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的佛光寺,写满岁月的故事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寻古迹的莲莲”
你看或不看,它就在那里。
千年落寞,古朴沧桑,它就是无可替代。
面对着佛光寺,梁思成与林徽因及其助手们被那层层交叠而又宏大雄伟的斗拱所震撼,虽然这些斗拱像承受了千年的委屈一般,交错折叠在宽大深远的屋檐下,而正是这种稳健牢固的姿态,支撑着佛光寺千年的骨骼和历史,也支撑着中华木结构古建筑引以为傲的脊梁。
日本学者曾经断言:“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没有唐代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想去看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奈良。”
好似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梁思成与林徽因在战火连天的乱世中不辞辛劳,骑着毛驴在山西忻州的豆村搜寻到了这个隐藏了千年的古寺,而佛光寺寂寞多年的山门也终于被打开。
也许你去过五台山,但你不一定去过距离五台山主体景区以外近50公里的佛光寺,隐秘的角落里,千年古寺绽放着熠熠的光辉。
唐代是中国历史与艺术的黄金年代,进入佛光寺,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空,梦回到大唐盛世。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坐东朝西,整个寺院共有三重院落,其中,东大殿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为金代建筑,祖师塔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代会昌五年灭法后,佛光寺被毁时留下的唯一唐代以前的古建筑。古寺内外另有唐塔及唐代经幢,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而最让人惊喜的,是几乎站在寺院内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将古寺的全貌一览无余,这种布局正是体现了开放、包容、质朴、大气的盛唐气象。
时光回到公元857年,从长安远道而来的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带着京都工匠和当地人共同建造了这一座伟大建筑,重建后的佛光寺,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艺术作品都巧妙的汇集在这座寺庙里。
斗拱是东大殿绝对的主角,它虽然只有檐柱的一半高,却有着威压之势。
斗拱宽大,出檐深远,犹如大鹏展翅搏击长空的感觉,使本来显得有些压抑的建筑产生了一种轻灵舒展的姿态,这纵横恣肆的古韵,便是美木的灵魂。
东大殿内唐代题记:
东大殿唐代壁画:
朝代一代一代的更替轮回,总要有物化的东西来承载。不仅是宗教学说流转沉浮,不仅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面对曾有过的古建筑的毁灭性破坏,东大殿外一角落的祖师塔的留存更显珍贵,这是全国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另一座北魏古塔是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文殊殿位于佛光寺前院北侧,建于金代,坐北朝南,单檐悬山式殿顶,珍贵的是殿内佛坛上有金代彩塑7尊,东西山墙与后墙上绘有五百罗汉渡海图的壁画故事,壁画为明代宣德四年所画。
黄昏时分,前往古寺背后的佛光寺塔林看夕阳,这应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塔林,大殿正后方三座唐塔,从保存尚好到只剩基座,不屈的挺立,俯瞰古寺全貌,荒野古松的掩映下。塔林似乎还在凭吊着盛唐的氛围。
寺院西北边的山谷中,散落着佛光寺另一处塔林,不同于古寺正后方的塔林,该塔林始建于唐代,现存4座古塔中,一座朝代为唐代墓塔,其他朝代较晚,形制有圆形覆钵体、八角形和六角形塔身,此处塔林整体近年来有过修缮。
1000多年的战火,1000多年的风霜雨雪,一整套古寺格局及珍贵的唐代木建筑能够从公元10世纪保存到20世纪,实在是难以想象的奇迹。
“我们夜宿廊下,仰首静观檐底黑影,看凉月出没云底,星斗时隐时现,人工自然,悠然溶合入梦,滋味深长”。
这不是散文中的句子,而是出自梁思成先生的古建筑调查报告。战火纷飞的年代,梁林夫妇和营造学社的成员们,在颠沛流离的逃亡路上,仅用笔和墨线等简陋的制图工具,绘制出当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准的建筑图纸,让中华古建筑之美,在他们的笔下屹然不倒。
一榫一卯,一砖一瓦,一部《中国建筑史》,其构图之精准、细节之精细,让中国现代建筑的序幕在伤痕累累的国土上慢慢拉开,古老的营造法式,承载着古代工匠的精工之美,从此得以传承。
“青灯黄卷苦读,热血挚情坚韧”,匠心,便成为专业主义的中国式表达。
佛光寺给予后人的,是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他已经很老了,但是正是这份老,才显得珍贵。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不是吗?老就老了吧,安详的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残败的世间太假了,掩盖残败的举动太伪诈了,所以,就让古寺在最小的人为干预下继续老态龙钟吧,是为后人对前辈这份匠心的大明智。
在历史的同一时期,中国人修长城时,罗马人在修路,同样的工程建设,却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一个是城墙文化,代表着保守和封闭;而条条大路通罗马,则显示着开放和包容,罗马人正是凭着这种思想,用镐头筑成了罗马帝国。同样都是工匠,不同的理念却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也在冥冥之中,指引着不同的未来和命运。
愿世界待你静好如初。
下面的文章你会喜欢 |
如果喜欢,欢迎转发,欢迎发圈
12
作者莲莲
一个酷爱历史酷爱古迹的80后妈妈,平时朝九晚五,业余寻古探幽。十多年的行走长城与探寻古迹,愿用文字记录岁月,行走在历史的尘埃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
爱我,你就点一下