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气功科学精义(88)——调息综述A

庞明 智能气功 2020-02-19

新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小字“智能气功”,再点击“关注”,也可添加微信号:znqg01 来关注我们,关注后可每天收到我们分享的精彩文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48za54bk&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四章 调息秘要

  《调息秘要》这章似乎对智能功来说不重要,但调息在传统气功里面却是练功的三个重点(调身,调心、调息)之一。调身指的就是身形体式、动态要求,调心就是运用意识和修养意识;调息指的是调整呼吸。这个三调是唐朝天台宗和尚智顗提出来的,后人就把它作为练气功的三大要素了。智能气功一开始练功不怎么强调呼吸。为什么不强调呼吸?因为把呼吸调得自然了要有个过程。在身体还没有放松的时候练调息,往往是适得其反。本来想使呼吸深、细、匀、长,可一调息反而气憋了。智能功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就是着意于放松。练智能动功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形松意充。所以,一开始要练松和静(精神集中)。第二步形神庄练精神集中,相当于古人所说的意守(但不同于意守)。五元庄中有发音,发音里边就有呼吸了,但是我们没有把它作为调息的内容来介绍。将来练中脉混元就得靠调息。智能功练功第一步走松静、集中,到了第二步完全走精神集中守形体。我们练功到了一定程度,呼吸已经不调而调达到了最一般的要求——深细匀长,这时才运用调息的内容。因为调息不只是个深、细、匀、长的问题,还有特殊的调息方法。如果只一般地把息调至深、细、匀、长,也不是不可以,那是为了更好地安定精神。但是调息这部分学问关键在于它特殊的调息方法,所以《调息秘要》关键就是讲特殊的调息方法。这一章讲了将近三十种调息方法,其中属于比较秘密的近二十种。《调息秘要》讲的调息内容不是一般的,而是被过去许多门派认为是诀窍、保密的东西。这些东西不能随随便便地动,调息时要有一定的规章要求。这些练功方法过去有,但具体怎么调息没讲,而我们讲了好些调息要点。同学们要重视它,但不一定练它。哪些要求同学练,讲课时我会提示给同学们。

第一节 调息综述

  这一节把本章的内容作了一个综合叙述。《精义》这本书每章体例都是这么写的,一开始先简单地把这章是怎么回事情说一说,所以叫综述。

  Ⅰ、调息的含义

  在讲别的章节时,什么道德、意识、修养……我们都对这些词下了定义。可是现在我们没对调息下定义,只是叫含义。为什么不下定义?因为息字的内容比较多,调息的内容也就比较多,不好一般地下定义。从练气功来说,息字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精神,调息就是调整精神;另外息还有呼吸之意;再有息指的是一吸一呼当中的停顿。这样下起定义来就麻烦了,因此这里讲的不叫定义,而只能叫含义。“调”的含义简单说,就是调整、调理、调治的意思。我们这一章所要讲的息的含义主要指的是呼吸。作为练功的一个要旨,调息是指调整呼吸而言的。所以我们这一章的内容和调息本身所具有的内容不是完全并列的。调息有这么多含义,我们又不能不对它的各方面讲一下,所以在没有真正讲调整呼吸之前,先把调整精神的息字的含义简单说一说。

  一、息指精神的安宁

  从精神方面来讲,息就是休息。“心”上头一个“自”就是“息”,自己要注意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和自己结合一下就是息,这么一想就是内向性运用意识。我们平时说休息的“休”字就是一个立人加上一个木字,人跟木头人一样。木头人再加上自己和自己的心相结合,就是休息了。《庄子》里面不是讲“呆若木鸡”吗?平时也说“木然无动于衷”,跟木头一样,内心情感没有什么变化。平常说一个人“发木了”,意思就是跟木头一样没有什么反应了。所以我们从日常生活当中的休息也可以领会出气功的内容。我经常讲,中华文明和气功都密切结合在一起了,彼此渗透得太厉害了,日常生活处处都表现着气功的内容。好多事,你稍稍拆开,用普通思维去体会,里面就出气功内容。另外,息字过去还有生长的意思。《易经》中有“消息”之说。阳退阴进为消,有生命的东西(阳)退了,没生命的东西(阴)前进了,这种情况称为消。反过来,阳进阴退为息,有生命的东西往前进,没有生命的往后退,称为息。“消息”就是一进一退,是一个事物的积极的、消极的态势的整体状况。“息”是自己的心,自己和自己的心一结合,就有生命的内容在里边,阳就可以进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休息,如果经常有“我休息是使自己和自己的精神、形体结合起来增长生命力”这种意识在脑子里边,就会随时促进自己起变化。同学们想“休息会儿吧”,一躺全身都松开了,以为生命力的增长处于消极状态了。其实不然,实际里边在养,生命力(阳气)在长。我这儿好像没讲气功而在讲生活,气功本来不能脱离生活嘛!如,累了就是你的气受损耗了。现代科学认为劳累时,身体里面的生理变化是异化作用增多,同化作用减少,里边生得少耗得多,这时需要休息,让生命力往外长。如果我们在休息的时候,一呆,主动想“我要长,长气、长生命力”,就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休息,而是积极的休息,变成了练气功的内容。练气功本来就这么简单啊!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都么深奥,那么高不可攀。气功没有离开生活,就在生活当中,休息时加个意念就是练功。所以说息字的含义关键是调整精神。这种讲法不是我们的标新立异,也不是我们的发明创造,有好几本传统气功书就是这么写的。明朝的李道纯曾从儒家、道家、佛家几个方面讲“息”字作精神解,讲得比较深刻,也比较全面。咱们书上引用它了,我给大家说一说:

  “息缘返观禅之机,息心明理儒之极,息气凝神道之玄,三息相需无不克。”解决自己的精神是佛家、儒家、道家都重视的问题。佛家把自身里边的作用称为因,外来的各种事物和你发生作用称为缘。从哲学上讲,内因相当于因,外因相当于缘。佛家练功要安静、寂静,所以要息缘。“息缘返观”,断开和外面事物的联系,不和外面发生作用,然后把精神返回来观察自身(佛家称为“观察妙理”)使精神集中起来了,好走自己的独立境界。“息缘返观”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把运用意识从外向运用变成内向运用。儒家讲“息心明理”,即把心安定下来,然后去考察事物,明了事理。因为儒家讲“格物致知”。好多人把格物理解为克除精神里面的各种杂念,但有的人说是变革事物。这两种解释可以结合起来,即把你的精神安定下来,去观察事物,变革事物,以明了道理,用这种办法去增长智慧,最后能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佛家不接触外边(息缘),自己观察理,最后达到明心见性。儒家把心安定下来(息心)去明了事理,最后达到豁然贯通。道家讲“息气凝神”,“息气凝神道之玄”。道家要从气上练功,但最后要把气断绝,停止呼吸。没有呼吸,神也凝住了,就达到了玄的程度。实际上是精神注意到气(不是呼吸之气)上引发“息住”,把呼吸停住。道家讲“念住”“息住”“脉住”嘛!“念住”是把念头住了(没杂念),精神能够稳定下来。“息住”就是呼吸停住了。”“脉住”是心不跳了。道家练功出现这种情况就到了修玄的程度,该采大药、结婴儿了。因为李道纯本身修道家功夫,所以他讲道家这一点讲得最深刻,而且他认为道家是把儒家、佛家的东西结合到一起了。因为佛家从摒除外缘入手,儒家从自心入手,道家既有外缘,也有自心,把这两个结合起来了。他说“三息相需无不克”,实际上就是道家的东西。

  这个息字在传统气功里边比较重要,大家要很好地领会它。练功可以从不同要点入手。有的人听老师讲“息”,“哦——”,他脑子里一动,问题就解决了。过去人们练功,老师说一句话,他自己里边去领会,不是领会话的意义,而是领会话的实质。比如老师说“‘息’是自己这个心和自己结合”,老师一说,你马上就结合,这就是“得意”了。如果老师这儿一说,你记笔记,记住这个词了,却是糟粕,那个信息你没接着。我们讲的道理书本上都有,我一边讲,你一边琢磨、领悟,以后看书容易看懂。学习气功要领悟,不然就把气功变成文字的东西了。我一说,你马上跟自己联系,内心里边体会它,“哦,这个样子!”你对一句话有体会,那就是一个收获。那是真前进了,学的是真知识。要不然即使会背这本书,那也没用。所以有的人会学,有的人不会学。其实,学什么都是一样。我还结合这个“息”来讲。“息”是让你好好休息,把自己心定下来,让生命力长起来。我们讲的修养意识也是让你“息”。我们不能跟草木一样什么都不想,又不能乱七八糟地想,跟自己生命活动结合起来,按照生命规律那么去想,那也是“息”了。不是什么都不想才叫“息”,只要不把气搞乱,不把生命规律搞矛盾,就叫息。如果你把意念和生命活动结合到一起,符合自然规律了,不仅不破坏它,而且还能帮助它,那就是更好的、积极的“息”。古人要守戒(咱们叫修养意识),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戒的意义?一受戒,你精神里面起作用产生力量了,那叫戒力;身体里面的内在变化那叫戒体。关键是戒力和戒体,不是戒的那点条文起作用。这个条文跟咱们定的纪律有什么不一样?你内心里没起变化,既没有戒力,也就不能产生戒体。我们应该懂得层次高一点的东西,绝不能停留在字面上。同样受戒,每个人情况却不一样。好比入党,有的人一宣誓,身体里马上就发生了变化,“我是共产党员,处处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可有的人虽然也宣了誓,“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但没有在身体里面发生作用,一碰到困难,就把“共产党员”丢了。受戒也是一样,你一受戒,自己脑袋里马上就变了,“我是××了”,处处用那个要求自己,那才叫戒。你只会背几个条文,还不叫戒。这样下去,只能使自己陷入文字障,不能解决任何实事。所以我们学“息”字的时候,也要从内心、从精神世界里“息”。“自”是目上一撇,眉上头和心一连就是“息”。这是多好的功法呀!自己从精神里边一体会,这叫“息”。你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无论你把“息”讲得多漂亮,也还没有“息”。有些人吃什么东西也不胖,这些人一般来说都好想事,总琢磨事,那个心和自己结合不上,想别的去了。脑子里边东跑西颠,和心没连上,没有“息”,消耗了,所以就瘦。有些人不动脑子就长胖(当然长胖的人不一定都不爱动脑子)。所以我们要会修真养息。养息就是养你的生命阳气。传统气功里有个息字诀(息字歌),相传为老子的徒弟亢仓子所作。(但我全面考察后,认为它是后人写的。从它的文辞用语和内容来看,它不会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同学们看看就行了。但大家要知道一点:只要你能“息”这么多东西,练功就能达到高层次。你会注意这些东西,练功进展速度就快,若练丹就能顺利地炼出丹。“息”不光是一个精神,它里边的内容比较多,实际相当于气功各方面的修养。这里边虽然没有更深奥的东西,但付诸实践是比较难的。讲、说气功都比较容易、简单,但是你要去做都不那么容易。什么都是学以致用难啊!我上学的时候,给自己定的标准是:理论课考五分是最低的要求。我在医士学校学习三年,考试没二个是四分。老师讲的课你还学不会,还学什么?课外的还学不学?当然达不到五分不等于没学会。你应该把老师讲的学会了以后再学更多的东西,那才行。马克思上大学的时候同时拿三个文凭嘛!同学们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别混!学了理论还不行,还得去用!如学医的,学了理论后,还要到病人那儿去实践。实践更重要、更关键。我们把道理懂了之后,要勤用脑子,反复琢磨、体会。这么多东西,怎么去琢磨、体会呀?看一个琢磨一个,心里总是一个。心里边琢磨的时候应该是狗熊掰棒子:掰一个夹上一个;丢了前边的,再掰一个夹上。老是夹着一个,你总是专一的。你总是掌握一个,慢慢就全都掌握了。不要贪多,不要拿着这个,想着那个,跟皇上用膳似的,吃一、顾二、眼观三。你应该集中精神抓住一个,有体会了,放下,又抓住一个。你只有从内心里边领会,理解了,它才是你的东西。我上学的时候,我的同学说:“庞鹤鸣不说实话,他说他看书、学习都不背,可他答题和老师讲的一个字都不差,那不是背是什么?”我的确是没有背,就是把老师讲的那些东西弄明白了。我曾经想过:这句话不这么表达行不行,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如果我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改用简单的,如果没有更简单的,记老师的不就完了吗?这样记起来和背不一样。一句话、一个内容,你想怎么表达才更简洁、更明了,这样推敲之后,笔记是老师的,也是你自己的。如果真正领会、理解了,表达它时虽然用的是别人的语言,但同样是你自己的东西。

  二、息指呼吸

  这个意义就比较简单了,一个呼吸就称为一息。中医讲“呼吸定息”,一方面关系到时间,一方面关系到气血的流通。当然古人的讲法不一定准确。古人说一吸脉行三寸,一呼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传统中医讲的经络本身有些内容就不正确。将来混元生理观要简单地讲经络是怎么回事。古人对经络的走行基本上讲对了,但把经络的实质讲错了。当代科学对经络研究不出个结果,其原因可能就在这个地方,经脉这个词本身就用错了。经是气行的径路,脉是血行的径路。经是经,脉是脉,这两个不是一个东西,不是一回事情。很多人把这个词混淆了,具体内容也就不好分清了。只能一般地讲,不好精确化。中医要改革就存在这个问题,没法儿改。要不然全扔了,全扔了又不行。光呼吸都讲错了,说一天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正好比普通人正常的呼吸少一半。有人解释说,练气功后呼吸变慢了。那古人说的普通人一天一夜营卫循行五十周、八百一十丈就没法解释了。许多人都没有考察这些矛盾,我搞中医的时候考察了这些矛盾。我们书本上之所以还这么引用古人的东西,是因为我们的基础理论还没讲,没有更多的词来讲理。其实这也是让同学们给自己提些问题,划些问号。“尽信书,不如无书。”你把书全都信了,就不如没有书。应该是一边看书一边划问号,多问“为什么”,自己找出答案来,你就有本事了。应该是碰上问题自己努力去解决。你觉得这儿不对,为什么不对?你得找出答案来。简单的否定最容易、最直接、最简单,但也是最没有收获。我讲调息是指呼吸来说的,至于古人讲的那些东西对不对,咱们另外再讲。对“脉行三寸”的问题,可以考虑。因为人发出的外气(真正内气发出的外气,不是意识导引着走的外气)的速度跟着这个速度差不多。以前上海顾涵森他们测赵伟的外气,发现其速度是比较慢的。外气和内气不一样,出来以后会碰到很多阻力。所以内气肯定要比外气快一点。呼吸对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古人对调息也比较重视。人一生下来,独立生命活动的开始就是呼吸,呼吸停了,独立生命活动也差不多结束了。调息能使我们身体里边的气和外边的气很好地交换,使我们人和大自然很好地统一起来。调息调好了,我们和大自然的联系也就强化起来了。不光人,动物、植物也有呼吸,万物都有呼吸。动物、植物呼吸是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推荐阅读(直接点开即可):

庞老师近年带意元体

庞老师讲练功故事

庞明老师答疑

直腿坐松腰法

庞老师谈明心见性摘录

庞老师新书《禅宗证悟理法辑要》

智能气功科学概论

↓↓↓点下面阅读原文可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