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诉说一个北魏故事,在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的南石窟寺崖壁上

2017-09-12 寻古迹的莲莲 莲莲的小世界

        泾川,这是一个以山而命名的县,却包含了山以外的许多沟与岩。彼时的我,曾翻越重重山峦走在丝绸之路的古道上,一路自东而来的泾河伴在一侧,峡谷与河流间,就是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的所在地。



        我要前往的南石窟寺就在这条百里石窟长廊上,踏进石窟寺的大门,踩着1500年前的石阶往上走,触摸着亿万年前的石崖,穿越厚重的历史,浓烈的大魏之风便扑面而来。



        那原汁原味的石质文化符号,引领着我与1500年前的古人对话,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历史信息,等待着我去采集。


        据南石窟寺碑记载,北魏永平3年(公元510年),南石窟寺由泾州刺史奚康生所造,由“大魏永平三年”题记,可见南石窟寺的修建晚于北石窟寺一年。



        南石窟寺现存五窟,其中一号东大窟和四号西小窟保存较为完整,东大窟也是南石窟寺的主窟。


        通往主窟的古道,是地质年代中生代的侏罗纪红砂岩岩石,千百年来,不长不规则的原始石质台阶上,自北魏以来的历代帝后、公主、亲王、宰相、大臣、将军、商贾、和无数的高僧、信众、平民都从这条古道上踩进洞窟,追随信仰的吟唱。



        主窟中仰望,时间的强大冲击力和震撼力扑面而来,那迎面而来的北魏之风将我带回到1500年前的大魏王朝,崖壁上被风化侵蚀的佛像与浮雕无不在诉说着北魏的沧桑。



        主窟内的七佛,在南石窟寺有着特别的象征意义。


        开窟时,北魏已有太祖、太宗、世祖、高宗、晁祖、高祖、世宗7位皇帝,七佛喻意7位皇帝。2尊弥勒菩萨,一位象征肃宗孝明帝即胡太后的儿子元诩,一位象征胡太后。


        另一个象征意义,是先有6人成佛,而有佛祖,佛祖之后,有弥勒菩萨,这是佛教的传承史,也是人人可以成佛的大乘佛教的核心主旨所在。




        七佛的姿态是相似的,右手平上举,左手指下垂,简化的螺髻,高鼻垂耳,面部丰满,表情慈祥,在严峻豪迈中又微露着笑容,给人以神圣不可侵犯又和蔼可亲的感觉。



        七佛两旁的胁侍菩萨,头戴宝冠,身着通肩大衣,袒胸披巾,裙垂脚面。有合手作揖的,有一手下垂一手横放贴身的,有系胸前缨络作结的,有挽飘带的。其面容以女性为模特,比例恰当,体型修长,细眉秀目,婀娜多姿。与佛的庄重威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可以想象的是,北魏的泾川街头,时常有三五成群的美丽姑娘徘徊,她们天生丽质,素养出众,家境富裕,气质高雅。这是北魏当时社会全面开放、思想解放、中外文明交流频繁的象征。在当时,人人爱美、惟美的天性得到了高度尊重,妇女的地位颇高,大乘佛教的人人成佛,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教义在此得以充分体现。在神圣的佛殿里,有如此世俗化、生活化、平民化的活泼可爱的女性为模特的菩萨造像出现,证实了100多年后出现的大唐盛世,长安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不是偶然的,其开放、文明、思想解放的人文环境,在北魏已初见端倪。



        仰起头,窟顶残存的浮雕栩栩如生,树木、山陵、飞鸟、屋舍,宝塔,飞天等形象,组成了系统的佛教故事,雕刻手法娴熟精致,线条流畅,使整个画面妙趣横生。这些遗存是北魏石刻艺术的精品,充分反映了古代能工巧匠的艺术才能和劳动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四号窟为唐代开凿,洞窟呈方形,内有泥塑造像,正中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两侧有十八罗汉及力士像。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像是佛祖从遥远的西域走向中原的途中留下的一个巨大脚印。在这千年的寂静里,从繁华到隐秘,品味包容一切的深远,我常常想,即使做一个石窟壁画里高髻细颈削肩的女供养人,或者是一个击鼓的乐伎,都是幸福的……





往期精彩推荐


梦花中浅笑,信仰中舞蹈,泾川罗汉洞石窟


丝路石窟:王母宫


与世隔绝的云崖寺特窟


来自古丝绸之路上佛国的微笑——探寻水帘洞石窟群


丝路之上,敦煌佛光——莫高窟


我曾孤单如飞鸟,看过仙人崖壁上的喧嚣


烟雨麦积,看崖壁上的佛国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



12

作者莲莲

一个酷爱历史酷爱古迹的80后妈妈,平时朝九晚五,业余寻古探幽。十多年的行走长城与探寻古迹,愿用文字记录岁月,行走在历史的尘埃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



支持原创,为作者打赏!


个人原创寻古类图文

欢迎朋友们关注与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