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老城,古塔下的一缕书香

2017-09-29 寻古迹的莲莲 莲莲的小世界

北京作为历史古都,总有一些独特的文化引人入胜,而胡同文化就是最能代表北京文化的标志之一。在历史现实中,胡同都是城市普通市民生的场所,相比于代表皇家文化故宫、天坛、颐和园,胡同可以说是北京平民文化的代表。


我是胡同里长大的孩子,胡同是北京的特色,也是北京文化的重要载体。


北京城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胡同格局,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除了驰名中外的南锣鼓巷,恐怕要属位于西四的砖塔胡同了。提起砖塔胡同的历史,印象中在我小时候,奶奶特别喜欢听一个戏,元人《张生煮海》杂剧中唱到:“你去那羊市角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这短短的戏文足以证明在当年的元大都城里,就已有了砖塔胡同。



砖塔胡同至今还在,位于西城区西四南大街它北面是著名的羊肉胡同,羊肉胡同的得名应该与代的羊市有关,而砖塔胡同的得名就与如今的国保文物万松老人砖塔有关了。


万松老人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原塔建于元代,现存塔已非原物。



万松老人在元定宗元年(1246)圆寂,那个时候,还没有修建大都城,万松老人塔的所在地应该是郊,它的北面是西刘村寺。从寺名判断,这一带很可能叫西刘村。万松老人塔在当时很可能是西刘村寺和尚们的墓地,世事沧桑,只有万松老人塔保留下来。


到了明代,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卷四中,对万松老人塔言之甚详:塔原本是七级砖塔,塔顶生满乱蓬蓬的青草。万历十四年(1606),有一位叫乐庵的和尚看到这个情况,大为惊讶,不禁痛哭失声遂募赀化赎而居守之。1927年,重修此塔,并在塔的东面开辟一门,额曰“万松老人塔”。



如今的西四南大街,行人车辆熙熙攘攘拥挤喧闹,万松老人塔所在院内却格外静。跨山门,小院里回荡着悠扬的古琴声。在这面积不大的小院,万松老人塔矗立在正中,砖塔的两边是正阳书局的所在地。跨进书局的正房,书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放着近万册已按类别分好的文史资料类、方言土语类、民俗类、社会科学类、地方志类等图书。一只慵懒的大花猫在案台上打着盹。此情此景,古朴的四合院,方桌长凳大鱼缸卷帘窗,悠扬的古琴声不绝于耳,捧一本老书,泡一壶香茶,古塔与书香相融的意境里,定是惬意又温馨的怀旧感受吧



院内散落着一些老北京的门墩门墩在建筑界抱鼓石北京的门墩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圆形为主体的圆鼓,一种是长方形的方鼓。想必书局的老板定是文化之人,从这些承载北京历史的老物件,感受到的是满满的老北京的气息。



约上三五发小,仰望古塔,一起聊聊老北京的前尘往事,话题遍及四九城,时光穿越数百年,而数百年的光阴中,我们只是匆匆的过客,古塔闻着书香,眷恋着北京老城里的历史讯息,定能再见证着百年古都吧?!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院中一扇木门上的对联,而无事可静坐,闲情且读书,实乃一件乐事也。留一点时间,给这个小院,漂亮的大猫懒洋洋的陪伴,一片树叶落在桌前,风中飘着老北京的气息轻抚着你的脸。回眸间,万松塔在眼前。



THE  

END

往期精彩推荐


京西石景山探访历史遗迹


金刚宝座塔与石刻的故事


【探秘】 深山古寺大悲岩 笑看永定峡谷五百年流转


古人爱书那些事,尽在天一阁


戒台寺脚下远去的历史


扼守于禁区的五里坨长城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但愿人长久

天涯共明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