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浔,天下难寻

寻古迹的莲莲 古迹探秘 2022-03-18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寻古迹的莲莲”


古桥,青灰色——青灰色也许是历史的颜色,厚重,古朴,让人想起睿智的者。


 

南浔是一座座古桥连接起来的古镇,如织的河流是她流淌的血液,一座座古老的石拱桥则是她的骨骼。


 

光听名字,就知道古镇和水有关浔,意为水边,依水的事物,想必也浸了些水的灵气。桥,让古镇充满了生气,水,让古镇充满了韵律


 

到南浔 ,便觉眼前一亮微微冬雨的浸润下,整个古镇迷离了起来。这一方古镇,有着太多的历史记忆可以去描述唯一不变的,是小桥流水依然固守着千百年前的模样,以不变的姿势迎接着年复一年的日升月落。


 

源远的风貌依稀可见街道不太宽,路的一边是碧水环绕,另一边则是人间烟火。早在南宋理宗时,南浔就已有了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记载,自古富庶,承载过往的江南浮华,必是自有内涵在其中


 

在我看来,南浔古镇最有看点的地方莫过于小莲庄、藏书楼及百间楼,其中小莲庄及藏书楼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张氏古民居建筑群、尊德堂为国保,大运河的打包项目丝商建筑群及頔塘故道也被收录在国保名录中。

 


小莲庄是清代光禄大夫刘镛的庄园,刘氏家庙曲径通幽,典雅厚重,曾几何时,回廊尽处,停滞着长袍马褂的读书人,手捧着泛黄的线装书,摇头晃脑,咿咿呀呀。


 

跨过高高的门槛,雕梁画栋的装潢已经失去了当年的艳丽,但依然可见一种深沉和大气,古朴萦绕着过廊,几经迂回,我终于明白了庭院深深的内涵古人为什么要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咏叹,现代人没有庭,更没有院,所以也就没有了深深庭院的感慨中尽显一种文化的气息。


 

刘氏家庙门前两座东西对的石牌坊据均为皇帝御赐,一块是积善坊,当时四川、安徽等地闹饥荒,刘家出巨款资助,光绪皇帝颁赐乐善好施准予建坊;另一块贞节牌坊是清宣统皇帝旌表刘镛的大公子刘安澜的夫人邱氏等女子恪守妇道,守节不改嫁,而准予建坊。


 

小莲庄及藏书楼,山水不老,松柏长青。遥想赵孟頫坐在池边看落花流水,我坐在小莲庄翻看南宋的黄昏景象,这其间有过多少花开花落?又有过多少人来人往呢?于是不禁感叹,花有绚烂的美好时光,谢落只要一阵风的力量;人有玉树临风的年华,迟暮只在第二天的黄昏时光。


 

不远处的张氏旧宅建筑群,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堂兄张石铭的私家住宅。百年历史就像冬日的风,嗖嗖穿过廊,穿过书香静谧的庭院,穿过楼台亭榭扑面而来。像怀旧的老人,在江南十二月寒冷的细雨中,冷眼看着我们的热闹。


 

尊德堂内,布满了辛亥革命的风起云涌,主人张静江空有革命报复,不料理想成空,徒留老屋内墨香分外浓。


 

邂逅百间楼已是黄昏,烟雨江南 ,枕河水乡, 南浔之于我似乎是最好的心灵抚慰。



百间楼始建于明代,依河而筑,楼楼相邻,屋屋侧墙相接,蜿蜒两岸近千米。连屋傍河的廊檐,形态各异的骑楼墙脊,斑驳沧桑的檐廊木柱,沉着朴素的乌瓦粉墙,还有脚下敦厚朴拙的青石,无不显出历史的久远和凝重。


 

正是因为百间楼完整保留了明朝以来传统水乡的民居风貌,没有过多现代元素的侵蚀,才使它更具有一种朴素的历史感染力,带着传承下来的文化和生命的原生态活力,蕴藏着悠远时光积淀下温润、窖藏芬芳。



让我的心沉陷的,还有这一汪河水百间楼这条河原是古运河河道,通湖州、苏州等地,本是商旅货船往来必经之路,所以河面显得宽阔而大气。河水波澜不惊,宁静如一面澄澈的大镜子,那些错落山墙、檐廊木柱、拱形洞门一一倒映在水面上,层叠的楼影也变得迷幻空灵



一砖一瓦有了年代的浸润,无声无息间便跳脱出百年的沧桑沉寂,氤氲出一种别样的柔软诗意来我尽然有点不想走。



夜幕四合后,古镇上亮起了灯光和照明,巷道里越显幽深。白日里粉墙黛瓦,鳞次栉比的水乡人家已经堙没在了夜幕中,只有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发出光来,水面倒映出红色的影子。夜越来越深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也逐渐回到住处,古镇又回到了我初见它时的模样,静谧,清幽。



它又渐渐沉睡了,晚安, 南浔,谢谢你对我的视觉款待


走长城  寻古迹  幸好一路有你

全文完


往期精彩回顾


古桥一座座


时光中的廊桥旧梦——处州廊桥篇


千年古堰古樟,怎一个江南水乡?


“海丝”古塔,石狮史迹


南宋的乱世中走来的古桥


竹林七贤,古塔神话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莫大的支持



12

作者莲莲

一个酷爱历史酷爱古迹的80后妈妈,平时朝九晚五,业余寻古探幽。十多年的行走长城与探寻古迹,愿用文字记录岁月,行走在历史的尘埃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