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整体理论(101)——道德在意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339cahnk&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些方面就是这个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人的关系,在脑子里边打上烙印是最早的。学说话,那是慢慢才学的。人的关系才是最早的,而且一开始把周围的人,爸爸妈妈的形象都打进去的最早,他生下来慢慢就按给他打上的那个模型去长。妈妈形象打得多,就像妈妈;爸爸多,就像爸爸;打上一个抱孩子的,就像那个抱他的。所以,人的关系是最早的,在参照系里边最深的。因为一切意识活动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整个人类到现在为止,道德也还在低层次过程当中,所以说一个新生儿,他要是慢慢慢慢成熟起来,对于道德的运用,他就还必须随着不断的生活来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条件。这个适应过程是比较长的,而且变动也是比较多的。所以说,道德在脑子里边、在意识里边打上的烙印最早、最深,但是它成熟的又比较晚,一般到了青年之后,道德观念才能成熟起来,才能定型。将来的好多思想活动在道德里都有了,道德从下面贯穿到上面,一直就灌输下来了。所以,不同的意识活动都可以联系上。而意识活动,本身又是可以直接关系生命活动的,所以道德也就关系到生命活动。
(二)道德在意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际上讲道德在意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是要说明道德对整个生命活动的作用,因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是完成意识活动的手段,道德能够对意识起作用。我们讲意识活动、意元体对整个生命活动都在起着作用。当人生下来之后,生命活动就自然而然和意识活动结合到一起了。我们人的早期没建立起意识活动来,那是生命活动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有了意识活动之后,意识活动就要通过神经来支配生命活动。运动也好、生命活动基层活动也好,都要受到意识活动的影响。意识活动对形体,对生命活动的影响,由于我们已经习惯了,从动物进化到人本来就有神经活动,脑神经来支配我们整个生命活动:脑细胞一动弹一传输指令,就产生运动。因此当意识形成之后,意识活动、意元体一动就借助脑神经来支配生命活动。我们的意识活动支配生命活动产生我们宏观的生命运动时,意识支配生命活动最简单、最初步的任务就完成了,而这个任务不需要费多大力量,一发个信息就完成了。现在人的意识就停留在支配生命生活、宏观活动这个层次上了,就没有再向前发展,所以这个统一,是比较简单的。你只要一动,吃饭去,噢,就吃饭去了。这个生命活动是比较浅在的、宏观的,对身体里面细胞层面的生命活动有点影响,但不是太大,它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了,这样的活动也是成熟了的。而道德则不然,道德的意识活动要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必须得随着环境、随着人们周围的舆论来调整自己。道德不是一定的,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内容,因此,你在哪活动,都得调解你自己。这应该做、那不应该做,应该与不应该这是道德规范。比如,在游泳池里面可以穿游泳衣,穿游泳衣到百货大楼那就不行了。所以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就有不同的行为要求。北京的冬天,工人们挤班车人特别多,上不去,后面来个男同志,到门口那,也不管是男是女往上就推,一个女的上去了,“哎呀,感谢你,真感谢你,要不我上不来了。”大街上走路,男同志推前面来的女同志那就不行了。所以随时都得调整。比如咱们听课,这坐个女同学,旁边来个不认识的男同学,绝不会挨着她去坐,相反男同学这坐着,来个女同学,她也不敢上那坐去,可一排队就没事了。这是生活当中你要随时调节自己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调节都是道德意识在起作用,因此这个活动,这个道德指令就必须在生活当中一步一步得到强化。因为意识支配一般的生命活动,是从我们种族发展史上就有了:意念一动,形体就动。道德不是,得逐步强化,这儿这么做,那儿那么做,小孩子到成年人就不一样了,所以这是逐步强化起来的结果。道德意识和普通意识不一样了,它成了监督普通意识的参照系了,一件事应该不应该做,为什么去干得有一个根据,那个根据就是价值模式,而价值模式还要符合道德规范,所以这一切成为行为的动机,这个动机是意识最深层的。我们努力学习为什么?为自己成名成家,光宗耀祖?还是为人民服务干事业?我们干一件工作,为了维持我们的生活,那就叫职业。同样干工作,我要满足我的精神,做好它,我要为周围人作贡献,这样你同样干这个工作,那就不是职业思想了,而是事业思想了。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你是职业思想还是事业思想,那和动机、精神世界有关系,这一切跟道德观念有关系。所以道德就成了人们的动机。另外决定应该不应该去做,要不要去做,做完了之后,监督这个行不行,一个是意念要去做发动,做决定,做完了以后,要监督还要做评判,做的对不对,这都是道德的作用。道德和科学它们之间有个互相影响的关系,科学离开了道德也是不行了,随着科学的发展,道德观也会进步。科学也还能够制约道德,道德和科学之间有个很密切的关系,也很复杂。一个行为的评判,也是从道德来的,所以整个意识活动可以说都受着道德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国人孝敬父母、敬视师长、爱护子女、朋友互相帮助,以前讲,与人谋忠,对人干事情,要忠心耿耿,这是因为他们练了气功,懂得生命规律,认识到这样做是和谐欢畅的。这是中国人的道德观念。西方到了十几岁,上学之后,自己要打工,要去劳动。从他们伦理关系上来讲,他要个性,不是要群体。到成年之后,互相之间帮助已经没有了,竞争时可以把你干掉。因为他那个观点不是从气功上来的,他那么做也是个道德观念,也是应该的,是对的。发展个性有它合理的部分;我们东方搞群体,也有其合理的部分。我们东方的群体合理的部分大于那个个体的部分。但我们这个群体效应还没有发展到高度层次时就会压抑个性,所以,东方的群体效应和西方强调个体两个一结合就完整了,发展个体要服从一个整体,所以我们这个道德在整个意识活动里是起这么个决定作用的。同学们慢慢想,去体察,去琢磨,你干任何一件事情,道德既是行为的动机,又是行为的决策者,还是它的监督者、评判者。说具体事说不完,总归到一起,你都得按照道德的规范去做,也就是道德制约着你的一言一行。就从你言行当中来体现你的道德,体现你的意识。所以我们讲道德是最深层的意识,它管理着一切。你这做着做着事突然感到不应该做,谁知道你不应该的?道德。我们以前讲,以心知心,心中又有心,就是意识不同的层次,道德在最深层,这就是道德在意识当中的作用。我们的意识层次里边,多种活动不是平行的,有深的、有浅的、有起决定作用的、有起被决定作用的。运用意识时,那也还不是自我的主体,但它已经是和主体有相关性了。主体发命令也是根据道德来发的。我们这么反复想一想之后就知道,道德在人体生命活动当中起着导向作用、制约作用、管理作用,起着人的意识活动一个根本的作用,既是基础又是高层次的统帅。所以道德是贯穿意识各层次的,而且跟自我相联系在一起的。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讲了道德在人的类本质上的作用。这是从两个意义上说的,一个是从形成上讲,道德参照系形成得比较早、比较深。正因为比较早比较深才决定了它在意识活动中的地位——起统帅作用、基础作用。
二、道德在人的类本质进化中的作用
我们前面讲了,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类的发展把类本质扭曲了、异化了,怎么这又讲人的类本质进化。道德在人的类本质怎么有个进化呢?进化应该前进了,扭曲、异化应该是坏了?我们只讲是被异化和扭曲了。比如它原本是一个平的,这一扭曲了,扭曲也可以往前走嘛!要这么领会,我们对这个扭曲异化不要看成是倒退,不是倒退,前边我们讲人的类本质是从人脱离动物界,有了独立的意识活动之后,自由自觉的意识活动就开始了。但那时的自由、自觉是初级的,意识活动比较简单,意识活动支配生命活动也比较简单。咱们讲历史上盘古开天辟地有了人,实际上就说明人脱离动物界了。史前传说,有什么有巢氏、葛天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这个氏那个氏的,一世一世下来,说明人脱离动物界了。葛天氏那时期,人在大自然界当中,就在天地自然当中这么生活。有巢氏说明人为了安全往树上住了(一开始还不是住在树上,慢慢跟动物打架、斗争,斗不过动物,晚上怕被动物都偷着吃了,上树上去了)。有巢氏以后燧人氏,说燧人氏是钻木取火,那个“燧”是火字旁(能不能是隧道入洞里边去,那也可能)。所以,过去的人的生活还非常简单,那时那个自由自觉是相对于动物来说,人有了意识,能免发放指令。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弄个树叶、树皮,围在腰上就行了,所以那时人的活动和动物不一样了,是自由的,也是自觉的,是意识活动,但那时的意识活动自由自觉是非常初级的、非常简单的,和动物不一样了,而意元体活动的独立性还非常小,还是附着在生命活动基础上的。随着人类发展,意元体的层次越来越高,功能也越来越强,慢慢这个意元体独立性就多了,内容就多了,人和动物区别就大了。就是我们意元体对生命依附的程度能摘开了,不受生命活动的直接制约或受它制约越少,意元体就越灵明,独立性就越强,而这一切发展过程当中,人类就从动物界直接脱离开,慢慢就成立了原始公社社会。那个原始公社,在一起吃、一起穿、一起喝、一起出来干事情。回来以后,大伙吃、喝都是公共的,那是维持最最简单的生命活动。那时需要也少,都是自然的。我上次讲话谈了这个问题,看狼孩的那种生命活动:跟着狼,吃兔子、吃山耗子、吃小动物。那种生命活动是低层次的,还没有完全脱离开动物界,所以需要也少,满足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条件也比较低下。所以那时的人,我们现在叫原始人、野人,但他已经属于人的范畴了。我们现在的人,让你去过那种低层次的生活,一般人过不了了。但这种低层次生活当中也有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不就是道德吗?不就是道德规范吗?还是由于人有了自由自觉这个类本质,所以他才懂得我要处理人们的关系。原始人和动物不一样了。一个动物群里边,平时他们都很好。一到了交配期,两个雄性为了占有一个雌性就打架。如果说动物也有家庭,雌性跟雄性一结合就要排它,这个动物团体就破坏了。可原始人懂得一个人群要生活,就不能被破坏,他们的两性关系不破坏整体关系,这一点就是由于意识里边有自由、有自觉、有了意识,懂得这个人群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人就区别于动物了。所以原始的人还谈不上婚姻,也就跟动物差不太多,根据性的需要去交配,这样生育后一代。由于种族发展的需要、团体的需要,婚姻慢慢就明确关系了,从杂婚到群婚,以后到族婚,一点点进步,最后才成了对偶婚。在以前的道德规范里边,一个就是婚姻的道德规范;一个就是吃东西,食物的道德规范,食物大家共同分,反正就这么点东西,你要多吃,他就少吃了,大家一起来,所以这也是个社会需要,这是最早期的道德,而这样的道德规范就决定了当时人的类本质是在一个低层次上。人这个类,仅仅是和动物相区别了,还没有文明,还没有文化,对大自然还没有更多的自由。那时人基本上还都是生命活动占着主导地位,人们的意识有了主导作用,但还没全面主导生命活动。那个时候人的精神和形体、生命活动相合的比较多,但和动物不一样了。动物的生命活动是整体的,但它的意识还没有起主导作用。原始人也是形和神一体的,他那个神有主导作用了,但是主导作用不是非常强,也附合于形体,所以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发现土著人在山上跑的非常快,力量也很强。美洲有好多大的建筑,立起来的大石头有多少吨重,现在都以为是星外人弄来的,当然没有历史文物给我作证,我想不是星外人搞的,就是古人脑子发展了之后,形体和生命活动有了分别了,但是统一性还比较强。他一想到“搬”,“呜”一搬大石头就立起来。我想就是古人们那时精神力量强,但是那时的人对这个功能不了解、不清楚。所以在人类古代曾经有过那么一个时期,他们功能很强,但是,好多人是不自觉的,慢慢慢慢这个功能就又没了。但工具却是越发展越精巧了。原来那个旧石器挺大,说明他很有力气。形上的能力是比较强的,那也是人的本质嘛!但是他们不懂得这个道理,有时一着急,“呕”起来了。怎么起来的?他也不知道。弄不好,噢,就是神来了,神帮助你来了,什么阴天、下雨都是神来了,归给神去了。所以在原始公社时就产生了最原始的神学思想——巫。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人慢慢走向精巧。改进这个、改进那个,意念都放到外面去了,外向性运用意识了。这样一来,常态智能就发展起来了,就扩大了。超常智能本来有意元体,有了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原始人不懂得用,也不知道用。偶尔有个别人产生出能量来,也不敢去做。所以在这些方面,人的类本质早期的变化就和晚期不一样。慢慢慢慢劳动产品生产多了,有了富余,本事大的人就想多要点了,就产生了私有。一产生私有,就有占有的欲望。咱们上次讲了私有的问题,一开始都是自己一个部落里边首领相对多占有点。部落之间一打仗,被打败的部落就被吃了,跟吃狗、吃猫、吃兔子差不多,当粮食吃(人吃人)。有剩余之后,就不再宰了,让你去干活。这么一来,这个奴隶就被占有,奴隶主就占有,这就是个道德了嘛。以前是捉着把他宰着吃了,这是仁道的,是道德的,现在呢,我不宰着吃了,让他为我干活去,你要不听话,就打,就是打残废了也比死了强,大家想是不是这个道理,那死是最残酷了,没打死,就比死强。从整个人类来说,这种奴隶制的残酷的野蛮的对待人的方法,比那个宰人的野蛮要前进了一步。在那时,这也是道德的。捉住你不宰,他也得磕头谢恩,让他干苦活去,还得谢谢,这不就是道德观念吗?人与人的关系,从捉住杀,到不杀了,到这时人的本质从野蛮程度又前进了一步。这一步很关键,奴隶被占有就得干活,奴隶主闲了,就开始想搞点研究了,动动脑子,人类就开始前进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了。这一分工,人的文明就慢慢建立起来了。人的类本质又前进一步了,而这个前进又跟道德变化有关系。到这时东西也多了,也开始穿衣服了,也不像以前弄个树叶、树皮这么一围就完了。人这不是就在进化了吗?而且这时慢慢慢慢的各种文化生活也有了,搞点娱乐、跳跳舞,那个跳舞就是蹦蹦哒哒,不像咱们现在还跳交际舞。那时高高兴兴,大家一蹦哒就是高兴,这样文化生活也有了。人的感觉器官也在发生变化,人的本质不又前进了吗?人刚刚脱离动物界时人那个眼睛看东西,耳朵听东西,手感觉东西、摸东西,嘴吃东西那个味觉都是很粗糙的。你看咱们现在人吃的剩东西,扔给那猫、扔给那狗,它高高兴兴的啃,嘎崩,嘎崩觉得挺美的。它也有味觉,但是那个味觉比较简单。随着人的功能在不断完善,到了奴隶制社会,道德已经是我们现在人的一般道德规范了。人与人的关系,到奴隶社会有等级了,有礼节了,对统治者那个头头就要拜了,要尊敬了。我们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比较长,建立了文明。中国到了周朝时,礼节就很完善了。那个礼什么什么都规定,婚、丧、嫁、娶,都有礼节,待人接物都有礼节,每一级,什么级别,什么行为都有规定,到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祭祀,什么时候敬天都有规定,结婚年龄有规定,连性交的日期都有规定,有了这样的礼节,实际上道德的规范就比较详细了。我就这么想:我们中国的诸子百家,战国时的是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超过了西方,虽然整个地球的人类在那个时代都是个文化高潮,但是以中国那时候的文化最鼎盛。之所以中国那么鼎盛,我想是因为中国有气功,另外中国周朝的礼制非常地健全,婚姻制度也非常健全。
随着生产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出现铁器,(在原始公社那时基本是陶器、石器,奴隶制是铜器)封建社会生产工具提高了,技术提高了,生产力就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也在前进人与人的关系又变了,不是奴隶与奴隶主的关系了,变成地主与农民了。农民比着奴隶更自由了一些。咱们讲自由自觉对整个人类来讲,虽然它被异化了,但是在另外一层次它又前进了。我们对这个问题要辩证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更明确了,而且国王的权力更大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脱离开人类的野蛮状态,生命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还统帅着人,尤其是他们搞文化的这些人,做官的,官僚集团当中就更是如此。皇上搞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他就是为了满足生活的欲望。另外就是打仗,宰人,杀人也还有,但较以前少了。当然那时人类的类本质又前进了,有了更加明确的人与人的关系。在中国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有个顺从的关系: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关系,把这些内容都固定下来了,这时候,人类的意识活动就更加强调道德内容了。过去我们研究中国的儒学,整个封建社会没有别的东西,整个文化就是道德,道德统帅一切,伦理统帅一切。这样就把意识活动强调多了,文化领域里边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了,这么一搞,身心平衡就差一些了。封建社会非常长,这种轻视劳动,重视思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又在整个社会占了统治地位,在整个社会当中怎么样去搞身心平衡就差了一点,经常这么下来,到了近一二百年,西方人上中国一来,说“东亚病夫”,中国古代人也这个样子?恐怕不一定:西安咸阳古城台阶的大砖,如果那时那人力气小,那个砖怎么弄?咱们看小说舞那个刀有的五十斤、八十斤,咱们拿个八十斤的刀举还举不动呢,你还要把它抡动如飞那就不可能了,使的兵器就慢慢越来越轻,越来越小,就说明人的力量不行了。所以我想这和封建社会这个“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这样的伦理观念、指导思想、意识状态有关系,说明中国封建社会时间长了,人的体质就弱起来了,当然这跟生活困难也有关系。人类的精神文明提高了,但是身体素质差了一些,两极分化了,当然真正搞气功的人是少了,走向宗教了。宗教佛学它不讲强壮身体,当然我们当时被称为“东亚病夫”跟佛学也有关系。
推荐阅读(直接点开即可):
↓↓↓点下面阅读原文可浏览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