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这里禅音袅袅,这里时光缭绕
翻开旧照片,台灯的照射下,娓娓的唤起了曾经的记忆。
若干年前,也是在万德镇这个地方,我去赴一场千年之约,沿着村道缓缓向上走,周遭是冬日的苍茫与孤寂,偶尔遇见一两个早起的当地人,除此之外都是漫山遍野的薄雾与轻烟妆点的灵岩天。
国庆山西回来后,记忆很满,照片很多,游记已发出三篇,自己却对写出的文章越来越不满,或许心太乱吧?筱溪发来邀请,再一起去看看泰山余脉的两个五星级寺院好不好?看到这个信息时,烦乱的思绪突然变得简单。于是开始回忆曾经灵严寺与神通寺的记忆,伴随着简单的音乐,轻描哼唱,心情也似乎被稀释成一缕轻烟,升腾着,飘到窗外,飞上看得见风景的阳台,融入墨蓝的天幕与黝黑的深夜……
泰山之美在山阴,说起灵岩寺的名声,远不如少林、白马、法门这些旅游招牌,然而细究起来,这却是座异常低调的、历史悠久的大寺。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北魏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七年灭法,佛事遂废。正光元年,法定禅师来游历方山,因爱其泉石,于是重建寺院,致灵严寺逐渐兴旺起来。此后,玄奘法师曾经到这里论经说法,李治和武则天去泰山祭天前,也要先来灵岩寺礼佛。最盛时,灵岩寺有僧侣500余人,殿宇50余座,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为“海内四大名刹”,并以历史悠久和拥有众多高僧而列四大名刹之首。后来,唐武宗灭佛,灵岩寺再次被毁,直到宋代得到重修。宋以后,佛教在中国逐渐减弱,灵岩寺的规模已大不如前。至清代,泰山附近的道教兴盛,灵岩寺更是失去了往昔显赫的地位。
人生若能够常住不灭,恐世间将了无趣味吧?人世无常,更别说一座古寺呢?
直至1936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建筑学家刘敦桢及两位助手到山东考察,他们调查测绘了灵岩寺的千佛殿、辟支塔、慧崇禅师塔、法定塔以及宋、元、明历代墓塔140余座,并留下珍贵的记录。在历史文物被大肆破坏的文革时期,灵岩寺被征用为军队仓库,反而逃过了一劫。1982年,灵岩寺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的一部分,灵严寺开始重新走入踏古者的视野。
然而,泰山的声名显赫高高耸立,来登泰山的人,有几人能到灵岩寺看看呢?甚至更多的人都不知道这里吧?!我想,筱溪之所以称其为五星级寺院,应该是出于灵严寺的清幽与静默。
清幽静默,从不炫耀什么,只站在泰山脚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姿态,展现其稳重刚强的气魄,任时光飞逝也毫不改其貌。并且这之中所蕴涵的不屈与隐忍,让我不禁想向它膜拜。
是的,我又来了,夕发朝至的卧铺载我抵达济南,从济南站到万德镇再到灵岩,清晨的一切都是静静的,似乎没有了杂念,只有期待。
这一季,竟有灿烂的银杏妆点古刹,记得有人说,银杏代表着永恒,你看那一棵棵年轮已久的银杏树,巍峨磅礴妆点出的意境,人世间的春秋,又有多少纷扰不过随风逝呢?!
自省自悟的辟支塔,秋风中的身影婀娜,一个个浮雕生动、优美、丰富。
我最喜欢的慧崇禅师塔,它依旧如墓主人的生平一样沉淀与凝重。唐塔苍凉的坚守,有几人能读懂这份悲壮呢?
作为中国四大塔林之一的灵岩寺塔林,置身于其间,静静的体会着绝美的浮屠玄妙,这一份宁静,没有任何外界的打扰。
既然叫灵岩寺,它的灵不仅体现在古寺中,更体现在寺后的方山上。
方山上的大佛石窟正对辟支塔,石窟所在的红门也被称为积翠证盟殿,是灵岩寺十二景之一。
石窟平面呈椭圆形,中间雕凿释迦牟尼佛像,左右两侧为二菩萨、二弟子与二狮。释迦牟尼主尊结跏趺坐于高大石台之上,手施说法印;双狮为蹲坐式,双目凝视。
坐看云起,日升日落,
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大佛禅定于山巅千年,
看惯人生疾苦,定能开悟吧?
原路下山,再看古寺一眼,
这古寺,是华夏千年走过的风尘仆仆的历史印记。
檀香缭绕的千佛殿,辟支塔白发斑驳的印记,
一切的一切,伴随着世间的浮华与喧嚣依旧在静默。
而我,在皤然流逝的岁月里,
愿所有的桑田沧海,
都和你慢慢化作碑碣上隐隐沧透的那一笔。
往期精彩推荐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
支持原创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为作者打赏
个人原创寻古类图文
欢迎朋友们关注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