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争往事的铭记,喜峰口长城

寻古迹的莲莲 古迹探秘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寻古迹的莲莲”


长城屹立,山河依旧。

曾经,这里是“长城抗战”的前哨。

时任察哈尔主席宋哲元将军亲临这里,远眺长城雄姿,立下了铮铮誓言:还我河山,收复失地!

巍巍的古长城,犹如巨龙盘旋,隐约间,仿佛传来了擂鼓阵阵,旌旗猎猎,呐喊声声……

英烈在天,魂断长城    

                              ——缅怀一段历史,喜峰口长城



后人对于喜峰口长城的印象缘于长城抗战近代中国的抗战史上,长城抗战是一个辉煌的篇章,而喜峰口在长城抗战中则首当其冲,留下了一段不曾遗忘的记忆


 

1933年,面对日军制造事端强占山海关,致使山海关保卫战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国民党二十九军奉命接管喜峰口防务开赴前线前,军长宋哲元写下了舍身报国的铮铮誓言——“为战死鬼,不亡国奴”。在第一阶段战斗中,二十九军在军事武器上扬长避短,发挥大刀优势,与敌肉搏,成功粉碎了日军两天内占领长城的计划。二十九军大刀形象便从此流传,大刀精神也渐渐演变成抗击侵略、英勇无畏的象征。喜峰口战役虽经前两个阶段的胜利,但在第三阶段中,二十九军由于腹背受敌,孤立无援,不得不撤离喜峰口。


 

如今,喜峰口关已没入水中,但长城抗战却永垂青史,大刀形象也已经固化在后人的心里,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青山常在,绿水流,

历史会记录民族的大荣大辱,

而时光却能掩埋个人的恩怨情仇。



同潘家口长城一样,水库的建造,从潘家口到喜峰口,景致始终逃不开山与水的结合。



起点是大刀园,按照轨迹上的记录,这里有明显的道口通向长城墙体,然而看了好几个轨迹,都偏差了大刀园尽头的一座夹扁楼,此楼五眼,扼守在关口,关口以北100米处,便是宋哲元将军“当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题字。



季节恰到好处,满山姹紫嫣红。沿墙体爬升,嶙峋的山石以山为险,用庄严的峭壁彰显着喜峰口长城存在的意义,它是明长城蓟镇的重要关隘。燕山山脉的地理条件,雄踞在滦河河谷,左右皆高山对拱,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不仅是长城抗战,时间轴向前推,历史上在修建明代长城之前就已多次发生大战,明代战争逐年升级,厮杀更为惨烈、频繁而已



饶勇善战,精明神武的明太祖在开创洪武盛世的时候怎么也没有想到,两百多年以后他的子孙也会步历史的后尘,把一片大好河山拱手让人,雄伟巍峨的明代长城依然没能保佑大明王朝,护佑天下苍生。满清帝国的八旗铁骑再次越过了长城关隘,横扫大明千军如卷席,长城再一次失去了它的国防效应。



也罢,长城本就是战争的产物,在冷兵器时代,先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和财产修筑了这一人类奇迹,采用“高筑墙,广积粮”,“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措施,换来了暂时的休养生息,从而换来了经济繁荣社会的进步。


 

然而,这高高的城墙在抵御了外辱的同时,也造就了闭关锁国守旧落后的观念尤其是自清末以来,每遇有外寇从海上入侵,统治者更是实施“迁界禁海”的退让政策,甚至割地赔款换得一时安逸。但最终结果,还是被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从而印证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至理名言。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长城的功过是非,还是留给历史的天空吧!


   

行走在长城上,体会的是一种顽强的精神,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意志的磨练,他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坚强毅力和聪明才智。



如今热血杀敌守护雄关的历史均已远去,呈现在眼前的水上长城每年随水势时隐时现断壁残垣与累累印记昭示着血色历史的吉光片羽这些零星的片断将永远留存于人们的口口相传与岁岁守候中,从而折射出历史赋予古物的五色十光并最终拼接成一幅中华民族气吞山河的伟大壮锦。



PS:大刀园——喜峰口,完整的穿越轨迹我已上传至“六只脚”户外软件



走长城  寻古迹  幸好一路有你

全文完


往期精彩回顾


荒废的城堡,精致的时光印痕——访大同古堡高山城


茶马互市铸就的开放之门,五墩台到大境门长城穿越


右玉长城,从七墩到新云石穿越,落寞的古堡记沧桑


雪后的长城,岁月的请柬——大明孤城关门到南梁


扼守于禁区的五里坨长城


长城恋歌,平鲁长城窑子上至小七墩穿越


他是水中的城


边墙风吟,大同镇左云长城的沧桑印记


黄河把最美的回眸留给了你——老牛湾,迷蒙中的容颜


晋察冀边区大山深处的长城,风雨兼程的茨字台之路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



12

作者莲莲

一个酷爱历史酷爱古迹的80后妈妈,平时朝九晚五,业余寻古探幽。十多年的行走长城与探寻古迹,愿用文字记录岁月,行走在历史的尘埃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