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边墙风吟,大同镇左云长城的沧桑印记

寻古迹的莲莲 古迹探秘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寻古迹的莲莲”


繁华易逝,岁月悠悠,行走在烟火尘世,总有些喧嚣与纷扰无法回避,总有些宁静需要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那份慢生活,那份古朴的意境总能让我看到曾经的时光往事。



 在夕阳时分逃离北京,一路向北奔向大同,从黯淡的暮色四合到黑暗的夜色缭绕,随着渐渐远去的城市烟火,到那个满载着文化底蕴却远离都市的地方


 

像一条巨龙,蜿蜒曲折,盘旋于天地之间,这是世人对长城的印象。是的,这一次的行走脚步,继续交付给长城,大同左云县:助马堡——威鲁堡(月华池)长城穿越。


 

这里曾经铁蹄呼啸干戈林立,当喧嚣远离,只剩一片苍凉。曾经的军事要地,早已随着战事远去江山更替而荒废。


 

长城作为防卫性质的军事建筑,

自然和战争结下不解之缘。

这一片边关,是古代边塞要冲之地,

是明王朝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一个节点。

这一片边塞长城,

作为昔日抗敌的最前沿和京师的主要屏障,

屹立在古老的三晋大地之上,

维系的是曾经的和平与安宁,

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的沧桑和责任。


 

用时9小时零8分,徒步穿越22.51公里,累计上升436米,累计下降355米,从山西跨越到内蒙古,这一段外长城,赫然就是如今晋蒙两省的省界,然而回到明朝,这界线表明了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只要翻开明代的地图,就可以看到这条外长城根本就是那时的“国界”。


 

翻开明王朝历史的扉页,长城必然跃然纸上。


这段长城承载的是大明王朝276年的起落,山西作为当年防御内蒙各部落侵入的前沿和防守京城的主要屏障,地处抗敌前沿中的前沿,防守重点中的重点,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先后设立了大同和山西两镇加以重点防御。同时沿边界建立长期世袭服军役的卫所制度,使将士们世世代代守卫边疆,为了继续加强防守,又陆续加建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


 

是曾经思乡的苦楚,还是保家卫国的爱国使命,将士们的心事与信仰,是否随着无情的硝烟与历史一起埋葬?行走在被战争与岁月侵蚀了五百年的边关墙垣上,回想明王朝,曾经的边关明月与战火风云堵塞了我眼光的通道。历经了战争的硝烟,互市的繁华,当时光远去王朝不在,边关如今只剩孤寂与凭吊。


 

时光的印迹还在,岁月的伤痕犹存,野草根根竖起,像前明将士冲冠的怒发,倔强的残台在斑驳的残阳里,发出轻轻的叹息。


 

边墙一日,放眼五百多年的脉脉人文,明朝的一起一落,清朝的一生一死,以至于民国的灰飞烟灭,从威虏、破虏……到威鲁、破鲁……名称的改变,这期间,变换的只是朝代风云,而残墙似乎都是以一个战争与和平与贸易为终极目标的姿态矗立着。


 

走过战乱年代,走过沧海桑田,不屈的边墙,谱写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与文化积淀。与旷野一样安详肃穆,是你使命之后铭记的辉煌吧?用雄浑与不屈织就伟岸,用历史与人文谱写颂歌,风吹雨打中,看尽百年世间百态,当沧桑过尽,堡还是堡,墙还是墙,曾经的使命早已不复存在。这个战争与和平相拥的地方,在岁月变迁中遗留着残垣断壁,在流年翻转中遥望前生。



往期精彩回顾


【长城岁月】 记忆中的龙潭西沟


【长城岁月】 晋北长城,两千多年的故事唱着厚重的歌,从杀虎口到破虎堡穿越


晋北长城平胡墩,边走边唱一种殇


右玉长城云石口,红尘破,岁月歌


晋北长城老营堡,这一季醉人的金黄


去塞北遗落的明代古堡,追寻最朴素的脚步


长城恋歌,平鲁长城窑子上至小七墩穿越


以梦为马,不负昭华,从石峁沿着长城一直走


大同镇与山西镇长城结点,丫角山长城环线穿越


行走在杀虎口平集堡的历史烟云里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




作者莲莲

一个酷爱历史酷爱古迹的80后妈妈,平时朝九晚五,业余寻古探幽。十多年的行走长城与探寻古迹,愿用文字记录岁月,行走在历史的尘埃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