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崖窟里的烟火,木梯寺

寻古迹的莲莲 古迹探秘 2022-03-18

总希望在暮色幽远之时,品味人间几度苍茫,寻一处沧桑的古迹,遥想那历史之幽深。当你置身在那份时空交错中,古迹仿佛凝结了历史,只一瞬,在心头也可以永恒,于是,跟随着心灵去访古,成了我多年的习惯。


 

木梯寺石窟的记忆应该是两年前,从天水市到武山县再去马力镇,一路颠簸,那越过重重山横跨条条沟的路程,让人产生了强烈的敬畏之心,在这座千年小县城一土一石一砖一瓦上,停留着时间爬过的痕迹,岁月的长河涤荡着这个有故事的地方,留下了诸如木梯寺石窟这样的古迹。

 


木梯寺,坐落在距离天水市武山县城35公里外的马力镇杨家坪村西,这一片土地曾经是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蜀将姜维把司马昭困在山后的铁笼山上,粮草断绝,后经魏军救援才得以逃脱。据记载,榜沙河周边马力镇自宋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曾经是陇西著名的农贸集市,古道上终年车马川流不息,有“川马成龙”之说。还有更远的历史,马力傅家门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曾出土了大量石刀、石铲等生产用具,证实了早在几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访古足迹中的木梯寺,就是在这样文化底蕴如此悠长的古镇上。


 

有资料说,木梯寺石窟具体建造年代已无籍可考,据明代重建古寺碑上记载:“陇川东北有山,曰林寺,又曰木梯寺。”初建于汉,自汉迄唐300余年,历代有经营。“明洪武初年经林僧党郁刚重建。”“自万历十五年,有平凉府隆德县居士任演明捐资重修。”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让我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踏进群山中的木梯寺,是想考验一下我的虔诚吗?没有任何人影,更不要想熙熙攘攘拜佛许愿的香客,也许是木梯寺本身没有响亮的名号吧?若不是出于敬畏又虔诚的心态,若不是对石窟如此热爱,谁会路远迢迢翻山越岭专程跑到这里寻访呢?雨中的山谷雾气弥漫,朦胧黯淡下,竟显示出几分凋敝和岁月的真实感,古寺曾经的青春亮色只留下点点零星的彩斑,黯淡有黯淡的好处,这才是古寺应有的苍老朴实,还原了生于山中,长于山中的古寺应有的质朴。


 

佛总是选择世间瑰丽奇险的山川作为弟子修身养性的处所,木梯寺具备这些条件,因此走进了佛的视野。木梯寺石窟开凿在石渭山半山腰上,离地面千尺有余,南北横跨好几条沟,三面皆为悬崖峭壁,仅北侧有山门可入寺内,如此地势,怎能不生敬畏之心?而关于木梯寺名字的由来,相传木梯寺原无路径,仅靠绝壁上架有长达数丈的高大梯子攀登入寺,故称木梯寺。如今,木梯早已不在,06年第六批的国保单位,当地十分重视,在山门以上,沿着山坡修建了一条土路,围绕着石窟与石窟之间,如今已修成了台阶供人上下山。


 

木梯寺1号窟朝阳洞,也叫接引殿,通往山中所有洞窟的路都要从这里经过,伫立洞前,凝望殿窟处,西端石峰高耸,崖壁飞舞;东面黄土山梁,山如狮背,浑圆横卧。一座山峰在两种地质构造中显现出一种独具一格的静美,殿窟掩映于绿树间宛如颗颗明珠,放射出千年蕴含的人文情怀和熠熠光彩。 窟内现存坐佛一尊,明代风格,隐约中可见壁画遗存,但因窟壁长年烟熏火燎,已经黑得看不出原色。


 

如今木梯杳然去,惟留古寺佑众生,穿过朝阳洞,更是一片清幽。无论外界多么喧嚣,这里总是一片清静,顿时有种身置净土的感觉,真是青山巍巍隐古寺,菩提花开盛千年啊。


 

很不巧的是,在我走进木梯寺半日多的时间里,没有遇到网上前辈们提到的管理员,也没见任何人影,特窟自然是进不去了。从开放的几个洞窟来看,木梯寺在明代前已有石窟造像,从现存窟龛造像风格看,有一部分颇具唐代造像风格,只是明清两代重修的痕迹较重。

 

10号窟


8号窟


15号窟壁画与题记


印象较深的玉皇阁,开凿于明崇祯6年,前殿后窟,正壁为玉皇大帝,现存明代造像5尊及壁画遗存。


 

最为珍贵的是十四号窟大佛阁,此窟所在位置为木梯寺最高峰,天然崖窟内塑倚坐大佛,左手扶膝,右手施无畏印,俯视着山下众生。整体来看大佛有唐风,但重修痕迹很重。有资料说大佛左小腿外侧基座有西夏题记,但我没找到。


 

还有一些小窟,像是清代留下的痕迹,姿态各异的菩萨与供养人像,以众彩的方式表现出佛国的景象和信息,再以神性和人性的完美结合展示出唐宋文化的包容和魅力。仔细看,造像表现出的神态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演变,有记载木梯寺可谓是多灾多难,民国初年武山境内闹土匪,当地百姓不得不到石窟中避难,他们生火做饭、烟熏火燎让石窟中的壁画几乎遭遇灭顶之灾。近几年来由于暴雨地震等因素,造成洞窟附近的岩体塌方,对部分窟龛形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呈现在眼前的造像,满脸的烟迹不免让人慨然叹息,但黝黝的烟痕挡不住佛陀智慧的双眸,厚厚的尘迹隐不住历史深邃的光芒。透过烟尘望底色,拨开迷雾探真相,“跑土匪”的乡亲们惊恐的面容浮现在眼前,那些仓惶的脚步奔向求生的圣地,在充满美好希望的佛国殿堂寻求菩萨慈悲的庇佑,这里不止一次成为乡邻逃避劫难的救护所,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人与佛的传奇。


 

相较于各种神态的烟火气息,那淡去了容貌的造像反而更有参禅悟道之意,四下里原有的种种装饰已辨不清曾经的旧容,或许曾经也是颜色艳丽,但现在就连山石都风化脱落,露出本真的面目,是为了让红尘迷离的人们明白何为历史经过后,留下的真实与从容最可贵吧?我想是的!


 

苍翠的松柏像是护路的卫士始终列队在沿途,那时若是杏花吐露或槐花盛开漫山飘香,那感觉就太美妙了,可惜我去的季节错过了一场花事,但是满山松柏的伴行,让我感悟着生命的原色。既然从石窟中读出什么,那就来读峭壁上的生灵吧,石壁上有树,那些不能向生活索取到什么的树它们可能并不高大,但是它们有山石一样坚硬的身躯,在佛的注视下,这些树读懂了佛的含义。佛选择这个非常之所,但也为弟子中心性不定者留了一梯作为弟子选择的路,这是生路,也是死路走出去了,回来则难。唯一不能选择,不能回头的就是这些树,落脚在悬崖峭壁,悬崖峭壁就是家,有沃土当生,把根扎的更深更远吧!





12

作者莲莲

一个酷爱历史酷爱古迹的80后妈妈,平时朝九晚五,业余寻古探幽。十多年的行走长城与探寻古迹,愿用文字记录岁月,行走在历史的尘埃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


往期精彩回顾

梦花中浅笑,信仰中舞蹈,泾川罗汉洞石窟


太行深处,赵武灵王长眠的陵寝与古迹遗存


孝庄皇后陵寝,生前峥嵘的劳顿岁月,身后孑然的一身孤独


我曾孤单如飞鸟,看过仙人崖壁上的喧嚣


生生世世相望,关沟古道上的摩崖造像


繁华之后的失落,在这一方边墙与古堡,府谷长城清水营,醉流年!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