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舞动的飞天诉说一个北魏故事,下花园石窟

莲莲 古迹探秘 2022-03-18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历史上的南北朝中,北朝第一个政权就是北魏,这是鲜卑族在中国最强盛的时代。

话说鲜卑、匈奴、突厥、吐蕃、吐谷浑、契丹、党项、女真……这些游牧气息浓厚的族名让我头大的傻傻分不清楚,貌似鲜卑后裔复姓很多,有慕容、宇文、拓跋、独孤,所以很多武侠牛人都是鲜卑族。

北魏正是鲜卑族拓跋一部建立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在建国12年后,迁都到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得益于建国后的大兴佛教,北魏流传下来许多宝贝,包括很多著名石窟都有北魏造像,很多博物馆也有北魏遗珍,云冈石窟早已名震海外,而我这里要说的,是从北京去往云冈的路上,位于鸡鸣山脚下的下花园石窟。


这是河北存为数不多的一处北魏石窟,距离著名的云冈石窟也最近。它的开凿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它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一个叫鸟居龙藏的日本人来到这里,此前,他在距离此处不远的大同云冈石窟进行考察听说张家口一个叫下花园的地方,还有一座不大的石窟,而且开凿年代也是北魏。这个消息引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在结束了云冈石窟的调查后,他驱车来到了河北的张家口,在下花园找到了这座石窟。那时,这座石窟的周边环境与现在不同。鸟居龙藏回到日本后,很快写下了这次的调查情况。1940年,《燕京学报》第27期上刊登了鸟居龙藏的论文《下花园之北魏石窟》。由此,国人们才知道在河北最北部的这座小镇上还有这样一座北魏石窟。


1950至1960年代,寒冷的冬日里,一个身裹棉大衣的人出现在下花园。这是一个中国学者,他的名字叫荆三林。此时的塞外天寒地冻,北风呼啸。一条大河拦住了他的去路,幸运的是,塞外的寒冷成就了荆三林的这次考察。大河的水面已经被冰层覆盖,冰层之下,河水清冽而湍急。荆三林小心翼翼地涉冰而过,脚下不时传来冰裂的声音。石窟的大门已经被河水淹没,荆三林从石窟窟门上方的明窗爬了进去,借助明窗幽暗的光亮,一个曼妙的佛国世界出现在他的眼前。后来,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形容他看到的情景:窟内,正中自藻井中心之冰面余二市尺五寸多。合80余厘米,该窟正中高为3.82米,是所余尚不足零头,其下三公尺皆在水内。窟顶藻井,中为莲花,周围绕着八个飞天,残破者三,余较完整”。


美轮美奂,目不暇接!尽管下花园石窟规模不大,但走进它的一刹那,我还是被眼前看到那些北魏时期如火纯青的艺术精品而感叹,感慨佛教的博大精深。

石窟的风化和残损还是很严重的,至今也相当不易,保存下来的最完美的部分是石窟顶部的藻井,中央为一巨大的莲花,正对明窗处有三朵小型花饰,左右两侧对称的雕刻着舞动的飞天,美轮美奂地环绕在莲花四周,或飘逸欲飞,或载歌载舞,或回眸捧花……


想象一下,你的四周,整个被佛像、菩萨、罗汉、飞天、鸟兽、花卉所包围。从头顶到脚边,富丽堂皇,千姿百态,没有一处空白,不给你任何呼吸的空间。你被淹没,淹没在在一千多年前的雕刻、绘画的海洋中……


那么多讯息在眼前纷乱闪过,时光隧道的那一头,手持凿锤笔刷的人们齐声诉说。他们的声音留在这些飞天的浅笑,花蔓的绽放上,大得让人想要捂住耳朵。

石窟早已被压到了铁轨之下。上世纪70年代,为扩建下花园火车站的货场,增设了数条铁轨,石窟便被压在了铁轨下面石窟前的河水早已干涸,原来河床的地方填埋起来也修筑了铁路。石窟被夹在两条铁路之间,火车时不时地轰鸣而过,巨大的震动传递到石窟时早已变成了阵痛古代灿烂的文明在无秩序的工业发展中只能搁浅



没有人能够感受到石窟心情,铁轨下的佛国无怨无争的舞动着,那些创造出这些传神艺术精品的工匠们,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站在时光的隧道里,古人将自己的信仰与希望以不屈的姿势守望着世界,看尽了千年红尘的悲喜,看尽了千年人世的沧桑。从佛国重返人间,暮色前趁着夕阳的曙光,心却豁然开朗。

或许,用一颗浏览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


Tips: 下花园石窟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鸡鸣山脚下,北京站有开往下花园的火车,石窟距离火车站约1.5公里。

那些岁月那些风景
我们一起看地老天荒~~
长按下方二维码扫描关注我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