌的药方,出个大树根。”我说:“虎杖就是树根。”这就是在空间得到信息。空间当中有各种事物的信息,而他能看见他想的病的治疗信息了。咱们不是讲有个同构偶合的问题吗?通过练功查获了跟病对应的信息,它就以信息物的形式出来了。这就是意元体捕捉空间当中存在的各种信息,意识本身按相对或互补的情况(咱们前边画的那个图)来加工。
所以说练功之后,一旦开悟,什么事都可以知道。六祖慧能是个文盲。他赶集听见一个人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悟了。去找五祖。到了五祖那儿,就让他捣米。半年之后,让他当“接班人”了。他听了听那句话明白了,以后再练功。练功之后,什么经他都会讲。他不认得字,也不念经,也不看。到哪儿讲经时,讲什么经得别人念。他避难上一个村子里边去,一个居士念《法华经》,背了好多年了。居士请他讲《法华经》。他说:“我不认识字,你念。”居士念,他就听着。“(释迦牟尼佛)因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佛之见,悟佛之见……”“啊,停一停、停……就到这儿,《法华经》的根本!关键就在这儿呢。”就这样给人讲道理。他知识哪来的?就是从空间当中提取的。因为空中有各种信息混化着,你能把它提出来就可以了。但是还没来的未知事物,信息还没出现,那就不知道了。古人不能预言原子弹就是这个道理。遥控诊断、遥控治疗,都是靠空间混化来完成的。时间和空间本身也在混化,混成一个整体。(摘自辅导材料《混元整体理论》,第二章混元论,第二节 混化理论)
罗通扫北与意识美容
意识活动的形成会对生命活动有很大影响。不要说生命活动,连人的形态、相貌都可以受意识的影响。比如说我这个相貌长的有点不好,想让它变成谁,心里老想那个人、每天老这么想,十年以后你就像他了。
记得小说《罗通扫北》:罗通扫北的时候,北国有一名女将,非常有本事。她用飞刀把罗通的弟弟给斩了,和罗通打仗,她一看罗通长得非常漂亮,想嫁给罗通。罗通本不答应,可过不了关。虽有杀弟之仇,为了过关,就答应结婚了。等罗通扫北成功之后,就把那个女的杀了。唐太宗知道后,给罗通娶了个丑媳妇。可是罗通家长得都漂亮,这个丑媳妇到他们罗家后也变漂亮了。
从气功的角度看,变漂亮是完全可以的。不要说人的本质,连相貌都能变。当然不是一下变的,就看你的意识有没有那么大能量。意识能量大,一下就能变。能量不大,慢慢也可以变。咱们叫“意识美容术。这个意识的问题,对人的生命活动有着非常重大的关系。人的生命本质或说人的本质在于意识,因为它决定人的生命活动。
恩格斯从哲学的高度,或者是自己体会到:整个人的生命活动、生命的需要、生命内容都是和他的意识相应的,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见教材第120页)。恩格斯讲,动物、神经系统决定其生命;人跟他的意识相应。所以马克思、恩格斯都是超人啊,不得了。恩格斯也讲意识问题,什么传心术呀、催眠术呀……他说:我拿手一比,就能把别人催眠了,我比他们催眠师催得还好……恩格斯的意志力很强,可能他们那个时代对生命活动,自己也体会过。只是那个时代的科学水平还没有那么高,还不能全面阐述它。再加上搞哲学,作为政治家,他们也不可能把精力都放到这方面来。咱们就搞生命科学,加上现代科学有这个条件了。我们就有可能把它讲得更深刻、更全面、更细致,而且更科学。意识对生命的作用可以这么来认识。(摘自辅导材料《混元整体理论》,第三章整体论,第三节人天整体观)
让你哭你就哭
练气功的人,功夫到了一定程度,跟你一见面,想让你生气,意识里就给你加气,“气往上升、升、升……”,把气往上涌、涌、涌,稍稍说句话,你就受不住了,就跳起来了(生气的表现)。
我曾做过一个实验。88年,我带海大的同学到安徽实习,天比较热,有七个女同学吃早饭时,我说“你们想家了吗?”她们说“不想家!”“说不想家,我看出你们想家了,一定是想家了,准想家,就是想家了”。又说,“想哭了,想哭了……”她们就啪嗒啪嗒都掉眼泪了。本来都是大学生了嘛,说个“想家”怎么能哭得了呢?得给“加气、加气”,把气往里边挤一挤,把肺挤、挤、挤……那儿气不够使唤了,“哎,哭了哭了……”就掉眼泪了。
不仅要用说话来导引,还得用你这儿心情来影响他。如要别人产生悲哀的情绪,你心里边想“悲哀,悲哀……”你这儿一悲,她的情绪也就一悲,就哭了。《淮南子》中也讲过,神形统一于气,用气使人变化情绪的事。普通人“东施效颦”就不行了,变化情绪是拿气来感应的,用气影响别人的气,把神和形集中到气上去,这是气功的规律。(摘自辅导材料《混元整体理论》,第三章整体论,第三节人天整体观,第四节 人的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