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整体理论(83)——意识活动的形成是一混化过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271c7fu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们上面讲了“波即是水”,水一动之后出现波浪了,这个波浪本身也是水,以此来比喻意识活动她是意元体的功能。“而意根是建立的常态智能的量度模式并用以量度事物的背景。”我们认识一个事情要拿背景来对照着。这个背景是我们常态智能的那个量度模式。“而量度、识别模式则是意识活动识别事物的根据。”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说,常态智能参照系是认识事物的一个背景;从模式来讲,量度、识别模式是意识活动识别事物的根据。这两句话是从不同的意思来讲的。识别事物就拿这个模式去识别,看符合不符合这个模式。
“练气功就是要认识自身的真正的主人公,克服偏执,打破意识中框架、模式的束缚,获得意识领域的自由。”这段话写得比较短,但是在认识意识上是很关键的。这就是常人意识的偏狭性——错认“主人公”。
(二)常人的意识活动是以正常感觉器官的功能为基础的。常人的意识为什么偏狭?因为我们意识活动是以眼耳鼻舌身这些感觉功能作为基础的。用我们这些感觉器官功能去接收客观事物,并内化到意元体之后,就使意元体形成识别事物的参照系,这个参照系完全是来源于常态智能。常态智能参照系形成之后,意元体里面那个参照系对整个人的生命活动都有导向作用。所以我们讲人的意识对生命活动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根据参照系往外发的指令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由于参照系里面都是常态智能参照系,所以首先表现在脑子的活动就是按照常态智能参照系来发展,这样就把超常智能抑制了、发展不了了。本来超常智能是人的意元体的根本内容,是它的更本质的表现。但是这部分超常智能被抑制了,意元体里面就没有超常智能参照系了,意识活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异向,也就让常态智能占主导优势,超常智能就不能起作用了。人对大自然的认识、人和大自然界发生作用,都按照常态智能去做了,人和大自然联系就只是常态智能的内容,所以人就偏狭了。
咱们以前讲偏侠的时候讲过,由于常态智能和客观事物起作用,人就和自然界建立了常态智能的联系。比如,我们常人把这个桌子看成是个实体性物质,有占位性,这条毛巾也有占位性,把毛巾往桌子上一放,毛巾在桌子上下不去,这是常态智能与外界客观——桌子、毛巾建立的常态关系。超常智能就不一样了,超常智能对事物是整体性的,看桌子跟毛巾都没有占位性的关系,毛巾往桌子上一放,想让毛巾下去就可以下去,一放下去毛巾就透过去了。常态智能参照系就决定了人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而且认为“我”就是这个样子,把自己常态智能参照系的偏认为是全方位的。不知道自己有能把毛巾往桌子上一放就过去了的功能。那个也是我,那才是全面的真正的我。而现在的人把这些功能丢了。
所以常人错就错在把常态参照系当成是我这一点上,错认了主人公。那个主人公本来是所谓神通广大的,可现在却把没有神通广大的这个普普通通的我当成真我了,这样就错了。这个问题我们讲得简单点,因为局限性这个问题在运用意识里也有,在这里关键是把错认主人公这个问题认识清楚。
同学们以后要经常想我是什么。以前佛家讲父母生前本来面目。因为现在一般人都认为这是“我”,这拿东西的是我,摸东西的是我……佛家就给分析:拿东西是你,那么你是什么样子?你生以前是什么样子?这叫参见生前本来面目,让你想你生以前什么样子,你一说就错了,叫离相去知。离开这个相,去掉知觉、智慧,把智慧扔掉那才是我,其实指的就是意元体的功能,你只要意念一动,就是意识了,意识本身那不是真我。其实意念本身也应该是真我那才行。
大家要琢磨意元体的功能。我这儿要做决定,做决定的是那个我,但是要分清楚,那个决定是根据参照系出来的,谁去考察他呢?考察的那个才是我,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一边讨论一边自己去领悟。这些东西是比较难讲的,我虽然尽量想把古人的东西讲得更深入一点,但是这个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一层层扒开来分析。以前佛家大德讲佛学,由于时代关系他们讲不清,我们现在仅讲一个心性,讲意识论就花了这么大的篇幅,用几万字来讲它,以前是只说一句“心”、“本来面目”,叫你自己琢磨去。咱们似乎讲得比古人详细多了,但是也还得靠同学们去想,自己内在去琢磨这个道理。
Ⅳ、混元意识论认为意识活动的形成是一混化过程
意识活动的形成是怎么混化的呢?这里讲两层意思:一个是意识活动形成是先天、后天的混化,另一个是意识活动的过程是脑与意元体的整体混化。现在人们不知道意识活动是怎么回事情,我们讲混元意识论时就讲了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个混化过程,这是个基本观点。意识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意元体也是一种特殊物质,那么它的形成变化也应该是个混化过程。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讲。
一、意识活动的形成是先天、后天的混化
外界事物的混元气、脑和人的意元体一结合,这就是个混化。实际上就是本身和外界事物一结合产生的混化,我们给它加了几个词,说这个混化是先天、后天的混化。我们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词来讲呢?因为现在已经有些人开始研究意识活动,他们认为:意识活动是先天的,人生下来就有个意识结构,人的意识形成是先天的,人的意识活动是先验的。最早讲先验论的人是康德,他认为人脑子里面有个东西是先验的,生下来之后只是慢慢证明脑子里原有的那些东西,通过实践活动来验证它。我们不这么认为,我们认为是先天和后天的混化。我们讲的先天和他们讲的先天也不一样。我们讲的先天是人的意元体。人的意元体是产生意识活动的先天,因为意元体的特性是反映事物,接收信息、加工信息,然后再发放信息和外界起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产生意识的先天。这个先天又是怎么来的?它是种族的后天。因为动物进化到人这个阶段之后才产生意元体。这个种族最早的时候是一些简单的低级动物,到一定程度进化到人,才形成意元体,这个意元体对种族来讲相当于后天。作为人的新生个体,在胎儿七个月的时候意元体就形成了。但是意元体形成之后还没有产生意识,意元体一形成就是产生意识的先天。那么产生意识的后天是什么呢?就是外界事物往意元体打进的、反映进来的印象。开始反映进来的东西成为参照系,以后再进来东西,拿参照系衡量它便产生意识活动,这些就是产生意识的后天。整个意识活动就是先天意元体的功能和后天反映进来的东西它们一混化产生的。下面具体讲它们的混化。
我们人生下来之后,更确切一点讲是人发育到胎儿7个月之后,意元体的功能具备了,产生意识的先天条件具备了,然后各种事物往里面反映,经过多次重复,在意元体里面打上个烙印,这个烙印一烙就和意元体混化了。一开始是不知不觉地自然形成的,再以后意元体的主动性和参照系里面的东西结合到一起进行分析,这就是意元体的活动了。一开始是感觉运动思维的分析,以后进行形象思维的分析,再以后进行语言这样的分析,而这些分析都是意元体那些先天的功能和具体来的这此信息一混一结合的过程。所以说这个意识活动本身也是意元体功能的表现。因为意元体本身的功能不仅能反映、加工信息,加工之后还能够再往外发指今。这个过程是一混化过程。
现在的心理学,以华生为首的经验论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经验产生的,人生下来之后脑子里是一块白板,给他什么条件就能够让他产生什么意识活动。华生曾经讲过一句名言:“你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随意把他培养成小偷,培养成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我就根据后天所给的条件来培养他。”现在有的科学家又说白板说不对,先验论认为人脑子里有先天的意识结构,没意识结构不行,例如给你个大猩猩,你能把他培养成人吗?拿这个来反对白板说的经验论。
我们的混化论和白板说有相同的地方,但又有着很大不同。我们认为它是个先天、后天的混化。人得先具备先天条件。这个先天就是人的意元体,它能够接收信息、加工信息、发放信息,而不是里面先有个意识结构。我们用这个观点能解释现在出现的狼孩、虎孩、猴孩这个问题,它们虽然有了先天,但没有后天,不能混化,产生不了人的意识,就形不成人。生下来不久的小孩,虽然有了意元体这个先天,如果没有一定的后天的环境与之混化变不成人,有了环境而你不具备人的那个先天也不行。所以我们讲有先天条件,但它不是先天的意识结构,而是需要具备意元体这种功能。
那么能不能把动物培养成人呢?我们说:“能!”但一代不行,混化要有一个过程。咱们人类变成现在这样经历了多少万年的演化过程,不过那个时候客观上没有语言这个环境,现在有这个环境了,如果大猩猩生出小猩猩来,弄两个小猩猩,一个雄,一个雌,给喂人奶,由人管着它,从小时候就象婴儿那么带着它。它们成年之后再生下小猩猩,再选一个雄的和一个雌的,一生下来就不让猩猩带,同样给喂人奶,由人带。我想绝对用不了几十代它就能变成与人类极大相似的伙伴,尤其在语言和行为等各个方面有人的东西了,一代显然不行。这是我想的,科学家还没搞这个实验,因为它一代完成不了。
我们的混化论就需要有个先天条件,这和经验论的白板说是不等同的。下面我把课本的一段话给同学们念一念:
“混元整体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质的差别都是在混化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说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是有质的差异的。而宇宙的进化过程则是先天与后天的不断混化过程。已经形成的种属特征的后天是个体的先天,个体的后天活动是种属特征的现实存在的混化,先天与后天不仅是不可能分开的,而且是递相转化与促进的。这就是混化论的进化观。意识活动也是混化前进的。”
这一段话就给大家讲清楚了先天与后天的关系,这是总的来叙述先天与后天。在意识活动也是这个样子,先天后天是个辩证的。我们现在人有了意元体,意元体是个体的先天,是形成意识的先天。它是整个动物界长期进化的结果。从原始的动物的先天进化到人,人是动物进化的后天,对个体来说就是它的先天。个体的后天活动又是整个动物界的现在的现实,这个现实与后天进行混化后,它又成为种族进化的后天,而且又成为下一代的先天。先天、后天总这么演化着。作为我们这样一个人来说,我又要进行混化,混化之后又成为下一代的先天。它总这么先天、后天、先天、后天转化着。
社会意识和个人的意识也是个混化辩证关系。现在很多人讲人的意识活动有个社会意识结构,其实这些东西都不是先天有的。他们之所以说有先天意识结构、先天语言结构,是因为婴儿就能够接收传播的意识活动,所以他们认为,要是没有先天的意识结构,婴儿怎么能理解成人的语言?他们不懂得正是因为意元体有反映性,反映性能够内化到里面去形成参照系,所以他们就认为婴儿刚生下来之后时间不长,却领会成人的意思非常快,是因为脑子里有个先天的意识结构,而意识结构人类都是一样的。如果人真有那个先天意识结构,那么古人怎么不能认识社会象现在人认识这么多?人类为什么要不断前进?他们怎么讲呢?人类不断前进、意识不断复杂就是认识意识结构的过程。这就是典型的康德观点,变相的黑格尔观念,他们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拿到现在来讲结构意识和全息问题。这是当代研究生命活动的一个歧途。因为他们本身没有真正研究生命活动,只得从理论上去抠、去分析推测,所以导致出错误结论来。
拿学语言来说,小孩子到那儿很快就学会那儿的语言,是因为有这个意元体能够接收外面事物,你打进去什么就是什么,打中国语言就是中国语言,打外国语言就是外国语言,那个映象里面烙进什么就是什么。很多人就不懂得小孩子为什么能够接收语言,学得那么快。1~5岁的小孩子学外语,不用教,只要放进外国人群去,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语法结构他也会。他们说脑子有意识结构,其实他们不懂得,人的意元体接收外界事物,不仅能够接收常态智能,而且能够接收超常智能。小孩脑子一活动就直接动到他意元体里边去了,这个信息打进去,重复、重复,脑子就烙出来了。所以说,这是后天形成的,是个混化过程。
社会意识也是一样。社会意识是什么?整个社会人群是个整体的意识,当然社会意识是通过每一个人来体现的。一个人生活在社会当中,道德观念、科学观念、艺术观念、思维形式总得和大家保持一致性,而这个一致性就是社会意识——大家的共性,这个共性是通过个性体现出来的。所以当一个婴幼儿接收成年人语言来支配他行为活动的时候,实际上这就是接收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转化到人体里面去成为个人的意识,个人的意识一旦和社会接触之后又会产生新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如果具有了共性的时候,被很多人接受了,就转化成社会意识。这就是社会意识和个人意识的辩证关系。
比如说,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一开始就是爱因斯坦的个人意识。当然,他的个人意识也是接受了当时科学的成果,当他自己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就属于个人意识。当他的个人意识被周围很多人都接受到一定程度之后,便成了社会意识。以前讲相对论可难讲了,一说时间、空间可以变,可以拿不同的公式转化出来,能互相代替,大伙认为是胡说八道。而现在,有高中知识的就能领会了。因为有了社会意识了。一个新的观点还没普及的时候学起来很难,到了人们普遍懂得之后,别人随便一说就好接受了。这就是社会意识在起作用。
所以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也是互相转化、递相前进的。因此我们讲意识活动是先天后天的混化,这里面包括了社会意识和个人意识的互相混化。这是根本理论问题。俗话讲人干了坏事是“伤天害理”,所谓“伤天害理”实际上是指违背了社会意识的观点——社会意识所允许的东西。不允许的东西你做了,这就是伤天害理。大家都认为是个理,你违背这个理,就伤天害理了。过去讲“胜者王侯,败者贼”,胜利了当了皇上了,可是他以前起来造反的时候被视为伤天害理、乱臣贼子,全国共诛之。古时中国的反叛不好弄呀,造反也不好造,因为道义上伤天害理。这是传统思想的社会意识。
过去同姓的也沾光,在《三国演义》上为什么都同情刘备?一说曹操都说他是大奸臣,演戏那个曹操都是大白脸,因为白脸是奸臣。其实曹操是很了不起的人物,聪明才智、政治、军事、艺术应该说都超过刘备,最后他能统一,从历史上讲应该这么来讲。可是人们一说曹操——大白脸、奸臣、奸诈,什么道理呢?因为汉朝天下是姓刘,从刘邦一代代传下来的,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所以刘备是大汉的正统。因此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符合了传统农民的狭隘意识观点,认为他正统。为什么刘备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呢?就因为他是正统。你曹操篡夺了汉朝天下了,这是社会意识不允许的,社会意识就是那个“天”。所以后来曹操虽然力量很大,他就不敢当皇上,他讲“我做周文王矣!”他当周文王什么意思呢?周文王不能把商朝的天下拿下来,让他儿子武王拿天下。曹操说我做周文王意思是让他儿子当皇上,儿子曹丕当皇上改名魏。那时候因为汉朝大势已去,曹丕把权都掌握了之后,慢慢社会意识认为他也正统了。
二、意识活动的过程是脑与意元体的整体的混化过程
意识活动有相对独立性。在人的整个生命活动当中,意元体和脑实体物质是在互相影响、 不断混化的。我们讲混元气理论时讲过混元体是由实体物——无形混元气凝聚的表现,和实体物周围弥散的混元气所组成。意元体就是脑细胞周围比较稀疏的无形无相混元气凝聚到一起形成的整体,能够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进行自身反映。意元体和脑绝胞本来是密不可分的。但当意元体形成后,它反映事物的功能既要依靠脑细胞,但是又有相对独立性。这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混化的。
大脑里面有很多的脑细胞,脑细胞周围混元气形成意元体,意元体混元气和脑细胞是互相兼容的。意识活动往往需要借助(尤其是常人)神经细胞——感觉神经细胞往里边传信息。譬如说通过视觉神经传进来信息,这必然引起它周围的脑细胞的混元气变化,由于意元体是均匀的,它一变化就影响整个意元体里面去了。所以脑细胞的混元气一变化就影响到整个意元体,但是我们很多人不一下子影响整个意元体,而只影响局部。因为在意元体内,你那里起反应,我这里起反应,各个点都各自起反应。
现在人的意认处于“四分五裂”状况,尤其因为脑子里每个点各自为政,这么一来咱们常人脑子就四分五裂了,所以这样就形成了解剖学讲的大脑的功能定位。脑子里有不同的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语言中枢等等,都在脑子里定位了,但是意元体内可以互相传送。在实体物里面是定位的,但是信息总得往外传。在人处于安定的时候可往外传,就使得整个意元体里面都会有反应了。譬如你很安静地在练功,有人推门“吱咛——” 一声响,你会吓一跳。平时一响,脑子中各功能定位都在活动着,就是稍大点声也不反映;可是都安静的时候,整个人都安静,脑子里各功能定位部分的活动都沉伏着,这时门“吱咛” 一响的声音在脑子里都传开了,你就吓一跳。什么道理呢?因为各个部分都在安静的时候,声音一传,一下变成整体活动了。在这一点上似乎与现代心理学的一个叫“大脑等功说”的理论相近。“大脑等功说”、“大脑分部定位说”是两个针锋相对的理论。但两者在混元意识论中可以得到统一,因为它们各自表述了意识活动的一个侧面。
我们以上讲的混化过程是通过意元体影响整个脑子和脑局部对意元体的混化。反过来说,还有另外的混化。
混元气有一个聚则成形的特性,聚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能够变成有形的物质了。无形无象的意元体非常均匀,一个信息往里反映,脑子里面整体地反映出东西来,又可以变成有形的物质了。这个物质跟谁亲和度大,就把谁的功能强化了。对意元体里面的变化过程、混化的结果用实体物固定起来了,一方面可以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如脑细胞的树突的形成、蛋白质颗粒的形成等,而且这么一来也就是个记忆过程。
现代心理学谈到记忆过程也讲到这个问题,说记忆在大脑皮层的中心,在海马回那个地方形成,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而且要产生记忆颗粒,叫记忆蛋白质。这就是现在的记忆学说里面的生物分子记忆说。生物大分子形成蛋白质颗粒,贮存起来,它在DNA里面有没有变化现在还看不出来。
我想,按照混元气理论推断,有形的物质集中到一定程度,也一定会对遗传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有些影响,不过要用分子生物学的定位记下来则需要很长时间,不是一两代所能完成。人类的种属DNA的结构片断从类人猿到原始人等等,一段一段往后延长。怎么延长呢?我们从混元理论来分析,就是通过混元气变化之后,意元体变化之后,内化到细胞里面来,变成一般的蛋白质颗粒,蛋白质慢慢形成有序化而再淀积到遗传结构里面去,那是自然慢慢形成的。所以遗传结构——DNA片断才慢慢不断延长起来,是无形到有形的变化过程。另外现在也还有说脑细胞神经突触(脑细胞的树突与树突之间连结叫突触)能够帮助记忆,因为他们通过观察发现,人在记忆比较发达之后,脑细胞突触增多了,而且把突触切断之后能够影响记忆。这是“突触记忆说”。实际上突触记忆说也是意元体里有了物质变化后,需要给谁联结,脑细胞之间就彼此连上了,通过脑子的突触和它们接触之后而形成了定势,这个记忆活动也是个混化。
所以这个混化包括了内外的混化和有形无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我们讲意识活动的形成是个混化过程就从这么二个方面来讲。
可能我这样讲很多同学听不明白。同学们学心理学的时间短,好多道理从心理学上没有讲开,而且现在心理学的教科书上好多新的观点、新的成果没有写进去。我讲的这些道理有好多都是近几年心理学的进展情况。同学们希望智能功理论能讲得更细致一点,要想讲细致只能借助当代科学已有的一些成果。因为以前的那些知识水平比较低,用来解释气功不行。
有的同学说咱们教材里写了这么多现代知识怎么能弄懂。我想等同学们将来学完之后,由各个不同学科的人把我们智能气功这些书里面难懂的词汇搞一个《智能气功科学词典》。你说哪个学科,翻咱们的书碰上相关学科的词汇就找出来注解它。将来咱们的《智能气功科学词典》既有气功知识、现代科学知识、医学知识……书上涉及到的学科知识都有。学习智能气功科学理论或功法教材的人就好学了,这个词典搞出来后对咱们智能气功科学向前发展将会起到推动作用。
推荐阅读(直接点开即可):
↓↓↓点下面阅读原文可浏览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