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孤城,在水一方——潘家口长城环穿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少年时期向往蓝蓝的天上有彩虹掠过,
多少年后,看见一只鸽子孤独的守卫着残楼,竟莫名地惆怅。
——前明蓟镇长城巡边,
从宽城小河口——潘家口水库西——小河口
凌晨4点半从洒河桥镇的住宿地出发,5点多便已开始爬升,
晨雾不断的在山间穿梭,犹如神秘的面纱遮住了美丽的脸庞。
我们从宽城的小河口村上山,
翻山越岭冲过丛林来看你——属于潘家口西岸的长城。
行走间,时而钻进密林,时而穿越着一座一座山巅。
就在不经意间,一座一座敌楼穿过,
晨雾笼罩的面纱也终于被掀开,
一个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的长城美景便呈现出来。
引滦入津的水利工程,
使潘家口水库吞没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遗迹,
明长城喜峰口路部分长城段落被埋藏于深蓝的湖水中,
就此封存在悠长的时光里。
粼粼的波光炫动,遮掩了长城尘埃满面的踪影。
沉没的遗迹,偶尔从深深的湖水中探身,
邂逅逍遥的时光,吐纳出间断的往事。
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喜峰口与潘家口同属于明代长城的两个重要关隘,
是当时中原通往北疆和东北边陲的咽喉要道。
有资料记载,这一带的长城长约50公里,
1975年国家在这里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潘家口水库蓄水后,
水位超过了长城高度,因此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淹没于水中,
从此这段历经五百年沧桑的长城便隐身水下,成为闻名遐迩的水下长城。
从明代到近代,喜峰口一直作为交通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3年侵华日军想从喜峰口入关,
抗日将领宋哲元率29军大刀队在此与日军血战,
砍下过一千多个日本侵略军的脑袋,
著名的《大刀进行曲》诞生于此,
当年解放军东北军挺进华北解放平津,也由此进关。
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山色,湛蓝的湖水,
它们共同勾勒出魅力无限的青山秀水图。
霞光的淡雅清丽,
轻雾的妩媚萦回,
大山的硬朗刚毅,
长城的曲折沧桑,
历史的沉淀神秘,
共同演绎出潘家口西岸长城的迷人乐曲。
蜂飞蝶舞,鸟语花香,
那敌楼,隐在湖边的丛林里,隐在湖底的淤泥中,
那残墙,静静的矗立在那里,
破败与沧桑无法掩饰它曾经的巍峨。
潘家口长城是一艘时光的航船,
穿越了无数的岁月轮回,也泊在这片缤纷的季节里。
这醉人的景色,更像是上苍对我们不畏艰险的嘉奖,
也是潘家口长城对酷暑与密林中执着朝拜的酬劳。
感谢关注,欢迎分享!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