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混元整体理论(73)——情绪产生的过程A

庞明 智能气功 2020-02-19

新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小字“智能气功”,再点击“关注”,并选择置顶公众号,也可搜索微信公众号:znqg01 来关注我们,关注后可每天收到我们分享的精彩文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25ju2naa&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们脑子里面出现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首先经过了原始的启动:在我们大脑皮层的脑神经细胞动力各方面的影响下,意元体里面反映出来的信息互相作用、互相竞争,其中有的信息到最后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一定的特殊的信息结构,也叫作信息序。当这个信息形成一个序的时候,在脑子里面就产生初步的能量集聚,能量一集聚就引起意元体的变化,然后意元体就作用到脑神经细胞。这个时候,一方面脑神经细胞会向效应器官传递,另外一方面,脑神经细胞一起反应,也会反馈到意元体里面来,使这个信息序强化起来。如果这个信息序和脑神经细胞发出的信息作用到效应器官,就产生一个自然的、合乎我们要求的行动。行动产生以后,再通过传入神经把信息传回来,进一步校正、修改意识活动的内容,或者是连续进行下去。这是一般的主动性的或者是指令性的意识活动产生的过程。

  如果我们脑子里面产生的意念是非指令意念,比如同志们考虑、思索问题,这样的意念的产生,实际上也是这么一个过程。你为什么要思索呢?可能受了外界的刺激,别人讲什么提醒了你,也可能自己脑子里突然回忆起什么东西。比如你就这么呆着,突然之间想到,“哎,我昨天干什么去了?”然后就连续想下去了。那是意元体里众多的信息互相作用,引起了你想“昨天干什么去了”。“我昨天干什么去了”,你看这是多少个词汇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概念,都标志着一定的内容,这些内容,从混元整体理论来讲,都有一个特殊的标志它本身的特殊性的时空结构。从昨天到今天是个时间结构,昨天那一天,你在空间里面干什么去了,这是空间结构。任何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结构,所以当你一想“昨天干什么去了”,这个概念就把昨天到今天这个时间结构和昨天你去干事情的空间结构在脑子里面勾画出来了。因为意元体兼容性很强,里面包含了无数信息,所以当你一想“昨天干什么去了”,当然你考虑昨天干什么去了是指一般有意义的事情,不是指诸如早晨起来吃饭、刷牙之类的生活琐事。这样,脑子里就会发出个指令,根据这个意识、概念所含的时空结构,把这件事情串连到一起了,时空结构一串连,一联合,脑子里就“呜噜呜噜……”,这一切都出来了。我们的思维、思想就是这样进行的。如果我们回忆书上一些知识,那实际上也是个指令,是给意元体下回忆指令:我要回忆一下什么什么东西。这么一扫描,把那时空结构拿出来,根据一个总体事物的时空结构一联系,一想像,把有关的东西联系到一起,这个思维有人说,我没有这样的指令,脑子里信马由缰,想这个想那个。那是因为脑子里有很多时空结构,它碰上谁就是谁。但是这个碰也不是偶然的,有它的必然性。脑子里随便出一个念头都有它的原因,现在同志们一下子还找不着这些原因,因为它非常细微。比如脑子里面突然一想:我家里面有什么事情。可能是家里面念着你:我儿子(或闺女)在中心上学,现在那里天冷,衣服怎么样?妈妈在家里一念叨,这本身就是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化到空间,你脑子里可能不知不觉地接到这个信息了,就一下产生想家的念头。所以我们脑子里任何一个念头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宇宙大自然当中万事万物各种信息互相作用的结果,可能是你身体外面的,也可能是你身体里面的。突然自己一想:哎,怎么不舒服呢?因为你身体里面难受了,那个信息反应到意元体里面去了。突然想起几年前的事情了,因为不管多长时间的信息都在空间当中放着呢,可能你的意元体接受了那个信息,或者说你现在的状况和你若干年以前接受那个信息时的状况有了相同性,一下子刺激你了,就觉得敏显了一点。所以脑子里这些念头的产生都是有缘故的。佛家说“因缘”,如果说大自然界事物变化的内在矛盾、事物的变化内因就是佛家说的“因”,外因就是佛家说的“缘”,这么讲就成了唯物主义。其实佛家讲“因缘”可不是大自然界万事万物变化的这个因缘(当然也讲这个因缘),主要是讲我们脑子里一个念头一产生就有因有缘,你念头一动,万物就变化。讲的是意识里边互相攀缘、无明的攀缘,跟猴子一样,攀这个攀那个去。意识里边每一个念头都是有因有缘的。其实佛家讲对了一点,就是信息。

  一个意识活动的产生都有它的客观的物质基础,只是这个过程我们还感觉不到,将来我们的意识非常非常的灵明了,意元体清明度非常高了,意元体不随便动了,那时候就能“看” 到:外面一来,反应一下。能感觉到这些反应过程了。咱们现在反应的只是这儿有个张三,这儿有个李四……反应大的,而非常微细的就反应不出来了。将来功能强了,非常微细的东西也能反应出来,非常短暂的东西也能反应出来,就能按照儒家所说的“发而皆中节”,外面是个什么东西,你反应的正合适。这个正合适还不能完全按照自然现象反应,它得符合人的常态智能、超常智能这种生命活动规律去能动地反应。那样反应正合适,“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称为“和”,正合适。你在没接受外界刺激的时候就安安静静,“喜怒哀思”未发,情绪也没有,念头也没有。不是信息经常来吗?是经常来,但还没有集合成能量。所以儒家说得不彻底,“喜怒哀思未发谓之中”讲得还不够细致,只是讲的一般的活动。

  二、情绪产生的过程

  意念的产生和情绪的产生,这两个是意识活动最基本的活动内容。意念,是在意元体里面通过概念来反应的人的生命活动;而情绪的产生又比意念活动更基本一点了,因为情绪不仅人有,动物也可以有(可是动物就没有意念了,它只有简单的形象思维性的东西,而运用概念、逻辑推理就没有)。

  到现在为止,心理学家们还没有对情绪下出非常权威的定义,一般都说情绪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通过表情表现出来。我看了一些心理学参考书,里面对这个问题表述还不完全一样。我们按照心理的要求下了个定义:情绪是由某种刺激(外在的刺激或内在的身心状况的刺激)引起的个体自觉(自己能感觉到)的心理失衡状态,并且通过表情表现出来,从而以快乐、愤怒、恐惧、悲哀为基本表现形式。这个定义不是按混元气来讲的,它没什么特殊,只是把现在的心理学给综合了一下(现在对情绪机理的认识有几个学派,不同的学派对情绪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我们认为情绪的产生不是凭空的,要受到刺激,情绪的产生是对刺激的反应。这个刺激可以是外边来的,也可以是从身体里边来的。引起的反应就是我们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和平时安安静静、完全正常的状态不一样了,往一处偏了,失去平衡了。大脑平衡主导着生命活动,出现失衡状态就要在生命活动中体现出来:快乐、愤怒是积极向上的、兴奋的;恐惧悲哀是消极向下的、抑制的。现代心理学把情绪分成八大类,有的分成六大类,也有分成四类的,也有分成两类的——兴奋、抑制。我们按照兴奋、抑制简单归纳为四个表情,这四个方面互相一作用可以产生出很多的情绪来,那完全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不是我们研究的内容了。一般最普遍的,就是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情绪和自我、自我意识是紧密相关的,它以意元体参照系作为对客观事物刺激的一个衡量标尺,而我们的参照系和自我意识与整个人的生命活动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当我们的情绪一发生变化、意识变化,它就要通过参照系(自我意识)影响生命活动。人的生命活动一发生变化,人体的生理也就发生变化了,这就从心理影响到生理,从而改变了生理。

  (一)情绪是怎样产生的

  这里只原则地讲一讲。从一般来说,情绪产生是动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也有情绪。拿狗来说,你打它打得厉害时,它愤怒了,耳朵一耸、尾巴一撅,咬你来了;如果你这个人厉害,拿电棒一电它,它就耷拉着耳朵夹着尾巴跑了。动物的情绪怎么来的呢?动物在长期的生活过程当中,受了不同的刺激,各种刺激都会引起混元气的混化,不同的混化对生命活动就起不同的作用。有的受外界混元气的刺激后生命活动旺盛了,就通过各种形体变化表现出来;有的刺激使生命活动受到抑制,同类的刺激反复重复,就不自觉地形成外在的表现——情绪。比如动物害怕、恐惧时,有时也哆嗦。为什么哆嗦?就是在生活当中受到刺激了,对外面起反应需要产生更多的能量,哆嗦就是产生能量的过程,是生命活动当中的需要。经常这样反应,反应习惯了,以后受到一个大的刺激就哆嗦,我们就说这是恐惧的表现。一般的生命活动受到外界的刺激引起了生命活动的变化,在不同生命状态之下出现的生理反应,我们归纳后发现,这种反应和神经系统及整个生命活动结合起来了,并且引起精神方面变化,我们给它起名叫情绪。

  比如狗,你给块骨头,它摇着尾巴晃着脑袋,表示高兴。前年我们上双羊分校做报告去,镇党委书记的爱人病了,罗老师去接她。她家里养两只大狗,咬人特厉害,往人身上窜。罗老师给它发气,一会它就不咬不叫了。再发发气,摸摸它的脑袋,它晃着脑袋还舔舔他的手。主人说,我们这个狗熟人都不让摸。发气后它舒服了,一舒服就高兴了,快乐的表现——不再龇牙咧嘴咬了。象这种情况就是动物接受了外界的不同刺激之后,使它生命活动起了不同的变化,外在形体上有变化,整个生命活动有变化,而神经系统的表现也有变化,这一个综合活动就是情绪,动物的情绪是这么来的。

  人呢?人是从动物一层一层向前发展、演进、变化来的。所以到了人就和动物不一样了,人的情绪不仅仅是因外界物质的刺激(动物主要是外面的物质刺激)而发,如丢了东西悲伤,别人抢你的东西你和他吵架。人还有精神刺激。所以人比动物要高级、复杂,而且人的情绪表现也更细腻了。咱们平时讲两个人眉眼传情,眼睛动一动就把意思领会了,有时两个人出个怪相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就说明人的表情更复杂,而且成为人的高级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了。当然我们人的表情从遗传上来的也有,刚生下的小孩子他也会笑。但是真正的表情、真正的情绪是生下来之后,在生活实践当中,接受了不同的刺激后慢慢形成的。我们不要认为每个人的情绪都是天生的,有一部分是天生的,不都是天生的。

  一般来说新生儿也会有表情,也会微笑。小孩子睡着了,一看小脸笑了,甚至于根据子宫检查,胎儿在母亲子宫里,有时也咧咧嘴笑一笑。西方搞研究,发现胎儿在母体中,有时不知不觉脸上就有相当于笑的表情:肌肉收缩收缩,脸挤一挤。实际是人的神经系统形成之后,他生命活动进展比较顺利,使每部分肌肉都要运动运动而增强生命力。那样的笑不是属于情绪的笑,而是生命活动的笑,和动物情绪也不完全一样。现在科学家们研究地球上的各个民族刚生下来小孩的表情(我想这还不应叫真正的情绪,应叫作表情),似乎表露出情绪,实际上内在精神活动还没有情绪内容,即使有也不多。新生儿有这个表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表情不一样(如有的民族见了人高兴就蹦蹦跳跳;有的人见了人高兴是低脑袋恭敬你),而且一个民族里面,每个人和每个人的表情也不完全一样。如高兴时每个人的表情就不一样,有的高兴了就哈哈大笑,有的高兴了两眼一眯,有的高兴了眼睛一抬,这是每个人在生活实践当中自己建立起来的。有的人就喜欢那么笑,让他这么笑他不会。光一个笑,一个杂志上归纳了三十来种。这个人归纳得挺细微,但他就没观察幼儿的笑,对成人的观察比较多。其实婴幼儿好多表情,如果你们观察多了,他有哪些表情、怎么动,将来你就学他那种动作,就是练气功。

  情绪的产生就是这么来的:一个是遗传,从动物那儿遗传过来了;另一个是后天学习获得的,在生活当中受了外界刺激之后引起生命变化的外在表现。生命活动和神经活动、人的精神,这几个方面加到一起,这么个复杂的、综合的表现叫作情绪。如果从混元气理论怎么讲呢?混元整体理论认为,情绪是人体混元气与外界事物混元气相混化,产生急骤变化的内在感受的特殊表现。内外混元气一结合,整个生命活动一变化,里边有感受,外边有表现,这就是情绪。

  到了人这个层次上,基本上各种生命活动都必须有情绪,不是高兴就是不高兴。你说我冷漠无情、麻木不仁,这也是情绪——麻木不仁的情绪。你只要有一个表现,就是你的情绪现象。按心理学说,情绪是失衡状态,我们学了混元气理论之后,这么说就不对。说你的情绪正常,这个“正常”的框框怎么划?什么叫正常情绪?这也归纳不上来。为什么心理学家对情绪下不了一个有统一性、有权威性的定义?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怎么下定义都不合适。情绪是整体表现。你说平衡,情绪怎么平衡?什么叫心理平衡状态?拿什么作平衡标准?也没个标准。噢,你这个脸一笑时有10个兴奋度,一悲哀时有0个兴奋度,平均一下,平衡状态为5,5那个脸得怎么动啊?怎么动算5、算平衡的?没那么一个非常确切的标准。某个人总觉得自己是平衡的,整天吊儿郎当,什么活也不干,松松散散。别人一看:这个人怎么这么散漫。散漫不叫情绪,那我们说“5”是心理平衡状态,散漫是心灵里边积极性不够了,是平衡还是不平衡?什么叫平衡,也没有一定的标准。你说大概齐差不多,一般人就行了,可一般人还在前进,人类总在不断地进步,这也是不好说的。它本是个整体的,而这整体是在变化着的。

  所以我们讲混元气,就不讲平衡。是变化,急骤变化使里边有内在的自我感受,外面有表现。里边一疼:哎呀,真疼啊!一脸痛苦表情。里边感觉到疼,外面一个痛苦表情,这是物质刺激。精神刺激:你这个人真差劲!一听真差劲,精神里边(不是肉体)就不痛快,自我意元体受了影响。参照系发个信息:他说你是坏蛋、混球!那个自我:我不混,不是个球。意元体本身、精神里没个固定的形状嘛,非要认个固定的。说你是个混球,就不满意,非得把自己固定到一个特殊范围里边去不可。你说他是个球,他认为是个长条,不符合他就觉得不舒服,难受了怎么办?不痛快,就反抗,这不也是情绪吗?所以精神的刺激也有内在的感受,从自我意元体那儿发出来的。受点物质刺激,生命活动反映到意元体里边去,通过参照系——我那儿疼了,也是通过自我意元体反应出来的。那是通过能量和信息直接作用到生命活动,混元气不正常了,生命活动不正常了,意元体反映出来不正常,自我意元体感受到它。而精神活动,就直接作用到自我意元体,由于自我意元体自己太执着了,把自己都固定死了,混元气一混化,即使是好的混化,他也觉得不正常、不舒服。

  你看有的人一高兴就哭,掉眼泪。这回在双羊,有个小伙子,24岁,鼻咽癌,已经一年了,还不错,没死了。转移到骨头,走不了路,到双羊是抬进去的,一握手,拉着走走走……能走了。他一走他妈就哭了。我说:“你儿子会走了,你哭什么?”“我这是笑呢!”他妹妹一看她哥哥能走了,也掉眼泪了。所以说情绪这个东西没个固定的表现,这就是个好、那就是个坏,都是参照系里起的作用。我们的自我意元体:我非得怎么怎么着……固执着和参照系结合到一块,参照系把一般人定个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情绪的产生就是参照系的缘故。

  有的人骂你:你这个小混球!“我这个小混球,圆圆的很好。”这不就没事了?过去大乘佛法里有忍辱,忍辱是六波罗密之一。忍辱不好忍。咱们练了气功之后骂你几句还好忍:你们这群小神经病,工作不去干,整天搞什么气功,神经病!像这些可以不理它,心里说:你们这群小猴子们懂什么。这个不理人家不是真正忍辱,只是觉得无所谓,瞧不起:你们这帮科盲!“我是科盲?我有博士学位!”“你有博士学位算老几,气盲!”人家骂你们小神经病,说你们这是不务正业,你练气功对气功有信仰,不是说你不怕侮辱、不起情绪了,你心里实际还轻蔑人家,这也是个情绪。说你小神经病,心想:哼!小气盲们!你并不是没起情绪,只不过好象没有一样,很平稳。情绪处处都有。讲修养意识时讲,一是修养道德,一是修养情绪——中和之性。

  情绪的产生多说了这么几句,因为这一点对于我们练功非常有用。理论上似乎不如前面的意识活动理论性更强,但是这个情绪对直接指导我们练功更有意义。下面需要更进一步讲一讲情绪产生的机制。

  (二)情绪产生的机制

  机制既有过程又有道理。情绪产生的机制按现代心理学讲就麻烦了,好几个派讲的方法正好对立、相反。有的派说没情绪,就是肌肉运动,面部肌肉一产生笑的动作才笑的,如果没笑的动作、笑的表情,就没笑的情绪;有的就说末梢决定论,外头一动弹产生情绪;有的说里边激素产生的……正好打架。咱们就按照智能功混元气理论、整体观来讲。

  情绪的产生从混元气理论来讲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由于身体里边气的变化而引起情绪变化。由于气的变化而引起意元体的变化,这在过去叫“气一而动志”。气的运动统一成一个规律、一个方向,就把你的意念活动、你的精神影响了。气如果都往上升,升得比较快,脑子意元体的感受是愤怒;如果气都往下一落,就害怕;如果气很自然地流通,就愉快;如果气往一块儿一缩,脑子里就总想某个东西;如果气往外一散就害怕或悲哀。过去有的高级气功师,想让人哭,从上焦肺那儿把气往外散散散……碰到里边几个线就哭了。一边降一边散,心里就想着哭,或用痛苦表情稍稍引导一下,再一散气他非哭不行。如果有功夫,不需要用表情,就是用几句语言也把他说哭了。功夫再高了,连说也不用说了,就往那儿一坐,他心里就觉着:我心里怎么这么难受!我总觉心里边不痛快(哭腔)!本来气往下一降一散,脑子里有个感觉——难受想哭,想找点茬:我这儿有什么不痛快的事,几天前谁和我吵架。其实几天以前的事根本就不是痛苦的事,现在你给他这么一加气,脑子一难受,把几天前的事勾起来了,一般意志比较薄弱的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农村几个老太太在一起,张三一说不痛快的事,李四老太太也准说不痛快的事,叨唠叨唠,“我家儿媳妇也不孝顺,尿盆也不给端。”说着说着两个老太太对哭。常有这些事情。有健康的老太太就说:别这么想,想开一点。这都是气一而动志,由于气的变化,把精神活动改变了。

  气一动,有一些是内在气动,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气一动形体就跟着变化、跟着运动。形体一运动肌肉也运动,表情也就出来了。情绪往往在脸上有表现,面部的肌肉跟表情有关系,叫表情肌,最富于表现情绪,直接通着脑子,脑子里意元体一动弹就传出来了。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将来仔细地研究:什么情绪是什么肌肉动弹、什么样的表情。要自己琢磨,一高兴,看看镜子:肌肉怎么动弹,然后就用表情肌的运动来调动你的情绪。

  同学们练五元庄时,说怎么总带不出情绪来呢?第一,我们不是演员,不会入角色;第 二,没认真研究。比如喜时怎么用表情,肌肉怎么动弹,眼睛、鼻子、脸、耳朵怎么动……平时没认真体会。大家如果能那样体会,“气一而动志”,气一动,肌肉、表情就动,表情动就影响情绪,练气功就会运用这个东西了。五元庄练五脏要动情绪,要作意,一面想高兴,还要表情来带它。一开始,可能一用表情脸上什么相都有,一练心要高兴,有的人喜笑颜开,有的也笑,是苦笑。我们自己要调节。一个演员,没事自己总对着镜子讲话、做动作,看合适不合适。


推荐阅读(直接点开即可):

庞老师近年带意元体

庞老师讲练功故事

庞明老师答疑

直腿坐松腰法

庞老师谈明心见性摘录

智能气功科学概论辅导材料及视频

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及视频

↓↓↓点下面阅读原文可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