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气功科学精义(40)——对道德方面的修养A

庞明 智能气功 2020-02-19

新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小字“智能气功”,再点击“关注”,也可添加微信号:znqg01 来关注我们,关注后可每天收到我们分享的精彩文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27w5xl6w&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二节 修养意识的内容、理论和方法

  在讲正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讲一个问题。前面学了意元体理论,同学们对这一问题比较感兴趣,都在讨论、研究。关于意元体理论现在的课还没有讲清,以后讲混元整体观时,会给同学们详细讲。意元体要从思想上了解它是无形无象的东西,至于意元体中心那个点怎么找,我想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千万不要抠,既不要从字面上抠,也不要说书本上这里和那里写得不一样,因为只要是从里边有形,一找都不对,绝对找不到中点。数学讲一条直线有距离感而没有位置,是点的移动,它没有具体的长宽高,不过我们讲线是有长宽高的,就拿个简单的线来讲,两点之间连成一条线,要找中点绝对找不到。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有个长度就可以再分,分之无穷,一旦中点不能再分了,整个遍布开了,各处都是中点,各处都相等了。所以等你真正找到中点的时候,就无处不是,每个地方都是中。同学们千万不要死于形下,不要问到底从哪儿进去,从哪儿也进不去,你真进去就不问了。你就想里边,往大概齐的地方那么一想,脑子往回一收。不要说收到一点上去,就收到指头肚那么大的一个球上,你就不错了。收到这么一点,我们现在的意识还集中不了,做不到。希望同学们不要去追那个点到底在哪儿,你就往回收,意念能够往当中收就可以了,现在咱们的意识还进不去,虽然说收视返听往回收,实际上我们“视”还不能回视,“听”也还不能回听,只是让大家这么去练。一想有这么个地方就可以了,不要追具体收到哪儿。放到外头也可以,你意识真是在外面集中到一个针尖那么一点点上去,那就到了很高的水平了,往往意识集中不到。那个中,处处都是中,有了具体位置就绝对没中。

  这个问题一下听不懂,也琢磨不清,本来过去练功夫就是不让琢磨,就是要去实践、去练。如果你脑子里不是一点,而是很多点,说明没有集中,当你集中到一点上就什么都没有了,就这么一点点,而且要把意念都集中到里边,那才能进去,现在甭说更小,集中到针尖那么点点,那就非常了不得。不要说针尖那么一点点,就是米粒那么大,意念完全集中到里边去了,那也了不起了,过去讲粟米也叫粟珠,其实这里边不是真正有个米粒,是让意念能集中到这么一点上去,那意念就高度集中了,就发生变化了。我们现在集中不了那个样子。不要说脑子里边,就是外面给你摆个米粒,你也集中不到米粒里面去,那得需要多少年练功才能集中进去。过去说纪昌学箭,看个虱子,目不转睛老看它,就把虱子看成车轮子那么大,以后他射箭非常准确,因为他目力非常好,而且能高度集中,现在同学们就不要抠意元体到底在哪,抠也没用,抠它只能死于形下。“老师你讲的和书上说的不一样”,不一样就是疑问,你应该想那个疑问去,过去参禅是不疑不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去怀疑你就悟不了,真去怀疑、怀疑,让你有许多疑问点,这是一种开悟的方法,我们现在不是故意让同学们这么弄,是让同学们领会一点:意元体本来就是一个无形无象,没有更多的方法,脑子一动就往外放射,在里边找东西找不着。具体位置在哪,怎么交叉,找不着。往里边一收就完了,意念往里一收就够了。

  今天就给同学们简单说一下,练功时,你别真找从百会进去多少,其实进也进不去,百会进几寸?怎么量?你想脑子里的形象,那不是真的,叫幻想,是虚幻的想象。本来练性功、从意识练功,就是怕抠这些具体东西,一抠这些东西就抠坏了。往回一收就是它,就完事了。按过去讲本无内外,人们强分了个内外。为什么过去叫虚妄呢?就是这个道理。大家对这一问题一定要这样领会它,能这样领会,练功就活泼无滞,是灵通的,没有滞点的。你要想那么具体、那么形象,那就坏了。第一找不到那个点,第二把神搞乱套了,那么为什么老师还带大家往意元体里边收?只是给你个信号,告诉你个位置,让你意念往里边收,要不然往哪儿收啊?让你往中点收,从百会进去也好,从印堂进去也好,其实往哪也进不去。你意识没真进去之前,你也感觉不到,往里边想也想不进去。你能真收视返听,里边就变样子了,不是那个样子了。同学们现在因为收不进去,就越想问得具体。功夫是练的不是说的,禅宗之所以坏就坏在说禅的身上。“庞老师你不也在讲意元体吗?也是你把它讲坏了。”当然这么说也对。但是讲坏了也还得这么讲,不讲咱们意元体理论怎么讲呀。我再强调:第一千千万万不要死于形下;第二不要非得任性去找,就是往里边一收,活活泼泼就完了,哪也别使劲,眼睛也别使劲往里边看,耳朵也别使劲往里边听,用意念往里边去集中,一聚一呆就行了。本来过去讲: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前不是谁来都给教,一看不行,就让搞这个去,搞那个去。你这么一呆,老师这么一说,你一收就完了,能进去就进去了,有的有水平一下就进去了,明心了。明心以后得见性,得慢慢去练。等里边发生变化了,里边有东西了,就见性了。见性后,有功德的师父要去印证。过去练功夫一般都不讲,慢慢练去,十年八年、廿年、一百年,没准,也许就练不成。咱们现在要讲清道理,说讲清实际也讲不清。为什么?大家从来对它就没感性知识,从别的书上也借鉴不过来,不好把它讲清。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温度感觉,你给他说这是冷的,这是热的,你怎么形容也不解决问题,拿手摸一摸,这是冷的,那是热的,有了经验才行。所以没有实践经验要讲清楚最难。但是它有一个特殊性,我们的意识本身就是无形无象的,我们就让你把无形无象往里边收,等你真能集中了,你意念一往里,它在里边结合了,你就有了感觉了。

  现在有的说我感觉到意元体了,这是胡说八道。你还感觉不着意元体。你真要感觉到意元体了,你保证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什么样?我也不说,我一说你们就可能装模作样就来劲了。过去说和尚一开悟就非常活跃,可以打师傅、骂师傅。过去有个当过官的,不如意后当和尚去了,到庙里也不懂得行礼,老师傅把他脑袋一摁,打他一下子,他本来当官当惯了,说:“你打我干什么?”动手打了师傅一下子,师傅以为这个和尚开悟了,其实他的老师也没开悟。《高僧传》里有这么一段公案。《高僧传》里记载的高僧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不开悟的,搞假了(有的我没详细鉴别)。就连沩仰派的沩山都没开悟,仰山开悟了。沩山都没开悟,他心是明了,性没见。何况其它的。《高僧传》还有这么一段:一个和尚正刨地,庙里吃饭钟“噹”地一响,他把锄往那一摔“噢”一笑就走了。他老师说:“你也懂得声闻三昧了。”老师对他很敬重,问他:你有什么感觉,他说:“早晨喝粥,现在我饿了。”一般早晨庙里就喝粥,没有干粮吃,他一听打钟到吃饭时间了,高高兴兴地一撂镐头吃饭去了。这样的笑话很多。现在你们感觉到的意元体都不对。怎么才对?不能说怎么才对,每个人的感觉也不会一样,反正感觉到之后,人要变样子,没变样子就是感觉不到。明心不是感觉到意元体了,只是收进去了,意元体还没发生变化。见性是意元体发生变化了,变化了之后才是见性,一见性以后人一定要发生变化。所以希望同学们一定不要抠它,书上有矛盾也别把它看做矛盾。本来这话都不应该讲,就让你矛盾着,老让你矛盾。可是现在同学们没这么个狠劲。以前一看这个矛盾,那个矛盾,老琢磨矛盾,练功也想矛盾,意识慢慢钻到矛盾里去,从矛盾开悟了。过去说不疑不悟,怀疑了总要问为什么。过去有解悟的,解悟不是开悟,解悟是语言文字上琢磨出个词来解释,那就坏了。老师给你个公案,让你参话头去,你用语言解出来,全错。过去称这个为实相。比如:随便给你句话,就说“树叶落了”,参去吧,什么意思?当然一般这么复杂的很少,你要参树叶落了是什么意思,你可能想:天气冷了,树叶掉了,那就错了。参话头是让你把精神参进去,随便一句话让你看那个实质。比如跟你说“马”,马是什么?一般人说的“马”是个笼统概念,马里有黑马、白马。这个“马”既不是黑马也不是白马,也不是花马,各种马都不对,没有马也不对,有马也不对,没有一个对,那马是什么?你只要找出词来就都不对。这就是疑问,让你这么去参去,慢慢意识收到里边去,精神集中到一个念头,聚、聚、聚起来,这是内向性运用意识。我们现在讲让你往回收,这就是过去功法的实质,往哪儿收呢?其实意识收到哪儿都是一,“一”本来就没有内外。“一”就是一切,这一个“一”,那一个“一”,很多个“一”不就成了一切了吗?这个“一”和那个“一”是一样的。我们之所以让你往里边去,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内向性运用意识,实质是这个东西。你真找意元体中心,那你得量量意元体有多大,你知道它有多大吗?脑皮层有多大?把脑子拿出来看看、量量,几尺几寸?把脑子切开量行吗?说几寸是给你示个意,你真找那个尺寸去,就坏了,你就画个图都想不进去,你一想就想到大脑皮层上了。你弄个模型,有个实状像,一个横剖面剖开,一看中间在这,你再一合上去想也还是进不去,因为你的意识没穿透力,进不去的。你想到头皮上,想印堂里边去,再从百会进去,你进得去吗?进不去。你想外头一点集中都集中不了,里边能集中得了吗?你要是真集中到一点,周围就什么都没有了。同学们可以拿个东西,别太小的东西,集中看看、想想,都集中里边去就什么都没有了。你一看往往总是有背景,一有背景说明意念没聚起来。到里边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不然你们就试试看,两个眼睛看这个铅笔,离近了都有重影了,离远了就一个了,背景又有了,有了背景说明意识没集中起来,外面的东西你看得见它都集中不了,里边更集中不了。大家现在还没那个意志力,没那个能力。千万不要想到底在哪,想了把脑袋想乱了。怎么解决?第一意识经常收,第二反复看书,这么讲你就这么领会,那样讲就那样理解,什么你都理解到一起去了,就帮助你脑子里边集中了。

  今天没讲正课之前把意元体问题这么说一说。这都属于理性的东西,从道理上讲的,本来气功如果到了高层次都不允许这么讲的,也不能这么讲,我这是打破了先例来讲这些东西。你要这么讲,修道的说你胡说八道,修佛的就说佛法就败在你手里了。我这么讲,和佛家理论是接得上茬的,但是他们讲:这么一搞,佛学就没有了。咱们本来也是要破除佛学的。

  言归正传。前面综合讲了修养意识问题,第二节讲修养意识修养哪些东西,包括哪些内容,怎么修养。讲修养意识的内容就要结合讲它的理论,也还要讲怎么样修养,我们这一节准备从道德、性格、性情、情趣、克除我执,以及建立大我这么几个方面来讲。这一节过去是练性功的根本内容,练性功从低层次到高层次我们都讲了一下,通过讲这些,讲出智能功到最后练到什么层次上去,练到哪儿去。咱们既不要成仙也不要成佛,那咱们练功干什么?上次讲了,我们修养目的是使人获得人间的幸福、自由,使人成为自由、自觉、自主的人。自由、自觉、自主是什么样子?什么境界?通过学这一节,让大家间接地从侧面来领会、理解练智能气功将来什么样子,练到哪儿去。当然这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得了的。过去修炼者们对这个问题忽略了,不懂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基本上修炼不成,最后不了了之,没练成就死了,一死就完了。他们只能是在脑子里有精神上的成就:我上天国了、上极乐世界上去了。实际是没有修成。因为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离开群体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一个人离开了群体,人的社会性就没有了。将来到了高层次社会又是什么样子?那是高层次的社会性、高层次的群体性、高层次的整体性。我们现在修炼就要从社会性修起来,整体地修起来。同学们要反复学、反复看,虽然这里好多问题还没讲清,将来在讲《道德论》时,有些问题要从道德的层次全面展开来讲。这里讲修养道德只是作为意识修养中的一部分内容来讲,而讲《道德论》那就要把很多问题归到道德的层次、道德的范畴来讲它,从修养这个层次来讲它。讲修养意识有好多名词:性格、性情、情趣、我执以及大我等,本来这些东西也都可以属于道德的范畴,以前在《简明智能气功学》里把修养意识就叫做涵养道德。我们这章的内容和涵养道德有什么不同呢?范围更宽了一点,有些问题叙述得深刻了一点,叫修养意识,更突出了我们是针对意元体来用功夫。它和过去叫涵养道德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讲修养意识就先从修养道德讲起。

  Ⅰ、对道德方面的修养

  一、道德概述

  对道德方面的修养,可以看成是修养意识的一个总纲,也可以把它作为修养意识的一部分内容。道德修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就有。前边讲人们的意识活动有科学意识、艺术意识,道德意识,要修养意识就要修养科学意识、艺术意识、道德意识。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也常说道德修养怎么样。我们这里讲的道德修养和日常生活的道德修养不能划等号,因为日常生活所说的道德修养,它主要指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给你规定了应该怎么怎么做,然后我想我应该这么做,用你的行为表现你的道德意识,你做得对不对,别人来判断,日常生活所说的道德修养指的是这个东西,完全指的是社会道德。这也属于伦理学的内容,按伦理学讲,道德和风俗习惯有关系。西方讲伦理这个词本身有习惯的意思在里边,大家都习惯了,自然而然了。我们所讲的道德内容要广泛,我们是根据中华传统文化、又结合了现代科学。我们把中华文化当中的道德观拿来讲,但又不是完全讲传统的道德观,而是结合了现在的科学、哲学,根据智能气功的需要,根据它们所规定的范围来讲它,它是在继承了中华气功的道德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道德一词的内涵

  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叫道德。中国说的道德和西方说的道德不能划等号。道德这个词西方比较早也有,但中国有道德这个词看来比西方要早,而且有不同的内容。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文化开始有了分家。春秋战国之前,搞文化的人基本上都是当时的统治阶级,从周朝之后,慢慢文化也下放了,不一定是皇上、官僚们搞文化,士大夫、一般知识分子也可以搞文化了。这时文化发达了,范围展开了,就再不能统一搞了,于是就分门别类了。那时的分门别类还是比较笼统的,一开始只分个道家、儒家。道家是对自然科学方面进行研究的,儒家对社会统治、对伦理进行研究的,那时的文化就这么两家。所以中国的道德观也就这么两家,由于儒家就是研究社会学的,研究怎么搞统治的,因此它研究道德的时候,就研究人的关系,也就是研究社会关系,它讲伦理道德。儒家讲,处理什么事情都要懂得礼。它不讲道不讲德而讲礼。儒家的礼对一层一层的人规定得很严格,不同的层次,不同等级的人都有规定有不同的行为准则,叫礼法,不叫道德。周朝的礼非常地详细,干什么都有礼,虽然不能说吃饭都有礼,但吃饭也不能象我们这样随便吃,什么人吃什么样饭,干什么样事都有规定。周朝甚至每天都报什么气候可以干什么,夫妻之间的性关系也规定哪些日子不能做,这都是礼的范畴。儒家以前讲的道德叫礼,以后才从礼慢慢演化成道德。儒家讲道德最早是荀子讲的,说你干事情符合要求你就符合道德了,不过那时的道德还是一个词。儒家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呢?是从道家来的。道家是研究自然的,研究自然就必须研究规律,研究它的本质,道家就把事物本质和事物的规律称为道和德。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把道和德二字连在一起,事物的本质是道,事物的规律是德。天地、大自然有它本身的根本、本质,叫本根。万物、大自然、天地最根本的东西,根从哪来的?就从道来的。而它们变化的规律就称为德。后来人们把道德连到一起了。认为道是事物的体;德就是它的用,它的规律、作用。对于道古人描述了很多,以道家讲得最为透彻。这些以后讲《道德论》再全面讲它。

  给同学们介绍这一段道德的含义,就是说在中华古文明上,对道德有儒家的提法,有道家的提法。道家是指大自然最根本的东西和它的规律,儒家是指人们在社会当中处理事物的原则,是伦理道德。以后中国文化慢慢互相融合到一起,伦理也叫道德了。在以前伦理就讲伦理,讲“三纲”“五常”和礼。以后因为道家越来越普及,就认为大自然万物当中都有道,在社会的人当中也有道,有人的道,人道就是人这个道,它里边的规律就是伦理。这是人里边的自然规律,它是天生的,和大自然一样的。这就把儒家提出的伦理定型化了,就把儒家过去的伦理学也称为道德了。唐朝之后儒道两家的东西结合到一起了,把大事小事、万事万物,以至于有什么才学,什么本事,都称为道和德。传统上对道德是这么讲的。

  智能气功怎么讲?智能气功基本上接受了传统文化的这种道德观,认为道德既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和规律,又包括了人在社会当中处理事物的准则。但是我们智能功又把它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发展了一下,而且对道德的内容、对道德的认识又全面了一些,更细致了一些。所以我们就不是简简单单地说道德就是大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我们讲人是大自然的人,人的本质、人的行为准则就是道德,过去讲天地人三才,他们把人和大自然并列,是谁也不管谁的。那时只认识到人和大自然共同享受一个元气,还不懂得人是从大自然进化过来的,认为人是雄居万物之上,人为万物之灵。咱们现在懂得了,人就是从大自然来的。过去道家的观点,说道德就是一个事物的本根、本质和它的规律。那么人呢?可以这么说:人是社会的人,人的道德就是人在社会当中的本质和他的规律。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就会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们讲修养道德的意义。用大自然的自然道德来讲社会道德,这是我们智能功的一个新的提法,过去没有过。因为过去认为人就有道德,不是人谈不上道德。因为人讲情义,有了情义才能谈得上道德。动物有知觉,没有情义;植物有气,能生长,但没有知觉;再低的东西,有气却不能生长,水火有寒气、热气,但没生命力,不能生长。人有生、有气、有觉,而且有情义,人是万物之灵。荀子讲过这个话。我们讲人是从大自然来的,人是社会的人,所以自然道德的定义也可以适用社会道德。那么我们是否就从这一点上和传统道德不一样呢?为了更好的认识道德,还得把道德分一分类。有哪些道德,把这些道德认清楚了,对道德就能加深领会了。

  (二)道德的类别

  智能功对道德的分类复杂了一些,我们一共分了四类:

  1、自然道德

  自然道德指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前说道就是指事物的本质,宇宙的本质、本根。它是无形无象的,它是先天存在的,由它演化出万事万物再返回来返还到道上去。用我们智能功的话来讲,道就是最原始的混元气(《混元论》中讲最原始的还不是混元气,前面还有一层叫混元子),它的演化规律、它的机能就称为德。万事万物,不论是物理的、化学的,都有它的性能、性质,这些性能、性质加上事物的本质就都叫道德,都属于道德的范畴。这个问题这不多讲它。这里想和同学们谈谈人有没有自然道德。

  我们说人的道德属于社会道德,那么人有没有自然道德呢?人有自然道德。因为人是大自然界的人,是大自然界的人他就必然有大自然界一般事物所具有的规律,它所具有的规律就是自然道德。人是由简单的物质形成的,人体里有物理运动,有化学运动,还有生命运动,这些物质运动形式,都属于自然道德的范畴。咱们讲自然道德包括了原子、分子等微细的物质,以至于大自然的各种生物、万事万物,它们的自然变化规律和事物本质。我们人身上的细胞、各种能量代谢,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这些都属于自然道德的范畴。我们这个肉体的简单功能,也都属于自然道德的范畴。如果换句现代的话来说,我们人体里的各种生理变化都应该属于自然道德的范畴。

  但是同学们要注意一点,我们人体里面的自然道德,它的自然变化规律,和大自然界的自然变化规律是不能划等号的,不能相等。人体里边有能量代谢,有物质代谢,人的这些代谢和植物的一样不一样?和动物一样不一样?现在的科学认为没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分子水平代谢都差不多。因为现在的科学家们已经检查到了人和动植物代谢的化学过程、能量得失变化是一样的,就认为是一样的了。其实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智能气功科学提出的新的观点。这也说明我们人类还没认识到人类的本质。我们讲气功科学将改变人类的命运,使人类的本质向前发展,这就需要认识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现代科学还没有认识它。由于现代的科学很发达了,能认识到分子层次的变化了。这么一来,科学家们就认为人最基础的运动和生物没什么区别。这也说明我们人类还处在和动物没区别的阶段,实质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人有了意识,人体生命里边整个生命活动都贯彻着意识的信息。你们以为只是脑子里有意识,去找意元体中心,找脑子中间去,其实意识有它的整体性,人体各个部分都有意识的信息。中医讲:心肝脾肺肾中,心藏神,主于喜,在情绪里边是高兴;肝藏魂,魂也是神经活动,主于怒;脾藏意,主思虑;肺藏魄,主悲哀;肾藏志,主惊恐。五脏和精神活动都有关系。英国曾报导了一个事情,说一位太太因心脏有病把心脏换了,换了个男士的心脏。原来这位女士非常贤惠,也很文静,那个男士是个新式人物,爱跳迪斯科。换了心脏后这位太太性格变了,变得整天爱跳迪斯科、爱开车兜风,象变了个人似的,丈夫和她分居了。这个报导中国几家报刊摘引了,我没有看到原文报导,只看到摘引的东西,我想这是可能的,这就表明意识的整体性。所以我们讲人的自然的自然道德和大自然的自然道德不一样,不能划等号。但是它毕竟还和自然规律有很多根本相同点,所以我们讲人体里边有自然道德。这点简单谈一谈,因这个问题对咱们关系不是太大。

  但是有一点和我们练功是有关系的。将来我们练气功就是要把意识直接渗透到身体各个部位里边去,要渗透到自然道德范畴里边去。在将来要讲的《混元整体理论》里的整体观中,我们把人的生命活动划了七个层次,第七个层次就在细胞层次里边。细胞层次里边是能量代谢,我们现在人还不能掌握它。练功夫就是要一层一层地都能掌握得了,使能量代谢都能用意识控制,而且对细胞里也都能控制。到那时就不是自然道德了,那就是用人的意识把它强化起来了。那时人就变样子了,人就要脱离动物界了。现在的人在很多方面还没有脱离动物界,人所具有的特质还没发挥出来。人应该有意识的自觉性、自主性、自由性,它的统帅能力还没发挥出来。现在我们只统帅了随意的肌肉,一伸胳臂、腿,横纹肌可以动。《解剖学》讲了人的肌肉分三大类:横纹肌是随意肌,意念一动它就可以运动,平滑肌是不随意肌,还有心肌,后两类意念是不能支配的。咱们练气功,先把随意肌练得非常灵活,想怎么动就怎么动。现在往前弯腰好弯,往后弯腰就不好弯,胳膊往前伸好伸往后伸就不好伸,咱们不练柔术,但起码要在正常范围里意念一动它就会动弹。然后还要支配那些不随意肌:平滑肌、心肌,这些是另一个层次的东西。咱们现在就连一个层次里边的还支配不全,将来慢慢七个层次要都能支配。今天不细讲哪层怎么支配,只给大家提出个问题,摆出个层次来。当中这一层是第四层,往上下走,三层、五层、二层、六层、一层、七层、这么对着走,慢慢变成一个整体。到第六层就进入自然道德的范畴了,到了细胞里的变化它就属于自然生命的自然规律活动了。练气功将来应该控制到这个层次上去,到那时才真正是形神俱妙,形和神都达到妙的程度。将来讲混元整体理论的整体观时要专门讲这个问题。

  2、社会道德

  社会道德就是咱们现在说的道德。这个道德应该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动机、道德行为和道德评判。每个人都有行为活动,道德是在深层发动你的行为的,在真正发动的地方道德在起作用。道德里包括了义务、良心、责任感、荣誉感,这一切总的来说就体现了一个价值模式。其实道德的全部内容就体现在价值上,你把什么当价值,价值模式就决定你的道德。价值又是根据什么来决定的呢?是根据整个社会来决定的。在一个社会里,你在社会当中处在什么地位,就决定了你的价值。这就是现代社会科学讲的道德有阶级性。在社会中,这一层和那一层的人不一样,道德观念也不一样。比如过去说男女授受不亲,这是个礼节,你不符合礼节,道德就不好。我小时在农村,卖东西的都是男的,女的买东西,男的不许拿手接钱,要把钱放锣里(农村敲锣卖东西),你要拿手接,女的会打你。要饭的就不一样了,到哪儿要饭去都是拿手接,给的人也不打,因为对要饭的就不当个人看。


推荐阅读(直接点开即可):

庞老师近年带意元体

庞老师讲练功故事

庞明老师答疑

直腿坐松腰法

庞老师谈明心见性摘录

庞老师新书《禅宗证悟理法辑要》

智能气功科学概论

↓↓↓点下面阅读原文可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