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气功科学精义(94)——调息方法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5498erge6&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三、意气引动调息法
所谓意气引动调息,就是意念和呼吸的气或气的感觉互相引导的一种调息方法。下面介绍的几种法门,基本上都属于过去很重视调息的大乘功法里面诀窍的内容,而且这些调息方法可以从初级直接练到高级。
(一)丹田翕张调息法:翕是合的意思,张是开的意思,此法就是用丹田一合一开来调息。此处的丹田一般指下丹田。这是一种性命双修的调息法。首先从意念当中把鼻子的呼吸和丹田连上。一般注意鼻孔的气的出入属于佛家的内容,注意丹田的位置属于道家的内容。这个是两者混合的功法。但是呼吸时不能注意气怎么进去、出来,也不能注意膈膜的升降,只想一吸气丹田往四面八方开,一呼往里面合。按以前的老师说是:鼻子和丹田搭上,好像鼻子长在丹田上。这种方法从形式上看相当于逆呼吸方法,但是不能用膈膜而用丹田带动,从丹田里面用意念带着开合。好像一个气囊,一吸,气到里面,一呼,把气挤出来。不要注意胸腹部,只注意鼻孔这儿一点呼吸。意念鼻子和丹田连着,丹田随呼吸一合一开,使上下结合。注意:1、丹田里开是前后左右一块开的,用意念走,不是一吸气往前鼓肚皮而是向四周开。一呼气要从四面合。2、不能注意腹壁运动,注意丹田里面;用意念想那个球一开一合。3、要似守非守,不能想得太具体,这样才能做到呼吸自然,悠悠扬扬,绵绵密密。迷迷瞪瞪地一吸开了,一呼合住。掌握此窍门后非常好练。4、一定不能用膈肌去推,否则就成了逆呼吸。练这个呼吸法可以直接引起呼吸停。翕—张、翕—张……精神凝聚了,里面还在翕张,而鼻子不喘气了。意念和丹田气结合上了,丹田气一张一合,全身气流动了,直接出现息住,呼吸停住了。
(二)混元中田调息法:与上法有些近似,都是用意念来想。前法丹田位置在下,混元中田法在中丹田。在中丹田怎么去混呢?吸气时从膻中下面(体腔中)降到中脘深处,呼气时上来。有的老师讲,是在心口下面到中脘这一段的体腔中,气上去下来。丹田翕张注意开合运动,这个是升降运动,这两个注意的方法不同。有的书上有混元中田调息法,像《性命圭旨》。传统的文始派据说就搞这种呼吸。这个呼吸也是只注意鼻子的气,不要管膈膜,非常自然地呼吸,越来越慢、越来越慢。前人说“三寸气在千般用”,应该指的就是这般气在人体中上下上下,有了这个气就把后天气和先天气结合上了。这是用后天气引发先天气。有的门派讲,练这种呼吸可直入静境而打开玄关窍。它自己悠悠扬扬,意念和它合得很好了,里面就出现了一片似乎是虚白而不是真正虚白的景象,即中田玄关窍开了。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打开传统的所谓玄关窍:下田玄关和中田玄关。加之鼻子下面有个人中穴,扎人中穴有很强的镇静作用,经常守住这个地方,精神容易安定。古人说这两种呼吸法如何地高妙,实际它的机理就这么两个:一个是变相意守,意守不是死守,是活守,守丹田的一开一合或一升一降;一个是注意呼吸,精神注意一呼气一吸气,可把你的心猿意马拴住,达到安神的作用。神安了,丹田守好了,神和里面气的一开一合合住了,气就充足了。“有气则成窍,无气则渺茫。”没有气则渺渺茫茫,有了气就成了窍。窍并不是窟窿,是个气窍。
智能功不练调息,但你们练混元窍搞开张升降也可以,方法是活的。书上介绍的这些调息法都是上乘功法,和咱们练的不矛盾,愿意练的可以练练。
(三)回风混合调息法:(图4-10)这个调息法似乎和中田调息法差不多,有的人就把中田调息法叫回风混合调息法,其实两者有根本的不同。回风混合调息法不是从中脘里面走,而是从正对第11胸椎(脊中穴)椎骨前面的这个空腔走的。这个位置相当于腹主动脉、静脉和乳糜管处,这儿还有腹腔神经丛,是个很重要的位置。注意别守在脊柱上,那太靠后了。回风混合调息法是一吸气,意念到鼻根,再到印堂,从印堂里面想进去。有的传统功法说是一吸气到巅顶到百会,这么下去到脊中,停一停,呼气时再回来。本来一般吸气往下走,而练这个功法,是先守山根,安安静静一点杂念都没有了,再一吸气进去先向上升而后降,走到脊中,一呼气返回。这是个古法,有的说“退藏于密”就是这个功法。《易经》有一卦叫艮卦,有“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的讲法。艮当止讲,说意念到背上去,慢慢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了。行其庭,胸前有个中庭穴,气从中庭穴走,就感觉不到人的存在了。我想,这肯定是后人根据《易经》中这句话编的,写《易经》的时候可能不会有这么具体的调息方法。
我经过考察认为,实际不是一吸气往上到巅顶,而是一吸气到了鼻根。守着鼻根使精神集中,气就充足了,内外气好通了。鼻腔上之筛板有好多小窟窿,可以直接进脑子。用意念从这进去到大脑,经第三、四脑室,从中央脊髓管里面下去到脊中,呼气时意念再回来。如果练功意念真能这么走,效果是很好的。但走不好也能死人,尤其往回上翻到第三、四脑室时,一冲冲不通,就把人冲死了。
以上三种方法均可意守山根穴。正规的丹田翕张法虽说要注意鼻子,但也可以守到山根上来。混元中田也是从鼻子进去,但要注意不是从鼻孔进去,从鼻孔走气容易走岔道。应该鼻尖微微有点吸气的意思,但不管空气,而用意念从鼻尖经鼻中膈往里边进,这样,气才容易走正路。回风混合调息法注意鼻柱才能更好地起作用,因为鼻柱下边连着人中,后面连着筛板的位置。从胚胎发生学上是这么连着的,气场也是连着的。这也是要你集中精神。咱们不搞调息法,你能精神集中就够了。
(四)“添油益精”调息法:(图4-11)这是用来补人身体正气的。一般过了64岁,真元之气(先天元气)就不多了,这时候再练修仙之术、修炼大道就难以修成了。就不能先修炼大道,而需先添油益精,把自己的精气练充足。有的把添油益精这个名词解释成搞双修,其实清修也有添油益精。此调息法很简单,就是把混合调息法的路线延长。一吸气通过从头转到脊中,继续往下走到会阴,从会阴里边往前一转,上升到丹田。呼吸稍停一停,然后慢慢地自然呼气(不是退回来)。这种方法实际上是过去练气功所说的多吸少呼。这里边给你加了个意守,同时给你通一通督脉的路线。本来一般人练周天的运行路线是督脉上升、任脉下降,这里采用了督脉下降的办法,以前讲这条道是“神仙路”,把它说得很神秘,其实就是让你集中精神。这也是个变相的意守,通过一个经脉的路线而意守丹田。只是这里加上了呼吸,使精神专注之后,而发挥意念的作用,通过意念来聚气达到无中生有。一吸气大自然气一集中,往里边一收,多吸进点,少呼出点。实际上就是利用混元气。走下田是生精的,中田是生气的,上田是养神的。老年人精气不足可以用这个方法,注意下丹田,而使肾精旺起来。这是从上田导到下田,以神益气以气生精,精气充足了再炼精化气。以前讲,精不足,丹田没有真种子,练功练不成,得从肾精上练起来。为什么强调肾精?因为精的全息性比其它细胞强,而且精有全息能量。一旦精充足了,练功就好练了。
前面这四个调息法实际上都是通过一定路线把意念集中起来,用意念调动外界的气。守住自身后,一吸把外面的气吸进去了。实际上也是用大自然界的混元气补充自身的气。另外,这几种调息法使自身的气比较统一集中,有序化增强,这样自然易于凝聚起来。
(五)中道七门调息法:(图4-12)密宗和混元功门都有这种方法。中道指从百会到会阴这一段有个气柱,不练功的人感觉不到,不有意练,也感觉不到。如果按照胚胎发生学来说,相当于比较早的体腔留下的气场。这个气柱跟周身的气脉、气血连着,里边七个集中的地方,称为七门。七门和好多脉络连着。周身的气和这七个门连得好,身体就健康;连得不好,身体就不健康。第一个门在会阴。练气功的会阴(虚危穴)可不是在皮肤上,而是皮肤向里一寸半,男人相当于前列腺射精管处,女人相当于子宫颈口的位置。第二门在脐下三寸。脐下三寸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相当于关元到肚脐这里边的一个球球;再一种说法是肚脐后面三寸(在肚脐和命门连线上)。我们用的是从关元到肚脐这一段里的那个球球。第三门相当于混元窍,即中脘后面一个球。第四个门在膻中上边、第二肋骨到第四肋骨里边一个球球。第五个是喉头里边的一个球球。第六个是印堂里边一个球球。第七门是头顶百会里边一个球球。我们的位置和密宗不完全相等,差一点点,大同小异。练此法要用满吸,吸满后停气,意念从会阴逐门向上至头顶,再逐门向下回到中脘。调息速度太快了不行,一般最少一个门停一秒。停时可在里边稍稍转一下,可以上下转,也可以左右转。如果中途感到憋,就停在所到之处喘口气,满吸后闭气,再接着走。这个呼吸法不是练功全过程中用的,而是在练功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最多不超过18个呼吸。如果我们练混元气功加调息就是“混元一气真灵通”。“混”在“会阴”;下丹田,“元”;混元窍,“一”;膻中里面,“气”;喉头,“真”;印堂里面,“灵”;百会里面,“通”。再“通”“灵”“真”“气”“一”这么下来。一般开始练功用它,不能老用,老用就憋得慌,而且把神搞跑了。练三个也行,五个也行,七个也行。一般练七个呼吸也就够了,不要练18个呼吸。
(六)天门出入调息法:(图4-13)这个调息法也是混元功门里边的。它和别的调息法不一样。别的调息法一般一个周期是一个呼吸,这个调息一个周期是两个呼吸。咱们一般知道头顶叫天门,其实不光一个天门。智能功介绍两个天门:鼻尖叫中天门,头顶叫南天门。《西游记》中讲,打出南天门,其实是讲意识出了头顶,出现法相了。古人常用这些东西作隐喻,如说泰山有个中天门,一过中天门到南天门整个直着上去非常陡。这是用山的形象暗喻人的形体。好多庙里的建筑也都是让你来悟人体有关部分,天门呼吸具体作法:鼻尖处一吸气,意念从中天门进去到了鼻根,从鼻根到印堂平着进到和百会垂直下来相交点界面的那个球球。到这停一停,一呼气从天门出去,然后再一吸从天门进来,在头里停一停,再从鼻尖出去。两个呼吸一个往返。老师传这个方法的时候说它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我最近找到了点根据,应该差不多有九百多年了。有的老师讲:《黄庭经》中“呼吸出入在庐间”即指此法。一般解释“庐”都当鼻子讲,其实庐是指整个脑袋。这句话是说呼吸在头里边出入。光练这个呼吸法就可以出超常智能。练该法时注意不要着相,千千万万不要死死地找那个球。意念大概往那里边进去,停住转一转,然后随呼气出去。出去可以感觉头上有个气柱升起老高。这个气柱不能歪,以前说歪了就着魔。气柱要直着往上升,能升多高算多高。一吸气从上边下来,到里边停一停,呼气时从鼻尖出来。过去称之为先天“性理”。(因为这个功法属混元功门,佛家、道家、儒家的内容都有。)如果这个气柱出去后不收进去,好多同门人老远能看着;头顶上有一个大气柱子,离着很远能看见气光。练这个功一开始往上冲觉得头顶上方是空的,再往上冲,觉得上方好像有冰。那个“冰”有百丈,冲不动。慢慢把“冰”冲开之后,就见到“三千大千世界”了。这需要练一千天。以前练这个功法的时候,老师先给你把天门找准(因为从百会到囱门,每个人天门的位置不一样,有人靠前,有人靠后。需要老师给你点一点,一点天门那个点会跳,位置就有了),才能练,也是很保密的。这个方法是从命功直修性功的。因为修性功本来就不应该搞调息,可这个调息法通过练调息而直走性功。丹田翕张调息法、混元中田调息法、回风混合调息法和“添油益精”调息法是从性功来调命功的,而这个方法是通过呼吸直接走神,用意念和息结合起来直修上田。
(七)炼丹调息法:同学们不要练它,如果以后碰到道家龙门派的,他不懂得调息,而又真正愿意练功,可以给他谈一谈,介绍一下。没事不能逞能式的给人讲。真正丹道家的卦爻周天要采小药结小丹,这一步功夫的口诀关键在呼吸,尤其龙门派,对此讲得非常严格:讲什么360,什么216,144。讲了很多,但到底怎么转周天,怎么搞呼吸?不清楚。《伍柳仙宗》讲了什么名是法不是,名是诀不是……好多都不是。其实炼丹调息的秘诀很简单,你得了口诀都对,不得口诀都不对。什么阳九阴六啊等等都不对。柳华阳在《慧命经》中讲48才对,前面24,后面24。这个指的什么?谁也不知道。柳华阳讲六规十二时,有说六规是六个地方,实际上,他说的六规叫六时,后面叫六阳时,前面叫六阴时。规和时都指呼吸。练丹道功是先搞神注炁穴,真阳发生出现性兴奋(活子时),周身酥软。这还不是运周天的时候,用“吸、提、撮、闭”采药归炉。“吸、提、撮、闭”虽然视顶门,但不是把气运到顶门,而是把气收归丹田里边来。气收回丹田后,封固。然后又静守,又出现真阳发动(比以前强烈),一股热流直接往下冲,从丹田直到会阴,再到尾闾,从尾闾这儿一冲就走了。按照龙门正宗讲,应该出现了玄关窍开才能运周天,光活子时还不行。玄关窍开,“似泄非泄,似翕非翕”。男人出现射精的动作,但没有精出来;女人子宫口与阴道深处高度紧张收缩。在这种高度性兴奋刚一开始时,马上运周天。这时要进阳火。进阳火是什么意思呢?那六规不是会阴、肾堂、脊中、陶道、大椎、玉枕这六个地方,而是六个呼吸。一吸到顶(一个吸气就到顶了),当然不是一下到顶,而是“一步四揲”——一个吸气均匀地分四等分,吸、吸、吸、吸。(这称为火候,火候要均匀。)每吸缩会阴一次。一吸从会阴一收缩,二吸会阴第二次收缩到命门,三吸第三缩到夹脊,四吸第四缩到玉枕。“吸、吸、吸、吸”四下,一吸到顶。闭着眼睛,心里想着,耳朵听着,三元归一。然后自然呼气。如此三个呼吸。第四个呼吸是自然呼吸,即卯时沐浴,用药不用火(“药”为意念)。紧接着又是两个“一步四揲”的呼吸。之后,再呼、呼、呼、呼,从百会经印堂、膻中降到肚脐,然后自然吸气。如此三个呼吸,第四次又是沐浴,再行两个呼吸。这是龙门派的呼吸方法。其实柳华阳讲的前面24、后面24就指这个。什么叫“一步四揲”?柳华阳也讲得很清楚:跟踩水车一样,一板一板地升上去,一吸到顶,一吸到底。一个吸气到头顶,一个吸气到会阴,从天到地。这是龙门派真正的呼吸法。
推荐阅读(直接点开即可):
庞老师谈明心见性摘录
↓↓↓点下面阅读原文可浏览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