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秘】 戚继光驻守过16年的总兵府,你知道吗?
今天圣诞节,年少的时候跟着凑热闹过洋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把更多的兴趣转移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上。可以不过圣诞节,但是要祝朋友们圣诞快乐,几天后告别2016,更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喜欢长城的朋友,没有不知道戚继光的,当然,不喜欢长城的朋友对戚继光的了解,或许比我还多。如果您愿意,我们今天一起来聊聊戚继光好吗?
冬日的暖阳温暖的照在华北平原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上,迁安到迁西,三屯营是必经之地,我已数不清是第几次路过这里,然而这一次,我专程驻足寻访。
缓缓走进这片土地,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落寞的村庄,眼前的萧瑟使我联想到了寥落、沧桑之类的词汇,这个名叫三屯营的小镇,就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曾经驻守过16年的地方。
探寻三屯营的历史,让时光倒回至1458年,也就是明天顺二年。这一年,坐落在燕山深处、滦河南岸的这个小城,成为明代蓟镇总兵府新的驻地。
据史书记载,明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北方地区的安宁,曾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长城沿线设置了辽东、蓟镇、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太原、固原9个军事要镇,史称为明代九边。
蓟镇在九边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东西北三面环卫京城,蓟镇稳固则京城无虞。所以隆庆二年,明朝皇帝特别将在东南治海抗御倭寇有功的著名将领戚继光调到北方,负责蓟镇军事,总兵府设在三屯营。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
戚继光驻守蓟镇三屯营长达16年,在这段时间里,他一方面训练将士修筑长城,一方面重修扩建了三屯营城和镇府,使三屯营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
曾经令倭寇闻风丧胆的戚继光来到蓟镇驻守后,长城以北的瓦剌、鞑靼、朵颜部落异常惊惧。为切实发挥长城的防御作用,戚继光向朝廷建议,加厚城墙,并首创空心敌台。空心敌台既可驻守数十精兵,又可贮备粮食和军火,当时蓟门一线共建了3千多座空心敌台。戚继光利用长城优势在青山口和喜峰口一带多次打败朵颜部首领董狐狸和长昂,并擒获董狐狸的弟弟长秃,迫使朵颜部保证不再进犯明朝。
如今的三屯营,整个镇的面积不足百亩。目光游离在三屯营的大街小巷,思绪却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主街的十字路口,矗立着民族英雄戚继光的雕像,他抗击倭寇、匡扶社稷的传奇故事流传百年经久不息。昔日的抗倭英雄,豪情万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中华大地万古流芳。
三屯营以东两公里,就是康熙皇帝曾题写“天下名山”的景忠山所在地。
也许是这个镇所在的城市过于注重重工业发展,也许是冬日的寒冷退却了旅人的脚步,登临景忠山的这一天,整座山冷冷清清。
从戚继光在山顶建“三忠祠”起,这座山的历史便写满了人间的荣辱。辉煌时,皇帝亲自登临、名人争相题字;苦难时,庙宇尽数被毁,僧道纷纷外逃。1976年唐山大地震,整座山的古建筑毁于一旦只存几通古碑记载着昔日的名山辉煌。
作为河北省省保,山上的古迹也还是有的,相传戚大将军闲来无事的下棋盘还在,一棵棵古松也为整座山增色不少,当然,我最感到亲切的,还是戚继光曾经对景忠山的题诗。
往事如烟,不堪回首,抗倭英雄已逝去。今朝三屯营,早已风光不再。
站在山顶,我不禁感叹起造化,感叹起命运,进而感悟着生命的起落浮沉。
脚下的景忠山,它仅仅是立于天地之间的一块大石头,又不仅仅只是一座大石头。无论荣辱兴衰,它永远淡定自若面无表情。无论是忠义祠堂、皇室家庙、还是天灾人祸,这所有的一切仿佛都与它无关,它都能泰然处之。
不悲不喜、物我两忘。这是多大的境界?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勇气呢?!命运在它面前已显得太渺小了,不是吗?
人类可以创造历史,书写文明,然而,当文明被创造她的人类摧毁时,历史,又该做何感想呢?
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分享至朋友圈哦!
感谢关注,欢迎分享!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