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宫阙,琼楼玉宇,神话在小庙演绎着——记晋城小南村二仙庙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寻古迹的莲莲”
在晋东南,叫二仙庙的古寺有好几个,究其何为二仙庙?有资料记载是宋金时期中国民间祭祀地方孝道女神“真泽二仙”的庙宇。
有碑文记载,二仙本是一对姐妹,幼年丧母,继母对年幼的女儿百般刁难,但二女从不违背其愿,尽心孝顺继母,两姐妹孝心所至感动上苍,终于得道成仙,成仙后对百姓疾苦有求必应,老百姓感激不尽,修庙立像奉祀,以至于至今晋东南地区还留存着好几座二仙庙。二仙“恪守孝道”的故事不仅起到了教化作用,同时还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内心抗争命运、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这一篇记录的小南村二仙庙,实则不在小南村,而是位于金村乡的东南村,如果是初次寻访,不做好功课恐怕还要费时费力。已是第三次来这里,对于我来说得来全不费工夫便来到这个向往地。没来到这里之前,我有过很多关于它的幻想,那只是来自网络与书籍的淡淡的模糊的印象,远不及置身在宋代小木作实物“天宫楼阁”面前那一刻,满满的震惊和感动在心底,我与北宋对望。
宋金时期的“二仙庙”仅晋东南地区独有,而小南村二仙庙不仅有晋东南地区保存最早的二仙塑像,其宋代小木作天宫楼阁更是中华仅存。“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人人向往天上宫阙,而琼楼玉宇便是天上宫阙的真实体现,步入殿中,呈现在眼前的就是真真切切的空中楼阁,高悬在二仙殿半空,那优美的造型,怎不让千年后的我在仰视中发出赞叹呢?
天宫楼阁由两座阙形的高台和一座漂亮的拱形廊桥及桥顶上的殿宇组合而成,底部是二仙及侍从的木质神龛,阙形高台的内部是安置二仙神像的神龛。神龛外有彩塑若干尊,二仙真人并列主龛,两尊女官位于附龛内,另有侍女及立像。这些塑像的年龄均为妙龄少女,她们身材修长,眉清目秀,面容丰润,神情婉约自然,衣裙色彩鲜艳,眉宇间充满了亲和力。彩塑有旧有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有些历史就是如此,在岁月的流失中渐行渐远,好像抓不住的空气也像眼前这琼楼玉宇,歌声回响在心底,思绪落向千年前的北宋熙宁年间。宋军与西夏交战,粮草断绝,千钧一发之际,军队被两个身着红衣、脚穿绣花鞋的妙龄女子所救,后来朝廷得知两位女子是“二仙”变成的凡妇,宋徽宗便将姐妹二人分别封为冲惠真人、冲淑真人,并赐庙号为“真泽”。这段看似神话般的“二仙”传说,不仅作为史实记载下来,而且还在碑记、县志中多有记载,其中“二仙犒军”还被司马光载入正史《资治通鉴》。神台下方一通功德碑,年代题记是崇宁五年,崇宁五年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对比其“二仙犒军”封赐的时间也算吻合。
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64岁的苏轼去世,这一年,正是他写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的第25个年头。也许苏轼生前不会想到,他所向往的“天上宫阙”“琼楼玉宇”,奇迹般的被匠人建造在地处偏僻的山间村落庙宇中。而东坡先生借诗句表达出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一如小南村二仙庙天宫楼阁下给人的启示,热爱美好生活,坚信人间有爱。
沧海桑田,繁华如梦,晋东南这片中华早期木构集中群,穿过时间的光影,作为历史的扮演者留存下来,供后人祈福、凭吊、惊叹。
走长城 寻古迹 幸好一路有你
全文完
往期精彩回顾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
作者莲莲
一个酷爱历史酷爱古迹的80后妈妈,平时朝九晚五,业余寻古探幽。十多年的行走长城与探寻古迹,愿用文字记录岁月,行走在历史的尘埃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