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少有人走的长城路,明长城鹞子峪——二道关——东口楼穿越

长城上的莲莲 古迹探秘 2022-03-18

这个冬天,北京还未下过雪,只有一场接一场的寒风,让整个城市裹上了寒冷的衣裳。


转眼就要立春,温度似乎还在调皮着,持续着最高温还在零下的趋势,这样的气候,一出门就是冷风刀割一样的刮在脸上。


也罢,寒冬总要有些寒冬的样子,迎着日出的朝晖,忘却所有的寒冷,把欢乐的笑声留在山间密林与断崖相间的一座一座敌楼上。


那里,

有远去的大明将士的汗水与无奈又期许的祝愿;

那里,

500多年后的我对曾经伟大又不朽工程的惊叹与痴想。


丁酉年长城的收关之行:北京怀柔鹞子峪——二道关——东口楼环穿。



目的地虽在怀柔,稍对长城所处的地理特点有所了解的朋友都会知道,怀柔长城是北京境内明长城综合来说最好走的了,然而鹞子峪到二道关一线,除非是资深的长城发烧友,走过的人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就是山顶上的敌楼孤独守望,断崖与密林交错纵横吧!以至于这年关之战或许真会在记忆中挥之不去,把怀柔走成了密云,长城人都懂吧?



当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我们已抵达鹞子峪城堡下。


堡后山顶的敌楼是我们今日计划探访的第一座敌楼,该敌楼4X3眼,看似不高的山体上,只间或有零散的石砌城墙,其它军事工程均为以山设险。


冬日的萧瑟加上寒风的凄冷呈现在彼时的登山路上,然而,想想500多年前的大明卫士,这一点点寒冷与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



我想,鹞子峪与二道关之间的关系,还是有必要说一下的。


两山之间平地之峪,鹞子峪村外的环九渡河一线是京郊最早开展农家乐的一片区域,如今的路线是成熟而又世俗的。


然而在古代,九次渡过同一河流,却是不可思议的。


路绕弯或水徘徊,总之没走回头路。


而怀柔城向西,仅十几公里就拐了九道,才有了九渡河之名



鹞子峪为二道关所管辖,相传古时这里曾经鹞鹰出没。


水随山形,山势复杂峰峦高耸,有谁能生出双翅飞过呢?


而鹞子峪正是地处两山之间的平地,才有了这个名字


看它周围的几座关口,撞道口、西水峪口、小长峪口……


个个都是险要之地,拦起高墙,各口再建起关城,


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于是向北通往四海冶的大道,竟拦起三道关城——


构成密不透风,插翅也难飞过的军事堡垒吧



何况关口附近还建起城堡屯兵它们之间相互呼应,相距不远,史料记载却有六座之多。


撞道口堡、小长峪堡、西水峪堡、二道关堡、鹞子峪堡、黄花城各自形成体系,可见古人为了防御保家卫国费尽心机。


只可惜其它几座城堡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浮沉与乡村建设中鹞子峪堡较为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鹞子峪的南面和北面都是长城,

南侧为黄花城长城,北侧为二道关长城,

如今,二道关的口已不复存在,古道尚存。


这个季节,九渡河水在曾经的关口处化为冰河,关口两处敌楼已被修复。

黄花城南拱京师,西护十三陵,位置险要,故设重关。

黄花城为头道关,此为第二道关,便知道这一线长城的防守作用了吧?!


鹞子峪北向东走向的第二座敌楼,5X3眼。



鹞子峪到二道关的环穿,全程的步伐是两上两下,一上一下后是二道关村。


二道关以东通往黄花城最高的山脊处还有一座敌楼,这个敌楼才是这一天行程的最大难度,上去便是一个断崖,需要绕路,之后的路程披荆斩棘全是密林。


然而登上小垭口俯瞰,惊喜油然而生,正是这冬日萧瑟的季节成就了视线的完整,山下的村子与关口的敌楼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向北瞭望延庆四海一带隐约可见,心中立刻恍然大悟!

正是二道关长城的第一道防御措施,即登高望远,掌握动向。



只为这一个敌楼,除了荆棘密布的丛林之外,便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干插边墙体了。


四野的风肆意的吹着,长城自高而下,像一条巨龙盘向山谷。


虽然只有这一座敌楼,却是雄踞于山巅的硕大,敌楼经历500多年的岁月侵袭顶部已不存,却傲骨犹存。


我想,是二道关长城的第二道防御措施吧,即集中兵力,以待战机。



以这敌楼为中心点,两侧的残墙与山险顺山势而下,最终在山谷汇合,关口恰似一把铁钳,牢牢锁住山谷通道,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便是二道关长城的第三道防御措施,即雄关锁钥,铁壁铜墙。



顺山势向南下降,谷底便是东口楼,敌楼就在村子里,四周是老乡们的平淡生活,楼内是老乡们堆放的杂物,那敌楼的残躯啊,还能坚持下一个500年吗?



返回起点鹞子峪堡,十多年前我曾探访过此堡,与当时相比,城墙现在经过整修,城门两侧包了灰色新砖,而门洞基础还是原来大块条石。


十年前拍摄的鹞子峪堡内:


那古槐越发苍老了,历经雷劈火烧还能不屈的长出新枝,它是守护古堡的神吧?


年迈的生命有着看破几世悲欢离合的持重,相信这是岁月对古槐的赠与,感谢你,还在延续着古堡的脉搏。


除此外,堡内再无旧物,只在外墙的边缘上,还有几个石碾。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当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作用,

当保守的思维方式已变成沟通与融合现代文明的符号。

烙有半个世纪印记的灰砖青透过磊磊山峰错落的隐现于山巅高岗。

你是否还能想起曾经的号角?

你是否可以缅怀这不朽建筑之后代表的严肃、坚固与辉煌!

暴政、苦痛、宿命……

和平、阳光、美好……

从残破的砖石上读出希望,

从古老的建筑中读出信仰,

长城上的我,微笑守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故事发生在冬日江南——青云谱印象


置身于清幽的美景与千年的文化中,白鹿洞书院


2017,走走停停的时光


生生世世相望,关沟古道上的摩崖造像


大同镇与山西镇长城结点,丫角山长城环线穿越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支持原创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为作者打赏


个人原创寻古类图文

欢迎朋友们关注与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