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黄河、古寺的守候,桦林堡——寺沟——护宁寺,赴一场雄浑之约
滔滔黄河之水,在内蒙古河套平原上缓缓的流了一阵之后迅速折向南,奔腾在晋陕间的深沟峡谷之中。就在这滚滚黄河刚刚把头伸入这条峡谷的时候,有一条小河,由东向西,注入了这股洪流。两河交汇的黄河东岸,有一座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县城——偏关城,它是古代晋北门户偏头关的所在地。偏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为外三关,此三关鼎峙晋北,互为犄角,是北疆之门户,京师之屏障。直到嘉靖二十一年(1542)太原镇总兵移驻宁武关,百年间偏头关一直处于军事上的鼎盛时期。古人有诗赞誉偏关为:“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
这一段长城,就在偏关境内。
忆2015年五一,我们的偏关长城之行。
第一站,桦林堡、护宁寺、寺沟长城。
桦林堡现在仅存南边两座城门,尚存的古堡为砖砌城门,坐北向南,门楣上还嵌有一块“桦林堡”的石匾。与堡门相望的,是横亘在村口的一道照壁和一座古戏台,遥想当年歌舞升平,可以想象出桦林堡当年的喧嚣岁月。
古时偏关河从这里注入黄河,沿河道可以直驱偏关城下,也许桦林堡的战略意义,就是防止河套匈奴的进犯?倘若黄河上冻时节,桦林堡左近的长城守军便要加强防守,警惕匈奴骑兵踏冰渡河吧?!
从桦林堡到寺沟长城的距离很近,黄河在西边奔腾,北边就是寺沟村。高高低低的山梁上布满梯田,道路两侧是那些顽强的杨树,再向北望去,古老而顽强的长城残垣,时有时无的起伏着,高踞河岸之上。
我们沿着黄河与长城之间的风情线走了很久,初夏的黄昏,河道里偶有冷风萧瑟,抚摩着无声的墙壁。风拂过我的脸,竟有些寒冷的味道。
昔日镇守在这里的将士该有多少次抚摩着边墙,想念他们的亲人呢?
曾经的这里,是胡马长嘶烽烟弥漫的战场,多少英雄事尽化烟雨中,现在只有一片片梯田静静站立,在风雨中翻唱过去的古老歌谣,唯一不变的只有身边的黄河水涛涛。
一座翻新的古刹勾起了我强烈的兴趣,黄河畔长城边,它就那么伫立着。寺沟的名字由它而来,它就是护宁寺。
护宁寺的面积虽然不大,却不乏精致,只有一进院落,却左右严格对称,建造得十分紧凑。正殿背后的小庙里还留有壁画。院内两株古柏参天,枝叶扶疏,亭亭如盖。
寺门外正对的戏台,戏台背面紧临黄河与长城。遥想当年一代代的守边将士,在这神佛同聚的护宁寺的晨钟暮鼓中,度过了多少个烽火岁月中的无眠之夜……
向着视野中寺沟长城的墩台一个一个走去,黄昏时分,晚霞袭来。古诗中的“长河落日圆”出现在眼前,夕阳如火般烧在黄河那边的山边上,竟有些壮怀悲怆之气。天地之间落日的地方,一滩殷红如血的残霞在做最后的燃烧和告别……
看夕阳斜下,那漫天落日的余辉无法掩饰身后墩台的点点寂寥,我知道脚下的残墙和墩台不仅是黄土与岁月的组合,还有许多我读不懂的东西在其中隐藏。在我心底深处,它就是壮美,就是无畏,就是包容一切的博大,是经受一切承担一切的顽强生命,是几度夕阳青山依旧的永世的大爱。
天下的女子都是爱美的,我也并不例外,只是经常行走的女子多了份坚强与独立,那份坚强与独立,除了岁月,很多都是长城带给我的,如风,淡淡的总在身边围绕。
Tips: 这段长城面临着开发,想看黄河与长城交相呼应原生态风貌的朋友要抓紧啦,自驾车从北京出发至山西忻州偏关方向,适合三天的小假期旅行,没有门票开销,附近还有明长城石峁段及老牛湾等,敬请期待下一篇笔记哦!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