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长城逐虏台,走进陕北长城
陕北,仿佛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就对其充满了期待。
山连着山来沟套着沟,信天游永远也唱不够。
荒凉、苍茫、凝重,甚至贫瘠,是我对陕北很久以来的想象,
从内蒙清水河进入陕北府谷,我终于来到这有故事的地方。
府谷这个地方,朋友你是否听说过呢?此行我们虽是来府谷走长城的,但是对于这里的背景和久远以前的故事,在我从未驻足的履历里,总是带有几分身未动心已远的痴想。
府谷境内长城的起点就在山西河曲县城对岸,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S”型的大弯。这里是晋陕蒙接壤的地方,是长城入秦的端头,同时也是当年走西口的渡口。
说到走,很多真实的历史故事都是走出来的,
白马驮经,走出了中国的佛教文化;
张骞凿空,走出了中国的丝路文化;
徐霞客独行,走出了中国的山水文化。
而我们,能走出什么呢?仅仅是走过而已,仅仅是留一段记忆。
走西口、下南洋和闯关东,是中国极为重要的三大人口迁徙活动,同时也是中国三大文化交流路线。特别是走西口,不仅推动了当时口内、口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且更加密切了蒙汉民族之间的友谊。
府谷县西汉时期建制,是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滔滔黄河环绕而过,万里长城横亘东西。明代长城在府谷境内绵延百里留有遗迹,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和人为损毁,很多地段已是满目疮痍。
作为中华民族黄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府谷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府谷因地处边陲,汉、匈奴、羌、鲜卑、蒙古等多个民族均在此生活过。明朝建立后,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疆域,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大量移民被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集结后迁往晋西北、陕北等地。
来之前做功课,关于府谷境内长城分布,有着这样的描述:“在府谷境内,长城东起莲花辿保河台,与山西河曲县长城隔河相望,西至新民陈峁村止,与神木境内长城相连。沿路据险为塞,高墩星列,城堡相连,缘边山巅或5里十里便有烽火墩台,经麻镇、大岔、清水、赵武家湾、木瓜、庙沟门、三道沟,全长100公里。境内有墩台155个,最完整的墩台是龙王庙长城墩台,清水转角楼长城墩台,最为典范的是新民村的墩台。这一带山峦重叠,分外壮观”。
按照这段描述地图索引,驱车行进在249省道上,进入府谷地界后,隔河相望的山尖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黄河彼岸的墩台。择桥过河,我们府谷长城的第一站,就是这几个墩台。
山路土石坑洼不平,弃车步行,一棵古树结满了野果,红艳可人,在黄土覆盖的高坡上遗世独立却饱含热情,像是迎接着我们远道而来的寻访。
继续向上发现无名墩台一座,此墩台的位置在墙头苏家梁东北方向,已进入府谷境内,却没有到逐虏台的位置,由此对网络上有关逐虏台是长城入陕第一台的说法有些质疑。
麻镇逐虏台,山脚下有村子祝里台,经老乡指点,我们沿着小路开始进山,一路都是丹霞地貌。路并不好走,胆小恐高的最好不要选择这里,因为所谓的路都是山羊走的。
长城给予我的视觉快乐更多的是美景往往和艰辛共存,被陕北府谷这片绝美的丹霞包围着,行走在层层波浪之间,宛若遨游在大海之上,每一道皱褶都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和大自然相比,人真是渺小至极。
行至半山俯瞰黄河奔腾咆哮,在河曲县城拐了一个大弯进入府谷,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与莲花辿相映成画。莲花辿的独特之处在于地表色彩基调与黄土高坡地貌截然不同,红色白色层层相叠,当地人称“五花肉”,只远远的望去,整座山犹如绚丽的红霞,美不胜收。
有美景相伴,自然疲倦全无,黄昏之前登上逐虏台,墩台以巨大的夯土形态存在眼前,以黄色为主基调的意境里,黄土、凄凉、破败无不渲染着荒凉和枯涩,历史与自然的结合就是这么神奇,将这一切塑造为永恒的壮观和震撼。
以全是大石块堆砌的长城敌楼虽然也见过几个,但这个石头楼,近距离接触过的恐怕不多,因为去往石头楼的路异常艰险,两面悬崖,稍不留神恐怕就会跌落谷底,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很是惜命没敢过,借用翟大哥拍摄的府谷石头楼照片发在此文,也算是给逐虏台做一个详细的图片介绍。
这一天,收获四个墩台和一个大石头楼。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位于晋陕蒙三省交汇处,古时必是边防要塞。建造于成化年间的明长城雄亘于这片土地已经五百年,五百多年的记忆里,它曾巩固过边防,阻挡过外族南下的铁蹄。零星的烽火墩台虽早已失去了战争意义,却依然伫立在这片黄土高原守望着脚下的土地,体味着沧海桑田,在流年中翻转着记忆的碎片。
这一晚,丹霞下黄河边紫云寺扎营,伴着美景与满天星光入眠,梦总是香甜。
感谢关注,欢迎分享!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