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处,赵武灵王长眠的陵寝与古迹遗存
群山苍茫间,不需要语言,
留给这片土地和旷野之中的,
是千百年来隐秘在岁月深处的生死与衰荣,
是轮回与传说中亘古不变的交替与寓言。
——写给太行深处,赵武灵王最后长眠的陵寝与古迹遗存
赵武灵王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城西1公里处,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丘这个地名因为这位君王的陵寝而得名。
赵武灵王,名雍,战国时赵肃侯之子,赵国的第六代国君。他革新图强,实行胡服骑射,为赵国开疆拓土,使赵国由弱变强,中国近代史学家与政治家梁启超先生曾赞“武灵王者,赵之大彼得也”。
现在的赵武灵王墓,新修了墓门,矗立着伟岸的“武陵门”。门前则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塑像。宝顶的四周筑围墙加以保护,还有民国时遗留下的石碑。
说起灵丘县,丰厚的文化底蕴铭记着这个千年古县。灵丘战国时为赵邑,西汉置灵丘县,以赵武灵王葬此而故名,地处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赵武灵王、北魏文成帝、孝文帝、辽代萧太后、唐末李存孝等一批人文遗迹积淀为灵丘书写了悠久厚重的历史。革命岁月里,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又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捷。灵丘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灿烂的人文景观。
至于那历史古迹的遗存,沧桑唯美的觉山寺砖塔就是我国现有辽塔的典型代表。
幸运的是,历时一年之久的觉山寺塔维修工程刚刚结束,被穿上外衣的塔身刚刚脱去衣服。
蔚蓝天空下,巍巍太行前,我拍下了那张经典的苍山古寺相结合的照片。
觉山寺又名普照寺,位于县城东南30多公里之外,巍巍太行环抱古寺,别有一番意境。
该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寺内一方北魏皇帝南巡碑见证了古寺的沧桑,现存庙宇为清代重修。
觉山塔重建于辽大安六年(1090),是山西省境内现存辽代砖塔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塔中的壁画也是极其珍贵。不远处小山上的小砖塔是觉山寺点缀性建筑。
塔内辽代壁画,由好友陈喆提供,在此感谢!
时光是个最好的雕刻家,它知道如何留住美好。
眼前的美景,你若问我最爱的山,除了太行,还能有谁呢?
也曾站在西域的起点,注视过一直向西的荒漠;
也曾翻越过大兴安岭最壮美的地方;
也曾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敕勒川上,深情的凝望过大青山。
那个新年,置身于觉山寺的怀抱中,我发现我深深痴迷于眼前所见。
时间虽然会改变一切,但我相信一些美好会永远定格在脑海里,闭目便可回放。
觉山寺不远处的山谷里有一处明代道观,名曰:金云洞。
起点从这条寒冬不冻的河流开始,石砌的小村给我以这里的村民朴实勤劳的感觉。
顺着小路往里走半小时左右,金云洞出现在眼前。
那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洞,但身手不够灵敏的我,只走到了石碑,
一个道观,留给后人无数的猜想,那近五百年前的修仙人,在仙国还好吗?
现存的巨大的石碑上记载,此处叫金云洞,明嘉靖年间修建。
女儿沟山间的洼地里,路况极差,为了山谷深处的禅庵寺,经历了爆胎之后的我们仍然咬牙坚持着前进。
夕阳染红了山头的时分,终于远远看到了一座覆钵式古塔,这应该就是禅庵寺了。
一路不长的距离我们走了两小时,路况不佳,冰雪覆盖,坡度陡峭,可见此地有多偏僻。
群山的巍峨,冰河的震撼,山谷的静谥,时间的逍遥,古人的勤劳……
无数场景在眼底,在心头,真的是琅琅满目,错陈繁杂,心旷神怡。
这里封存着远古岁月,遗落着历史烟尘,不止是眼前深蕴的山河壮美。
冬天的景致一片苍茫,遥望到那古塔,却也如置身在了一片世外桃源,
一眼望不到边的崎岖山路始终在视野中盘旋,古朴精致的古塔与古寺隔河相望……
那个新年,置身于灵丘地界中的巍巍太行,
我深深地读着这片大山,读着眼底的冰河,读着时光留给我的思索,读着自然留给我的神奇。
我真的读懂了,读懂了太行与冰河在这里的守护,
多少年来,留下来的古塔与古寺安静了,
没有喧嚣来侵扰它们的静谧,没有开发与破坏使它们发出怒吼,没有造化在它们的怀抱中游戏。
时光虽然远去了,曾经的青烟缭绕虽然已成记忆,但固有的巍峨雄奇塑造了它们壮观的风景,
它们就这样寂寞地站立着,来等待有缘人目睹到这份静谧。
面对着这份寥落,这份静默以及这份凄美,
我长久的无言,失语,只能领略,心无旁鹜的领略;
只能看,只能听,只能呼吸,只能用心来默默感知;
那个新年,巍巍太行苍山古寺间,我许下了一个关于期待再相见的誓言。
我是莲莲,行走野长城十余年的北京大妞,闲来半生寄尘外,青山故垒是我家;
我是莲莲,陶醉在石窟与古迹之中的执着者,或许一生的守望,只为热泪盈眶;
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了那个我想遇到的你,
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抚摸着历史与时间的气息,
遇上了也只能轻轻的说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
你,愿意听我说说关于岁月的尘埃,历史的故事那些事吗?
感谢关注,欢迎分享!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