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混元整体理论(61)——意元体的变化A

庞明 智能气功 2020-02-19

新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小字“智能气功”,再点击“关注”,并选择置顶公众号,也可搜索微信公众号:znqg01 来关注我们,关注后可每天收到我们分享的精彩文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44y23mx2&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二、意元体的变化

  意元体的变化是随着胎儿出生之后环境的改变,胎儿开始走向一个新生的生命活动,这 些活动都会在意元体里面打上相应的烙印,这些烙印就使得意元体本身发生必然的变化。

  (一)自我意元体的形成

  意元体的变化第一步就是意元体里面形成一个主观的我。这个自我在意元体里面成了衡量自身生命活动的一个主观世界。平时讲做个自我批评,做个自我检查,想到内在精神世界的这个“我”,这就是自我。这个自我是初始意元体那个“白净”之性,被客观世界染上了大自然界的信息。我们这个肉体的人,在大自然界当中生活,这个关系反映到主观世界当中来,而自身生命活动这一部分得到了固定、强化,就在意元体里面出现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同时又是人体里面各种物质变化的力量的表现。身体里面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物质活动基础上的。物质活动和生命活动之间起作用而反映到意元体里面,意元体当中就又形成另外一种整体的表现。意元体把整体生命过程反映进去,那个主观世界就是自我。这个自我属于意识活动的范畴,属于主观世界。它是有力量的(能力、意志力)。

  自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哲学、医学、心理学都没有解决。在讲婴幼儿混元气时曾经谈过胎儿出生之后,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早先这个新生儿在子宫里面,接触的外界基本环境是周围的羊水,身体各个部分受到的刺激、接触的各方面的作用比较均匀。一出生助产人员要用手来接住他(她),然后放在一个小床上,这样不接触床的地方是空气,接触床的地方是固体物质。固体物质就有一个不可入的刚体特性。新生儿放在固体物质上面,这个固体物质和空气给新生儿的刺激不一样。新生儿整个的身体受的刺激有区别了。所以这样就在脑子里面打上了区别的烙印。在环境当中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区别。它经常这样反复刺激他,总这样刺激脑子里就会打上了客观上有空、有实在的烙印。同时这个新生儿生命活动的内脏不同功能展示出来了。这些也同样反映到意元体中去(当然这个功能反映进去后,还需要慢慢建立它们的联系过程——意元体高级生命活动和一般的生命活动的联系)。新生儿生下来的时间不长,意元体里面内容就多了很多:一方面是新生儿自身的生命信息。这个生命信息各个地方不一样,躯干、内脏不一样,内脏和内脏也不一样。另一方面还有大自然界周围环境的信息。环境当中有空气,有实体物,还有周围的这些人。只是这时候意元体的活动,还没有真正行使它的主观能动作用。因为意元体和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意元体这个主观世界、精神世界是无形的,胎儿期间的生命活动是在物质之间进行的,它们能够联系起来还得有个过程,那就是意元体慢慢的要复杂化,里面得有内容。随着意元体里面的内容增多,主观世界一步步建立,能发出命令去,能慢慢行使意元体的功能后,才能支配生命活动。一个人的白净意元体是支配不了生命活动的。

  刚生下来时间不久的婴儿的意元体,和生命活动、大自然界有没有联系呢?有,就是一个反映,大自然界是客观世界,生命活动对于意元体来说也是客观的实体物的存在,都是客体。因为在意元体层次上来讲,意元体本身是主体,除了意元体以外的东西都算是客体,包括人的肉体生命活动。大自然界里面客观事物的存在对于意元体来说就都算作客体。如果同学们能把这个问题想通了,就在常态智能上前进了一步。

  意元体的主观世界在它刚刚形成的时候,就有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反映进去,所以这个时候的意元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还是同一的。只是反映,而且这个反映对人自身和环境是一样的。它还没有统帅功能,在一开始的时候那个我还分不开,没有我和主观世界的区别。在意元体里面把意元体外面(自然界、人体),都反映到里面。自然界是客观世界,是实在的。这个客观世界一反映到意元体当中占满了意元体,这整个是意元体。这个主观,客观的自然一反映进来,整个意元体里面大部分都是属于这个客观世界反映、内化到主观当中来的。怎么内化进去的呢?前面讲过它的物质的质量、能量消失了,只剩了信息。但是在这个时候虽然人是这个客体的一部分,而人自身内部生命活动是在整个自然当中生活的,在主观世界当中也是这么个关系。这个时候它还没有分开我、客观,但是它已经开始能够反映人的生命活动了,人毕竟和自然是不一样的。婴幼儿在生活中吃东西、喝东西、拿东西……就会不自觉的把主体和客体分开了。譬如家长给孩子个东西,一说给,孩子就赶紧看,一看精神得往外走。这是主体与客体的差别;然后孩子伸手拿,一拿的时候又是客体和主体的关系。所以这样就把客体和主体的关系建立起来了。这样的关系都会反映进脑子里面去,而这一切,实际上就是那个自我的“我”。因为进的这些东西一开始非常简单,但是它把意元体都占满了。将来客观世界里面很多非常复杂的信息都要反映进去,它就成为背景了。所以意元体这个自我最早(后面讲意元体参照系还要讲这些问题),是生命活动的力量和自身物质活动力量结合到意元体里面互相起作用形成的自我,这时的意元体就是自我意元体了。它这里面已经有了主体、客体的区别,而且是主体和客体的综合、统一。不过这个时候它还没有更多的区别,主体客体好与坏意识还不能非常的明确,所以小孩子打了仗哇哇一哭,哭完了又是好朋友。他只是根据他的生命活动来进行反映。他自身的护备力、保护力、他的生命活动,都是为自身的。这一部分意识里的东西就是自我意元体了。譬如小孩常吃的、经常玩的他就喜欢。另外,新鲜就喜欢,看个蝎子新鲜,他就去抓。新鲜就能吸引小孩子。一看脑子里面有,就不喜欢了。这就是他生命的需要,所以那个自我就维护生命的正常进行。他这里面把宇宙大自然的东西,好的坏的都接收进去了。所以一个小孩子在好的环境可以往好处发展,在坏的环境也可以往坏处发展。自我意元体就是在初始意元体基础上形成的。我们生下来之后,慢慢知道了这个我,佛家里面叫阿赖耶识,又叫种子识。种子识什么都藏着的,什么都可以发生。其实这个种子就是我们生下来之后慢慢一点一点给种上去的。《唯识论》有一个叫“新熏种子”说得很正确:原来没有东西,在外面接触熏进去了。后熏来的东西是个因,到了里面就成了果。这个果对外又起作用,成为另外识的因了。佛家若把新熏种子从一开始就讲,那就成了唯物主义了。

  这个自我意元体不是固定的,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这个自我的内容也是在变的,它是从初始意元体发展到偏执意元体当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严格来说,初始意元体和自我意元体处的时间都非常短。因此,意元体一形成,把外界的信息一反映,它就不是白净了。而且进去的信息是常态智能的信息,大部分在里面是起了作用的。因此说,意元体形成之后很快就受到偏执的影响。严格来说应该这么讲,但应该懂得意元体在初始意元体,有个白净之性,然后又有个自我之性。

  (二)偏执意元体

  偏执意元体就是小孩子生下来之后越来越成熟,各种功能越分化越精确,对大自然界认识得越来越深刻。随着这个变化,人这个主体和自然界的对立慢慢明确起来了,我是我,他是他。婴儿还不懂得我的、他的,但是大一点后,有些娃娃他喜欢的,拿起来就跑,这表明对外界认识深刻了。当然这时候他还未完全有道德方面的认识,这样慢慢主体和客体的对立、区别就深刻了,在主观世界里面反映的也比较具体了。主体和客体都分开了,这样就要周围的一切得围绕着我了。有的小孩比较霸道,周围来了小娃娃,他就想压住别人;碰上厉害的小孩,他也服气。这样一比,把“我”和周围这个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而且周围得以他为中心。一般娃娃在一块玩,形成一个统一的动作比较少,都是自由自然的。这里面周围环境 开始形成为主体服务。按照佛家所说的就是“我”和“我所”。那个主体是“我”;“我所” 是这个周围我所处的环境,所在的那个地方。而这个“所”得为我服务。在这随便说说。我们讲的是气功科学,因此有的地方就用一点佛家合理的东西,但是对佛家有所区别有所批判,继承他们好的东西。

  当一旦形成了“我”和周围的环境,环境要为“我”来服务,这个“我”就突出出来了,这个自我强化了。原来意元体是个整的,它把周围的客观世界都要反映进去。通过常态智能各种感觉器官:眼睛、鼻子、耳朵等这些感觉器官,反映到意元体里面去。意元体有全方位的功能,能接收常态智能也能接收超常态智能信息,那么,为什么它仅接收感觉器官的常态智能信息呢?因为人出生之后,周围环境给他刺激,超常智能信息也接收进去了,但里面没法固定它。而常态智能,1、各个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事物:眼睛看的电磁波、耳朵听的声音,化学物质、触觉等,不仅有信息,里面还有能量,这样信息进来的就多,打上烙印就深。2、周围的成人来给它强化。一个新生儿的生命活动的发展、发育是和意识并行的,他的各种活动是在意识和语言主导下形成的,并由周围的成人给予强化,以接触的能量,通过语言把这个信息,在意识里面得到强化。

  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是通过感觉器官经常接触,加上周围的人用语言灌输,把语言和具体实物相结合,这样把信息固定到脑子里。那怎么是偏的呢?如果我们按照正常人、按照普通心理学来讲是正常的,从气功科学来讲那就偏了。因为这都是常态智能,比如给小孩子东西,故意逗娃娃。当娃娃一抓这个东西,还故意往远处挪动挪动,建立的是这样的联系。所以常态智能在脑子里慢慢占了主导地位,而且越发展越多,反映也是常态智能的,没有超常的整体的东西。这样教育,幼儿是片面发展的,常态智能占了主要地位。没有家长这样给小孩东西:“给你这个,别用手抓,用眼看,一看就飞过去了。”所以,超常智能受到了抑制,不能得到发展,遂使意元体成了偏执意元体,而且不知不觉根深蒂固地认为常态智能是认识事物的方法。我曾遇到这样的一个人:“庞老师呀,你把气功说的多好我也不信。”在吃饭的时候他胃疼,说给治好了就信气功。对固执的人不能直说给他治病,我让他往里使劲按按,他肚子就不疼了,说这回相信了。所以碰到这种固执又不相信气功的人,别说给他治病。要想办法打破他的对抗意识,把他的偏执移开。所以偏执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们叫偏执意元体,其实这个名是不合适的,因为意元体本身的功能没变。意元体的特殊性:非常均匀、精细、有反映性、有能动性——这些功能没变,只不过意元体里面打进来的内容偏了,而这个偏的内容又发展成了认识事物的背景。这样人们认识事物就认识不全面了,也就陷在常态智能里了。常态智能这个偏执,就是佛家所说的“无明”。“无明”就是不明了,不明白。没到成佛的时候都明白不了。现在有了科学基础,加上超常智能一结合,就认识了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我们小的时候没学会用超常智能,只会用常态智能,这样认识事物就偏了,这就是偏执意元体。

  意元体的偏执,不是个倒退,是继续向前的发展,是向前发展得越来越精细。人从一出生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一片空白。通过逐渐发展,就在发展成为偏执的过程当中,这个我也增加了。这个我的内容就象一个小孩子那样,不论干什么都以我为中心。自我意元体想什么样,他就给你干什么,希望周围的环境都是以他为中心的。比如:让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买东西去,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他回来,出去一看在刨土呢。他刨土是以他为中心的。他觉得那样高兴他就那样去做,脑子里就是一个自我。当然慢慢长大,周围的环境反映的越来越多,有了我所,他就得考虑他们的关系。这个我也变了:客观需要的我、生理需要的我、理智需要的我、能够观察的我、被观察的我,理想的我、现实的我。在这种基础之上,不是一般地反映客观世界了,不是只根据生理需要处理生活了。意识主观世界逐渐完善,而且有一定的思想了。这个思想都是建立在常态智能上的,对超常智能来说是偏的。而常态智能每个人也不完全一样,比如私有观念、神学观念、机械唯物主义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等,这些不同的观念都是偏。为什么咱们搞辩证唯物主义还说辩证唯物主义偏?因为辩证唯物主义也没有到头。没到顶峰就有片面的地方,起码哲学唯物主义只讲意识是对社会的反映,对自然的反映,没有讲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反映,这不是也偏吗?所以,这些观念形成以后反过来又作用于意元体,使意元体又偏一偏。超常智能(特异功能)建立起来之后,若不懂得这个道理,向常态智能上一搞就更偏了。

  偏执意元体关键就是常态智能认识大自然的状况,反映到意元体里面来,使得这样的常态智能信息占据了意元体,管它就叫做偏执意元体。

  (三)圆满意元体

  偏执意元体关键是意元体里面没有利用超常智能功能。圆满意元体就是应该开发出超常智能,去认识大自然并和自然界相互发生作用。这一切的客体变化反映到意元体的主体里面,使其具有常态智能和超常智能两种信息。而这两种信息都能和大自然自觉、自然地发生作用,就成为圆满意元体了。这必须得努力锻炼,它不能自然形成。有的人有超常智能而他的意元体就没有发生变化,并没有能够成为真正的圆满意元体(后面还要讲参照系的问题)。因为他的参照系还没有变,光有功能不行,得从理论上懂得,把它系统化,主动改变它才行。圆满意元体简单讲那么几句就够了。

  懂得了我们现在的人就在偏执意元体里面,我们要改变现状,不练出超常智能来不行。圆满意元体是整个人类要前进的方向,要建成圆满意元体有两种情况:1、超常智能这一部分功能没丢失的人,用智能功的理论去自觉地运用超常智能,改变偏执意元体的参照系(一般有特异功能的比普通人还难以接受我们的理论,因为他们比较任性,对不是自己琢磨出的东西,不愿意接受)。他一旦掌握了这些道理之后就变的比常人要快。2、一般没有特异功能的人有两个办法:一是学理论,一是拼命练功夫。只有拼命拼得狠、拼的彻底,超常智能才出的快点。


推荐阅读(直接点开即可):

庞老师近年带意元体

庞老师讲练功故事

庞明老师答疑

直腿坐松腰法

庞老师谈明心见性摘录

智能气功科学概论辅导材料及视频

智能气功科学精义辅导材料及视频

↓↓↓点下面阅读原文可浏览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