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腿坐放松法(2)——怎样练好明劲和暗劲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332f8ckf4&width=500&height=375&auto=0庞老师讲直腿坐之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31sc1vfh&width=500&height=375&auto=0
庞老师讲直腿坐之二
(续前)
三、怎样练好明劲
(一)正确对待明劲练习
1.明劲炼精化气问题是制约练拳者功夫上进的瓶颈过去道家功、佛家功、儒家功基本都追求超凡入圣达真,而超凡入圣达真的过程就是变换气质的过程。其实太极拳和形意拳也讲变换气质。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拳都属于内家拳,太极拳偏于柔,形意拳偏于刚,八卦拳刚柔相济。形意拳的变换气质不单纯是意识修养问题,它是要把气的质量和质度从俗人的气变换为圣人的气,真人的气。形意拳有三种练法,即明劲,暗劲,化劲;有三步功夫,即易骨、易筋、洗髓。形意拳前辈耿诚信先生说:
“幼年习练拳术之时,肝火太盛,血气甚旺,往往与人无故不相合,视同道如仇敌。自己常常自烦自恼,此身为拙劲所拘,不知自己有多大力量,有友人介绍深州刘奇兰先生,拜伊为门下。先生云:'此形意拳,是变化气质之道,复还于初,非是求后天血气之力也。'自练初步明劲功夫,四五年之时,自觉周身之气质、腹内之性情,与前大不相同。回思昔年所做之事,对于人所发之性情言语,时时心中甚觉愧悔,自此而后习练暗劲。又五六年,身中内外之景况与练明劲之时又不同矣。每见同道之人,无不相合,遇有技术在我以上者,亦无不称扬之。此时自己心中技术,还有一点吝啬之心,不肯轻示于人。嗣又迁于化劲,习之又至五六年功夫,由身体内外刚柔相合之劲,而渐化至于无此。至此,方觉腹内空空洞洞,浑浑沌沌,无形无象,无我无他之境矣。至此方无有彼此之分,门户之见,遇有同道者,无所不爱,或有练习未及于道者,无不怜悯而欲教之。偶遇同道之人想比较者,亦并无先存一个打人之心在内,所用所发皆是道理,亦无入而不自得矣。此时方知形意拳是个中和之道理,所以能变化人的气质而入于道也。”
耿诚信在老前辈的直接指导之下练了十五六年明劲、暗劲、化劲,练到了那种程度,看来也还没有真正达到道的层次。形意拳功夫练成了是什么情况呢?形意拳拳经讲:“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形,真形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他们认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道已练成,达到了“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的层次。按照道家功来讲,“神藏气内,气包神外”只是达到了即将结大丹(还没有结成大丹)这步功夫。如果用《混元整体理论》来解释,意元体和脏真混元气结合到一起就是他们所说的成丹。练成“腹内空空洞洞,浑浑沌沌”,那仅仅是把躯体混元气收回丹田,神气结合到一起的境界。当然,现在全国最有名的形意拳家也没有达到耿诚信的水平。而耿诚信和刘奇兰、郭云深、李洛能相比,又差一些。《李洛能小传》中讲道:
“自受教后,昼夜练习。二年之久,所学者仅五行拳之一行,即劈拳,并半趟连环拳耳。虽所学无多,而心中并不请益,诚心习练,日不间断。是年龙邦先生之母八十寿诞,先生前往拜祝。所至之宾客,非亲友即龙邦先生之门生。拜寿之后,会武术者,皆在寿堂练习,各尽其所学焉,先生只练拳趟半。龙邦先生之母亲,性喜拳术,凡形意拳之道理并形式,无所不晓,遂问先生为何连环拳只练半趟。先生答曰:‘仅学此耳。'当命龙邦先生曰:‘此人学有二年之久,所教者甚少,看来倒是忠诚朴实,可以将此道理,用心教授之。'龙邦先生本是孝子,又受老母面谕,乃尽其所得乎心者,而授之先生。先生精心练习,至四十七岁,学乃大成,于形意拳之道理,无微不至矣。每与人相较,无不随心所欲,手到功成,当时名望甚重,北数省人皆知之。教授门生郭云深、刘奇兰、白西园、李太和、车毅斋、宋世荣诸先生等。于是先生名声愈着,道理愈深。本境有某甲,武进士也,体力逾常人,兼善拳术,与先生素相善,而于先生之武术,则窃有不服,每蓄意相较,辄以相善之故,难以启齿。一日会谈一室,言笑一如平常,初,不料某甲之蓄意相试,毫无防备之意,而某甲于先生行动时,乘其不意,窃于身后即捉住先生,用力举起,及一伸手而身体已腾空斜上,头颅触入顶棚之内,复行落下,两足仍直立于地,未尝倾跌。以邪术疑先生,先生告之曰:‘是非邪术也,盖拳术上乘神化之功,有不见不闻之知觉,故神妙若此,非汝之所知也。'时人遂称先生曰:‘神拳李能然。'”(注:孙禄堂着的《拳意述真》写于民国十几年,书中说李洛能拜山西戴龙邦为师。据考证,实际李洛能的老师是戴龙邦之后戴闾。)
武进士力量很大,拳脚功夫也很好。他对李洛能不服气,想比一比,可又不好开口,一天,两人在一块儿聊天,武进士想趁其不备从身后把李洛能捉住。刚一伸手,自身一下腾空而起钻到了房顶上(农村房子顶蓬一般是用席子扎的),翻个个儿掉下来还是立着,没有跌倒。那时侯的形意拳大家10年功夫就到了这个层次。(李洛能拜师时有37岁。)李洛能艺成后教的那些徒弟,一般都是十多年出功夫,如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为什么现在人们练一辈子也出不来那些功夫呢?说明现在的拳术教学有问题。对形意拳的明劲、暗劲、化劲三步功夫,郭云深讲得比较多,在郭云深之前没这么明确强调。形意拳第一步功练明劲。“明劲者,即拳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炼精化气易骨之道也”,练明劲是炼精化气的。“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合而不流”,练明劲是把周身的散乱之气收到丹田里边,变成中正之气。郭云深老前辈成就很高,他这么讲是对的,也讲得很清楚。但练明劲要用劲踢打,现在练拳的伸胳膊动腿,气都往外跑了,怎么通过练明劲把气收回来?一般人对此很难理解,例如,有人问:“现在练太极拳伸胳膊动腿,气都往外散了,怎么办?”其实很好办:练太极拳时注意意守丹田。普通人气都是散着的。不练,它也散着;练,它还往里收了点。意念经常往回收,它就收回去快点。练太极拳不要使劲,练拳之前注意动作要领,练的时候体会里边的变化,这也是强化意念和形体的结合。这本身就加强了回缩力量,使丹田气和周围的气联系更加密切。行意拳讲用顺力之法把气缩回丹田。往外打拳时,气怎么能回丹田呢?没练过气功的人怎么也想不通。打个比方,如果你的胳膊是个空筒,往外一伸,气不就“呼——”进来了吗?空气里边有真气,我们形体也有气。你想象胳膊是空的,再加上意守丹田,观着里边,一伸拳,气“哧溜”就进来了。加点意念,丹田总往里边抽着。所以行意拳有好多拳式是两个手同时合着来的,一只手往前进,另一只手往回拉。往回拉的时候,别空着拉,这么捋回来,相当于往里贯气。如果先练抻气、拉气,对气敏感了以后,再练行意拳,就觉得手轻。这么一转圈往回一拉,就把气收回丹田了。这么搞上几年之后,可能把练拳术的要领充实起来。因为我们通过练功变得敏感了,做每个动作内气变化都很明显,这么一比划,就明白它是怎么回事情。
道家第一步功结小丹,用“吸提撮闭”功法来炼精化气。好多练道家丹道功的人都懂得“吸提撮闭”口诀,但仍解决不了练精化气化的问题,连小丹都结不了。“吸提撮闭”到底怎么练?形意拳第一步功练明劲炼精化气,“用九要之规模锻炼”。但按照形意拳的九个要点去练拳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样明劲炼精化气就成了制约练拳者功夫上进的瓶颈。
2.直腿坐放松法的明劲练习是改变旧的肌肉运动习惯和精气变化习惯的有效手段,是达到上乘武功的阶梯。
用明劲炼精化气怎么练才能把气都化了?道家认为精要往外跑的时候才用“吸提撮闭”,平时没练它。实际吸提撮闭平时就得反复练。直腿坐放松法要求吸气时往回收缩肛门、会阴,舌顶上腭,手心、脚心往回抓,这不是“吸提撮闭”吗?它本身就是“吸提撮闭”。实际上直腿坐放松法是对“吸提撮闭”在练功上的泛化,当然泛化的还不够。有些男同志原来有遗精现象,用了好多方法,没解决好,练了直腿坐放松法以后,虽然还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但已经明显改善。一旦练成了练精化气,阳关就闭了,就不会有遗精现象。仅此一点就能使寿命延长。(当然这里没有教女同志怎么化掉例假。)另外,炼精化气以后,脸上的光泽度会更明泽,内气也会更充足。
一般肌肉一收缩或形体一运动,劲与气就自然而然往外跑,这是我们从出生开始慢慢形成的习惯,而习惯势力是最顽固的。所以必须改变往外的旧习惯,特别是要改变精气原有的变化习惯,养成把气收回命门(丹田)的新习惯。这个旧习惯一旦改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命活动。如果不用力量,只用意念泛泛地练,形成新的习惯较难。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意念总是往外的,通过感觉器官往外散。现在要学会往回收。你要是不用劲,光用意念往回收,收一会儿就跑掉。用上力气则不容易跑神,而且只要形体做对了,气就往回走。过去内家功练收视返听,为什么好多和尚、道士练一辈子也收不回去呢?他们不懂得各种肌肉的运动习惯都是往外放的。接收本来是往里边接收,可你一睁开眼睛,还得往外放。现在我们要通过练功把原来的肌肉运动习惯改成往里边缩,通过肌肉使劲往回缩,逼着气往里走,把气收进丹田。这种肌肉往一块收缩集中的练法既符合太极拳的“命意源头在腰隙”,又符合形意拳要把周身之气缩回丹田里边来。这样练一段日子之后,神就不容易散了。把外放的神返回到身体当中,神返回身体当中,气自然就回来了,所谓“神返身中气自回”。直腿坐放松法要求意念往命门集中,这本身也符合练内功的“神返身中气自回”的要求。所以直腿坐从练武功到练气功,都非常好。当然,仅有好方法还不够。练功夫得有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必须长期坚持苦练基本功。如耿诚信练明劲、暗劲、化劲练了十五六年,仅明劲就练了五六年。
其实光练明劲就能使功夫持续上长,并能练出大本事。像练形意拳的尚云祥在李存义的弟子中算是佼佼者,而他一辈子总是练明劲。作为一个拳家,练拳已达到较高层次,这时他作用到外面的劲不再是一般的力量,而是意、气、形结合到一起的整劲。整劲的形成要快。好像皮肤触火星,也好像平时受凉打冷战,全身猛一激灵,力气爆炸发作,非常快。整劲打在对方身上,作用到一点上,那就是点力。而要形成这种力量,平时必须从明劲(刚劲)练起,因为到最后用的时候得刚,必须激灵一下,不能软软糊糊、慢慢腾腾的。好多人都挨过烫,被烫瞬间,脑子还没反应过来,身体已经起反应了。从这里面就能领悟那个激灵一下是什么劲头。练明劲能真正锻炼肌肉的力量,而且这个力量要和腰部丹田连起来。所以千万不要把明劲看作初级功而轻视它。
(二)自觉习练觉知运动,变自然本能为自觉智能
1.从“意、力并用”到“用意不用力”以前人家练十年形意拳能出高功夫,现在人们练一辈子也出不来功夫,原因之一是练拳时落到俗自然劲里边了。我们讲练拳时要松静自然。不使劲那个种松静自然也是俗松静自然。用力是刚自然劲,柔软不用力气是俗自然劲,所以你用力不对,不用力也不对。那怎么办呢?脱开俗自然劲。什么是俗自然劲?太极拳讲,不要用拙力,要把拙力化了。那怎么不用拙力呢?练拳得练劲,气和劲不等同。气怎么化成劲?说意念(元气、元神)和气相结合。怎么结合?练捧气贯顶法以意引气,练形神庄以形引气,练五元庄以音声引气,这些都是用纯意念和气相结合。光练气,不把气变成劲,虽能收到“气血流通,白病不生”的功效,但终归有缺欠。按过去的说法,这只是练了文武的体,没有练用。太极拳和形意拳都说,练功夫都是练的人本来的功能。人人都有神、气,也都有知觉运动。但是你能不能自觉、主动地锻炼知觉运动?我们平时老注意外边,都属外向性的运动,对里边这个运动过程不了解,不认识。练太极拳特别强调练知觉运动,或叫觉知运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觉在知的前面,知比觉更进一步。运比较小一点,动比较明显。觉知是意元体接收信息,运动是意元体发放信息而形成的不同活动。练功时要很明确地知道这两个信息过程。把它练得很明确,很敏感。我认为太极拳里边讲得最好的就是练觉知运动这几句话。本来人人都有觉知运动,你要主动掌握它,把它练得更敏感。中和之气本来人也有,以后慢慢变得不中和了。练形意拳再自觉地把气收回来变成中和之气。将来把气收回来之后,做动作时不再用力气,用意念体察着里边动。以后我们练太极球的时侯,这儿一转,你注意胳膊里边在转,体会肩、肘、手里面的变化。一旦感觉到里面,意念和形体结合起来了,那就不是俗自然劲了。一般人使劲打人,力气很大,但不知道里边劲是怎么动弹的,那叫自然劲。太极拳讲“用意不用力”。不使劲就出功夫?你看舞蹈演员跳民族舞,那是纯纯粹粹、地地道道的不用力气,但他跳一辈子也不能一伸手把人打出一丈远。所以“用意不用力”这句话有语病。演员先须进入角色,都会用意,他们也没练出功夫来。用意用什么意?怎么用意?意念得非常充分。比如前边有个人,这个人有三百斤,我用三百斤的意念打他。你要想用三百斤的意念,得摸摸三百斤,这三百斤的意念才用得上。你不知道三百斤是多少,你怎么用三百斤的意念呀?一开始你要用你自己能够达到的最大力量这个意念。我能搬一百斤,我就搬一下一百斤的东西,感受一下一百斤的力量,明确这个意念什么样,然后我在打拳的时候用一百斤的意念,但是不用力。好多人练了一辈子拳,功夫也没上来,就是因为意念不够明确。练直腿坐放松法往回缩的时候,也要会用意念。先得会用肌肉使劲收缩。这么做一方面为了往回收气,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用意不用力打基础。将来我们养成了肌肉收缩的习惯,到了下一步,光用意念往回一缩,气“呼——”就回来了。意引气,气引形,意念一动气就动,气一动形体就动。我们身体里边收缩的时候也是这样,意念往里收缩,气就动,气一动,形体就动。大家都见过端水盆扭了腰这样的事例吧?他以为这是个空盆,就根据以前的实践经验调过来一斤的气,一接触盆,变成一斤的力。不料盆中有水,一斤力把它拿不起来。赶快调气,把丹田气往这儿一揪,传送路上的气也都变成力了。他没练功夫,气一下来不了那么快,丹田气跟不上,中间就断了,瘪了,那儿就疼。你以前端过水盆,习惯了怎么用劲。这个劲也是由气变的,但你对这个过程不知不觉,不知道它,这个劲就是俗自然劲。练功要知道它,意念和气合上,从不自觉变成自觉,把这个功能强化起来,使它运动速度加快。你要用什么样的意念,就得有过什么样的实践。你真得动一动,看你的意念这么动的时候肌肉怎么动,慢慢练得有体会了,以后再用意不用力,作用才大。
现在放松腰部是从形上走的。哪一点放松了,这部分就不要再用力了。你若还想让它收缩就用意念。一开始需要用力,一用力就有气和形的变化。等形已经松了,通了,就改成用意。例如会阴收缩得比较好了,就不要用肌肉使劲收缩了,用意念一缩,往上一提,肌肉并没有明显的收缩动作,但气也发生了形体收缩时才有的那种变化。原来大腿使劲收缩,现在不使劲收缩了,对大腿那儿用意念一缩也能体会到里面。要从形的动过渡到意念的动。平时你可以用意念想一想,看看它能不能起到形动的作用,若不能,还得把形体运动和意念运动结合起来。这是练功的两个层次,一个是形的动,一个是意的动。
现在的各家武术基本都是练的躯体混元气,意识和躯体混元气相结合,用意元体混元气来统帅躯体混元气。(古人以及现在的各家拳术对气都讲得非常模糊,而《混元整体理论》对气阐述得比较细致。反复学习《混元整体理论》,尤其是《人体混元气》、《意识论》和《混元论》这三章,而且以《人体混元气》为主,对练功夫将大有裨益。)躯体混元气转化成脏真混元气,脏真混元气转化成意元体混元气,意元体混元气反过来再统帅下来,那才是一个来回。我们现在也是先练意元体混元气和躯体混元气的结合,即神、气相合。怎么结合?普通人虽然意念一动气就动,但对气还不是很敏感,不能清楚地感受到体内的变化,所以需借助形体运动加强气的运动,这样把神、气结合到一起。意念支配形体运动即意元体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引起肌肉收缩,这样引起气的变化。意元体和躯体混元气共有三种联系方法:一是通过神经细胞来联系,二是通过神经细胞的分泌物来联系,三是意元体直接和混元气联系。我们要从意元体和形体相联系来带动混元气,慢慢过渡到意元体直接和混元气起变化。这里边三种联系方法都有。其中神经细胞的联系还能加快。一般在神经纤维的电传导过程当中,需经过各个神经元的中间转换,这样速度较慢。
70年代中国的张香桐教授发现,神经系统有一个神经元可以不经换元直接从形体传到脑子里面,这样速度就快了。不过这种神经纤维非常少。如果意元体跟它联系,通过练功强化它的功能,就可能把传导速度加快多少倍。
2.认真习练觉知运动练直腿坐放松法时不能呆坐,而要集中精神认真地体会里面的细微变化。肌肉一收缩,形体就产生了运动变化,要慢慢体会里面有什么感觉。有时说是感觉又不太确切,你说是麻、痒、痛、凉、热,它又不是,但它也是一种感觉,叫感触,如体内的体位觉、运动觉等特殊感觉。闭着眼睛安安静静地感受里面的运动和感觉那种感触,这叫体察思维。练功关键用体察思维。对体察思维用得好,那么你的感受就多,认识就越深刻,反过来它对你的练功就有指导意义。体察思维是个人内在的经验,是独立的,别人没法感觉到,你说也不好说,想把它形容一番还不好形容。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活动。它虽然体会的是局部的感觉,但它是整体性的,即包括了空间又包括了时间,里面各种信息连成一个整体了。你用语言往往不好形容它,怎么形容也不确切。当别人还没通过练功产生这种感受的时候,你怎么说他也理解不了。这种思维有它的个性,独立性,谁和谁也不一样。你可能有各种感受,你感觉到的是你自己里面的那种状态,它有形态感(空间),也有变化过程(时间)。我们要懂得,意念在身体里边的流行、运动不是空的。你用什么意念引导它,它就起什么样的作用。你用意念引导成为电,它就出电;意念引导成磁,它就生磁;你引导它出光,它就出光;你引导它生热,它就生热;你引导它发声,它就发声。经络线传导声、光、电、磁、热都非常敏感,你拿什么仪器测它,它就是什么。拿意念怎么样引导它,它就怎么样变。你得很明确让它变什么。所以意念很关键。你高高兴兴,它就给你产生愉快素,使你健康;你整天皱着眉头,它就给你产生毒素。科学越发达,对人体生命活动了解得越多,慢慢人们就会自觉地调整身体,自觉地调节内在的神经功能。(我们往里面内守的时候,就是在调节。)从对气不了解、不认识,变成了解、认识,能感觉它,支配它,让它发挥作用。以前我们管自己管的是日常生活,现在管自己是管身体里边的生命活动,把身体里边的气调理得更加和顺,把性情调理得更加温和、柔和、中和、祥和。
不要认为明劲练法是用拙力练形体。这和拙力不一样,因为练明劲用力时要注意体会里面的内在感受。一吸气,往命门一缩,你得注意体会,前阴怎么收缩,会阴怎么收缩,肛门怎么收缩,大腿根怎么收缩,两个胯骨旁边怎么收缩。呼气时从命门往外放松,要体会各个部位怎么放松。另外,会阴使劲收缩有什么体会,放松了有什么体会?腿伸直了,用意念往回一缩有什么体会,用肌肉一缩有什么体会?大腿往回轻轻一缩,一放松,觉得里面肌肉纤维在动弹。腰一放松一绷劲,有什么样的感觉?真这样体察,练功就有内容了,你就不会烦了。酸痛也是感受,酸痛时就体会酸痛,你认真地体会哪儿酸,意念往那儿一提一放,一提一放……意念往那儿一贯注,气就进去了。气多了,那儿的功能就强化起来了。酸痛得厉害时就把呼吸量加大一点,一个呼吸断续发多次音,并认真体会。深呼吸能帮助打通不通的地方,尤其是喉呼吸。用喉呼吸时要注意喉后壁向后贴,喉要圆。这样的呼吸呼吸量较大,能帮助放松和通关。要用不同的办法来体察里面的各种感受。
练直腿坐放松法时首先要注意腰、骨盆、胯、大腿根等,在体察这些部位时可以利用有关的解剖知识。如:脊柱周围有哪些肌肉、韧带,用意念放松它:关节囊、关节周围的韧带连接是怎样的,用意念放松它;那些肌肉怎么动,用意念放松它……这样认真去体察。当然也不要想的太细,差不多就行。脑子里有这些活动内容,就不容易跑神,这样精神就容易更加集中。精神集中了,气就收起来了。如果这时引天河精气(不用手诀),很安静时想:天河在哪儿呢?银河中心在哪儿呢?噢,银河中心就在脑子里面呢!想到银河中心恍恍惚惚地在脑子里,这时意念再往命门一放,气就不一样了。往命门吸气有了感觉,你就老想着命门,慢慢就成了“命意源头在腰隙”,命和意(气和意念)都集中到命门了。这既是“命意源头在腰隙”,又是“气贴于脊”。下面再结合一些具体部位来介绍觉知运动的练习。
①体察腰腹部形体按要求坐好并放松后,精神集中到命门穴以至于命门穴前面椎管里的脊髓,命门穴那里好象是一个气球。等我们会注意命门前面了,还要注意命门后面,从外面往命门收,再加上尾闾、长强往命门收,玉枕也往命门收,这样就成了球形往里收了。先从形体上这么做,等你做熟了,很自然了,就可以把形体放开,脑子里空空荡荡。脑子一空,丹田里边也就空空荡荡,气就足了。那时侯再聚天河之气往命门(不是头里)放就好放了。做呼吸动作时,会阴上提,膈膜下降,肚脐向后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松腰。会阴上提使小腹压力增大,同时向上腹推动,而隔肌下降则使上腹向下走,这样就形成了一对矛盾。这个矛盾就是要加强腹压。在腹压增加的同时肚脐向命门回收,往内挤,使腹压进一步增强。所以这是一个用丹田气加强腹压的好办法。要认真地发音,同时注意体会呼吸时会阴和腰部的运动。(特别是有杂念的时候。)吸气时,腰脊两边的肌肉向外突,呼气时放松复原。有的人练坐功时感到前倾困难或臀部坐骨结节比较痛。关键是腰大肌和臀大肌放松。
腰大肌在前面,臀大肌在后面。松腰时首先把腰大肌放松,腰向前倾着。腰大肌放松之后,就觉得整个臀部着地了,对坐骨的感受似乎也不那么明显了。(这也是腰大肌放松了的标志。)另外,腰大肌是使躯干向前曲的,有的同学向前倾斜困难,就是因为腰大肌放不松。你可以有意识地让腰大肌绷点劲,一紧,再一松。使劲时注意哪块肉在绷劲,然后用意念放松它。这样,大腿根部和腹部后面的肌肉就比较容易放松。若坐着还觉得坐骨尖痛,臀部难受,就说明臀大肌放松得还不够。臀大肌起于骨盆止于腰,它从后面拉着腰,以保证脊椎正直,不更多地前倾。臀大肌真的放松了,坐骨尖痛的感觉就小了,因为不单是坐骨结节着力了,而是整个臀部都吃力了。
②体察会阴和骨盆松腰时会阴上提是笼统的说法,实际它包括前阴(尿道)、后阴(肛门),还有前阴和后阴之间的会阴。确切地说会阴上提,指的不是前阴和后阴,而是会阴。一开始做的时候分不清这些。这得靠自己平时多体会。比如解小便时解一半缩住,这是前阴收缩;忍大便时是后阴收缩。这两个都好体会。会阴是在前、后阴之间。男性应是前列腺,女性在阴道上1/3到子宫口。这个地方往里收缩才是会阴收缩。如果我们能分别体会前阴、后阴、会阴,就会对会阴部分的肌肉运动体会得更深,就会真正体会到会阴上提和肛门上提是不一样的。古人不懂这些,所以古书上都讲提肛或撮谷道。实际是从谷道(肛门)前面向上提,这样才能更好地练炼精化气。这一点是会阴上提的关键。要加大力度体会会阴上提。有很多窍门、奥妙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只是没有人去总结它。比如在解大便之前先憋着,像练坐功一样这么缩一缩,练练功,看手指尖、脚趾尖有什么感觉,和平时是否一样。因为前、后阴的气是连着的,你憋着大便,会阴(阴跷库)的气便受到影响,“阴跷库一通,八脉皆通”。在日常生活的很多环境之下,气都有较特殊的变化,惟独这种情况下的变化比较明显一点。所以应随时随地想着练功,每做一个动作,体会内气的变化,你体会得越深,理解得越深,你内部的灵明度越敏感。这就是练功夫。如果你们每次解大小便时都闭着眼睛安安静静体会一会儿,保证过不了一个月就会有新的收获。可好多人解大小便时忘了练功,这就是没能做到气功生活化。一般再忙也不会解大小便解一半就跑,所以解大小便这会儿,心境比较悠闲。大小便解完后,心比较专一,这时你再放松体会一下,会发现和平时练功的感受不一样。
脊骨往后放松凸时可能会“咯噔”响一下,脊椎下面的几节好像能互相错动。有时骨盆也“喀哧喀哧”地响。出现各种声音都不要管它,任其自然。
体察骨盆时要注意骨盆后面的骶骨和髂骨。吸气时耻骨往回缩,后面放松,后面一放松,股骨头和髂骨就会向外张,骶骨就会往后突。
每次练功自始至终都要注意腰俞穴(在骶骨裂孔处)。这是一个关于穴道的练功诀窍。俞穴是气血流注的地方,每个脏腑都有一个俞穴与之相对应。腰俞是腰的气血流注的地方,但它不在腰上,而是在骶椎和尾椎交界处。
③体察胯关节及其它大关节大腿内旋或外旋,腿不一定真正转动,只是腿部肌肉作内旋或外旋的用力,然后放松,一紧一松这么去体会它。关键不是绷着劲死呆着。用力时要看哪儿块肉在动弹:往里一转哪儿块肉在动弹,往外一转哪儿块肉在动弹?当一次坐了很长时间,很安静了,这时一绷劲,然后一放松,同时意念往那儿一冲,感觉就大不一样。这样认真体会,就会一步一步地加强胯关节的放松。原来稍不注意膝关节就容易向上拱,现在胯关节放松了,膝关节会向下塌,这样腿自然而然就放松了,伸直了。
体会胯关节放松时不能光体会胯关节,大腿和骨盆相连的这些肌肉、肌腱、韧带都得放松。要注意大腿股四头肌绷劲配合着会阴向命门回缩,一绷劲一放松,一绷劲一放松……这样一方面加强了会阴收缩向腰部集中的力量,另一方面,能帮助大腿根部的肌肉群放松。如果大腿根部放不松,气血就不好向脚上流,下肢的轻灵就会受到影响。对此,后面的功法中还有另外的动作。这也为以后的练功打下了基础。如果大腿根放不松,就解决不了练坐功时的痛苦。因为大腿根放不松,里面就会有阻力,使生物电、生物磁发生变化,坐一段时间之后腰胯难受,心烦,不想坐了。股四头肌使劲往回一缩再一放松,同时脚尖还可以配合着一跷一点。一开始分别体会,分着有体会了,再一步步整体体会。
除了胯关节以外,还要注意体察其它的大关节,如肩、肘、腕、膝、踝、腰椎等关节。关节是神气游行之室。要经常想象关节当中是空的,意念带着气在里面转一转。如,把脊柱每个关节当中都这样转一转,使每个关节松张──不但要松,还要张开,这样气流通得就好了。真能每天随时随地这么做,气在里面的流行情况、每个关节的通透度、形体的整体性都会得到改善或强化。
体会肩关节或胯关节时,还要注意从躯干往四肢移行的那些膜。要注意肌肉的起止点,看看大关节处的骨头是怎么被肌肉连起来的。要想象关节处的肌肉收缩力量很强,它一缩,一下把气渗到骨头里边;一放松,把这个肌肉都抻开,把整个膜都冲开,使它能更好地运行气。对每个关节这么想,体会就深刻了。注意不要让附着点放松,让它得长得很结实,气连到骨头里去。
④体察躯干如果持续放松下去,就会不知不觉放松到上面,觉得肋骨“嗵”一下子放松了(骶脊肌有一条从下直接连到枕骨,还有的连到肋骨上去),随后感觉背部像冰雪融化一般变得很柔和。继续下去,有人会觉得两个肩胛骨里面(肩胛骨和肋骨之间)从当中往两边抻着痛,有人会痛得很厉害。(记得80年代,有一次我从昆明开会回来,在火车上肩胛骨里面痛得厉害,象岔了气一样,翻不过身来,喘气都困难。)当肩胛里面一痛,背部放松了,这时要注意开胸。一开始两个肩关节向下一放松,腋窝就受到挤压。当放松到背部时,两个肘曲着放松地向前一翻,两个腋窝就空了,两肩就往外张了,胸就容易开了。在肩胛骨松开时,有时前面胸也痛,一般在4、5肋间或5、6肋间横着痛。这往往与练膈肌有关系。膈肌运动幅度大了,膈肌一放松,膈肌附着点处的膜气要充的时候也会出现疼痛。是从前面向下坠着痛,不像后面疼得那么厉害。这些都是正常的。注意肩向上耸一耸,再向下放松外展。肘向外展开了,躯干不动,用肩关节带着肘从后往上往前这么划圈,同时体会腰与骶骨相接的地方,肘一动会带着腰眼向上提,那儿就会有抻拉感。做这个动作是为了加大放松力度,使背部的放松连成一体。这一点也要特别注意。
⑤从整体练,练整体性练直腿坐时吸气往回缩,不光要使劲,还要用意念。关键用意念往回缩,因为用手这么抓也抓不到丹田里边,必须用意念想,而且要想得很真切。一开始脑子精力不够使唤,不能同时支配几个,想不了那么多,那就一个一个地想。比如想两胯往命门缩,若不能同时想两个,那就先想一个胯往命门缩,然后再缩另一个,但中间不许换气。习惯后,慢慢就能做到照顾全身,用意念把周身都罩起来。比如要照顾这条腿,体会它往回一缩,是怎么上去命门去的。一开始体会不了,以后慢慢练熟了,就觉得整条腿从皮肤到肉到骨头都往里边走,这样感觉不就灵敏了吗?这本身就是在练觉知运动。过去武术练得好的人觉知运动很敏感,在他正全神贯注和人交手时,别人从后边打一拳或砍一刀,他也能知道。要想敏感,先得会照顾全身。练直腿坐放松法不仅要收回内气,还要照顾、支配全身。这既是练感觉功能,也是练运动功能。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原来是感觉外面的,现在我们闭上眼睛,让耳朵也注意听里面,通过里面的运动来刺激我们的感觉神经。其实本来它时刻都在刺激我们,但我们精神没注意,气不够充足,感觉不到它。你注意体会它,它的功能就会得到强化。你不把意识往那儿放,它的功能就得不到强化。
我们现在练直腿坐松腰,全身放松,把气往回集中,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练外三合。外三合是里边真得合上,连起来,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打拳时手和脚一块儿到。我们练直腿坐到一定程度,会觉得肩和胯,肘与膝,手与足,它们之间气都连上了,一动弹是整的。将来可以躺着用左胳膊串右腿,用右胳膊串左腿,胳膊和腿之间来回伸缩,把气连上,这么体会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练直腿坐时也可以这么练,把身体坐直了,左胳膊和右下肢,右胳膊和左下肢来回这么晃动,如果坐在椅子上,就好动弹点。这些内容属于“从整体练,练整体性”。腰通过形体锻炼把人体各部分互相联系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当你感觉身体比较放松、精神比较集中的时候,可以用意念把剑突和尾骨尖往一块儿连,使里面的气连成一个整体。做法是:吸气时会阴上提,膈膜下降,肚脐往命门挤,身体弯曲(采用自然坐姿),同时把尾骨和剑突尖往一块儿连。
四、几点说明
(一)练太极拳也好,练气功也好,主要是练气。除了专心致志地练坐功、站庄、蹲墙之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多练练气八法里面的抻气法和拉气法。这两法一个练的是内气,一个练的是外气。拉气时你们看气看得清不清楚?能看到多大范围?抻气时里面的气怎么动弹,有什么感受?拉气时手上有什么感觉,气进去有什么感觉?这个感觉和抻气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这些都应该认真去体会。拉气、抻气时看周围这个气与平时是否一样?你抻气很舒服的时候再拉拉气,看看怎么样?要认真灵活地体会身体内、外气的运动流行。有的同志随着音乐抻得特别快,那么快就好吗?要慢,要体会,动得很小,体会里面气的变化。慢动什么感觉,快动什么感觉?怎么动手上的气感大,对周围的气影响范围大?形体一动,内气动了,看外面的气动了没有?应该积极主动地、举一反三地反复去想它。练八卦拳的眼镜程为什么底盘功夫好?眼镜程磨眼镜片时不坐凳子,蹲着磨。有时还单腿蹲着。煤马、眼镜程、麻花尹、翠花刘都有自己的职业,怎么去练功?抽时间去反复体会、琢磨。我们现在讲得非常细,可讲细了以后,同志们自己不去想了。因为自己想出的和你听别人讲的这两种情况,内里面意识动得不一样。你自己想对了,“噢,原来如此”,马上有个内在的感受。我给你讲,你听了以后想:是这么回事么?好了,你里面把门关上了。所以过去的老师不细讲,就告诉你怎么做。
(二)直腿坐放松法属于基本功,松腰后也还要继续学习,只是每次不用坐那么长时间。而且吸气时可以意想气从脊神经根、脊柱两边的交感神经链往里面进。
(三)练形意拳的第一步功夫是炼精化气,第二步是炼气化神。而郭云深讲的炼气化神实际不是真正的炼气化神。炼气化神应该是结大丹之后的功夫,而郭云深讲的炼气化神还停留在要结丹还没结丹的层次。《孙禄堂武学录》中关于炼精化气的内容可能和我讲的有些矛盾。他们不是真正完全练内功的,对内功并不太熟悉,自己练的内在境界也不够,对有些问题只是按照看过的一些内功书来阐述,结合得不太合适。先给大家这么声明一下,以免同志们看书之后被误导。我不反对大家买书看,但要以我讲的为准。这不是自尊自贵。同志们看武术书最好看基本理论,至于哪个动作怎么练,将来有了本事之后再去体会。看书之后有疑问,可以提出来,我给你们解答。不过你们别问怎么用招,那个我解答不了。同志们以后练到一定程度,愿意揉揉手、听听劲也行,但不是为了发人。
练武功,里面是功,外面是招。修道和修武的都练功,也都练外面的招数,但是两者不同。练武的人练内功是为外面的招数服务,用于对敌;修道的人练招数是为内功服务,用于集中精神降内魔。当精神散乱时,可以通过动作把精神集中起来。过去练武的人把功用到招上,武功很好,但活的年岁都不是特别大。他把功用于外向的技击,气也往外散。很多形意拳家只活到六七十岁,好的八十多岁,过百岁的基本没有。过去练养生拳的人们活一百多岁也行。像吴图南老先生活了105岁,他在1928年就出过太极拳书,以后多少年不怎么去推手,不去比谁高谁低。若经常去比就费了精力,而且万一失手,心里面气就不平。有很多练武的是被气死的。武术界有好些人是得癌症或心脑血管病死的。
II、暗劲(又名柔劲)练习
一、暗劲练法
(一)预备功先练习总的预备功(见明劲练习的预备功),然后接着练习下面的内容。精神安静后,转一转眼睛,闭着眼睛看看脑子里面,体察一下意元体,然后意念和虚空相结合,反复想虚空,想脑内,慢慢觉得脑子和蓝天虚空结合到一起了,头里面很清亮,头部天门那儿像个大漏斗似的,虚空之气顺着“漏斗”充到脑里面,贯满脑子,从大脑到丘脑、中脑、延髓,从脊髓里面往下走,一下贯到海底;从上肢骨里面贯到手指尖;从下肢骨当中贯到脚心。要注意在每个关节处停一停。像颈部的寰椎、枢椎……下面的各节脊椎,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各关节……意念往每个关节腔里面放一放,注一注。要这样认真地想一遍。
预备功是练暗劲非常关键的一环。它一方面集中精神,同时把气和关节紧密结合起来。中医很重视关节腔,说关节是神气游行之室,它像皇帝在外休息的行宫一样,是神和气休停的地方。在那儿充充气,把气注到关节腔里面溶润关节囊(结缔组织)和周围的韧带,这对气在关节处的流通非常有意义。有的人可能想得比较细致,花的时间多一点。不要以为这是耽误时间,练柔劲关键是要一步一步地把肌腱、韧带、关节囊、筋膜、膜络的气都充起来,所以以意引气这么走一遍本身就是很好的练功。
(二)正功
1.坐姿要求见“正规坐姿”要求。(或站庄。)
2.动作要求第一步。吸气时,会阴与手指尖、脚趾尖微微地往命门缩,闭着眼睛往命门看。呼气时,手指尖、脚趾尖微微地往外伸。反复练习。第二步。吸气时,会阴微微地往命门缩,闭着眼睛往命门看;同时手指尖微微地往肘关节缩,再从肘关节微微地往肩关节缩,再从肩关节微微地往命门缩;同时脚趾尖微微地往踝关节缩,再从踝关节微微地往胯关节缩,再从胯关节微微地往命门缩。呼气时,手指尖带着肘关节、肩关节微微地往外伸;同时脚趾尖带着踝关节、跨关节微微地往外伸。反复练习。
3.发音练暗劲时的发音要求和练明劲的情况是一样的。这一点务必提醒大家注意:练暗劲时的发音更要细微,要从一般的默念(有口腔的形动)到细微默念(发音时口腔的动作几乎没有,仅有舌的微弱动感与口后部的气流的强弱变化)。
(三)收功
和明劲的收功相同。
二、怎样练好暗劲
(一)打好明劲基础
明劲练法非常关键。如果还没有打好明劲基础就开始练暗劲,虽然也起作用,但是作用没那么大。所以练功不能一味贪快,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像以前练形意拳必须勤练三体式,如果站三体式还没达到外形中正、心中空虚、呼吸自然、形式和顺等要求,不能挪步,连劈拳都不能练。有了练明劲的基础之后,练柔劲时只要这么一想,手微微一缩,它就可以往里面起作用。
好好练明劲,体内很多部位的气都会连起来。然后再练暗劲,将来里外出入比较通畅了,不知不觉就出来整劲,也就有了功夫。
(二)明了练功的机理和方法
练刚劲是以肌肉的用力收缩来带动肌腱、筋膜、韧带,练柔劲则是以肌腱(或韧带)的小范围的、慢的伸缩来牵动膜络、关节囊,以至肌肉。膜附带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练柔劲关键要从肌腱这儿运动起来,对此要特别注意。
明劲是从近腰部分练起来的,即从肩(胯)练起,然后到肘(膝)和手(脚);而柔劲是从肢端开始的。练明劲吸气时手心、脚心用力往回缩,那是用的肌肉。练柔劲往里面收的时候是用手指尖、脚趾尖的屈肌轻轻往里缩,缩得很小。把手指按在床上容易体会指尖的运动,站庄时容易体会脚趾尖的运动。站庄时,脚指头微微抓地,尽量往趾尖上用力,同时意想手指尖、脚趾尖都往命门那儿缩。有了练明劲的基础之后,练柔劲时只要这么一想,手微微一缩,就可以往里面起作用。手指尖、脚趾尖往回缩的时候,以哪儿为用力点呢?在指(趾)甲盖缝里面,指(趾)甲和肉相连的地方,从那儿用力微微回缩,指(趾)头好像往回蜷似的。这样一下子把意念充到了肢端。如果力点有些靠后,意念也就充得不够。缩完了,伸的时候,也是要从指(趾)甲缝那儿用力气。
柔劲进一步练整体性,进一步和丹田命门相连,同时还要把筋(包括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连带肌肉都松开,借助气把筋通开。古人讲,“通筋之顺也”,筋要通得很顺当,里面没有阻碍,信息在里面传播得很快。内家拳都讲四梢:爪为筋之余,发为血之余,齿为骨之余,舌为肉之余。把意念放到肢端肉和指(趾)甲相连的地方,把肉和指(趾)甲连起来,意念往这儿一动,气慢慢会通透、贯穿指(趾)甲,爪慢慢才能松。爪松不是指指(趾)甲变软,而是指气要通透指(趾)甲。练一段之后,指(趾)甲可能会比以前润泽、透明。
练功是有阶段性的,每步功的意念要求都有不同的内容。练明劲用力越大越好,越快越好;练暗劲用力越小越好,越慢越好。练暗劲和练明劲正好相反。
(三)把明劲和暗劲结合起来练习
如果你练明劲的基础较好,就应该能体会到,绷上劲后,那是一个整劲。练刚劲绷上劲后,怎么和丹田连起来?可以在练明劲时结合暗劲的练法。吸气的时候往腰那儿缩,收缩到最强度,坚持一下以后,把力量放开,但是形不要放。使劲攥起拳头以后,不使劲了,但是拳头还攥着;脚心使劲往回缩,收缩到最强度后,不用力了,但是还要缩着,这样来体会里面的变化。
把明劲反复练上几遍之后,身体也有点累了,然后起来练站庄。把腿站直,身体放松,脖子往后轻轻一仰,天柱穴往下一折,一股气“呼”就从脊骨外面一层一层地下来了。过去在讲形神庄中的俯身拱腰时讲过换骨法,从天柱往下一贯,从脊柱一下贯到脚底,气像一股水流哗哗地流下去。这么冲一冲,能强健骨头和肌肉。现在练暗劲的时候,一定要和明劲相结合。明劲费力气,累;暗劲比较省力气,不怎么累。把两者交叉着反复练,可以互相调剂。练完明劲之后用换骨法冲一冲,然后再走暗劲。暗劲是从脊髓里面走的,明劲换骨是从骨头外面走的,两者有这么点区别。
练明劲松腰主要练坐功,也可以把坐功和站庄结合起来练。而练暗劲特别强调站庄,要以坐功为主,同时必须结合站庄来练。站庄时用三心并站庄那个姿势即可,而且要先用明劲(刚劲)练,然后再用暗劲(柔劲)练。
(四)练暗劲时要加强体察
暗劲虽然占一个练功阶段,但是它的内容比较简单。不过练暗劲时需要体察,这比练明劲还要难一些。
练暗劲时,手指的肌肉、肌腱随着手指的慢慢蜷缩而在腱鞘里面走动,这样会有点摩擦。一开始我们不敏感,感觉不到什么,以后觉得里面有“喀哧喀哧”的声音,再以后觉得不是声音,是一种“哧棱哧棱”的涩动感觉,继续练下去,感觉越来越轻,越来越细,里面的气越来越多。气多了以后,它就不响了。但你故意把它蹭一蹭,它也能“响”。不是真有响声,而是一种感觉。是你感觉敏感了,体会深刻了。如果真有响声,那就是腱鞘炎。一般来说紧靠指尖的这两节容易“响”,因为越靠近指尖,腱鞘越窄,内在的感觉功能也更敏锐。
练明劲的时候,光绷劲就行;练暗劲的时候,不能光做动作,得认真体察里面气的变化。这样轻轻地、慢慢地一缩,一伸。一缩,指(趾)尖和命门气连上,像是从命门那儿往回抽似的;一伸,从命门那儿往外出去。这样一动,就通到丹田命门。连明劲要使劲收缩,所以感觉不太突出。练暗劲不用力气,气脉的流行阻力相应减小,感觉也明显一点。练柔劲的时候,它可以有两层气感,一个是皮下层的浅筋膜,一个是深层的深筋膜。当然,如果用肌腱慢慢伸缩来带着肌肉动,肌肉层也可以有气感。第一步要注意体会皮下的浅筋膜。一缩,意念从屈肌肌群往回走;一伸,意念从伸肌肌群往外走。也可以在伸缩的时候,顺着整个的肢体皮下来回走。等第一步熟练以后,意念再重一点,深入到肌肉层和肌肉层之间的深筋膜,从那里面伸缩。
练明劲的时候精神静不下来没关系,只管使劲缩就行,缩缩缩缩……慢慢杂念就没有了。但练柔劲时用力不大,精神容易跑。所以练柔劲之前先要调整一下精神,使自己安静下来,做好练功准备。(见预备功。)
练柔劲一开始用手指尖带着动,这么练一段之后,很明显地感觉到肢体在“忽悠忽悠”地动弹,这时要注意有意识地往关节那儿缩一缩,从脚趾到踝关节,到膝关节,到胯关节,要注意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结缔组织。往胯关节缩时不能光注意股骨头和髋臼相结合的地方,还要注意大腿根,大腿根很关键。因为筋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上一部分肌肉的筋膜和下一部分肌肉的筋膜要在关节附近交接。好多关节附近都有筋膜的交接。所以用意念在关节周围冲一冲,对筋膜之间气的交接、连通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每块肌肉都有起、止点,都有各自的功用,但上下各组肌肉之间没有直接的交接关系,他们之间的交接是通过筋膜间接完成的。所以筋膜对通顺全身的筋起着关键作用。从传统气功和武功来讲,练暗劲(柔劲)是要快速完成筋膜的交通或连通,使气在筋膜间畅通无阻。这一点和现代解剖学不一样。练明劲主要练肌肉,但也要练这个气的连通,因为肌肉收缩往命门连的时候不能通过神经连过来(因为没有这样的神经系统),只能用意念通过筋膜连过来。有了筋膜的概念,有了这种意识引导,气在筋膜间走得更快。高明的武术家打人不靠眼睛看,只要一碰他,他直接本能地起反应。这用现在的神经反射学说没法解释。因为从神经反射学说来讲,这么轻轻一碰他,或眼睛看到什么之后,反映到他的脑子里面,脑子作出判断,再反应回来,然后再支配形体起反应,这需要有个时间过程。都已经碰到皮肤了,等这么反应过来,那就来不及了。你看足球比赛中罚点球,等看见球踢过来再作出判断,然后作出反应,那就来不及了,因为球过来的速度快于这个神经反射过程。可是高明的武术家能行,他能马上起反应。这需要从膜络通过来,不先练通膜络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练暗劲就是着重来通它。
暗劲既然这么好,光练它行不行呢?行,但是慢。从明劲练起,一步一步地走下来,这样快。练明劲时要用意念作统帅,同时要和命门气相连接,所以它也在调动膜络起作用。有了练明劲的基础,再练暗劲就好说了。
附录一:直腿坐炼精化气的辅助功法
一、卧功
平躺,放松。一般人躺着的时候腰椎会往上弓起来,下面空着。用意念放松腰椎,尾闾往前扣,往上翘,两胯往上收,让腰椎慢慢往下塌,往后突出去。调好姿势后,两手指背靠在一起,中指点在气海穴(肚脐下1.5寸)上。吸气时往腰部放松,手斜着往上摁(或者先直着向下压),呼气时手抬起来。呼吸时不用发音。一般做81个呼吸。然后指根慢慢转动,先逆时针转,再顺时针转。练完后两手放到体侧,安安静静地想着命门,吸气时气聚往命门。
下压时一般会感受到腹主动脉“嘣嘣”直跳。如果往下压时感觉里边疼痛,说明里边还有湿气和寒气,身体还不够健康。等压着不疼了,里边气就足了,好通了。这点也能衡量气充足与否。有的人肚皮很软,一压能摸着骨头了,说明丹田气不足。反复练习,腹部慢慢会变的有弹性。这是很简单、很随便就能练出功夫的方法。
二、站功
站庄时采用三心并站庄的姿势。全身松静站立,两脚踩气分开,呈后八字;两膝微曲下蹲,膝不过足尖;髋后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虚之三角;腰部命门穴向后突,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状;尾闾尖指向两脚跟连线之等边三角形之中点,同时调档提会阴。两臂前伸,立掌,手腕与肩平。百会上领,松肩空腋,含胸拔背。
先用明劲(刚劲)练,然后再用暗劲(柔劲)练。明劲练习:一吸气,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一起往命门那儿缩;一呼气,力量要出去,脚要蹬上劲。吸气时,手指往里抠,五趾抓地,掌心、脚心往回缩;呼气时,手指伸开,掌心外凸,掌根往下坐,脚心下落,脚趾往上翘。要把劲绷足。吸气时发“yun”,呼气时发“ying”。
暗劲练习:动作要求见“暗劲练习”。练三心并站庄一开始不要站得太矮,不要认为越矮越好。要站得舒适自然,而且躯干一定要直,从百会到会阴成一条直线。慢慢找这条直线,找准了之后,觉得身体很轻松。要以保持躯干当中的一条直线作为你决定姿势高矮的标准。你矮下去后还能保持直线,你就矮一点。保持不了直线,你就高点。如果你矮下去后,身体不能保持中正,有点前倾,臀往后撅着,那就不行。
三、蹲墙功
面对墙壁,两脚并拢(开始时可两脚分开,平行站立,与肩等宽),脚尖与墙根接触,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然后下蹲,蹲时两肩前扣,含胸;鼻尖触墙,头不可后仰;腰向后突,不得前塌。蹲到大腿呈水平状时,可以停留一会再往下蹲;蹲到极限再慢慢上升站起,起时鼻尖也要触墙。反复进行。
吸气时发“云”字音,肚脐往回缩,膈膜往命门落,会阴往上提;呼气时发“英”字音,各部位松开还原。至于是蹲的时候吸气,还是起的时候吸气,这需要靠自己去摸索,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一般起时吸气可能好做一点。
蹲墙加上呼吸后,松腰效果也可以,但是它对后面太阳膀胱经所在的肌肉、肌腱拉得不够。
(待续)
推荐阅读(直接点开即可):
↓↓↓点下面阅读原文可浏览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