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之上边塞雄关
寻古迹的莲莲
走长城 寻古迹
关注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就是描写古代边关将士的,这里是明代万里长城的最西边,这里是嘉峪关。
那一次的大漠边关记忆,早在8年前就已在脑海中定格,至今回忆起来,依旧是璀璨如星。
穿过当时亚洲最长的隧道——乌梢岭,
20多公里的陆地隧道,白昼也如黑夜。
思绪如同被列车带起的风,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戈壁滩上倘徉……
想着即将抵达的大漠边关,我放佛感受到了时间行经的脚步。
曾几何时,异族的铁骑卷着如云的尘沙呼啸而来,
思乡的战士望着远方滚滚狼烟吹响号角。
可以想象的是,这一片戈壁埋葬了多少英灵,
连拂面的风都带着金戈铁马的气息。
嘉峪关的历史,自古就是军事咽喉要地。明朝初,元朝王室贵族逃往塞外自立为可汗,国号鞑靼,威胁凉、甘、肃、瓜、沙等州。明朝为保护肃州(酒泉),修筑嘉峪关附近长城——有史料记载“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筑成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众所周知,明朝修筑城墙为历朝历代之最,南京、北京、西安等重镇皆筑城墙,嘉峪关作为长城的一个城堡,像今天的军区,而这个城筑在酒泉附近,显然它就是肃州的门户。
从秦汉到宋明,在这茫茫西北风沙线上,三关傲勃苍野,巍然天地,耸立起一尊尊历史的大风景,展示着一代代王朝的胆略、气魄,也透出帝王们对于边患的怯懦、惶恐的复杂心态。他们的心境并不那么坦然和大度,当然也不能高枕无忧。
长城、关楼、烽燧,都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历史作用也早已黯然成为今日的风景。朱姓明王朝是从那淫逸成性、二十六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一路衰败下去,至崇祯皇帝,虽宵衣旰食,然而已无回天之力。他的几代爷爷修筑加固的长城和关楼已经失去了防御功能,吴三桂开关纳清,一代长辫子马蹄袖的清王朝终结了明王朝也终结了嘉峪关作为边关的使命。
后来康熙皇帝登上宝座,有大臣提议修筑长城,康熙道:“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实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挡,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诚哉,我不喜欢清,尽管我的骨血里有四分之一的满族血统,但我却认为终其满清不到300年的统治中,康熙皇帝是清帝中的一代明君,他襟怀壮阔,知道万里长城也好,巍巍边关也罢,并未阻挡住他先辈驰骋的马蹄,那么筑城建关有何用哉?这是他从实践中悟到的真理。诚然,一个民族,一个王朝已经衰败不堪,腐朽不堪,纵有雄关千叠,长城万里,怎敌得列强的铁甲利舰,长枪大炮的轰击呢?
嘉峪关修复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但城楼里的一处碑廊,从那些表面斑驳脱落,字迹模糊不清的古碑中,可以读出嘉峪关初修、重修的经过,可以了解戍边将士们的功过赏罚,一定曾有无数的先人也和我们一样在此凭古吊今,直舒胸臆。“建筑是历史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古物还在说话”,所以尽管修复,却没有理由不去相信:只要嘉峪关还屹立在这里,它就不会缺少它应得的朝拜者。
一时间,只觉得时光、岁月、历史,从那大漠孤烟与厚重古拙的城砖缝隙里丝丝地流淌,浸满我的全身,使我感到一阵阵惊悸,趁着浮想正在升温,夕阳时分赶往悬壁长城。
有记载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了加强嘉峪关的防御,肃州兵备道李涵在暗壁以外,峡南侧的山头上开始,监筑了一条长15公里的片石土墙,工程完成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使关城防御更加严密,古称“断壁长城”。 因城墙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似长城倒挂,悬臂当空,封锁了石关峡口,故又被称为“悬壁长城”。
站在山下眺望,山上那风蚀后的长城,没有了那感人的伟岸,倒像是残垣断壁,延伸至茫茫戈壁的深处。再顺着山体向远处遥望,长城蜿蜒起伏,给黑山山坡上装饰着一条弯弯曲曲的金色腰带。
长城第一墩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对于它的雄险,罗哲文先生曾经有过生动的吟咏:“嘉峪关,雄险画皆难,墩堡遥遥相互望,长城道道连关山,猿臂也难攀”。
在一万多华里的明代长城线上,墩台无数,密如繁星,这是不是真正的明代万里长城第一墩,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待考证,因为在来往的路上,在此墩之西还有墩台,是不是同一朝代,我业余肉眼凡胎还真看不出来。
比我想象中的更厚重,更苍凉,更富于历史性的皱褶——
其实在今天回望起历史,这里不过是沙漠中的一座关卡,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驿站,咽喉要道上的碉堡,就是如今的准大使馆喽,城楼式围城,地理与心理防御系统的有效结合。
准备好弓箭、擂石、战马,也准备好笔墨、美食、音乐——
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刀枪。
守关的将士,将一代又一代的乡愁与眺望,泼洒于无边的明月,凄凉成雪白的霜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有这些沉默的石头、黄土、冷兵器和守关者,最终凛冽成一枚沉沉的朱砂印章,戳盖于雄关漫道的大地。
岁月如斯啊,不知道有多少沉睡的白骨,曾经响箭一般,穿过沙漠的内心!
走长城 寻古迹 幸好一路有你
全文完
往期精彩回顾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
作者莲莲
一个酷爱历史酷爱古迹的80后妈妈,平时朝九晚五,业余寻古探幽。十多年的行走长城与探寻古迹,愿用文字记录岁月,行走在历史的尘埃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