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山石窟的微笑时光
石窟,就像一种寄托,似乎用尽了开凿者的全部虔诚,那是一种信仰,也是对美的追求。我喜欢看石窟,寻找那些带有时光印记的线条,发现一个个精彩的飞天和佛像,犹如一场探秘,当置身于那些不可思议的洞穴之中,被岩壁上的精彩打动时,也完成了一次次与先人的时空交谈。
说不清楚这份情感算不算怀旧,我热爱传统文化的美好与传承。每当感觉社会浮躁,生活麻木的时候,去看看大自然中不同的世界或者那些轮回中过往的痕迹。或许真的像纪伯伦说的那样,我们真的走得太远,已经忘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既然有时候我们到不了终点,那就回到最初的原点,寻找最初最真实的世界。
驼山石窟雕刻历史悠久,最早的诞生于北朝后期的北周,晚一些的雕刻于中唐,汇集了南北朝时期的北周、隋、唐三个时代,展示了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驼山石窟现存五个窟和摩崖石刻一处,因其地理位置和云门山相比较为偏僻,交通也不方便,在那个被文化洗礼的年代,当地乡民的着力守护,驼山石窟并没有像云门山那样遭遇灭顶之灾,这不能不说是天赐的一份幸运。
半山俯瞰新修的龙兴寺
“驼山”二字,系明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的山西乐平(今昔阳)人乔宇所题。
第一窟为唐代所凿,方形平顶,正面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另有二菩萨、二力士分别列于左右侧壁。侧壁另凿有小佛龛若干,整体感觉有些混乱。
第二窟为隋代造像,正面刻一佛二胁侍菩萨,旁壁上刻有千佛像和供养人像,门边两位力士,手执兵器,怒目圆睁,极富威慑色彩。
隋代自成立至灭亡只有短短37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只是短短的一瞬,又夹在北朝与唐朝两个佛教造像的高峰期之间,在这个为时不长的过渡期中,隋代也涌现了一些精品力作,留存至今实属不易。
第三窟为一佛二菩萨和旁壁上的千佛像,主尊那尊阿弥陀佛,面容丰满,手施无畏与愿印,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大的石窟造像。
第四窟为唐代造像,规模中等,主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均损坏严重。
第五窟规模很小,主像为一佛二菩萨,左右两壁凿有小佛龛若干,现损坏严重。
你就在我的面前,我看到你的笑脸,
身体在这里,灵魂在穿越,仿佛不经意间掀开了时间的面纱,窥见了遥远的过去,
古老的时空中,我早已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