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最后四年
寻古迹的莲莲
走长城 寻古迹
关注
“一佛一世界,一佛一如来”这是心境。
“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这是因果。
初夏的陕西中部已略感炎热,阳光耀眼的从车窗照进来,周围是一条古道,灰砖烂瓦里记刻着只有它们自己才能读懂的风雨历程。不再打开过往的晴雨表,那时的风那时的雨那时的温度是那时的天时地理人和才能造就。莫名地感动起来,在这个奢侈的年代里,在这个纷芜的世界里,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古道两边的群松随着车轮的吱呀声,齐刷刷的向过往的路人诉说着一个千年的故事。于是,山不在是山,是那千年的呢喃与梵音,轻轻袅袅。
“这里是军事要塞,越过凤凰山,直线的尽头就是西安,如果在这里,守不住外侵的敌军,西安城就危险了”。在那个冷兵器时代,一座边关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防范外族的侵入,修筑了著名的秦直道。在当时,这项伟大的工程足以震摄那时雄踞在北方的匈奴了,任何一支外敌入侵,朝廷的军队立即沿着直道快速投入战斗。据史记载,从陕西咸阳出发,最多三天就可以直达内蒙的包头,仅凭这样的速度,足以让匈奴的军队崩溃瓦解。但是,时光荏苒,历史驻扎在唐朝,正是秦直道,这条著名的宽阔大道,为突厥这支少数民族侵犯中原地区打开了方便之门——耳边似乎吹来了猎猎的风,战马嘶鸣,刀剑挥舞,呐喊声缓缓入耳。
我们前往的郭峪沟石窟就在这片山里,这座山叫玉华山,是埋葬黄帝的乔山支脉,北面是厚重的大陕北,南面就是十三朝古都长安。唐代高祖时期,北方突厥一路侵犯,过富平,抵渭南,直逼京师。武德七年(624年),高祖率领朝臣武将经过详细的勘察之后,决定在此地修建要塞,抵挡突厥南下,解除京师危机,这就是如今的玉华宫。据《旧唐书 高祖》记载,行宫修成的那一年,高祖亲自坐镇这里处理朝政事务,因此,这里一度成为皇帝的离宫。
历史上的玉华宫八殿十门,但大多都已淹没在岁月中,走进玉华宫遗址,我似乎回到那个年代,高祖临危不乱的指挥着一场又一场战争,捷报频频传来。天空突然间清亮起来,斜斜的阳光照射着万物,我站在古人曾站过的地方,默默地思索着,古时的风云变幻,演绎成这今天的繁华盛世,古时的厮杀还没有结束,高祖的号角已然吹响。木桥上已是斑驳点点,却怎能抵挡住勇猛的唐军?自山上淌下来的泉水,连绵不断的流淌着,给这条如今已经寂静的古道平添了几分喧嚣的气息。
皇帝的离宫尽管风景如画,但毕竟是皇家禁苑,普通百姓是难以涉足的。只因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这所皇帝离宫的用途;也因这个人的到来,使躲藏在深山之中的避暑圣地飘起了袅袅香烟,唱起了朗朗的诵经声;正因为这个人的到来,开放了这座宫殿的大门,迎来了日本、朝鲜等国的高僧。
这个人便是唐玄奘,《西游记》的故事谁都知道,但故事是明代的小说,真实的玄奘故事发生在大唐,他自长安西行,师徒四人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印度,得到戒贤法师的精心指导后回国,朝廷为其举行了空前盛大的仪式。之后玄奘应唐太宗嘱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笔录,将他西天取经途中经历的传闻及各个国家的历史、山川、交通、民俗、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记》卷,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成了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西游记》。唐初的几位皇帝都信奉佛典,太宗李世民称玄奘为御弟,可见他对佛学敬仰之深,暮年的李世民在玉华宫休养便把这位高僧请来译经,到了高宗李治皇帝执政时期,准许玄奘的门徒移居至此,并改玉华宫为玉华寺,于是,这座大唐最豪华的皇帝离宫就成了一座寺院。玄奘在玉华寺度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四年,肃成院是玄奘法师修行的地方,幽幽青灯伴着其枯槁的面容,他在这里译完了长达万字的辉煌大典《大般若经》,高宗麟德元年,玄奘法师经过窟前水渠时不慎摔伤,静养数日不见好转不久圆寂于肃成院内。
肃成院遗址出土两件重器存于玄奘博物馆,一件佛足印及一件石刻金刚座,或许佛足印很多,但大多是后世翻刻,肃成院出土的佛足印刻石是玄奘法师从印度拓印回国并亲自手书铭文,这是目前唯一能够确知的玄奘亲笔字迹,也是目前国内佛足印藏石中年代最早的。
通往郭峪沟的路曲折幽深,但别具洞天的宜人风景是曲径通幽处的天然仙境,这满山的翠绿是这一季不变的底韵,一如那黄土高原亘古不变的土黄。
两处荒野又原始的石窟就在这条山沟里,山泉上游是玉华宫飞流直下的天然瀑布,飞散的水雾和落地时溅起的水花,日夜弥漫在洞窟外,像那美妙的秦地的地方小戏温润在心底。
往事逾千年,楼台宫阙已了无踪迹,只留下那大小参差的排排石窟。一些资料上记载,郭峪沟石窟是有造像的,但现场风化严重,青苔覆盖,无法爬进洞窟看个究竟。置身在瀑布下,雨雾氤氲,水珠溅面,凉风习习。触景便可生情,于是便情不自禁的心驰神往直追大唐,那文治武功的旷世明君李世民,便援阶攀廊的登临于此,凉爽了身心,怡神于遐观吧!又见那八殿十门交梁飞檐,各抱地势,极尽了豪奢,绚丽了幽谷。是什么击碎了千年幽梦?一切的一切全不见了,只剩下这属于大自然的山川水石,以及这道法于自然的孔孔石窟。
耳畔似乎响起了晨钟暮鼓的声音,玄奘法师的形象宏伟了起来。是怎样坚定的信念驱使着他不停歇的脚步,度玉门,过大漠,风雨无阻,带着虔诚,拥着信念,一路向西呢?于是,敬畏的人们的目光飘过来,骄傲的人们的目光飘过来,谦虚的人们的目光飘过来,瘦弱的西风也跟着飘过来,他们处心积虑的担忧着,玄奘法师一路跌撞,一路讴歌,于是,腐朽远离了,痛苦远离了,缺憾远离了,梦想成真了。
人生,因为残缺,所以修行。修行,是借助完善自己增加幸福,借助宽容别人淡化自己的痛苦吧?繁华的都市内,关不住人们落寞的叹息,大唐的明月仍旧是今世的月,可那里的人却不是今生的人。
愿那些荒芜还能开出绚烂的花朵。
12
作者莲莲
一个酷爱历史酷爱古迹的80后妈妈,平时朝九晚五,业余寻古探幽。十多年的行走长城与探寻古迹,愿用文字记录岁月,行走在历史的尘埃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
往期精彩回顾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
支持原创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为作者打赏
个人原创寻古类图文
欢迎朋友们关注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