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之凄凉,曹植告诉你
寻古迹的莲莲
走长城 寻古迹
关注
岁月黯淡了他的青春,浮沉掩不住他的风采。
逾千年之后,上上周末的邺城之行,让我强烈的想起了曹操,想到了和曹操有关的人物。
回想几年前的鲁西之行,印象最深的就是鱼山,
到那座海拔不足百米勉强可以称之为“山”的地方,与他来一场不期而遇的相逢——
他是谁?1700多年前战火频繁,英雄与人才辈出的汉魏年间,曹操第3子曹植。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县城汽车站斜对面,沿朝南的一条乡村公路直接向南行大约8公里左右,路东就是曹植墓。
走进曹植墓是一个雪后的寒冬,墓园里一片寂静,两扇朱红色大门上面书有“曹植墓”三字,寒风萧瑟中,倍显庄严肃穆。
公元232年冬,大雪冰封,文曲星落!
自古成王败寇,曹植历经世子之争而苟全于乱世,郁郁而终。
就在那一日,一代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子建呜呼陨落!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时在公元196——220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浓妆重彩大书特书的一页。这一时期的文学上接先秦文学和汉乐府的遗风,下开足以深远影响后世的建安风骨,佳作迭出,群星灿烂,史称“建安文学”。
而在后人的心目中,曹植(字子建,192-232)的文学成就居建安文学群体之冠,尤以《七步诗》、《白马篇》、《送应氏》、《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杂诗》、《洛神赋》等名篇对后世的影响最深。
曹植的出身注定了它的喧嚣,也注定了他的孤独,如果他是阿斗式的人物,也许能富贵一生而善终。如果他是陶渊明式的人物,也许能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获得无穷的乐趣,从而找准自己的定位,而恰恰,曹植介于二者之间。
曹植是文人兼政治家,作为文人,他天马行空,俊逸洒脱,聪明绝顶,才高八斗;作为政治家,却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其兄曹丕虽说文不如曹植,但曹丕心思缜密,深谋远虑,又拥有他们的父亲曹操一样气吞山河、一统大业的野心和霸气,故曹丕更趋向于政治家。在兄弟二人的世子之争中,曹植的文人之气,特别是他的放浪形骸,恃才傲物明显被曹丕利用,从而输给了曹丕,尽管曹植是曹操最喜爱的儿子,但在争霸天下,建立曹魏政权的伟大抱负的前提下,曹操还是非常理智的把眼光投向了足有政治谋略的曹丕。
曹植在世子之争失败后,他的人生航标发生了根本的逆转,曹操的死,更是曹植人生的重大转折。曹操死后,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愤中,他从一个悠游宴乐的公子哥变成了处处受打击排挤的对象,一首“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虽然保住了他们的性命,但在曹丕父子统治的十二年中,曹植先后三次被驱赶外封辗转各地颠沛流离。此时的曹植如果能像陶渊明一样挥挥衣袖优雅转身,虽说不上隐居山林,但可以在自己的封地种地除草打猎吟诗,建造一片让自己心灵栖息的静修林,也许他的人生会舞出另一种精彩。特别是在封地陈——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完全可以和伏羲神农讨教稼墙事宜,体恤一下民情;也可以在九曲桥边和孔子相坐,饮酒对弈吟诗;还可以在龙湖湖滨,倾听艄公的哨声和木桨拨水的声音;或者在荷花吐艳的季节,找一个有月的夜晚,摇一叶小舟,吹一管竖笛,在芦苇中摇曳穿梭。
从侧门进入墓园,一座低矮的山丘伫立,山上挺立的青松之间,各种丛木枝节盘绕,迎面便是青色古砖砌成的曹植墓,为防止雨水侵蚀,墓门现已经封闭,无法进入甬道和墓室。
凄凉,真的只剩凄凉了,墓很高大,但简陋、破烂,像废弃的砖窑。
陈年老土记述着岁月的痕迹,遥想当年少善能文、才思敏捷的曹植,虽无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慨言,却也有拯世济物的抱负。其文之骨气,词采之华美,曾名耀一时,就连南朝人谢灵运虽妄自尊大,敢小天下文人,却独不敢小觑曹植,声称天下文章有十斗,曹植独占八斗。
的确,这位建安文学的砥柱,给我们留下诗赋文虽不多,但篇篇如璀璨明珠,镶嵌在中国文化的巨壁上,光芒耀眼。即使1700多年之后的今天,仍卓然不朽,可见其诗文之底蕴。也正因如此,李白对建安文学由衷赞叹:“蓬莱文章建安骨”,“俱怀逸兴壮思飞”。
曹植虽是文学上的高人,却是政治上的侏儒。曹操有心栽花,想让他嗣位,而他却不谙政道,任性而行,放浪形骸,饮酒无度,遂渐失曹操之宠爱,致使以后命途多舛。然而,也许正因此,曹植才有了七步诗,才有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千古绝唱;才有了“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蓉出绿波”的妙手文章。
环绕墓园四周,园内建有子建祠、曹植墓碑、七步路、羊茂台、洗砚池、闻梵处、梵音洞、摩崖刻字、鱼姑庙、观河亭、仙人足印、穿阳洞、浴仙池、龙山文化遗址、中日鱼山友好纪念碑和历代碑刻等古迹。鱼山脚下即是滚滚黄河,隔河面对连绵群山,一切是孤独而悠远的。
曹植的生命在孤独中终结,而他的文采却在孤独中绽放异彩。
曹植的人生前期忙碌,他忙着随父出征,忙着撒马掂花,忙着编写“江山如画换取美人笑靥”的童话,忙着争世子,所以他的诗词主要是歌颂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而真正奠定他在文学史上地位的,是他后期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孤独忧郁的体现。曹植后期的诗词主要表达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意境,从而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你若依你父亲为你铺设的理想盛开,你就不是曹子建,也就不是为人津津乐道的陈思王,那样也许中国历史上会多一个名叫曹植的不作为的皇帝,在中国文学史上就肯定不会有名留千古的《洛神赋》的缠绵与情寄,世人难觅美丽多情的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更不会有《七哀诗》的才敏与悲悯,上演那场情同手足却兄弟相煎的无可奈何。
彼时的我,站在曹植的墓前,在为他政治生涯略抱不平的同时,竟暗暗庆幸历史成就了一个曹子建,造化弄人,还是感谢曹丕把他徙封到黄河岸边泰山西麓鱼山脚下的东阿为王吧,从此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个千古留名的东阿王曹植曹子建。
遥想当年,尚未“不惑”的曹植在此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完成了人生走向“不惑”的转变,在此创作的梵呗音乐至今为佛界所津津乐道,古今中外影响深远。他41岁时移封陈王,不到一年便忧郁病逝,遗嘱葬于东阿鱼山,从此在东阿大地上与他的“八斗”之才化作传奇永留千古。
残垣断壁,蛛网尘灰,说尽岁月沧桑;
杂草萋萋,虫声唧唧,尝尽人间百味。
如今的曹植墓,最为珍贵的怕是要数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为曹植在鱼山安息地而竖起的“陈思王碑”了。碑文字体奇特,楷行草隶魏诸体巧居一身,笔力遵劲,别具一格,记述着他的生平与功绩。实属罕见碑刻,更是让后人永世敬瞻的墓志,这是给先人曹植浩瀚的慰籍,又是给华厦后人澎湃的启迪。
一首诗的距离有多长?
不长的七步,却在心里走了无数次,似一首乐曲的低回,被兄长的长袖舞出锋利的冰霜,一寸寸的,累结为诗行的脚印。
龙有九子,一于琴头,一于剑柄,或安于香炉和屋檐,或安于门环和石碑。
王有几子,豆箕毕剥的燃烧,黄豆烹煮为羹汤。
沙尘取代雨露,金戈铁马取代月夜风花。
在这里,千年的文明和百年的战火仿佛被一笔带过,只剩下苍苍古柏默默无语,冷漠傲然的注视着开辟鸿蒙与现代文明跨越时空的奇妙接壤。若沿着幽长的工笔彩绘的历史长廊缓缓漫步,再浮躁的心灵也会慢慢沉淀下来,一双渐渐明澈的眼睛便望入空灵幽远的云层深处。
12
作者莲莲
一个酷爱历史酷爱古迹的80后妈妈,平时朝九晚五,业余寻古探幽。十多年的行走长城与探寻古迹,愿用文字记录岁月,行走在历史的尘埃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
往期精彩回顾
任你喧嚣,我自寂寥,一古一今一座城,六朝故都祭邺城
在时间深处消逝的古城,金代皇城金上京寻访记
刺桐史迹初相见——泉州老城
在浊漳河峡谷里,古建筑诉说着时光的轨迹
醉是那泰山脚下的千秋印记——岱庙记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
支持原创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为作者打赏
个人原创寻古类图文
欢迎朋友们关注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