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是那泰山脚下的千秋印记——岱庙记
晚风轻微的刮着,就算是金秋,橙黄橘绿的彩叶也得避开它的锋芒。
却是有着迷人的月光,伴我们夜拍神通寺遗址后,匆匆赶往泰安。
泰山脚下,我终于见到了喜爱又期待已久的小河老师。
用伟岸的身躯,挡住了汹涌澎湃的大海。
山东,以山的名义,傲立在神州的东方。
它像一位巨人,托红日,荡东风。
如果借助泰山的松风,撩开齐鲁大地的历史史册,
你会读到,五千年不朽的灿烂文化。
孔子,孟子,儒家思想,照古明今。
庄子为道,墨子研墨。
冯玉祥将军的战马,仍在松风明月下嘶鸣。
泰安匆匆的一日,一大早我们赶往冯玉祥墓,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足以见得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军事将领冯玉祥将军生前的威严。
一簇一簇的黄花,一把一把的馨香,热情渲染过了天外村的峡谷,泰山的登山路,或许从未寂寞过。
怪只怪这熏人欲醉的金秋,难道这样的美丽不应该被人欣赏吗?难道金秋的盛景不应该被赞美吗?
秋风又在拂面,像是在诉说,像是在埋怨,像是在回忆……
在我看来,泰山并不以美、奇、险而著称,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我们之所以慕名而来,是因为它深厚的底蕴以及历代帝王的光顾。而它之所以能如此受青睐,或许应该是出于那份静默。
静默耸立,从不炫耀什么,只站在天与地之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由此而显出坚不可摧的气魄,任时光飞逝也毫不更改其貌。并且这之中所蕴涵的雄伟壮观,让人不禁想向它膜拜。而我登泰山的记忆,却远在七年前,此次前来,我们不登泰山。
一脚踏进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的岱庙坊,那份峻极于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的古朴和凝重,那份五岳之宗的威仪和气势便扑面而来。坊内坊外,两重天。
出岱庙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宽阔的“正阳门”,正阳门象征着岱庙的尊严,古时候只有帝王才能从此门进入。而大浪淘沙,岁月流逝,千年之后的今天,当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信步缓入城堞高筑,气象万千的正阳门时,不知道那些象征着至高皇权的帝主,会不会拍案而起,震龙庭之怒呢?
泰山岱庙,又称东岳庙、泰庙,是古代帝王奉祀泰山神,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祭祀后开始登泰山,应算是登泰山起点。当年,孔子、秦始皇、李白以及后来的宋真宗、康乾二帝封禅、祭祀泰山都是沿这条路到达泰山极顶的。几千年过去了,这条经岱庙、一天门、中天门、升仙坊至南天门的古道,由于历代不断修建,不断完善而变得极富特色。
岱庙最大的景观,除了重叠的宫阙和恢弘壮丽的殿宇,便是久负盛名的西唐槐和东汉柏。顾名思义,唐槐院内遍植槐树,绿阴繁枝。春夏之际,花发叶茂,香飘满园,满目流翠。
汉柏院里有汉柏五株,是汉武帝刘彻封禅时所植,因而得名。两株连理柏树干已驳脱的只剩下道道的裂纹,它已是一位千岁的老人,然而树冠的枝叶却还提示着人们,它还活着,它还将继续活下去,或许活的比我们还要长久,或许在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来瞻仰它,也会生出和我们相同的感慨。
东西两院,槐柏之外,最多的是历代留存下来的碑碣,共90余块。留给我记忆最深的,是碑亭内武则天夫妇鸳鸯双束碑。这通唐碑,题额为“岱岳观造像记”,是泰山现存最早的一通唐代碑刻,碑身通体由两块相同的长条形方石合并而成,上下共同镶嵌于同一个碑座和碑首之间,故名“双束碑”,又因为双石并立,形似鸳鸯并栖,亦名“鸳鸯碑”。此碑造型别致,在国内极为罕见。双碑并束,对于唐高宗来说,是皇帝皇后永不分离的爱情象征,充满了柔情蜜意;而对于武则天来说,皇帝皇后并驾齐驱,寓意着武则天与唐高宗同顶一片天,同踩一块地,是对帝、后共治天下的暗示,碑文上涌现出的的几个自创字也足以看出武则天企图登上皇位的深邃智慧和居心。
遮天蔽日、苍松翠槐的两院之间,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殿了,我们去时正赶上外部翻修,但不影响内部参观。这是与北京故宫、曲阜大成殿,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的殿堂。殿内最为珍贵的,是东、西、北墙上的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描绘了泰山之神出巡的盛况。东半部出巡,西半部回銮。整个画面人物疏密有致,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组成一幅瑰丽无比,气势恢宏的场景,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
日上中天,耀目的金光将苍松翠柏的古寺渲染得辉煌壮丽,古朴斑驳的墙面,厚重沉稳的建筑风格,如浸透千年的水墨,沉香泛黄的每一笔都凝聚着一段撼动人心的往事。
岱庙外是喧闹的街市,古墙内,是华夏几千年走过的风尘仆仆的历史印记。檀香缭绕的古岱庙白发蹒跚的步履,始终无法逃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浮华与喧嚣。也许,唯有幽深庭院里那一方遒劲千载的唐槐和汉柏,才能撑起一隅难得的宁静。而我,在皤然流逝的岁月里,愿所有的桑田沧海,都和你慢慢化作碑碣上隐隐沧透的那一笔。
往期精彩推荐
这才是真正的少林,这才是真正的深山古寺——初祖庵及少林寺塔林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
支持原创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为作者打赏
个人原创寻古类图文
欢迎朋友们关注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