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古塔神话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寻古迹的莲莲”
红豆煮酒,竟惹一季相思。
竹林七贤,不老时光中的诗酒年华。
有谁与我同坐?清风明月与我,
哦,不,还有那七个放荡不羁的身影!
吟歌,纵酒,兴起高歌,悲时号啕,
一人牵马孤独寥落。
——河南焦作修武 百家岩寺塔
水墨画的山间,百家岩寺塔静静的矗立在那里,寺庙里正传来低沉的诵经之声。
拾阶而上,在峭壁处领略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孙登长啸台、王烈明月泉,还有那残碑遗瓦,顿时,浓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说起百家岩的历史故事,当属“竹林七贤”最为代表。
魏晋时期的山阳,即今天的焦作修武,能聚集众多的达官贤士,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不无关系。
据史料记载,这些贤达多为不满当时司马氏族的强权统治而隐居此处。他们的领军人物嵇康,在京城洛阳任中散大夫官位,娶曹林女儿为妻,可谓是皇亲国戚,但他的侠士性格决定了他绝不与黑暗当政者同流合污。于是,就有了隐居嵇山,另辟一种新的处世生活的选择。
嵇康到此后,他的好友阮籍,也时常策马从京城赶来探望。不久,嵇康结识了邻县河内郡怀县(今武陟县)的山涛、向秀。阮籍的侄子阮咸,沛国(今江苏沛县)的刘玲,山东临沂的王戎或通过关系或从京城辞官陆续来到了这里。从此,这里就成了竹林七贤们登山赏景,饮酒作诗,议政舒烦,逍遥逗乐的惬意胜地。
物以类聚,声鸣情合。竹林七贤个个才艺八斗,人人满腹经纶。共同的理想抱负和远离尘世的意念把他们聚拢在了一起。酒是他们的命,以刘玲为冠;泉水是他们的弦,以嵇康为师。
酒足神怡,席地而坐,抚琴低吟,神情自若,一首古曲《广陵散》,醉迷竹林贤达人。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伤我心。
贤士们面对黑暗统治,怀才不遇,将空有报国之心无处施展的嫉恨、郁闷的心情倾吐无遗。
青山依旧,还有那朱染血浸的红色悬崖,岩与崖安静的耸立着,聆听着千年的风雨,沟底,泉水淙淙,蒿草遍地,高高低低的石径上踏过古今多少人的足迹?
古塔安静的立在那里,不言不语,
面前绝壁巍峨,山里还飘荡着广陵散的古音,
风清云朗,草木幽深,
鸟鸣清脆,连蝉音也变得清幽,
斯境斯景,忘我,无忧。
远处,红色佛墙绿色的琉璃瓦隐约在嵇山绿树中。
百家岩寺塔也叫孝女塔,始建于唐代武则天(大周)垂拱二年,重建于金代,相传唐代一位孝女为救其母在此跳崖舍身饲虎,为了纪念这位孝女,方修此塔。
古塔平面呈八角形,为九级楼阁式砖塔,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各层檐下均为仿木斗拱装饰,塔刹已毁,仅存刹座。
走进塔心室,内部为方形,塔内四壁上叠涩砌成八角形藻井,檐下饰砖雕斜拱。有记载1994年在塔下地宫曾发掘出石函一个,还有瓷片和镏金泥胎佛像残片。清代有一品大员毛昶煦在孝女塔前题诗“巍巍唐州塔,一千二百秋。孝女何处去,魂随七贤游”。
斗转星移,千年过去,百家岩还在,醒酒台还在,绿色中,有只鸟儿在鸣唱,清脆,悦耳。坐在一潭绿水的淬剑池边的石块上,水草随着水的流动曼妙摇摆,岸边的苇草青青,闭目,有风轻轻的从脸颊拂过,时光,是那么无情、悠长、又宁静。
花开花落,物是人非,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换。
那么,找块石阶,听风,听禅,悟道,静心,再陪七贤坐一会儿吧!
竹林在,《广陵散》在,淬剑池在,明月泉水一直也在;
山风里,那些传说也在。
一种风流吾最爱,魏晋人物晚唐诗。
往期精彩回顾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