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气功科学精义(52)——对情趣方面的修养A

庞明 智能气功 2020-02-19

新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小字“智能气功”,再点击“关注”,也可添加微信号:znqg01 来关注我们,关注后可每天收到我们分享的精彩文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336awflr&width=500&height=375&auto=0

  Ⅲ、对情趣方面的修养

  情趣是指个人内心心情上的趣向,它和爱好不同,情趣更广泛、更基本,它是在兴趣的基础上,把兴趣固定化、经常化、深化,并且把它变成生活当中的一个指导思想,这样的爱好就成为情趣了。每个人的情趣不一样,因为人各有志,情趣是建立在一定的意志之上的。不过有些人是自觉地认识到了,有些人没认识到,是在盲目地追求,或者说是盲目留恋,没有认真地去想想我为什么喜爱、追求这个东西,这是由于现在整个的人类文化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高度。现在的心理学开始讲这些东西了,讲人的心理活动为什么是这样子,为什么是那样子;为什么有些人追求这些东西,有些人追求那些东西;他们为什么能建立起这么深厚的兴趣,而变成自己终生的追求,或者在日常生活当中总那么去贯彻它。实际上情趣是在兴趣基础之上慢慢培养起来的,而兴趣又是为了满足人的各方面需要的。你之所以对它感兴趣,是因为它能够满足你的需要。当然,能够满足需要的东西不一定都能成为兴趣,但是感兴趣的东西它一定能满足你的需要。我们要从思想当中认识这个心理学讲的心理过程。同学们可能会说,为什么有些满足需要的东西不能成为兴趣呢?因为有些满足需要的东西太一般了,而且它是最基本的东西,每个人都能得到这个满足。比如说,空气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的,离开空气活不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对空气感兴趣,去琢磨、追求空气,去搞空气。所以有些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东西,不一定能成为人的兴趣,但只要是你感兴趣的东西,它一定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你的需要。当然,这个需要是一种什么样的需要,我们应该加以分辨。比如有的人追求一个东西,他觉得或者是在生命活动领域里边,或在意识活动里边,可以从中得到一种享受。但这种所谓的享受是什么样的享受,是什么层次上的享受?我们必须了解它。因此在没有讲情趣方面的修养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人们的各种情趣是在哪个层次上建立起来的,人们现在的情趣有哪些层次。

  一、情趣的层次

  人类情趣内容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满足人体生命的生理活动需要的情趣。任何情趣都是满足需要的,不同层次的情趣满足不同生命活动层次的需要。满足生命活动的生理需要的情趣是最基本层次的情趣。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需要是差不多的,两者的生理变化过程,包括新陈代谢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从外界摄取各种物质,经过身体的代谢过程,变成人体自身的物质,同时把废物排出去。这是一个摄取物质和排除物质的过程。生命活动的这样的生理需要就是为了满足新陈代谢。这个新陈代谢过程又分两大类型:一类是自身的新陈代谢,即把进来的物质变成自身的,然后把自身的废物排出去,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另一类是繁殖后代。它不是为了自身个体,而是要繁育出后一代的新生个体。所有动物,说得更确切点,只要是生物,都有这两个内容。植物也有新陈代谢,有它自身的生长过程。也有它繁殖后代的过程。只不过动物有了一些特殊的内容,即它不是完全依靠自然环境,它有了比较明确的知觉,有了神经活动,这样就比植物单纯的自然性提高了一个层次。如果把兴趣就建立在上述的物质基础上,就是为了满足生理的物质需要,满足生理的变化过程,那就属于生理活动层次的情趣,或者叫本能的情趣。在生命活动过程当中通过遗传就可以具有这些功能,这些功能本来是自然的,按道理来讲它不应该成为情趣问题,因为每个生物都有。但是因为人有了精神、有了意识,就把这样的本能的生命活动也作为一种情趣了。这种本能的情趣就把人这个层次降格了,因为这些功能不是人也都有。所以为了满足这两个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而建立情趣,那就把人本来应该具有的特殊性丢了。当然满足这个需要是建立生命活动的基础,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不仅仅只有这样的功能,如果仅有这样的功能,人和动物就没有区别了。对这一问题,荀子早就讲过:“水火有气而无生”,水火是自然的物质,水是凉的,火是热的,里边有气,但它没有生,不能生。“植物有生而无知”,各种植物能生长,有生机,但它没有知觉。“动物有知而无义”,动物有知觉,打它一下它可以咬你,可以反抗,有知觉,但没有义(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然后自己去做就称为义。动物不懂得为什么这么去做,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去仁爱)。人“有气有生有知而且有义”。人和动物、和植物不一样了,和一般大自然的物质也不一样了。满足生理层次的活动,动物、植物都有,只要满足了它生长条件,它就生长得旺盛。现在外国的生物学研究植物,发现当你给了它比较合适的生长条件,温度、空气、阳光、肥料、水份给得比较适合,它就生长得比较茂盛,生命力比较强。如果在这时把它发出的生物电磁波变成声音,这种声音就比较和谐。把这个声音放到普通植物当中去,那些植物也能生长得旺盛一点。所以有人就讲植物也有感觉,其实不能叫感觉,只能叫“共振反应”,和知觉还是不一样的。比如电和电之间也能起感应,你能叫感觉吗,只能叫反应,起了物理的共振反应。在植物里有这样的反应,在动物里就更显著了。西方学者试验给奶牛放一种比较和谐的音乐,奶牛产奶可以产得多。这些科学研究说明,宇宙里各种有生机的物质,并不是只有某几点物质需要。这也证明了智能功的混元整体观:物质的东西仅仅是生命活动当中的一部分内容,人的生命活动是整体的,还应该有生命活动的其他层次的需要。就象本来混元气是混元的,咱们现在却把它看成是凝固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这当中的很多其它方面的联系,还没搞清楚。整个的自然界变化是如此,人这个层次就更是如此了。人有了意识,意识活动在生命活动里的重要性,现在绝大部分人还没认清,还迷恋于生理活动需要的情趣。当然这也很难怪,因为人脱离动物界之后,一直就在贫乏的物质环境当中生活,从来也没有得到过那么丰富的物质,来满足自己的生命活动,因此现在人们就总在追求物质。前天法国来两个人,说庞老师你知道西方人们的精神境界吗?我说第一点是人走向了极端个人化;第二点是走向金钱拜物主义,第三点是精神空虚。他们物质虽然不少了,可精神空虚,同样也还没有摆脱生理需要这个层次的情趣。现在的人基本上是活着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为着吃好穿好用好,而不是吃和穿是为了活得更好,使精神更加自由、更加解放。苏格拉底说:一般的人活着就为了吃饭,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应该说现在绝大多数人活着就是为着吃饭,把吃饭和活相等同了,没有精神世界了。这就是生理需要层次的情趣。

  (二)满足人体生命的社会活动需要的情趣。当然,说现在的人完全是为了吃,那也不完全对。如果完全为了吃,稀里糊涂地光吃光喝,就跟半个白痴差不多了。现在的人不都是半呆痴,也还有些思想,因此情趣就不仅仅是在生理需要里边了。有了思想就必然有社会性,人们就有了社会领域里边的需要和情趣了。社会领域里的情趣主要有三种:

  1、社会中的归属与爱的需要。人在社会当中生活,脱离不开社会。那么你是在社会什么层次里边呢?在社会领域里你把你放到什么位置上了呢?社会就是人与人的集团,你总要归属到一个集团里边去。人类社会在变化,从原始公社到现在几千年,人类总在变化。在原始公社时,整个部落是一个集团,以后出现氏族,氏族慢慢化成家族,慢慢又变成家庭,从家庭慢慢又分化,现在西方已走上极端个人主义了。那个法国人跟我谈,西方现在就是只管自己,连老人都不管,人老了就没人管了。人类的发展过程就经历了这样的社会归属:从大到小,从大的集团到小的集团。以前的社会集团是以血缘关系来维系的,最早是一个部落,以后一个氏族,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基本是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以后,社会集团慢慢变小,变成了家庭。家庭也是社会里的一个集团、一个角落,家庭关系实际就是社会关系的缩影。离开家就谈不到国,没有家庭的关系也谈不到社会的关系。过去的家庭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生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物质资料生产,一个是人的生产。封建社会是个体的、一家一户地进行生产。一个家庭既是生产物质资料(手工业品、农业产品)的生产单位,同时又是生产人的生产单位(繁衍子孙后代),也是消费单位。慢慢发展,家庭逐渐破裂,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走向极端个人主义。其实这种趋势在封建社会后期已经开始,首先出现了手工业作坊,随着生产的发展,在生产过程当中把人联系起来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为社会化大生产,把人又在大范围内通过生产劳动联系起来。这个社会集团就从单纯的血缘联系,慢慢变成了一个一般人之间的、真正的社会联系(当然其间也有血缘关系)。这种社会联系是从物质生产引发出来的。一个大工厂里人很多,生产劳动把大家联系到一起,同时也锻炼了工人阶级的集体主义思想。随着生产的发展又出现不同的组织,出现各种社团,人们分别在一定组织当中生活,这就是一种归属。近百年来,西方的共产主义运动曾一度兴起,然后又慢慢消退下去,革命思想没能传播开来。现在西方的资本主义虽然比较发达,社会又有好多的福利单位,使人们的联系更加广泛了,但是由于不懂得集体的归属的联系,因此人们就走向了极端的个人主义,从血缘关系走向极端,导致出现精神危机。血缘关系破灭了,却不懂得把通过大生产促成的社会联系(社会归属)建立和发展起来,再加上前面讲的把情趣建立在满足个人生理活动需要的基础之上,于是就把社会层次的情趣冲淡了。

  我们现在不是单纯评述西方社会,而是借此讲社会需要的情趣,讲社会归属或者爱的需要。在社会当中你要归属到一个组织、一个团体当中去,这当中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定关系。一个集体、团体、组织要能够建立起来,就需要大家齐心、互相爱护、彼此间的关系要处得好,你既要爱别人,也要接受别人的爱。因为人不是孤立的,要在社会活动当中使人与人的联系的需要得到满足。比如,解放以后,中国信宗教的人比较少,文革后一开放,信宗教的多起来了,去教堂和清真寺做礼拜的人也多了。为什么去?因为到了那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一样,大家你爱我,我爱你,互相关心、爱护,得到了社会归属或爱的需要。有的人一到培训中心来,说比礼拜寺还好。这实际也是一种社会归属的需要,因为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互相友爱的关系。人们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在社会上人与人联系的过程当中(无论你主动地跟别人联系或被动地别人跟你联系),当你和别人联系时,你的行为表现作用到别人身上,别人一反应,就证明了你的存在。人为什么要去和别人联系呢?实质是要证明自己的存在。你跟别人处理问题,当别人对你的行为一起反应,自然而然就证明你是客观存在,而你本身也证明了他的存在。他给你的反应、刺激,不论是好的刺激或坏的刺激,对你都是一种感受。你作用到他,他反应过来,当他反馈回来之后,你感受到了,在感受过程当中证明了自己存在,这本身也是一种享受。现在人们就没有认真地反思,去想一想这些道理。你的存在就是因为外面有人能跟你起作用,才表明你是存在的。如果普天之下只有你一个,就没法证明你是个人,你有思想,你这个人的存在就没意义了。可能同学们都想不通,怎么可能世界上没有别人就证明不了我的存在呢?世界上现在有这么多人,你不好想像,如果你设想在北斗星上只有你一个人,你这里一响没有应的,就没法证明你的存在,你也做不了事情,也就不可能成其为人了。所以,人是需要有人互相起作用的。或问:那动物不也是存在吗?对,它那个存在就和石头的存在,和山的存在没什么更大的区别。在没有人以前,动物只是个自然界,有了人之后,动物对人来说才是个动物的存在。有了人这个主体,才有主客体的分别,才能分辨出客体。如果周围没有人和你进行思想交换,你也不可能成得了真正的人。所以社会归属是表明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

  在社会归属里边必须懂得,在集体当中,一方面人们互相确证对方的存在,一方面要处理好相互关系,这就应该彼此友好、友爱。可现在人们还不懂得这个根本道理。自有了文字的几千年来,人们一直不认识它,只有马克思把这个关系讲清了,把这一问题讲清了。方才我讲的观点基本是马克思的观点,不过我把它讲得通俗化了一点。(我国出版的马克思著作据说是从德文直译过来的,译文意思不好懂。我把马克思讲的道理给一些人讲了以后,好多同志讲:马克思还讲过这个?说明好多研究马克思的人,他们对马克思有些最精华的东西并没有去研究。)

  在社会活动中,如果能按上述那么做,那就把情趣建立在比较正确的基础上了。但是现在人仅仅知道有个社会的需要,需要到社会上活动活动,但不懂得社会需要把人与人联系起来,彼此关心、友爱,也不懂得维护这个社会的需要。然而人类在向前发展时总要为自己开辟道路,西方提出了要博爱、自由、平等,但实现不了,只作为一般的口号提出来。现在既谈不到博爱,更谈不到人类真正的爱。社会当中人和人的自然关系,最基本的就是两性关系(这也是马克思讲的),首先建立起来的也是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这就有性关系在里边了,人们就把性关系作为社会联系中的一个根本的关系。当然它是个根本关系,但是如果仅把它作为人类的基本关系就不够了。所以马克思讲,只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使人懂得人在多大程度上变成了人。因为对性关系抱什么态度,表明人类发展到什么层次,如果仅仅是一般的性关系,就跟动物没什么区别了。人们把性关系作为人的联系,它本身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现在它已经不是一般的简单的性关系了,有一个性爱在里边,虽然这个爱跟动物没什么更大的本质区别,但是它加上了人的感情因素。人应该有一种感情的爱,它是建立在情志、理智上的彼此深刻的理解,心性的共鸣,真挚的关怀、体贴和爱护。当然在性爱的基础上也可以建立起感情的爱,这个爱比性爱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这里边就有人的意义在里边了。再向前发展,形成心、性、情志浑然一体的爱,才是真爱,就是所谓志同道合。我最近看《参考消息》,说现在中国大陆上不怎么叫同志了,十几年以前见面叫同志,现在叫先生、小姐、女士、朋友。我倒觉得同志这个词更有意义。同志这个词并不是搞共产主义革命才这样称呼,唐、宋时期的气功书籍就已经有同志这个词了,说“朝朝暮暮寻同志,走遍东吴不见人”,同志即志同道合。以前练气功要大家志同道合,在生死攸关时,要互相帮助,把生死都彼此交给了对方,这叫同志。这样建立起来的爱是为了大的事业,既不是性爱,也不是一般感情的爱,这是真爱,是真正博大的爱。前二年我从香港到澳门,几位女士请我吃饭,一位女士问我:“庞老师,在国内是不是许多女士都爱你?”我说:“对。因为在国内我的学生很多,有几百万,而女性占多一半,男士女士都爱戴我,我对他们也很友爱,这也算是博爱。”我说的这个爱是个广义的、真诚的,而且是建立在事业上的爱。如果真正能够做到满足这样的社会需要,那就是建在高层次上的爱了,但是现在人们还难以做到这一点,连感情的爱这一层都突不破,更不要说做到真爱了。人到社会中参加一个活动、参加一个组织、参加一个集团,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但现在人们还没有自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社会需要的爱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西方社会互相倾轧,相互掠夺,互相损害。他们这样做也是一种社会“需要”——我害你是满足我的精神需要,这就走错了。目前从社会需要来讲,社会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虽然有了趋向,但是它没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上。

  2、尊重的需要。其实上述第一种社会的归属和爱,也就包含着第二种彼此尊重。到社会上去,到一个集团里面去,自己归属到那里去了,想干什么呢?想找安慰。尊重既包括尊重别人,也包括自己受到尊重。一个人活着,需要得到别人尊重,也需要自尊自爱,爱护自己的荣誉。要想别人尊重自己怎么办?往往就要有权、有势、有钱、有名、有地位。你看现在社会上各种人奔波劳碌,有的人努力去拼,总是为着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受到别人的尊重。有的人说我就是不让人家尊重。这种人有没有呢?有。《论语》里写,孔夫子曾经见过一些隐者,孔夫子跟他的学生和这些隐者说话,他们对孔夫子出去到处讲话都不同意。那些人隐姓埋名,自己干自己的事,有本事不让人知道,不要求社会认识自己。那是属于消极厌世的人的生活,但他也有个自我尊重的需要:我不需要社会尊重,我自己尊重自己就行了。其实他们也还有人尊重。隐者和隐者在一块聊天,他们气味相投,也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那也是他那个层次的社会需要。这些隐者上这耕地,上那耕地,怎么不躲到深山里自己耕地,还要找点互相投机的人?像孔明、司马徽这些人,他们当时都是隐者,他们不是也喜欢高谈阔论、自我陶醉吗?这是他们这个层次里的社会尊重的需要。

  整个社会当中的人就和他们不一样了。人们需要生活,需要社会对他的承认和尊重。但在社会当中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没有那么多本钱让别人尊重,于是有些人就产生追求虚名虚禄的思想,没真的,我要虚的,跟庸医求匾一样,本来不是个好的大夫,没有什么本事,治好个病人,就让病人给送匾挂出来,搞欺世盗名。现在人类社会当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追求虚名虚禄,不务实际。有钱能受人尊重,就去搞钱,去坑、骗、偷、抢、砸、打。社会上有好多丑恶现象,就是由于不正确地追求社会尊重的需要,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3、文化生活的需要。通过文化生活如文学、艺术等各种享受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文化本应是以文来化,用文来把人们化了。现在有些人在文化的需要上不是来化自己,而是以文化来满足自己情趣上的需要;不是用文来鼓励人们前进,而是满足人们的欲望需要。现在社会上的文化发展出现某些不健康的趋向,好多文化或走向抽象;或者完全现实,把生活复现。看来这两个方向都不行。于是或者是先走生活复现,再走抽象;或先走抽象后又是生活复现。人们茫然无措,不知该往什么方向去发展了。


推荐阅读(直接点开即可):

庞老师近年带意元体

庞老师讲练功故事

庞明老师答疑

直腿坐松腰法

庞老师谈明心见性摘录

庞老师新书《禅宗证悟理法辑要》

智能气功科学概论

↓↓↓点下面阅读原文可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