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城聊城,老城旧梦

2017-08-22 寻古迹的莲莲 莲莲的小世界

说不尽桨声灯影繁华梦,

道不尽胭脂湖畔未了情;

看不厌光岳楼上千秋卷,

唱不完千年运河聊城情。



此生我们走过的城市无数,特别是现在的中国城市,大同小异,有几座能记忆深刻呢?


没来聊城之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对它的了解,只在《水浒》、《金瓶梅》等有关的故事中听说过,实地探访之后,发现一座城市真的好比一个人,必须有点真东西才能安身立命于世,尤其在当今品牌大行其道的现实中。


山东聊城素有中国江北水城之称,乍一听这名号,无论从国情和经济发展或哪一方面去考虑,都觉得喊得够勇敢的,然而当我去过聊城,感觉这个称号并不是虚妄。



聊城古称东昌府,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历史上黄河主流曾五次流经这里。自隋大业四年开凿了流经此段的运河始,历代继续开挖通航,到了清乾隆年间,这里已成为运河漕运的重要中转站。



历史上,这的确是一座以“水”而扬名的城市,黄河与京杭大运河在城中交汇互融。聊城地下温泉资源丰盈,市中心的东昌湖占据一大片水域,使得城市地上水域面积达到主城区面积的三分之一。


正是因为水的灵动,为这座千年古城聚足了南来北往的人文底蕴,成就了古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称号。



在聊城老城外,运河古道旁有一座始建于宋元重修于明代的铁塔,由于古塔位于隆兴寺旁,也被称为隆兴寺铁塔。走过大小礼拜寺街区的石板路,便来到了隆兴寺铁塔前。


隆兴寺已毁,新建的寺庙前铁塔镇守着,轻烟缭绕,绿水相依



塔前有一块碑记,记载了铁塔是聊城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悠悠散发着久远的历史之音。


在铁塔前驻足凝望,铁塔现存12层,须弥座为石质,高度只有十几米,或许就是因为不高,才一直名声不显吧?



然而铁塔的命运是坎坷而又坚毅的,明代重修后,大炼钢铁时期本来是要拉去熔炼的,无奈土高炉容积有限,铁塔为生白铁质,分割十分困难,一通折腾后,塔虽断了,却也无法炼钢,而原有13层的铁塔,有一层永远也找不到了,文物工作者重新接上后,铁塔便成了如今的模样。


铁塔的地宫于1973年被清理挖掘,出土了明代文物十多件,现珍藏于运河文化博物馆。



光岳楼是古城中心的最高建筑,始建于明洪武七年,为鲁西名胜,享有“虽岳阳,黄鹤亦当望拜”之美誉。


作为城市的象征,巨大的楼阁被老城区那些灰瓦白墙红漆护栏的仿古建筑们簇拥着,难免显得鹤立鸡群。



买票进楼,楼内建筑构件大部分是初建原物,保留了明初乃至宋元风格。爬到四楼,俯瞰古城,虽是复建的,但整体格局还算完整,天空一片阴霾薄雾,迷蒙中的老城生活气息浓厚,视野便透过这历史的窗棱弥散开来。



最喜欢的地方是山陕会馆。这座乾隆八年始建、由山西陕西商人合资历时多年建成的神庙与会馆结合的建筑群,包含了亭台楼阁一百多间,不仅设计合理布局紧凑,还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古柏掩映的戏楼,重重精雕细凿的檐梁,聊城山陕会馆的背后,映射的是清代聊城商业的繁荣。



水在城中,城在水中,大运河留给这个城市的故事,还在运河博物馆的娓娓叙述中。



文化留给一座城市的遗产,总会另这座城市显得器宇轩昂。

经幢、石刻、造像、古船,一件件古城出土的文物背后,是一段段活生生的历史故事。

是偶然,是必然,历史总会在某一时刻定格为永恒。



2002年4月,一艘古船的出土,为准备申遗的大运河项目增添了极具分量的砝码。



不可否认,聊城与大运河相依相偎的无缝无隙,无拘无束又无涯无际,俨然成了北方的一个奇迹。



以大运河领衔的众多河流千里奔波来赴水的约会,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水的灵性后又缱绻而去。



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曾给聊城带来数百年的兴盛,承载了一代代聊城人美好的记忆。



而百年的沧海桑田后,随着交通工具的日新月异,航运功能早已丧失,古运河被历史的尘埃湮没,留给聊城人的是满满的辉煌的印记。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12

作者莲莲

一个酷爱历史酷爱古迹的80后妈妈,平时朝九晚五,业余寻古探幽。十多年的行走长城与探寻古迹,愿用文字记录岁月,行走在历史的尘埃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


往期精彩推荐


【国保寻踪】大运河在山东这个小城穿城而过,临清寻古记

林徽因,我在七月读你的人间四月天

写给鼓浪屿,申遗成功你的往事,我的记忆

丝路石窟:王母宫

悟一份禅意,在开封佑国寺铁塔



莲莲的小世界

原创寻古图文

欢迎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